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86KB ,
资源ID:38082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08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四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教学讲义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 模块一专题四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教学讲义 .DOC

1、明清(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古老的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 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明清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2、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中西方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影响了古老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承古萌新,传统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拉大;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考纲要求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学生用书P45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

3、一级的行政机构,其权力大小由皇帝决定。2清朝设军机处(1)设立:清雍正帝最初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主要官员为军机大臣。(2)职权:军机大臣跪受笔录,草拟政令,上传下达。(3)影响:一方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3科举制度: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误区警示 丞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的设立并非同一时间。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后为了减轻政务负担,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及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至明成祖时期才正式设立内阁。图示历史 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考法提示 (1)

4、题干中凡是涉及“罢中书”“废除丞相”等信息时都要与明太祖废除丞相联系,而“内阁”“大学士”等则是设置内阁的重要信息。(2)题干中凡是涉及“军机”“跪受笔录”等信息时,都要考虑与军机处的关联。主题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史料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而六部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清)梁章钜、朱智枢垣记略问题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内阁制的特点。据史料二分析清代军机

5、处的特点及主要弊端。解读抓关键信息获结论(1)史料一:“只备论思顾问之职”(1)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大臣只是皇帝顾问,不具备宰相的职权,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2)从史料二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皇帝的政令;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保密性强。反映的弊端: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随意性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导致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等。史论拓展秦朝至明清皇权强化的措施、特点1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分工上各有所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过大。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人

6、,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相权办法来加强君权,提高行政效率。4宋代: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强化君权。5元代: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加强。6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7清朝:康熙时,设置南书房,加强君权;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史学新论史学界关于军机处与君主专制加强的关系的学术争鸣【史界观点】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李治亭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通过分析军机处机构特点得出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加强

7、的结论,如官员人数根据皇帝需要增减,军机大臣互不隶属,各自直接对皇帝负责;具有高度机密性,非有特召不得擅入,军机大臣必须与皇帝保持垂直联系,办公地点亦随皇帝行止而定;军机大臣地位虽高但无实权,实际上只是充当皇帝的侍从秘书;印信用毕随时缴还,分程序管理以防私自动用等。王超中国历代中央官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比较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指出议政王大臣会议对军国大政有一定决策权,军机大臣则仅供传述缮撰;并且认为军机处侵夺了内阁票拟批签的职权,甚至有权修改内阁票拟,政府实际重要政令的发出都在军机处而不是内阁,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大部分不经内阁,直接密封发给地方督抚,内阁已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8、,从军机处与清代其他机构关系的角度论述军机处设立对皇权的加强。观点二军机处并非为了强化专制皇权而设立。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对传统说法之质疑,兼析奏折制之源起(见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对清史学界的“传统说法”,即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主要是为了通过削弱内阁以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以强化专制皇权,以及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一个空前阶段”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对清初内阁、奏折制等问题作了分析。该文认为军机处的出现具有较大的偶然性,雍正采取这项政治措施并非出于强化皇权的目的,而是为了处理西北军务;其次,雍正即位七、八年后,其统治已经非常稳固,不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强化皇权;就权力分配

9、体制而言,在军机处设立以前,专制皇权早已臻于登峰造极,最能保障皇帝独裁权威的许多制度、措施等均已相继推行。军机处的出现确实标志着清代君主独裁政体的完善,但它并非为了强化专制皇权而设立。【思考感悟】我们应把军机处的出现纳入到更深远的历史背景下研究。雍正年间军机处肇建,使清帝彻底摆脱了阁臣执奏、六科(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封驳对皇权的牵制,皇帝意志通过秘密渠道得以贯彻,从这一点上看,军机处设立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需要。对点训练(2015广元高三适应性考试)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

10、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阅读奏折请皇帝旨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选C项。一、明代废丞相、设内阁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选B。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

11、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未被“内阁取代”。D项内容违背了材料信息。2(2013高考重庆卷)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12、()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明朝内阁与丞相的差异。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置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大学士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故排除C、D两项。明太祖时期设置殿阁大学士,而明朝内阁正式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故排除A项。答案为B项。3(2014高考江苏卷)(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

