1、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精编(三)【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题号一二附加题总分262728得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
2、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座位的变化 B儒家思想控制加强C君臣关系的变化 D封建君主专制逐渐加强3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C冲击了神学的禁锢 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潮4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
3、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 D两院制原则519世纪前期,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走私大量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英国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扭转贸易逆差 B搜刮大量财富C打开中国市场 D建立世界市场6阅读1915年至1917年间俄国政治罢工参加人数表(单位:千人),这表明俄国()人数1915年1561916年3101917年(1、2月)575A.各种社会矛盾难以调和 B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C沙皇统治危机日趋严重 D临时政府社会管理无能7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
4、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不能表明()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8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
5、式原有的政治资源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9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10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A动
6、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维护了明朝封建统治112006年,美国的著名趋势大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新书世界是平的:2l世纪简史中告诉我们:“世界10岁了我们都同在一条船上。”作者之所以说“世界10岁了”是因为()A“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 B十年来世界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C世界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速度超过经济全球化12卢作孚以一条百吨的小轮船起家,十几年就发展成为拥有几百艘轮船的航运业巨头。民生公司的客船,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尘不染,无论贵贱,一律有舱位,而且没有其他客运船上常见的黄、赌、毒。民生一出,当时横行于中国
7、江河湖海的外国公司太古、怡和、大阪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都因之黯然失色。这可以说明民生公司()A经营有序,维护传统 B管理规范,略分洋利C管理科学,实力强大 D经营有序,实力强大13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14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突破“文革”绳索的利器,是从极“左”的污泥浊水中拔腿的动力。中国当时“拔腿”需克服的最大阻力是()A道德信仰缺失 B经济体制僵化C贫富差距拉大 D环境污染严重
8、15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南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6“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B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C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D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17从罗斯福以“新
9、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道路,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贫困、种族歧视等美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的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的利益B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的进程C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更接近问题的本质D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18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
10、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C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D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19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
11、”“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据此可知下列关于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儒内法 B外法内儒C博采众长 D法表儒里21我们大约很难想象20世纪初中国文人们的那份热切而痴狂的卢梭情怀。不仅社会契约论成为人手一册的福音书,卢梭之名更是具有非凡的意义。许多人纷纷以“中国卢梭”“亚洲卢梭”“卢梭门徒”自称。这表明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A卢梭的思想占统治地位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D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22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
12、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23孙中山曾说过:“此次民国成立,舆论之势力与军队之势力相辅而行,故曾不数月,遂竟成功。”在这里孙中山要说明的是()A舆论的力量值得肯定 B民国的建立具有偶然性C民国的建立历经曲折 D掌握军队的重要性24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即“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
13、设服务”。关于“三为”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B确立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教育的基本职能C确立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教育的基本作用D体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向25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中既没有去单纯歌颂拿破仑本人,也没有去具体描绘法国革命,而是表达了一个德国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理想化了的法国革命精神的艺术概括。由此可知,第三交响曲所属的艺术形式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
14、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陶片放逐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当时雅典政坛存在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大政治势力,双方政见严重不合,斗争激烈,于是两人都希望借助“陶片放逐法”的威力驱逐对方。但这时出现了一个自称为“群众英雄”的许佩伯罗斯,他号召人们将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人一同逐出雅典,于是,在公民大会现场,尼西亚斯和亚西比德两派联合起来,将大多数的票投给了许佩伯罗斯,后者因而被驱逐出雅典。事后,雅典人认为“陶片放逐法”在这次事件中遭到了亵渎。材料二“水门事件”是美国的政府运作机制在建国以后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在1972年
