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项训练二十九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红安、麻城人民的生活艰难竭蹶,他说:“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啊!”B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又对眼下的生活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C只有具备洞幽烛微的慧眼,才能在审察了解事物时,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一些假象所迷惑。D蒋介石对戴笠十分重用,言听计从。但蒋介石很快发现戴笠的军统特务人数已达到数十万之众,担心养虎成患,所以对戴笠始终心存防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
2、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B今年春晚由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抒发了农民工的理想,这些农民工在陌生的城市里虽然劳累辛苦,但他们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C作者有意识地同时又十分成功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D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大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_” 我
3、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ABCD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翼,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推荐好作品并批评坏作品,以帮助读者辨别是非良莠,提高审美欣赏力和思想免疫力。目前,由于发表阵地少,稿费低,评论集不易出版,许多文学评论工作
4、者纷纷改行,或写散文随笔,或到高校教书,文学评论的队伍在萎缩。而大多评论刊物,包括中央一级的文艺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均经济拮据,维持艰难。为改变这种局面,繁荣文学评论,有关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以扩充文学评论的发表阵地,巩固和发展文学评论的队伍,以提高文学评论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上述语段涉及文学评论的哪几个方面,请加以概括:答:_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故不积跬步,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_,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3)醉里挑灯看剑,_。八百里分麾下炙,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
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九公凡夫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须,多得数也数不清。九公九岁的时候,被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十分反感。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难题难为他。一天在讲曹植七步成诗时,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盆泼也 瓢倒也 一滴雨 一个大豆也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扫盲”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
6、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节语文课,老师教学“人”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导他。“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人,二人为从,是说两人在一起,三人为众,是说很多人的意思多形象!多生动!”九公走上讲台,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如果人上边有人,人下边也有人,人左边也有人,人右边也有人,人加人,人叠人,人连人,念什么字?”九公在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歪歪扭扭七八个“人”字。 老师有点生气。“这不是字!”“不是字?”九公面向大伙,手一挥,如同一位镇定自若的将军。“这个字念一堆人!”从去年入冬以来,天气持续干旱,许多地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干旱袭击,大片
7、大片的庄稼开始枯黄。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大伙开始忙着抗旱保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匮乏,加之抗旱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所以效果不明显。人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九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天,九公带领四个六七十岁的老伙计来到河边求雨。九公说,河中心有个千年鳖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年轻时曾见过有人在这里求雨,当天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方圆几里、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看热闹。九公在河边支起一个供案,上面摆着供品,然后点燃三炷香,双手捧着擎过头顶,对着上天三叩九拜,口中还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之后,真正的求雨过程开始了。九公身背一个簸箕此时他就是千年鳖精的化身。四个帮手分列东南西北,围成一个圈
8、,每人手中还提着一壶水。九公就在中间爬来爬去。爬到东面,就抬头问:“东海龙王下不下雨?”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浇一阵。爬到西面,九公又问:“西海龙王下不下雨?”西面的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又浇了一阵子。“南海龙王”“北海龙王”也都声称:有雨!九公就这样爬来爬去,衣服渐渐湿透了。说来也怪,天真是渐渐地阴沉下来,起风了。甚至还滴下几滴雨来。轰隆隆,轰隆隆!一阵响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的巨响在天空回荡。“打雷了!要下雨了!老天爷显灵啦!”九公激动得老泪纵横。“都别傻站了,快跪下来求老天爷吧!”九公向周围的人群喊去。有两个老太太当即就跪下了。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村支书刘义
9、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别瞎闹啦!部队趁着今天的有利天气正在人工降雨呢。炮弹已经打过了,马上就要下雨。谁要是不想饿肚子,就赶快去地里挖沟引水,我只通知这一次啊!”刘义说完又转头跑掉了。人群一哄而散。九公慌忙喊:“哎!别走!哎!”九公的四个帮手最后也随着人流不见了。九公一下子瘫坐地上。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从此,九公就常常坐在村头的那棵大柳树下,对着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不厌其烦地说:“娃呀,好好读书。将来有知识才能长本事!”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九公不识字,从小对“之乎者也”之类的私塾教育就非常反感,这说明九公的性格中
