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041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四(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纲解读】2011年“考试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词语辨析题因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高考体验】1(2011年天津卷)下列语段横线

2、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解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钟爱:特别疼爱;非常喜爱;比“喜爱”程度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或接二连三。“犹如”较文雅

3、,“好像”较通俗。答案:B2(2011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 ,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 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 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A提出 产生 适合 B提出 引发 合适C提醒 产生 合适 D提醒 引发 适合解析:提出:揭示;提请考虑、讨论、接受或采纳。提取。如:他从银行存款中提出一千元。提醒:指出来以引起注意:要不是你提醒,我肯定又忘了。文中是“引起注意”,应用“提醒”。产生:生育;分娩。出产。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

4、出现。出生。引发:引起,触发;启发。适合:符合;偶然相合;适宜。合适: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答案:C3(2011年江西卷)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 ,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2)“五一”期间,市长 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3)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 的人。A投降 分别 深孚众望 B投诚 分别 深负众望C投降 分头 深负众望 D投诚 分头 深孚众望解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投降是“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投诚是“(敌人、叛军等)归附”;依据语

5、境,应为“投降”。分别是“一个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分头是“若干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依据语境应为“分别”。深孚众望是“深受众人的信任”,深负众望是“辜负了大家的希望”,肯定选“深孚众望”。答案:A4(2011年湖北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她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 ,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 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 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 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A相信 沉醉 既然 顶礼膜拜B自信 沉溺 即使 诚心诚意C坚信 沉浸 尽管 三步一叩D确信 沉迷 虽然 毕恭毕敬解析:第一个空不

6、能填“自信”,第二个空不能填贬义词“沉溺”“沉迷”,第三个空表让步关系,是确认的事实不能选“既然”“即使”。第四个空填“三步一叩”最能体现信徒的虔诚。答案:C4(2011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从荧 (p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几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 ,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异。因此 ,如何坚持文化的惠普性 ?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 ,还需冷静思考的 。(1)在处根据拼音填写正

7、确的汉字。(1分)(2)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3)文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答:第 处(只填序号),改为 。解析:为看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行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为转折关系,填写“然而”或“但是”最合适。其实是陈述句,使用问号是错误的。答案:(1)屏 (2)然而(但是) (3)第处,改为,(逗号)【考点精析】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部分。一、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1)实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同音词、近义词的选择和辨析上,即根据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有时也考查对词语意义的

8、正确理解。从2011年命题特点来看,有的试卷没有设题,有的省份将实词与成语合在一起,如重庆卷浙江卷、江西卷、天津卷。实词辨析题明年估计会更多出现。(2)命题的选材将更加注重语言材料生活性、时代性。每题的题干,绝大多数直接来自生活、社会的热点或重大事件,新词新语是首选材料。(3)前几年所考的词语,一般不再重复考。从命题形式有选择式、有置换式、判断式,其中,填空式选择题可考性最大。(4)所考词语大多数为常见词语,而且多为课本提及的典型词语。二、虚词指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近年来高考中主要考查连词、介词、副词、助词。

9、连词:用在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句群与句群之间,表示它们之间的各类关系。介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起,组成介宾关系,表示时间、地点或引入对象,表示工具、手段方式等,在句中常充当状语、补语、定语等。副词: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在句中常充当状语。助词:用于帮助构成语句或表达语气。三、实词、虚词混合考查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点。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的辨析。关联词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对介词的考查,主要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考查考生对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虚词出现的问题

10、主要有三种:一是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二是搭配不当;三是位置不当。因此,对虚词的考查,实际是对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考查。【方法指津】一、实词的辨析(1)从词义上辨析词义轻重近义实词虽然表达的意思相近,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如“妨碍”和“妨害”都表示对人或事物造成不利影响,但“妨碍”指对人或事物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词义范围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区分词义范围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如“边疆”、“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但“边疆”指靠近边界的领土(包括国与国接