15、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先是坚持以行动出于国家安全为由否定这些行动的违法性,后来又企图利用任命大法官的机会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司法环境,但这两项行为终究是徒劳的,1974年尼克松宣布辞职。材料三1871年,日本岩仓使团考察欧美宪政时认为,“德国比英法更有参考价值”,“英国为共和政体,权在议院,不适于日本德国情况与日本近似,其虽设议院,但贤明之皇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对普鲁士从“小国”走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亦颇
16、感兴趣。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则断言“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1)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雅典人认为“陶片放逐法”遭到了亵渎?(2分)(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政府运作机制”的重要原则是什么?据此分析为什么说“这两项行为终究是徒劳的”。(5分)(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德意志帝国宪法表明德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为什么日本岩仓使团认为德意志的宪政之路最适合当时的日本?(5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4分)2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采取过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历史证明,主动融入世界,才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一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发现。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20多个(当时)。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3分)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指日本倭寇)入掠”。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
18、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滨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3分)材料三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沪地教堂林立,规模宏大李维清上海乡土志(3)根据材料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3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
19、的发展历程。请完成下表。(6分)措施典型代表意义深圳、珠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青岛、大连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活力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世纪中期,德国更多的学生寻求在法学和神学上的专业训练,进入高级学院的学生增加,从前神职人员不需要也不要求从神学院毕业,如今却成为对新教神职人员必不可少的要求,这同新教教会的性质和重视教义的解释有关。法学的地位也由于世俗政权的需要而大大提高了。此时的大学虽然智力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及一般智力水平发展的速度。当时数学等自然科学仍
20、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哥白尼、牛顿等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 17世纪中期,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有科学家要求取消大学。德国在18世纪经过两次大学改革运动,但仍不尽如人意。(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世纪中期和17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客观原因。(10分)(2)根据材料,指出大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分)附加题:考生根据本省情况选择其中的试题作答,其分值根据本省情况计入总分。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卫鞅曰:“
21、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以至于败。据史记资
22、治通鉴等整理(1)材料一中各方辩论的主题是什么?结果如何?这一结果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结合材料二回答商鞅为何要“南门立木”。司马光如何评价这一事件?(4分)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些文人的笔下,克伦威尔和铁甲军的胜利被描绘为民主制度和议会制度对王权和旧时代迷梦的胜利,我们切不可轻信这个观点。这场胜利不过是两万多名坚定、残忍、纪律严明的军事狂徒战胜了英格兰一直向往的一切美好事物。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多年持续不断的斗争。我们无限关心的这场斗争起初建立了权力有限的君主立宪制,而最后却导致了军事独裁。一个残暴、可怕、能量很大的人
23、成为国家的主宰,他在后来的十二年里用心良苦而又疑惑不安地作了各种努力。他的所作所为极端错误,反映了机会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倾向,在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摘编自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1)根据材料分析,克伦威尔时期的英国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回答丘吉尔对英国政治发展的主张。(4分)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初期,随着美苏冷战的愈演愈烈,一向被美国政府视为“边远地区”的东亚也逐渐被纳入冷战体制,成为美苏较量的重要战场。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我们必须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必须复兴中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朝鲜我们也应当这
24、样做。”这实际上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材料二侵越战争表明美国的全球干涉政策走到了极点,也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地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在越南,虽有装备精良的50多万美军,但仍取胜无望。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与苏联和盟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1970年2月1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长篇报告,强调:“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
25、国家的全部责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和具体表现。(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亚洲政策的变化及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4分)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外部因素对它的作用往往与内部因素同样重要,全球性因素对于中国影响非常显著。没有1917年的俄国革命,不会有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自己也承认,如果中日战争不爆发,那么中国的局势会发生变化。而中国在1956年走向一个激进立场,也与匈牙利事件与赫鲁晓夫关联紧密。材料二从孙中山到邓小平,从每一个人身上,我们都能归纳
26、出无穷的结论,给他们的遗产簿上增加源源不断的页码。但不要忘记英国作家阿多斯赫胥黎的警告:“不过一两代人的工夫,那些标新立异的思想就变成了正统僵化的说教。”这些伟大人物最重要的、永不枯竭的遗产就是,他们在面对不同的困境时,都不畏惧传统的成见,愿意尝试新的道路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在这场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许知远邓小平时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部因素对它的作用往往与内部因素同样重要”观点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们是在不断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所隐含的主要道理。简要指出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优秀品质。(4分
