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观史研精讲【史观精讲部分】近年来,各地历史高考的命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元史观指导下的试题命制。因而我们要更新史学观念,引入了多元史观。以“文明史”为总纲,以“近现代”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重新整合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其中主要的史观有: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唯物史和革命史观等7种新史观。一、 文明史观理论阐释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
2、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
3、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考题例析 (2012全圄高考新课标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析:本题从文明史观角度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并结合古代中国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可知,专
4、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故选C。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A项错误;分裂动荡的后果是中央集权加强,B项错误;专制制度的基础是封建经济,而不是武力夺权,D项错误。二、现代化史观理论阐释 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即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的变革。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考题例析 (2014福建高考)在英周,狭
5、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故选C。工业革命加剧贫富悬殊,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工业发展,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而不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D项错误。三、 全球史观理论阐释 又称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待历史,认为人
6、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注重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全球史观重视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考题例析 (2014海南高考)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
7、贸易保护政策解析: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选A。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排除B项;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排除D四、社会史观 理论阐释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
8、事”,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本质上体现了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考题例析 (2014浙江高考)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A.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解析:本题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获取图片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清初男子剃发蓄辫是清政府强迫汉人接受满清统治的行为,民国初年男子剪辫则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故B。五、 生态史观 理论阐释 生态史观是生态学和历史学“杂交”的产物。该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
9、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观研究的主旨。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考题例析 (2011安徽高考)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
10、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 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解析: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二战期间美国制造原子弹而不是相对论,A项不正确;世界人民的联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B项不正确;C项表述不准确,科技主要是给人类带来益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计算机、宇航、撂能技术产生等都与战争有关,D项正确,符合题意。六、 唯物史观 理论阐释 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11、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主要理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D.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题例析(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
12、此可知该学者 ( )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由“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而“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其有合理之处,客观评价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选C。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答案:C七、革命史观 理论阐释 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时代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
13、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查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新史学发展革命史观更多地表现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传承。 考题例析 (2013山东高考)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解析:本题通过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考查解读信息、调
14、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故“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应该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项符合题意。武装革命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A项;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已经提出,排除C项;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答案:B 【史学研究部分】一、史料鉴别与运用理论阐释 (1)我们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只有靠这些
15、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 (2)史料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按史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流传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 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
16、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点拨运用 (1)注意储备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并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2)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一般有: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考题例析 (2013浙江高考)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
17、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文献材料并不一定是虚构的,故A、B两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中“必须”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可知D项与题意相符。 答案:D二、史学研究方法理论阐释 (1)史学研究方法就是利用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论证历史现象的真伪、获取历史结论的方法,简单地说是考查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的理解运用。(
18、2)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运用计量史学、社会吏观、生态史观等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历史比较法,即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即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其他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学方法、人类学方法、民族学方法、民俗学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等。(3)掌握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
19、性等。注意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公正性。 考题例析(2014安徽高考)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解析:题干“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说明历史共识需要批判
20、思维,故C项正确。A项观点不正确,排除;德法两国共同编撰历史教科书,编此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开放的眼光多角度看待历史,并不是要求学生去认同自己的民族国家身份,B项错误;D项本身表述有误。答案:C 【专项练习】 1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他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C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D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解析】“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21、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故选A。B项材料未涉及这一内容;C项考查史实与材料无关;D项说的是历史的发展应该从多角度分析,材料并未说明这一点。考点:史学研究:史观2.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体现的史观有 ( ) A全球史观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B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C革命史观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解析】结合所学相关知识,70年代的中国处于“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的