11、壤的边界),范围较大;“边境”指紧靠边界(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词义侧重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侧重点往往不同。如“沉思”“深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2)从色彩上辨析感情色彩的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是所附加的感情色彩不同。如: 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充斥/充溢) 两个词都是动词。“充斥”意思是充满、塞满;“充溢”意思是充满、流露。但“充斥”是贬义词,用在不好的、厌恶的事物。从语境来看,应当用“充溢”。 语体色彩的

12、不同 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具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如: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 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翌日/不日)“翌日”是名词,指次日,即第二天;它是由古汉语沿用下来的一个词语,多用在书面语中。“不日”是副词,意思是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可以用在口语中。从语体色彩和语境意来看,这里应当用“不日”。(三)从用法上辨析 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词语有约定俗成的使用对象。如: 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协议/协约) “协

13、议”,指国家、政党或团体间经过谈判、协商后取得的一致意见;“协约”,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订立的条约。句中“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属部门团体,应用“协议”。 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有的近义词意义基本相同,但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如: 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吝啬/吝惜) “吝啬”是形容词,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惜”是动词,指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从词语的语法位置来看,这里应当选一个动词谓语,再结合语境,选用“吝惜”比较恰当。 习惯搭配的不同 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

14、任意组合。如: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躬行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发挥/体现)“发挥”意思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体现”意思是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前面出现“威力”一词,与“发挥”搭配更为恰当。二、虚词的辨析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从词语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

15、能换用“对于”。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例如,“小王对我笑了笑”“我们对你完全信任”。b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例如,“他对工作很负责”“老师对我们好极了”。c“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例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既又”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

16、假设关系的“如果就”“即使也”“倘若便”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指语气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答题技巧】(一)实词失误分析:1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高考所考到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

17、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2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3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有些考生平日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以致把答案搞错。4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其基本原因就是临场心态不

18、够下沉,以致读起题干来丢三落四,做起题来缺乏主见,顾虑重重,或者把本来应该答对的题答错,或者把本来已经答对了的题在复查中改错。应对计策: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该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审核,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信马由缰,凭想当然办事。要善于通过上述五条来选择突破口,把代入法和排除法等灵活运用到整个做题中去。(二)虚词失误分析:没有吃透整个语段所表达的中心意思,不能从整体入手审查虚词的使用情况,而是先入为主,以想当然取代必然。没有搞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19、,只是机械地把虚词硬往文段里安插,凭主观语感办事。没有搞清楚有关虚词的用法,虚词使用基础差。平时重理轻文,读书少得可怜,根本无语感可言,事到临头,只好仓猝猜答。应对计策:1副词的辨识正误题,应注意从下列五个方面认真审查:表达的意义、表达的范围、表达的程度、表达的数量、该类副词的语法功能等。此外,还要注意该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2介词的辨识正误题,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审查:介词的语法功能是否得当;有无介词误用或滥用现象;适当运用换位法,即把容易混淆的有关介词分别换位,从而确定介词使用的正确与否。介词与其所带的宾语是否搭配。3关联词语选择填空的应试,可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综观全局,理清整个语段所

20、表达的中心内容及分句间的关系。根据表达中心和有关句间关系,参照语言表达习惯,选择突破口。把备选目标代入题干进行审查核对,从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支作为答案。4关联词语的辨识正误题,应注意做到五看:一看句间关系是否与关联词语的语法功能相合,二看关联词语的自身搭配是否得当,三看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是否正确,四看关联词语是否滥用,五看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合乎语言习惯。选择突破口的方法有二:一是通过确定一个正确的词语,从而排除其他有关的选项;二是通过否定一个词语,从而排除有关的选项。【跟踪训练】1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当地有关部门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

21、, 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大家 这个问题意见是一致的。A私自 建造 关于 B擅自 营造 关于C擅自 营造 对于 D私自 建造 对于解析:“私自”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指对不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从句意看,当用“擅自”。“建造”和“营造”都有建筑的意思,但“营造”有经营建筑之义,和语境搭配更恰当。“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答案: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