10、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和反封建性。B参加扫盲学习时,九公不但再次拜会“周公”,而且还倚仗辈分当堂捣乱,这样描写既照应了上文,也突出了九公不尊重知识的思想根深蒂固。C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生动诙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D九公求雨之后,天色的确变得阴沉,继而雷声轰隆,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最后天一夜的透雨靠的还是部队利用天气条件进行的人工降雨技术。E接到村支书通知后,人们一哄而散纷纷回地里挖沟引水,连九公的四个帮手也随着人流不见了,小说这样描写隐含着对人们势利自私的委婉批评。7小说中的九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8小说详细描写了九公“求
11、雨”的过程,请分析其作用。(6分)答:_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有人却认为此结尾画龙点睛,你怎么看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_答案专项训练二十九1B【解析】 A项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B项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应改用“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或“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C项洞幽烛微: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D项言听计从:指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人非常信任,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2C【解析】 A项主语残缺,应该在“几乎”之前加“他的作品”。 B项搭配不当,把“理
12、想”变成“情怀”。D项成分赘余,去掉“被”字。3C【解析】 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的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三句联系较为明显,是说史铁生的创作,是说创作的艰辛,有“文字”“一个个字”相照应,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4【答案】 文学评论的价值;(1分)文学评论的现状及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2分)针对现状的解决办法。(2分)【解析】 对于这样的试题,主要是概括信息,先把文中的内容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各自概括出一个大的方面即可。如“为改变这种局面”之后的内容就是解决文艺评论现状的办法。5(1)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2)庄生晓梦迷蝴
13、蝶蓝田日暖玉生烟(3)梦回吹角连营五十弦翻塞外声6【答案】 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解析】 A项说九公的性格具有“反封建性”拔得过高;D项“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错;E项对小说这样描写的意图理解错误。7【答案】 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愚昧迷信,顽固自大;天真率直,知错能改;热心公益。(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点中只要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解析】 两次求学经历,都可以看出九公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的特点;求雨过程可以看出九公愚昧迷信,也看出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一面;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九公醒悟,知错能改。8【答案】 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九公煞有介事地求雨充
14、分表现了他的愚昧迷信、荒唐可笑,含有讽刺效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思想转变更合理可信。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使九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突出了小说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知识的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求雨”是文中核心的故事情节,其目的一是突出九公迷信愚昧的性格特征;二是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的求雨失败和人工降雨成功;三是彰显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表达了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的主题思想。9【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是画蛇添足。理由:该结尾使人物形象前后反差太大,不够真实。九公是一个思想顽固、没有知识的老人,即使因为求雨事件思想有所转变,也很难做出
15、这样的行动,说出这样的话。使主题显得过于直白,没有韵味。如果去掉这一段,以“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一句环境描写结尾,反而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人们深思的艺术效果。从情节上来说,写到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已经足以说明科学知识战胜愚昧迷信这一主题,故事在这里结束,戛然而止,结构完整;添上这一段反给人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之感。观点二:我认为是画龙点睛。理由:该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九公的思想经历了从顽固不化到悔悟改过的巨大转变,前后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对照,结尾使九公的形象变得可亲可爱、立体饱满。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愚昧顽固的九公最终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并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好好读书,结尾突出了知识的强大作用,突出了小说的主旨。使情节结构更加完整。小说围绕九公这一人物展开,情节始于九公自己从小不肯读书,终于他热心督促小学生读书。这样写小说的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和主题。(8分;有明确的观点给2分;“理由”答出一个给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两种观点选其一即可,表述时要有充足理由。如认为画蛇添足,主要从小说的含蓄性和人物前后反差极大等角度进行表述;如认为画龙点睛,主要从彰显主题和故事情节完整性上作答。高考资源网独家精品资源,欢迎下载!高考资源网Ks5u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