22、观点看问题;80年代初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近代化的观点看问题。故材料中体现的史观是革命史观和近代化史观。选C。 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史学观革命史观和近代化史观3.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应有的肯定;同时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了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 )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解析】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蒋介石的功绩和过失作出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现了作者的唯物史
23、观,故选D。4.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兴起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上述评论应用了 ( ) A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 C社会史观 D整体史观【解析】本题需要理解清楚这几个新史观的含义,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它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现代化有时也称近代化。它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
24、化问题等所有问题),基于上述理解,所以选C5.“中国最近5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斗争史,社会主义为首的革命势力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史。同时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斗争的历史。”以上概括侧重于()A全球史观B唯物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考点】唯物史观和革命史观【解析】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不符合材料说法,故A项错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故B项错误;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
25、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与题干材料相符合,故C项正确;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材料未能反映出这些,故D项错误。6.“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体现了文明史现和近代化史观 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BCD【考点】两次鸦片战争;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史学观念【解析】材料反映了
26、西方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符合历史实际,没有夸大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也不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故错误,这种认识是从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出发的,体现了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7.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唯物史观和革命史观【解析】
27、革命史观重视阶级斗争,通过对立阶级的斗争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其以革命为基调,站在被压迫阶级、民族的立场上分析社会问题;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般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而文明又可以分为不同方面和发展阶段,强调文明的发展、交流、多元甚至是碰撞;由此可见二者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史观相同,同属于革命史观,不过前者是从阶级斗争,后者是从民族斗争的角度进行的分析,选择C项符合题意。8.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一个农村中学的女生给一个男生递上一杯水,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情愫好感的表现;如今,一般只会被认为是关心同学的表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上主要体现了
28、()A近代化史观B文明史观C社会史观D全球史观【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史观【解析】近代化史观考察人类如何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是文明演进史,包括从横向看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的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以研究社会风土人情为主,故C项正确;全球史观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显然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9.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
29、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晴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生活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考点】社会史观【解析】社会生活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现代化主要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
30、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题干中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都应当属于社会的不同群体,故D项正确。10.“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 )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C历史技术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解析】王夫之认为,历史研究应该“述往以为来者师”“经世”,即把历史研究的学术活动与研究者自身和时代统一起来,立足
31、现实,学以致用,对历史的观察应反映出时代精神。因此选B.112014江苏卷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解析】大规模的跨国运动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题中所要强调的,故A项错误;题中的观点简单可以概括为: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
32、在全球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造成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故B项正确;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外在形式,并不是学者所要强调的,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言,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故D项错误。【答案】B12某学生收集南北朝的宗教、唐朝的首饰、明清的民俗等素材。该学生的历史研究属于 ( ) A社会史 B政治史 C经济史 D宗教史【解析】该生收集的素材包括宗教、首饰、民俗等,故B、C、D均可排除。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
33、的所有问题。社会史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A项正确。13有史家推理:西周烹制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鳢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 ( )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 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 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 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史学家根据文献的记载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
34、方法有煮和蒸”; 而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D项符合题意。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史学研究史学推理14.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者的是 ( ) A启继承禹的王位,“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 B1912年3月,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D.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这证明其“世界工厂”的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按题干信息,历史意识包括事实本身,还
35、包括人们有意识的记录,有意识的记录带有作者一定的主观色彩和评价,C项属于客观事实,ABD都带有一定的评价。15.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 )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代的存在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代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A B C D【考点】史学研究方法
36、【解析】顾颉刚研究诗书和战国以后的文籍,都属于文献考辨,故正确;仅靠文献,而缺乏考古的支持,还无法确认夏朝存在,故正确;判断史书是否为信史,不是根据其成书的时间,故错误;“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此句表明郭沫若认为顾颉刚的考证有其一定合理性,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6.清代史学家赵尔巽评太平天国时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段推论 ( )A. 论据充分结论错误 B论证不力结论正确 C.以人带事史论分离 D立场片面因果颠倒【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
37、息赵尔巽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导致了中国元气大伤,国家陷入危机之中,这明显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了清王朝的社会危机,才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项正确;、B、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7.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下列与此观点相符合的评述是 ( ) A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 B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
38、有规律可寻 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说明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D项符合要求。考点:史学常识18.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 )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多重史料