22、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我再度 :出版这个参考资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缺乏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文学功能就 受到影响。A镇静 申明 难免 B镇定 声明 未免C镇定 声明 未免 D镇静 申明 难免解析: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此处的语境不属于“遇到紧急情况”。申明:郑重说明;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于评价;难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些把土耳其队在2004欧锦赛中的失利完全归咎于哈坎苏克的观点是有失 的。他的演唱技巧,经过

23、长期 ,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由于天线出了故障,电视机荧光屏上的 不太清楚了。A公允 磨炼 图形B公正 锤炼 图形C公正 磨炼 图像D公允 锤炼 图像解析:公允:公平恰当。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仅。锤炼:比喻人们经过刻苦钻研,使艺术精湛、纯熟。磨炼: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砺。图像:侧重表示摄制印刷出来的形象。图形:侧重表示纸上或平面上画出来的物体形象。答案:D 4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一组词语是(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人的行为,以及促进人的健康,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调整人际关系等学问。A启迪规定维持 B启发规范维护

24、C启迪规范维护 D启发规定维持解析:“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迪”,开导,启发。“启迪”比“启发”范围广。“规定”,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或所规定的内容。“规范”,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通常是指合乎规范或使合乎规范。“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保护;“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调整”的主体功能较“协调”强。结合语境,应选C。答案:C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早在“八五”期间就列为国家重点规划项目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纂工程,经过语言专家们11年的努力终于,该词典将在最近出版发行。语文的能力层级是将学习和考试中所涉

25、及的学科能力进行分解,得出学习语文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而成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总是把伸张正义的希望那些有侠肝义胆的英雄身上,因此像鲁智深这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敬仰。A告罄 调和 寄于B告竣 整合 寄予C告竣 整合 寄于D告罄 调和 寄予解析:告罄: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整合:调整后组合。调和:配合适当。寄于:寄托在。寄予:寄托。答案:C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一次地发生,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吗?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规定得过于繁琐。他不如实交代自己贪污受贿的问题,大吵大闹,装出一副受

26、诬陷、被冤枉的样子。A不止未免不但/反而 B不只未免不但/而且C不止不免不但/而且 D不只不免不但/反而解析:“不止”:继续不停;超出某一数量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常跟“而且”等连词连用,表示程度等的递进。这里应用“不止”的第个义项。“未免”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根据语境,应选用“未免”。“不但而且”表示顺向性的递进,“不但反而”表示逆向性的递进。根据下文的意思,应用“不但反而”。答案:A7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阿富汗在历史上 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 之中。塔利班政权倒台之后,阿富汗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为了国家的

27、未来必须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和解,从而找到使他们相互 乃至凝聚在一起的政治解决办法。否则,阿富汗势必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成为欧亚大陆最具威胁的火药桶。A承受 格局 协同 B备受 局势 协同C备受 格局 协调 D承受 局势 协调解析:承受:接受、经受;备受:经受得多,比“承受”的程度深,这里应选“备受”;格局:结构和格式,一般表现具体事物;局势:(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这里应选“格局”;协同:各方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件事;协调:配合得适当,这里应选“协调”。答案:C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身体上没有残疾的人很容易 在外在的繁忙活动中,不去

28、倾听内在生命的要求,这是比身体残疾更加可悲的心灵瘫痪。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由于技术瓶颈的 ,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所占份额仅为3%-5%。“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加强 ,并采取扩张性的措施来刺激经济,以防止经济衰退的进一步深化。A沉湎 制约 协调 B沉浸 制约 协作C沉湎 限制 协作 D沉浸 限制 协调解析:沉湎: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协调:配合得适当,多指抽象的内容;

