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11MB ,
资源ID:3808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08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二专题七第18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 教学讲义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二专题七第18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 教学讲义 .DOC

1、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前(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先后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

2、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电影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第18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考纲要求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学生用书P104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1919年5月4日至5月底是第一阶段,运动的中心是北京,主力是学生。1919年6月初是第二阶段,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

3、约上签字。(4)意义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中共二大内容: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国民革命(1)开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

4、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的兴起。(2)高潮:北伐军胜利进军,基本消灭孙传芳和吴佩孚主力,张作霖被迫逃往关外。(3)结果: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4)失败原因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上是由于年幼的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5)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4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7年)(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对国

5、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余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发生文家市决策和三湾改编。(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年10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5)土地革命:共产党在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赢得了农民的支持。(6)建立政权: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建立。(7)红军长征开始:中共中央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1935年1月,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6、导,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并形成了长征精神。5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土地改革: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3)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4)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5)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于1949年4

7、月23日,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胜利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误区警示 五四运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其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的胜利。轻巧识记 “一、二、二、三、四”归纳五四运动一个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

8、,工人成为主力。二个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三点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四点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图示图解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误区警示 “国民革命并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说法是片面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加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这里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是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轻巧识记 “一、二、三”归纳“工农武装割据”一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二次关键会

9、议: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和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三大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政权建设。误区警示 遵义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但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延安整风期间才彻底清除了“左”倾错误。轻巧识记“一、二、三、四”归纳解放战争一个目标:和平民主。二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主题一五四运动史料研读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史料一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

10、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顷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各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史料二五四运动时期的对联:对联一:“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对联二:“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学生欢呼复课,庆贺商店开门。”问题据史料一分析说明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史料二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解读抓关键信息获结论(1)史料一:“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1)五四运动是由山东问题引发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2)史料一:“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南市一律罢闭”“罢工之事

11、”(2)五四运动从青年学生罢课发展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斗争矛头进一步指向帝国主义和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是一场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3)从史料二信息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史论拓展五四运动的特点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3爱国性:维护中国的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掠。主题二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要点拓展1相同点(1)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

12、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4)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5)革命依靠的主力:都是人民群众。2不同点项目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前期是农民阶级后期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革命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群众基础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史料探究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解读史料一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

13、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1)史料一信息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尚未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而中国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敌人中国军阀,两党联合有利于中国民族革命的开展。史料二北伐军军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2)史料二中信息“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从“工农学兵,大联合”“齐奋斗”中可以看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

14、基础。主题三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史料研读中共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二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一切企图拿党的正确路线来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路线做辩护。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问题阅读理解史料一中所说的“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研读史料二,你认为中共中央对当时的形势和决策分析是否正确?有何意义?解读抓关键信息获结论(1)史料一:“有根

15、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有计划地建设政权、土地革命、创立人民革命武装(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据史料二判断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当时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3)从史料二信息及所学可知遵义会议事实上肯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史论拓展中共

16、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探索历程1探索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1)中共“一大”宣告党的成立,提出开展工人运动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2)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2成熟时期(1)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2)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3)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

17、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主题四国民大革命至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要点拓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史料探究民主革命中心区域的变

18、化解读史料一吴贼(注:吴佩孚)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之地,既勾结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省。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1926年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1)史料一信息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广东革命政府的北伐宣言。20世纪20年代,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地区,北伐战争后,逐渐从珠江流域推移到长江流域。史料二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

19、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2)史料二信息反映的是对南昌起义的回忆, 从史料看,南昌起义的部队一部分转向了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导致了从19271934年民主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的湘赣闽浙等山区。史料三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军,中央派彭德怀同志率领原一方面军主力西进,直插西安兰州公路的静宁、会宁地区。(1936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全国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成仿吾长征回忆(3)史料三信息反映了红军陕北三大主力会师的情况,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也表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

20、移到北方。主题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策略史料研读史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史料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史料三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问题依据史料一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

21、共产党的策略有何重要变化?史料二说明人民解放战争第三年形势如何?史料三反映了渡江战役有何重大意义?解读抓关键信息获结论(1)史料一:“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1)表明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展开了战略反攻,从内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说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策略。(2)史料二:“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2)表明进行了战略决战;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民党政权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3)史料三:“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3)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

22、统治,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史论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史观连线运用多元史观认识五四运动理解与认识从革命史观角度看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从党建史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思想史角度看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从全球史观角度看五四运动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十

23、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的引导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争夺中国的必然产物对点训练1(2015北京东城区高三调研)“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解析:选C。材料中“民国八年”指的是公元1919年,“自学生此举始耳”是指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答案选C。史学新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关键领导作用【史界观点】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