13、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解析:(3)第一小问应结合材料,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掌献替可否”“起草进画”等;第二小问应结合明代内阁的性质和地位说明。答案:(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

14、: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4(2014高考海南卷)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皇帝政令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5(2013高考山东卷)右图文字

15、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清代”及图片中的信息。中书省在明朝即被裁撤,因此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等政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所以C项正确,排除B项。礼部主要掌管全国的学校事务、礼仪等,没有拟圣旨的权力,故排除D项。课后达标检测8学生用书单独成册第8课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

16、8分)1(2015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 D明太祖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的信息,可知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联系所学可知这是明太祖所为,故选D。2(2015绵阳高三诊断)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

17、制度,加强皇权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B。材料中,明太祖认为元朝丞相专权乱政是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故他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所以B项正确。内阁是明成祖所设立,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才选拔和与地方的关系,故C、D也可排除。3(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

18、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内阁的理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皇帝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说明内阁对皇权有一定限制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本身错误,D项本身错误。4(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解析:选B。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是为了史官能客观记

19、录,因此,从开了观看的先例到停止编纂,最能说明的是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不再受制约”说法错误;文献资料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D项并不符合题干主旨。5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解析:选C。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B两项与史实不符;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20、故D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信息看,内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故选C项。6(2015江苏无锡高三期末)明史载:“世宗朝,璁、萼、言、嵩(璁、言、嵩曾为内阁首辅)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该材料反映出()A内阁职能的强化一定程度上侵夺了六部职权B六部是内阁的附属机构,受内阁控制C内阁职能的强化有效遏制了太监专权的势头D内阁职权的扩大超越了皇权限制范围解析:选A。材料中“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说明内阁首辅侵夺了六部职权,故选A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所以B项错误;内阁职能强化为太监专权提供了可能,C项错误;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所以D项错误。7明

21、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明朝大臣起大早去上朝的苦恼,说明官员压力之大,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所以B项正确。8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B是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D是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解析:选B

22、。根据材料中“职责纠劾百官”“辑督各道”的信息,可知明朝都察院既有监察百官又有监察地方的职责,汉刺史只监察地方官员,故A项错误,B项正确。“耳目风纪之司”的意思是说是皇帝耳目,负责监察,不是风闻奏事,C项错误。都察院设于中央,D项错误。9(2015江苏徐州高三质检)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A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D君主

23、专制统治日益强化解析:选A。材料中礼节的变化表明了嘉靖年间,宦官地位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所以选A项。10(2015双流模拟)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档案

24、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章京”可判断为清代,表格内容实际上论述了官员上交奏折后对奏折处理的详细过程,皇帝有绝对的决定权,大臣只是笔录旨意,上传下达,体现了皇权的强化,由此可判断材料是对军机大臣职责的阐述,故选D项。11(2015浙江新阵地教育研究联盟联考)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 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君

25、主专制主义的发展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清雍正时期密奏权的扩大,这说明皇权的加强,也是君主专制主义加强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12(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解析:选C。根据表格中两宋50%以上的进士出自平民,明清43%的进士出自贫寒家庭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动,即普通平民进入统治阶层,所以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26、)13(2015绵阳高三诊断)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

27、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16分)(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10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共主”“独制”的信息联系所学,可以答出西周和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差别。

28、第(2)题考查比较能力,阅读材料二、三可知,明清虽然政令发布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皇权专制。答案:(1)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相同点:皇帝决定政令的内容。不同点:明朝政令公开发布;清朝的重要政令秘密发布。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4(2015河南濮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

29、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0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帝纪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

30、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6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0分)(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0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监察制度。(1)第一小问,由“置御史大夫”“设置丞相司直”“设置司隶校尉”可以得出,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等监察官职;第二

31、小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得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2)第一小问,由“承袭宋元旧制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以得出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由“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以得出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由“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可以看出有立法的保障;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监察制度的极大发展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评价一般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答案:(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关系:承袭秦制。(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积极方面: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消极方面: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形成吏治腐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