29、协作: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多指具体工作。答案:A9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若为王,就没有人敢呵斥我, 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我将把我的臣民 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第二天,女人给他 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A指责 一起 收拾 B指摘 一齐 打点C指责 一齐 收拾 D指摘 一起 打点解析:指责:侧重于责备;指摘:侧重于挑出错误。一起:有三个义项:其一,同一处所;其二,一同;其三,一共。一齐:副词,表示同时。收拾:是书面语;打点:是口语。答案:B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0、)曼联队和阿森纳队积分一路领先,在英超联赛中已成 之势。农业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做好备耕工作,以免耽误 。深夜十一点多钟,我们到涪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 江水太湍急了。A对峙 农事 由于 B对峙 农时 因为C鼎足 农时 由于 D鼎足 农事 因为解析:“对峙”意为“相对而立”;“鼎足”用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农时”意为“适合农事活动的季节”;“农事”指的是“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由于”表原因,不用于倒装句,第句中应当用“因为”。答案:B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士兵发现了五名 可疑的伊拉克人,怀疑他们是恐怖组织的成员,故将其逮捕。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

31、解囊,热情相助,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 相助。有科学家指出, 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 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A形迹 全力 只有/才 B行迹全力只要/就C行迹 鼎力 只有/才 D形迹鼎力只要/就解析:“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举动和神色。“全力”:全部力量或精力;“鼎力”是敬辞,意思是“大力”,常表示请托或感谢。“只有才”: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要就”:表示充足的条件。答案:A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 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代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

32、重新加以 。 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 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 甄别 周游 B曲解 鉴别 漫游 C误解 鉴别 漫游 D曲解 甄别 周游 解析:误解:理解的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愿意(多指故意地)。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鉴别:辨别真伪好坏)。周游:到各地游历;漫游:随意游玩。)答案:A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曾经在我们各民族中间制造种种 ,使得民族纠纷不断。 制定本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是:对 本法规定者应该由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了,我们要认真学习

33、、宣传和贯彻、实施它。 A隔阂 违犯 颁布 B隔膜 违反 公布 C隔阂 违反 颁布 D隔膜 违犯 公布 解析:“隔膜”指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或不通晓,外行;“隔阂”指情意不通,多指民族间的。违反:指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违犯:指违背和触犯(国法等)。颁布:公布,通常指公布法令、条例等;公布:公开发布。答案:C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比利时和荷兰农场 的禽流感已使83人感染,1人死亡,这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警惕。时隔17年后,中国女排重夺世界冠军。各大报纸对此都 宣传,极大地振奋了人心。美国的这种作法 无助于解决问题, 会引发新的国际争端。A爆发大事不单

34、/而且 B爆发大肆不单/反而C暴发大肆不但/而且 D暴发大事不但/反而解析:爆发:(力量、情绪等)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侧重于猛烈性。暴发:突然发作,侧重于突发性。大事:大力从事。大肆:无顾忌地做坏事。“不单而且”表示顺向性的递进,“不但反而”表示逆向性的递进。答案:D1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总经理那样做, 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如人意。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 历史博物馆多年。鲁迅先生对写出呼兰河传的青年作家萧红 很大的希望。A本意 蛰居 寄予 B本意 蛰居 寄寓C本义 谪居 寄寓 D本义 谪居 寄予解析:本意:原来

35、的意思或意图;本义:词语的本来的意义。蛰居:(书)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谪居:被贬谪之后住在某个地方。寄予:寄托;给予(同情关怀等);寄寓:(书)寄居;寄托。答案:A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得天独厚的旅游 ,成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商业运作的一大卖点。外资银行抢滩大陆,金融界人士明显感受到了两种经营理念的巨大 。随着集成度的大幅度提高,微电缆的线宽越来越小,电阻也会 提高。A景致 冲撞 相对 B景观 冲击 相对C景致 冲击 相应 D景观 冲撞 相应解析:“景致”不能受“旅游”修饰;“冲击”用于一方对另一方;“相对”是“比较”之义,“相应”是