39、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解析】准确解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主要阐述了由于秦王朝的史料有限,人们的认识也有限,但是在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就出土了很多对进一步了解秦王朝经济生活有帮助的珍贵资料,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发掘不断地变化与充实,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方法论历史认识19.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谈道:“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据此,历史研究应该重视( ) A语言研究 B边缘学科 C社会应用 D扩充知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
40、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可知历史研究要重视边缘的学科。所以答案选B。20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 ( )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史学常识和依据题干材料判断分析能力。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
41、根据,价值最高;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鲁迅的回忆应属于一手史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所以C正确。考点:史学常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21.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 ) 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梁启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考点】史学研究方法【解析】材料表明,以前史书记载婉
42、儿与韦后关系紧密,考古发现婉儿并非韦后一伙,史书与考古之间存在矛盾,考古发现否定了史书的记载。材料主旨不是“事物的演化和联系”,故A项错误;史书是“纸上之材料”,考古发现是“地下之新材料”,题干表述正解释了二重证据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假设,也没有求证,故C项错误;材料虽表明史书不可信,但更强调了考古发现的可信度,梁启超的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22.“如果过去30年间的妇女运动相比以前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它已经更多地意识到需要利用一种有关过去的记忆。对女权主义者而言,这种需要并不能通过对一些非凡女性的研究来加以解决,例如伊丽莎白一世,她在一个男人世界成功进行了统治,而应把重点放在大多
43、数妇女所遭受的经济和性别剥削上,放在激进分子纠正这种状况的努力上。”史学家在此认为妇女史研究应 ( )注意历史时代发展的变化突出代表性人物的研究重视群体性情况的研究重点研究妇女的经济状况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妇女史研究“并不能通过对一些非凡女性的研究来加以解决”,故排除;“应把重点放在大多数妇女所遭受的经济和性别剥削上”,故排除。A项正确。23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
44、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 )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了孔子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曲折沉浮,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和史实依据,从这一角度出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答案选D,A 项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B项强调历史的客观性,C项强调只有进入人们视野的过去客观历史进程才能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历史是要经过人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考点:史学常识史学客观性24.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
45、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最为可信B单一的当事人记载不符合历史真实C可以相互印证的资料信度更高D传说故事不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考点】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史料使用;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并不是最为可信,故A项错误;当事人记载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客观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当事人的回忆录属于文献史料,属于第二手的史料,与“义犬”的传说故事可以相互印证,故C
46、项正确;传说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客观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25.近些年来,日本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中日双方在交涉过程中无不拿出该岛的历史文献和沿革作为依据,往往追溯到该岛的历史渊源。若中国以前对这一问题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考证,那么在谈判中中国将会是被动的。这段材料主要强调()A历史学强调追根求源B历史学可以服务于现实C历史史实具有真实性D中日领土争端由来已久【考点】历史认识论【解析】材料强调研究钓鱼岛主权的历史记载有利于中国在中日谈判中赢得主动权,这充分说明历史学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也即历史学服务于现实的功能,追根求源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主旨,故A项错误;历史渊源应用于现今谈判,
47、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故B项正确;历史史实的真实性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争端由来已久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B26.史学家王国维在古史新证指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王国维强调历史研究应()A善于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审定B重视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来源的收集C注意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D注重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真伪的考证【考点】史学研究方法【解析】从题干中“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
48、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的信息可知王国维强调强调地下新史料的发现对文献记载的补充作用,这属于他“二重证据法”的史学研究方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故C项正确;A项中的“审定”,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中的“收集”,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D项中的“考证”,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27.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司母戊鼎的名称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的发现,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2011年,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鼎还是那个鼎,有什么好争B更名是求真求实之精神的体现C历史研究
49、就应随时代而变化D教科书都没改,一定是假消息【考点】史学研究方法【解析】鼎的更名是史学研究的结果,要体现科学性、严谨性,A项是消极、不负责任态度,故A项错误;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更名体现了是求真求实之科学研究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历史研究随时代而变化,故C项错误;教科书变化是在史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故D项错误。【答案】B28.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50、。”作者在此强调的是()A辩证统一 中外关联B厚积薄发 以古讽今C鉴往知来 贯通古今D厚今薄古 学贯中西【考点】史学研究方法【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外关联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利用古代讽刺现代的信息,故B项错误;“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说明作者强调研究历史要贯通古今 ,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厚今薄古,学贯中西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29.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 A. 多角度地认识和
51、考察史实 B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考点】史学研究方法【解析】“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为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说明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反对单一的价值判断,强调多角度的认识和考察历史,材料与正确的价值判断、历史的主次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无关,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高中历史为嘛学不好?(可以不要,但不可不知)全国有四套历史教材(人教、人民、岳麓、北师大),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对各版本的历史教材都有所了解。人教版条理清晰但内容简单,缺乏学术性;人民版材料众多,但知识点模糊;岳麓版学术性强,但缺乏系统;北师
52、大版使用范围更小。现在,对四套教材取其精华集合而成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全套三册包含必修123选修1234解题技巧+新史观+通史776页130万字。该教程适合老师备课,文科生扩大知识面,有效提高高考成绩。购物链接高中生如何提高历史成绩?老师如何提高备课质量?敬请关注一套神奇的历史教程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购物网店全国有四套历史教材(人教、人民、岳麓、北师大),你使用的是哪种?中国大陆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版本节选(悲催的,看看你们使用哪种教材)人教版 (部分地区有私下调整)人民版岳麓版(北师大版特别注明)豫郑 信 平 漯 安 驻 许 三 南 洛 焦商丘濮阳(开封周口新乡鹤壁使用北师)鲁临沂
53、聊城 莱芜 威海济宁济南 菏泽 青淄潍日泰枣东烟德滨粤广州 珠海 梅州 汕尾 东莞 江门 阳 肇 潮 云珠海 湛江深圳 汕 韶 河 惠 佛 茂 清 揭 中蒙通辽 锡林郭勒呼和 包头 赤峰呼伦 兴安 鄂尔 巴彦 阿拉 乌兰乌海黔贵阳 遵义 安顺 黔东南六盘水 黔南 铜仁黔西南 毕节陕渭南 商洛 杨凌延榆安汉铜咸宝西安鄂武汉 孝感 黄石 咸宁 荆州 十 宜 恩 随 天 仙黄冈 鄂 荆 襄 潜四版本合一教程联系电话18937064642晋阳泉 朔州 临汾 吕梁 运城 大同 太原晋城 忻州 长治 晋中 太原赣南昌 宜春 吉安 上饶 九江 景 萍 新 鹰抚州 赣州疆乌 克 哈 博 昌 巴 伊 和 石 喀 吐 阿 克 塔奎屯苏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通 泰 淮 宿 泰州盐 扬 镇 连 徐桂南宁 北海 防城 桂贺河玉百崇(柳州 来宾 贵港 梧州用北师大版)闽宁福厦漳龙南三莆田 泉州浙选修必修吉 湘 宁 徽 津 藏 甘 京西 渝少量冀 云 川 青 渝郊县辽 黑 京东 渝主城区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下单点击下面的链接也可下单购物链接(全套135元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