27、)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精编(三)1A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者。由关键信息“嫡”“宗法”“封建子弟”等可知,其显著特征是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答案为A。2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形象反映了皇帝与大臣的关系,大臣从“坐而论道”到“无坐处”再到最后“跪着说话”说明其地位不断降低,皇权地位不断加强。故答案为D。3D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因此
28、,其对个人主义思潮不起遏制作用,而起促进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4A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由华盛顿的言论可知,其阐述的主要问题为“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故答案为A。5C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A、B、C三项都是英国对华大量走私鸦片的目的,但起决定作用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项是结果而不是目的。答案为C。6C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由统计表可以看出,工人罢工人数不断增加,且这一时期属于二月革命前夕,主要说明人民对沙皇的统治不满;材料主要体现阶级矛盾激化。故答案为C。7B本题主要考查20世
29、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情况。材料反映的是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合法席位的史实,这与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直接关系,B项符合题意,答案为B。8D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并没有出现极左思潮,极左思潮使中国陷入绝境主要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A项。邓小平模式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方向,是对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的继承;邓小平模式不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而形成的,排除B、C项。D项正确。9D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冷战的形成。由题干时间“1946年”
30、和“次年”可知,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长期政策应该是冷战政策,即遏制社会主义力量发展的政策。乔治凯南告诫美国对苏的长期政策应保持“坚定与耐心”,说明其不主张美苏缓和、也不主张发生战争,由此可知A、B、C三项与题干意图不相符合,排除。答案为D。10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迁移富户到南京等地是为了控制他们,抑制土地兼并,保护个体农民土地,维护封建统治,但此种行为并不能杜绝土地兼并,也没有动摇地主土地所有制,且与皇室土地所有制无关。 11A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由“世界是平的”可知作者以此喻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31、冷战结束;然后由“2006年”“世界10岁了”“我们都同在一条船上”等可知作者以此喻指世界贸易组织(在1995年成立)成立以来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由此可知A正确。B所述与材料无关,可以排除;C表述错误,可以排除;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是生产力全球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它将最终走向经济全球化,D错误。12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尘不染”“无论贵贱,一律有舱位”“都因之默然失色”可知民生公司“经营有序”“管理规范”和“略分洋利”。答案为B。13B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变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前30年为计划经济体制,后30年逐
32、渐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导致人口流动的原因不同,因此答案为B。14B本题考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克服了原有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余各项基本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15B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是对题干内容的概括,没有涉及其原因,排除;儒家思想到宋代发展为理学,强调义和礼,并不强调资财,排除C项。B、D两项内容都属于婚姻观变化的原因。但B项属于经济原因,是决定因素,答案为B。16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依题意可知
33、,B项是结果,C、D两项与题干不符,排除。答案为A。17C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根本不会使美国走上“非民主化”的道路,它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故选C项。18D本题考查苏联二战后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小修小补,从材料中也无法看出全方位的改革,故D项错误。19D本题主要考查苏东剧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柏林墙的坍塌”意味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开始瓦解,弗格森称其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应该是从全球经济环境的角度论述的,即一部分国家放弃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举措客观上有利于加快经济全球
34、化的进程。答案为D。20A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意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题干材料信息“就是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可知,“官场”主流思想为儒家思想,“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被“重用”说明这些思想也很重要,即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用了董仲舒儒学中的大一统思想,同时也有效利用了对休养生息有益的道家思想和对巩固君主专制有益的法家思想,故A项说法正确。21C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要思想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等,主
35、张民主共和。材料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人对卢梭的推崇,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20世纪初,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材料也无法体现卢梭思想占统治地位,A项错误;B、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22A本题主要考查元曲兴盛的原因。题干中“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意即国家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发生变化,导致知识分子转向文化娱乐领域。故答案为A。23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孙中山的言论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舆论力量与军队力量相结合,推动了革命的成功,强调的是舆论力量,故选A项。24D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
36、材料信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等可知,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作用,选项A、B、C说法符合题干材料意思。答案为D。25B本题考查近现代文学艺术。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再结合题干材料中的“表达了一个德国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理想化了的法国革命精神的艺术概括”可知其属于浪漫主义。2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借助陶片放逐法的威力驱逐对方”“被驱逐出雅典”等信息可看