36、“呼应”之义。答案:D【备考清单】一、常见易混近义实词辨析1包括包罗囊括包括:指包含。其范围小于“包罗”。包罗:指大范围事物。如:包罗万象。囊括:指全部包罗在内。如:囊括全部金牌。2包含包涵包含:指里边含有。包涵:指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3抱怨埋怨抱怨:表示怨恨,语义较重。埋怨:表示责怪,语义较轻。“埋怨”的对象可以是自己;“抱怨”无此用法。4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的更换。如:变换位置。变幻: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地或奇异地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5摒弃抛弃都指舍弃。摒弃:多指不良思想、观点、主张等,属书面语。抛弃:不仅指思想、事物,也可指人。6摒除驱除都指除去,都用于思

37、想、感情等。如:摒除杂念;驱除疑虑。“驱除”还指赶走。如:驱除蚊蝇。7草拟起草都指文章、文件的拟稿。“草拟”还指初步设计。如:草拟规划。8策划策动策划:指谋划,筹划。如:策划政变。策动:指策划鼓动。9持续继续连续持续:强调延续不断,中间没有间歇。继续:强调接前面的,可以有间歇。连续:强调一个接一个。如:连续不断。10斥责指责责备斥责:侧重严厉的申斥。指责:侧重严厉的批评。责备:侧重对一般过失的批评和不满。“斥责”“指责”用于对别人。“责备”也可用于对自己。11充分充足充沛充分:多用于准备、估计、理由、信心、发展等抽象事物。充足:用于光线、水分、养料等具体事物,亦可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充足。充

38、沛:侧重旺盛,多用于精力、感情、雨水等。12憧憬向往神往憧憬:适用于美好的事物;书面语。向往:多用于认为是美好的事物。神往:向往;不能带宾语。13处置处理都指解决问题,惩治过失和犯罪。“处理”还指减价出售。如:处理商品。习惯说“严肃处理”“严厉处置”。14处世处事处世:指跟人往来。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处事:指对具体事物的处理。如:处事不力。15踌躇犹豫迟疑“踌躇”义项之一同“犹豫”,书面语。“犹豫”着重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缓,不果断。16传颂传诵传颂:辗转传布颂扬。如:全村的人传颂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传诵:辗转传布诵读。如: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17篡改窜

39、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贬义。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18谛听聆听倾听谛听:指仔细地听,书面语。聆听:多用于晚辈对长辈,群众对首长,书面语。倾听:多用于上级对下级。19度过渡过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如:度过假期。渡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为“渡过难关”。20独立独力独立:指不依靠他人。如:独立思考。还指政权、军队自主。独力:指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如:独力经营。(注:“独力经营”指不受制他人。)21遏止遏制“遏止”重在“止”,使停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重在“制”,制止

40、,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22反应反映反应: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带有被动色彩;名词。如:对他的发言,群众反应冷淡。反映: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动词。如:向上级反映群众意见。23妨碍妨害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如:妨碍交通。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如:妨害健康。24放纵纵容“放纵”的对象是自己或别人的好的行为或不好的行为。如:在诗中他放纵自己的感情。“纵容”的对象多是别人的不好的行为。如:纵容犯罪。25废止废置废止:多指法令、制度等被取消,停止施行。废置:认为无用而搁在一边

41、。如:材料被废置。26肤浅浮浅都指局限于表面,学识浅或理解不深。“浮浅”还指浅薄(缺乏学识和修养)。如:内容浮浅。27富余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如:富余人员。富裕:指财物充裕。如:日子过得富裕。28抚养扶养赡养抚养:爱护并教养;一般指长辈对晚辈。扶养:养活;对长幼皆可。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帮助。29腐蚀侵蚀腐化腐蚀:本义指通过化学变化,使物体损坏;多比喻腐朽的思想和恶劣的环境会使一个人逐渐变质堕落。侵蚀:指逐渐侵害使变坏。如:病菌侵蚀人体。还指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腐化:指思想行为变坏(多指过分贪图享乐)。如:生活腐化。30富饶富庶富足富饶:侧重国家或地区等大范