24、惨境遇。痛苦的事实迫使先进分子们深思: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有几个条件:第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它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能够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做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它的实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第二,需要以这个党为核心,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起一股不可阻挡、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第三,这个党应该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能够在极端艰

25、难的环境中坚忍不拔地奋斗。以往的中国不曾有过这样的党。中国要前进,要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思考感悟】中国要实现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正确把握航向、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和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革命政党。辛亥革命由于没有密切联系群众、缺乏严格的纪律和共同理想而失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正确把握航向、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和有着共同理想及严格纪律的革命政党,最后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道路。对点训练2(2015广东佛山质检)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和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二大(1922年)

26、中国社会性质未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目标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力量工人、农民和士兵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选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二大召开于1922年,其后直到1927年中共走的革命道路都是俄国式的城市中心道路,井冈山根据地开辟后才开始摆脱这种模式,故B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正确

27、道路是1927年后逐渐形成的,所以D项错误。中共二大正是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后才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的,所以选C项。史观连线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观理论】革命史观是中国史学界的传统史观,改革开放后,我国致力于经济建设,革命史观曾一度被大家忽视。近几年随着我党大力提倡发扬革命传统,追寻“中国梦”,革命史观再次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从革命史观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共同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28、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法可以从繁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其发展线索,但是却不能对任何历史现象都给予圆满的解释,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史观运用】1革命史观下的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3)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边区。2革命史观下中

29、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3)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4)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权。(6)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3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

30、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诞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对点训练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31、回答问题。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末丘逢甲春愁材料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3)导致材料三中

32、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及意义如何?(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解析:解题时既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又要关注材料的时间和出处。回答问题要简练、紧扣要求、抓住要点。第(1)问考查基础知识。第(2)问要注意材料出处,即“井冈山”“1928年”等。第(3)问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结果及意义。第(4)问由“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是渡江战役。答案:(1)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2)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

33、武装割据道路)。(3)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结果: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4)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从此揭开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及国民革命1(2014高考四川卷)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A BC D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组织的反应”的含义。

34、“组织的反应”指的是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成立的领导中国革命的组织,进而挽救民族危亡。属于“技术的反应”、属于近代中国教育的成就,均可排除。与“组织的反应”的含义相吻合,故选D项。2(2014高考天津卷)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选D。由“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

35、大的成就”可知,该事件为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由于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故A项说法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也就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故B、C两项说法错误。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答案为D项。3(2013高考山东卷)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36、有效信息“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这说明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故选B项。A、C两项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是新的内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时间与材料不符。二、工农武装割据4(2014高考四川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37、解析:选C。解答本题注意把握题干的隐性时间信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成立,而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排除A项;B项错在“全面贯彻”;D项错在“消除”。故C项正确。5(2014高考福建卷)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长征期间”。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八七会议是1927年召开的,

38、中共七大于1945年召开,故A、D两项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召开、“八一宣言”的发表都是在长征期间,但题干反映的是在“民族矛盾加剧”情况下而进行的方针政策调整,故选C项。6(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

39、中心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三、解放战争7(2012高考江苏卷)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重大战略行动的影响。从“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语句判断,此事件发生在

40、1947年的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当时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故可排除B、C两项。D项是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排除。8(2012高考四川卷)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时间“1948年6月”,同时熟

41、记解放战争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代表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是在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时,故排除B、D两项。1948年,共产党已经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由于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逐渐失去民心,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课后达标检测18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18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浙江嘉兴高三摸底)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

42、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ABC D 解析:选B。本题关键是要审题,因为题目所给选项都是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说法。但是关键看作者说的这段话是怎样来看待五四运动的。从材料中的“爱国热情”“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可以看出是从民族意识和思想解放的角度来评价,故选B项。2.(2015合肥模拟)右图是一幅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它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A

43、由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B工人阶级是运动的领导阶级C学生是运动的先锋力量D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五四运动特点的理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工界”“商界”“学界”一起共诛卖国贼,说明了运动由各阶层广泛参加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3(2015福州八县高三联考)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指出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解析:选C。材料中“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说明中共二大依

44、据国情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的实际革命需要,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项与题意无关,D项出现于中共三大上,均排除。4(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解析:选B。解答本题可使用代入法,即将选项的时间代入图一、图二中,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是否符合题意。

