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035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全国各地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新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历史月考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 页,满分100分。考 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60小题每题1分,共70分)1.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两面”指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A法、智、信B仁、义、礼C法、术、势D法、智、权2.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 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

2、业 D标榜君权神授4“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民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不包括 A君权来自于神权 B以神权限制君权 C民众可反抗暴政 D君主必须以民为本 5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设“中朝” B置枢密院C置刺史 D设内阁6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

3、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7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8.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 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

4、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9.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 材料表明A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B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C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D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1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

5、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1“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促使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促进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材料中“新的统治形式”体现了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 C民主政治 D.联邦制12.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由于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在

6、一定程度上表明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前后雅典政治腐败,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完全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13.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14.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7、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15.“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最可能是哪个时代的特征?A希腊罗马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16英国思想家洛克(JohmLocke)认为,政府权威的正当性是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下列哪项叙述与洛克这项主张的意涵最为接近?A民意机关的代表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 B统治者透过选举获得人民完全的授权C政府的决策必

8、须经由公民投票决定 D政府组织的分工应配合被治者的需求17.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右图空白 a、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18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19 右图是太平运动后时期颁行的改革内政方案的封面。以下对该封面文字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颁布该方案

9、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它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C该方案从理论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的构想D该方案的颁行表明太平天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 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

10、制度上的西方化 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21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这应当是何时何地的情况?A1750年的北京 B1810年的上海C1860年的南京 D1900年的广州2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 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

11、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3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24 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里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在此胡适评价梁启超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主要是因为他A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B主张设议院,变法图存 C倡导宣传民族主义 D推动了近代第一次

12、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 25 20 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B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26. 1904 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 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

13、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27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28.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 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 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A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认同自由平等

14、的观念29. 中国近代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偶像,称它为神。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拣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作者利用这段话讽刺的最有可能是A孙中山让权于袁世凯B清朝皇帝宣布退位C康有为流亡国外D袁世凯复辟帝制30 郭沫若在论古代文学中说:“中国由楚人统一,由屈原思想来统一,我相信:自由的空气一定更浓厚,学术的风味也一定更浓厚。”材料表达了A对秦国统一后的专制、仇视文化的批判

15、 B对楚国政治民主的赞颂C对传统文化的赞扬 D对古代文化的批判 31. 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3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3.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16、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34. 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国共合作宣言” D论联合政府35. 国民党陆军上将、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在 1937 年初发表的国防论中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中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他在这个时间提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A论证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利条件B论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C论证

17、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D坚定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36.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37. 周恩来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是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 B新中国

18、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38. 下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39有学者称:东欧国家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如同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跨越同一条鸿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呈现“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的奇迹,“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是指中国A苏东改革失败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直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C将调整生产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D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渐进式进行40.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

19、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41. 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丽丝斯比特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 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42. 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

20、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43.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 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A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44.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21、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 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45.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潮。其中,促成第二次高潮的原因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B中日关系的缓和C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46.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

22、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47.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580 至 1660 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 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B.科学精神高涨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D.人文精神增强48. “1689 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49. 美国最高法院

23、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权力是A言论自由权B司法审查权C弹劾总统权D司法解释权50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

24、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5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对议会负责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52.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 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25、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53. 1847 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其章程规定:二、代表大会是全盟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关于修改章程的一切提案均经总区部转中央委员会,再由中央委员会提交代表大会。三、全盟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每年 8 月举行。 四、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审议。遇紧急情况由中央委员会召集非常代表大会。这表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权力运行机制是 A高度集权B分权制衡C议行合一D三权分立54.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景。该剧主题并非正面讴歌巴黎公社精神,而是

26、冷静地回望,是对历史的反思:假如公社的领导者作出若干的决断,假如国际形势有着微妙的不同,假如起义的爆发提前或后延若干时间,都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决定这些“假如”都不可能出现的客观原因是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舞台,成为的主力军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D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55.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27、56.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57. 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58. 一本史

28、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59.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作品的主旋律是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60.法国著名作家左拉非常推崇美术的一个流派,他认为:“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一流派的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其代表作是 A日出印象 B马拉之死 C格尔尼卡 D雅

29、典学园第卷(综合题)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61题15分,第62题15分,共30分。“你幸福吗?”今年“十一”国庆,中央电视台以“你幸福吗”为题做随机采访,引发观众对幸福的思考。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61.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15分)中国西方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

30、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近现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当代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

31、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2分)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概括,西方社会从古到今的幸福观。(3分)6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有一种最根本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 后者中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

32、首要的职位上来;反之,在 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不过是些卑鄙的阴谋家;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卢梭材料二: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庶吉士:明清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进入翰林院学习,之后经考核再授各种官职)。其余归内外户刑工商各部任用,比部曾(部曹:指清代各部属官),庶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栓(编栓:指翰林院编修或检讨官,

33、科举进士的前三名才能授予此官职)。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在选官方式上与卢梭的主张有何不同?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9分)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历史月考答题纸62题(1)基本观点:解释:(2)不同:评价:61题:(1)共同之处:特点:原因:(2)改变的原因:(3)西方社会从古到今的幸福观: 高三_班 姓名_考号_学号_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历史月考12345678910CACCABDBBA11121314151617181920CCDCBADDBA21222324252627282930CCD

34、DDCCADA31323334353637383940DABAAAADDD41424344454647484950ACDBABADDC51525354555657585960DBBDDBBADA第卷(综合题)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61题15分,第62题15分,共30分。6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或重视道德修养。(2分)特点: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2分)。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1分)(2)中国: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1分)经济: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思想:西方民主

35、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1分)西方: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1分)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1分)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3)发展趋势:古代: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或答忽视物质享受);(1分)近代:追求物质享受(或答享乐主义流行);(1分)现代: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1分)。62.共和制优于君主制,(2分)共和制下有才干的人才能当选政府官员,而君主制下的政府官员不择手段地迎合君主而不对公众负责(4分)不同:科举和学校合并,创办近代学校;(2分)据受教育的不同层次,授予官职(2分)评价: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出任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2分)有利于提高执政水平这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2分)会出现选拔过程中不顾公众的局限性(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