42、围的物产多,财富多。富庶:侧重某一地区的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富足:侧重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31赋予付与给予“赋予”“付与”都指交给重大任务、命令等。使用对象较“给予”窄。“付与”还指给付。“赋予”“付与”只带名词性宾语。“给予”还可带动词性宾语。如:给予答复。32伏法服法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指认罪。33改善改进改善:多用于生活、关系等。改进:多用于工作、方法等。34干涉干预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该管而硬管,要对方服从。如:干涉他国内政。干预:指过问别人的事;语义轻。如:事涉隐私,不便干预。35搁置搁浅搁置:强调事情被放起来而不能进行。如:此议案被搁置。搁浅:强调受到阻碍而不能进行。

43、如:谈判搁浅。36工夫功夫工夫:多用于时间方面,如:一会儿工夫。功夫:多用于本领、造诣方面。如:真功夫。37诡辩狡辩诡辩:以欺诈的言辞迷惑人,以达到为自己辩解的目的。狡辩:指理屈词穷,以强词夺理进行辩解。38核算合算核算:指企业经营上的核查计算。如:核算成本。合算:不吃亏。如:很合算。考虑。多叠用。39核查检查核查:指审查核实。如:核查案情。检查:指用心查看是否有问题。如:检查工作。40和谐协调都指配合得当,用于乐曲、布局、色彩、人际关系等;形容词。协调还可作动词,如:协调各方,相互协调。41拘谨拘束拘谨:侧重小心。拘束:侧重受到限制。“拘束”还是动词。如:不要拘束孩子的正当活动。42眷恋眷念

44、眷恋:指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如: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眷念: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43揭发揭露揭发:指揭露坏人坏事;范围广。如:揭发罪行。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如:揭露本质,揭露秘密。44践踏蹂躏都比喻用暴力欺压,使之受到损害;都是动词。“践踏”侧重欺压。如:践踏乡邻。“蹂躏”还含有使之受到侮辱、折磨的意思。如:蹂躏妇女。45简洁简捷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如:算法简捷。46考察考查考察:实地观察调查,如:考察水利工程;深入细致地观察,如:考察南极。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考查业务。47宽待宽贷

45、宽待:指宽大对待。如:宽待俘虏。宽贷:指宽恕。不用于敌人。48邻近临近邻近:只用于空间。如:邻近边界。临近:用于空间和时间。如:临近闹市,临近春节。49媒体媒介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纸、电台等。媒介: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如:苍蝇是传播疾病的媒介。50年青年轻年青:指青少年时代,如:年青的一代。年轻:也有年纪不大之义,如:年轻力壮;但还有年龄比起来更小之义。如:她看起来更年轻。这里就不能用“年青”。51披阅批阅披阅:意为披览、阅读,如:披阅文稿。批阅:指阅读并加以指示或批改,如:批阅文件。52披露透露披露:公布,发表,如:披露会谈内容;表露,如:披露肝胆。透露:指泄

46、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如:透露风声。53品味品位品味:是动词,是品尝、欣赏的意思。品位:是名词,本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引申为物品质量、文艺作品达到的水平。如:节目的艺术品位较高。54品性品行品性:侧重性格。如:品性怯懦。品行:侧重行为。如:品行不端。55破除解除废除破除:指打破、除掉原来被人特别重视的信仰或蒙蔽人们的不合理的不好的东西。解除:对象常指精神压力、思想顾虑或职务。废除:对象多是制度、法令、规章等不合理的或无用的东西。56徘徊徜徉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多用于犹豫不决。徜徉: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57起用启用前者一般作提拔任用讲,宾语是人,如:大胆起用年轻