45、1921年和1922年是中共成立初期,应主要是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呈现的应是上升趋势,A项排除;1927年至1928年,处于国民革命末期和国共十年对峙初期,结合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以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史实,B项符合题意;1937年至1938年,是抗战初期,应呈现增长趋势,图二中a年下半年图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9年至1950年,处于解放战争胜利阶段,党员人数也是呈现上升趋势,图二中a年下半年图示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5(2015成都模拟)国民党曾经盛赞共产国际和苏联“团结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国家的被压迫人民,领导着他们为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帝国主义的剥削而进行

46、斗争”。国民党此举意在争取苏联()A支持国民革命B协助收回东北主权C援助抗日战争D制衡美国全球霸权解析:选A。注意材料信息“共产国际和苏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联,排除B;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寄希望于英美等国的援助,排除C;共产国际于1943年解散,美国企图夺取全球霸权是在二战后,而且当时的国民政府依附于美国,排除D;国民革命即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积极支持中国革命,故选A。6(2015眉山高三一诊)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

47、案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列宁领导苏俄时期推行了新经济政策解析:选C。历史资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是研究历史的依据;历史观点是在研究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的认识。结合以上分析,属于历史观点的是C项。7(2015乐山模拟)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 BC D解析:选C。本题

48、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表现。的提出是在1922年,而大革命失败是在1927年,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是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遵义会议;是这一时期共产党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因此正确。故选C项。8(2015绵阳模拟)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蒋介石的演讲反映出当时()A全面抗战开始B中

49、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解析:选B。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时间上排除A;1935年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蒋介石作了上述演讲。9.(2015广元高三诊断)右面这幅照片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这成为珍贵的历史镜头。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如何坚持抗战B建立何种国体政体C决定实行土地改革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选B。联系史实进行分析,此照片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拍摄的,此时抗战已经胜利,故A项错误;C项中实行土地改革,而国民党从未实行过土改,C项错误;D项开始于1935年,此照片摄于1945

50、年,故错误。10(2015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河北西柏坡都是重要的革命圣地,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A井冈山八七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B延安中共七大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C遵义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问题D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选C。八七会议于1927年在汉口召开,故A项错误;中共找到正确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于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故D项不符合史实;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解决了党内问题的是遵义会议,故C项正确。11(2015河北冀州

51、高三摸底)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和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而从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上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的年代确定、判断使用者的政治立场提供依据。20世纪初,一位华人学者看见一份历史资料上写着“民国三十八年”,你认为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可能是()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D大陆沦陷解析:选D。1912年为民国元年,可推出民国三十八年应为1949年,这一年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A项指1945年抗战胜利,B项是在1947年,时间均不符合,排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可能使用民国纪年,故排除C项。本题选

52、D项。12(2015福州八县高三联考)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选D。材料中“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的是民族的独立,“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说的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据材料分析,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所以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

53、32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

54、。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10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10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的道路。第(1)问要求对比材料一中的两种不同的道路,从材料分析可知毛泽东提出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而李立三则提出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提出的道路结合

55、了中国的具体实践,而李立三的城市中心道路最终失败。第(2)问先分清两次大的反复中的错误,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中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王明“左”倾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是如何改正的即可。答案:(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来该道路被放弃。(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

56、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折。14(2015广东百校高三联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史学遗产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丰富的史学遗产不仅为人们学习历史、把握现实提供了便利,

57、同时更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民族主义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西汉司马迁著史记,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汉书司马迁传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材料二我们党反复强调全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告诫全党:“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据光明日报:论史学遗产与爱国精神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

58、前朝历史的编纂的原因。(4分)(2)优秀民族精神往往可以从优秀历史人物的身上表现出来。从材料一中两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民族精神?(8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学习历史中将自身的成长与中国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的。(12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史学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8分)解析:第(1)问是“结合所学知识”的外延型试题。根据史实进行概括,比如论证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歌颂本朝的功绩;以史为鉴等。第(2)问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是司马迁和林则徐。虽然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但身上都有许多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司马迁有着浓烈的忧患意识,林则

59、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第(3)问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对历史的认知精神和在反思中进步的优秀品质。结合近代以来所走过的革命历程和建国后的积极探索过程,我们可以将每一次历史的挫折和新道路的探索与选择加以联系并阐述出来。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从史书对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的记录,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原因:论证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歌颂本朝的功绩;以史为鉴。(答出两点即可)(2)司马迁:强烈的经世意识;浓烈的忧患意识;身残志坚、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答出两点即可)林则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抗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感。(答出两点即可)

60、(3)中共吸取中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共和国方案失败及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受挫的教训,并在与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共也由一个革命政党上升为执政党,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做出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也进入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4)积极作用:史书对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的记录,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史学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及其对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为中华民族统一的道德观、历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