37、出雅典民主制被亵渎。第(2)问,关键在明确美国政体三权分立的运行机制。第(3)问,从德国宪法规定的议会权力薄弱可看出这是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专政,这正是日本与德国相似的地方。第(4)问,开放性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陶片放逐法”已经变成了雅典有权势的阶级(或者政客、贵族)操纵民主,操纵民意的工具。(2分)(2)三权分立原则。(1分)三权分立原则下司法系统独立(或者行政无权干涉司法),(1分)美国总统无权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否违宪(或违法与否只能由最高法院判定),(1分)大法官虽由总统任命,但不对总统负责。(1分)(3)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
38、家。(2分)日本的封建残余也较为浓厚,容易形成自上而下的君主政体;高度集权的政体有利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军事立国的方针也有利于日本的对外扩张。(4分,任答两点即可)(4)民主政治不等于直接民主;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直接民主容易被掌权者利用;民主政治是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民主政治必须有合理的分权或者监督机制;民主政治的实施必须符合本国国情,不能照搬照抄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27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第(1)问,从贸易政策、范围和税收三个角度思考即可。第(2)问,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统治者的政策等角度分析概括。第(3)问,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
39、分析归纳其表现;“原因”主要考虑内外因素。第(4)问,主要从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方面思考。 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或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范围广(或交易国家多);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3分)(2)背景: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与中央对抗;倭寇侵扰;统治者(朱元璋)轻视海外诸国;自然经济条件下缺乏经济交流的需求。(3分,任答3点即可)(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3分)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量西方官员、传教士、商人来此;(1分)上海是近代工业最早的诞生地和集中地;(1分)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逐渐传入。(1分)
40、(4)建立经济特区(1分)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2分,任答两点即可)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全面接轨(2分,任答两点即可)2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的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第(1)问,注意限定时间“16世纪中期”“1718世纪”;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依次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大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采用辩证分析的方法从二者互相影响的角度进行概括回答。答案:(1)状况:16世纪中期,德国大学的专业性和智力水平提高,但发展水平有限;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41、。(6分)原因: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势力仍然强大。(2分,答出两点即可)1718世纪,科技的巨大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启蒙运动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2分,答出两点即可)(2)关系:大学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水平;社会变革推动大学的改革与进步;大学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6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2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第(1)问,结合材料一内容找出辩论的主题,辩论的结果是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其影响根据
42、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首先从材料二中找出“南门立木”的原因,然后根据司马光的评述回答其态度。答案:(1)主题:是否要在秦国展开变法。(2分)结果:商鞅获得胜利,赢得秦孝公的支持。(2分)影响:秦孝公最终确定了变法的法令,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国力。(2分)(2)原因:为取信于民,推行变法措施。(2分)评价:司马光通过评价讲究诚信和不讲诚信的两种作为的不同结果,肯定了商鞅取信于民、推行改革的正确性,同时强调了讲究诚信有利于治理国家。(2分)3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近代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第(1)问,要重点答出英国政治当时的变化。第(2)问,通过丘吉
43、尔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回答丘吉尔的政治主张。答案:(1)变化: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以后,将立法、行政、军事与外交等大权集于一身,他的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使英国共和制度名存实亡。(6分)(2)主张:反对独裁、专制,追求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4分)31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亚太政策及其演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中美国冷战政策确定其基调,表现可根据对日本、中国、朝鲜等三个国家的政策进行概括。第(2)问,关键是要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全面提取,因素可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去归纳,然后便可概括出其变化。答案:(1)基调:控制东亚和太平洋,同苏
44、联进行冷战。(2分)表现:单独占领并扶植日本;在中国奉行扶蒋反共政策;以联合国名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4分) (2)变化:由积极进攻转为战略收缩。(1分)因素:经济实力的削弱;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深陷越南战争泥潭;苏联实力的增强;西欧、日本与美国竞争。(3分) 3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及其主要历史贡献。第(1)问,要先理解题干材料观点的内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第(2)问,要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并从中归纳出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优秀品质。答案:(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传播,为中共诞生准备了思想和干部基础。1937年日本帝
45、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实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合作,1945年取得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6分)(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从人民公社走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单一公有制走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独立自主走向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经济改革走向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综合国力大为增强。(2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优秀品质: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