47、干部。后者指开始使用,大多指物。58清净清静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和水的清澈。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59情意情谊情义情意:指对人的感情。情谊:指交情、友谊,用于两方。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60驱除祛除二者都有除掉的意思,但对象不同。驱除的对象一般是有形之物;祛除的对象是疾病、疑惧或迷信的人所谓的邪祟等。61申诉申辩申诉:是政法术语,重在提出自己的要求。申辩:重在对所受指责申述理由,加以辩解。62申述陈述叙述申述:指详细说明。陈述:侧重有条理地说出。叙述:侧重记下或说出事情的前后经过。63声明申明声明:意为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如:郑重声明;亦可作名词,表示声明的文告

48、,如:发表联合声明。申明:指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64推辞推脱推卸推托都有拒绝的意思。“推辞”指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推卸”、“推脱”都有推辞之意,但“推卸”使用范围比“推辞”广。如:推卸责任。“推脱”指不肯承担责任,与“推卸”同。“推托”专指借故拒绝,后面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如:他推托身体不舒服,不肯上台表演。65停留滞留停顿停滞停留:指暂时停止前进,用于人时有主动意味。如:稍作停留。滞留:指停留不动,有被动意味。如:滞留机场。停顿:指事情中断或暂停。停滞:指因受阻而不能顺利发展。如:生产停滞。66委屈委曲前者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如:满腹委屈;后者指曲折之义,如:委曲

49、的河流。成语“委曲求全”是指勉强迁就,以求保全,其中“委曲”用的是引申义,不能误写成“委屈”。67斡旋周旋斡旋:指调解。如:从中斡旋,解决双方争端。周旋:多指交际应酬;还用于军事。如:同敌人周旋。68消失消逝消释都有逐步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消失:适用范围广。消逝:多用于声音、时间等。消释:多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又指融化(文言用法)。69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指使语言文字明确。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贬义词。如:粉饰太平。装饰:指人、物或建筑装点外观,泛指点缀;又指装饰品。70形迹行迹形迹:举动、神色,如:形迹可疑;痕迹,如:不留形迹。行迹:指行踪,

50、如:行迹不定。71学力学历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学历: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如:大学本科学历。72掩饰掩盖掩饰:指使用手段掩盖缺点、错误等。掩盖:遮盖;隐藏,隐瞒。“掩饰”是贬义词,“掩盖”是中性词。73演变演化演变:既用于自然界,也用于人类社会。如:思想的演变。演化:一般用于自然界。如:动物的演化。74湮没淹没“湮没”指埋没。如:湮没无闻。“淹没”指水漫过,也比喻盖过。如:讲话被掌声淹没。75侦察侦查侦察:指为弄清敌方情况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侦查:指公安、检察机关为确定犯罪而进行的调查。76制订制定制订:创制拟定,重在“订”,草拟过程。如:制订方案。制定:定出

51、(法律、规程、计划等),重在“定”,决定。如:制定政策。77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如:他质疑道:“这种观点有充分证据吗?”置疑:指怀疑(用于否定)。如:无可置疑。78中止终止中止:意为中途停止。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了。终止:意为最终结束、停止,如:三年后合同自然终止。79庄严庄重郑重庄严:侧重威严不可侵犯。用于人的态度、表情、动作,也用于环境、气氛等。如:庄严的时刻。庄重:侧重端庄持重。只能用于人。如:神色庄重。郑重:侧重态度,严肃认真。如:郑重其事,郑重声明。80自恃自持自恃:自负,如:十分自恃;仗恃,如:自恃功高。 自持:指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如:清廉自持,激动得不能自持。81自制自

52、治自制:指自己制造,如:自制墨水;又指克制自己,如:自制能力。自治:政治术语,指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权力。如:民族区域自治。二、常用易混虚词辨析1未必不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如: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2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如: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3跟同和与(1)用

53、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2)“与”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4固然虽然(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转折。(2)“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5对对于关于表示对待,“对于”的用法大致同“对”。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成“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用“对于”。(1)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只能用“对”。如:大家对我很热情。(2)“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如: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3)“

54、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如:关于这个问题,我直接跟老王联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采取积极的态度。若两种意思都有,“关于”“对于”都可以用。如:关于(对于)节约用电的建议,大家都很赞成。(4)“关于”作状语,只能用在主语前。“对于”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6还又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如: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7即使尽管虽然(1)“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如: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尽管(虽

55、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如: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8尽管不管“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如: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9难免未免不免难免:形容词,不容易避免。(1)主要用在动词前,后面常跟“要、会”。如:粗枝大叶,就难免会把事情搞坏。动词前有时加“不”,但意思不变,不表示否定。如:一个人难免不犯一些错误。(会犯一些错误)(2)可以用在主语前。如:同志之

56、间,难免看法有时不一致。(看法难免有时不一致)(3)单独作谓语通常要放在“是的”中间。主语常是动词短语、短句或“这、那”。如:由于经验不足,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4)修饰名词时,必带“的”,名词限于“事情、情况”等少数几个。如:这是难免的事情。未免:副词,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常跟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如:内容不错,只是篇幅未免太长。“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难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难免”互相换用。10始终一直(1)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

57、”。(2)“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如:大雪一直下了三天。/我一直等到十二点。/从他走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来过信。(3)“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如: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11往往常常(1)“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如:请你常常来。/我一定常常来。/他希望常常去。这几句里的“常常”都不能换成“往往”。(2)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如: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

58、往到厂矿去演出。/我们常常演出。/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小刘常常上街。12一概一律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如:过期一概(一律)作废。/后勤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赵负责。/一律凭票入场。/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两天。13以致以至以致:连词,致使。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了床。/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

59、: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也可以说“以至于”。如:他读得很熟,以至于能全文背诵。14从而进而(1)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2)进而:进一步。如: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连接上文的原因、方法和下文的结果、目的,应改为表示层进的“进而”)如:中国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日本队,从而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成绩。(“从而”用得对)15基于鉴于(1)基于:相当于根据(“基”是凭借、根据);(2)鉴于:觉察到,考虑到。注意: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里,前面一般不用主语。如:基于上述理由,我

60、不赞成他当班长。(“基于”表示理由,用得妥帖)/鉴于上次赛场上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主张换队长。(“鉴于”引出经验、教训,后句指出应对措施)16逐步逐渐两者均为副词。前者强调动作或情况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后者强调行为动作等变化缓慢。17暂且姑且权且三者意思均表示暂时。“暂且”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如: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姑且”重在强调让步。如: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你无论如何也不应打人。“权且”重在强调迫不得已。如: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18继而既而前者为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后者为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

61、们又欣然登山。19几乎简直几乎:将近于;接近于。如:我几乎不相信。简直:表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如:我简直不相信。20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出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件。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21毕竟到底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终归。如: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到底:表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于疑问句表追究。如: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22不管无论不论(1)“不管”多用于口语,“无论”、“不论”多用于书面语。因此“

62、不管”后面不能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色彩的字眼,“无论”、“不论”可以。(2)“不管”后面可以用“形不形”,用“无论”、“不论”时,这种格式中间一般要加“还是、跟、与”。如:不管天气热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无论天气热还是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23大抵大概“大抵”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概只能如此而已。(例句中的“大概”应换成“大抵”)24况且何况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多用于肯定句;何况,多用于疑问句。“何况”还有以下用法,即它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分句构成对比,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如:语法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况且你是个搞编辑工作的人。(例句中“况且”应换成“何况”)25径直径自竟自“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义;“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如:他这样迟疑时,思想又上了相反的两种循环起伏的老路,所以提起笔来又放下,不能径自写下去。(例句中的“径自”应换为“径直”)又如: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径自学会了画画;又没跟家人商量,竟自辞职办起了一个书画社。(例句中的“径自”“竟自”应互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