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组层级快练(二十八)一、单项选择题1.(2015安徽省淮南二中模拟题)“纸”的篆书有两种写法:= (糸,丝)+ (氏,底部); = (氏,低,末等)+ (巾,“帛”的省略)。说文解字中说:“纸,絮苫也。从糸,氏声。”由此可以看出 ( )A.纸的发明受原始缫丝的启发B.篆书的结构都是形声字C.丝绸是古代的主要书写材料D.先秦书写材料携带方便答案 A解析 本题以篆书和说文解字的相关资料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由材料可知,篆书纸是由丝帛演变而来的,而说文解字中,对纸的解释也说明其是由丝演变而来的,说明纸的发明与丝有关,故本题选择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丝绸比较贵重,不可能是古代主
2、要的书写材料;D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秦以前使用竹简,携带极为不便。2.(2015山西省临汾一中期末试题)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往往局限在它的发源地,推广极慢。但两宋时期,技术发明的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如发明于北宋的犁刀,到南宋时已经成为江南各地开荒的必备工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两宋时技术发明“推广速度明显加快”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印刷业的蓬勃发展 B.指南针的应用C.造纸术的发明 D.科举制的扩大答案 A解析 技术发明在两宋的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肯定与宋朝有关,排除C项,指南针的应用是在宋朝,但其主要被用于航海,与技术的推广关系不大,因为材料没有涉及技术外传的内容,排除B项
3、。科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与技术推广加快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唯一的可能就是印刷业的发展,其为技术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方便。3.(2015浙江省宁波市模拟题)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史地不分的综合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答案 B解析 地学属于古代中国的传统科技,从题干中地学“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和“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的信息,可得出古代科技强调实用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其实用性的一个方面,A项片面。题干材
4、料主要反映地学的特点,无法推断出古代中国史地不分,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与小农社会的狭隘性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4.(2015陕西省长安一中模拟题)“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从诗词的特点来看,它出自于 ( )A.诗经 B.楚辞C.唐诗 D.宋词答案 A解析 材料中诗词呈现的是四言诗,重章叠句,语言质朴,是典型的诗经特点。5.(2015江西省吉安一中模拟题)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多方面”主要包括 ( )A.散文与词 B.诗歌与散文C.诗歌与小说 D.散文与曲答案
5、 B解析 赋是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故选B项。6.(2015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模拟题)据研究,明清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大多是迎合读者的需求而大量创造的“才子佳人”,即多是秀才和佳人;其次是商人,他们的势力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无孔不入;其余则是地主、官吏、和尚、无赖等,他们多半不是主角。这表明 ( )A.科举制的影响逐渐减小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明清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文学是社会的真实写照答案 B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读书人依旧是人们最为喜爱的角色,可见“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影响仍然很大,A项错误;“其次是商人”说明商人成为小说的重要描述对象,受到人们关注,社会
6、地位有所提高,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文学不是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是艺术加工之后的产物,D项错误。7.(2015辽宁省沈阳二中期中试题)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答案 C解析 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明朝三言二拍第一次将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
7、变化。据此C符合题意。但是,由于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义轻利的宋明理学,且统治者仍“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项不准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8.(2015江苏省淮安市模拟题)诗人任华这样描写一位诗人的书法:“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这位诗人及其书法是 ( )A.王羲之的行书 B.蔡襄的楷书C.颜真卿的楷书 D.怀素的草书答案 D解析 由材料可知这位诗人及其书法都有颠狂的特点,再通过材料中“一字两字长丈二”可知为草书,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9.(2015广东省湛江市模
8、拟题)下图为苏轼的寒食帖。前七行,心境还比较平和,书写中规中矩,结构以扁平为主;随着情感逐渐向激越过渡,用笔也逐渐沉着痛快,字形出现正斜交替变化,用笔无拘无束,恣意奔放;书到后面,越发恣肆挥洒,特别是“哭塗穷”这三个字,字形猛然放大,产生了令人心惊胆战的视觉冲击力。对该书法作品认识正确的是 ( )A.书写富于变化,利于抒发感情B.字形结构平衡、匀称C.书体瘦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D.字形大小不一,书写毫无章法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书法的理解。材料中书法作品为行书,富于变化,表现了书法家的思想感情,故A项正确。B项是隶书特点;C项是甲骨文特点;D项说法错误。10.(2015辽宁省沈阳
9、二中期中试题)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答案 A解析 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排除B、C项;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傩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排除D项。故A项正确。11.(2015山西省第三次诊断考试)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徽、汉调京之皮黄(京剧)
10、发音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唱腔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行为京剧,举止、气象雍容大雅,较徽、汉两派,判若天渊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D.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的相关知识。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主要分析了徽、汉调与京剧在发音、唱腔、行为等方面的关系。A、C两项均不符合题意。从“颇有昆曲家法系本诸昆腔”可知B项正确。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如B项说法更切合材料。12.(2015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适应性测试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11、。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答案 A解析 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戏剧之祖”,排除B项。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13.(2015福建省福州市质检试题)学者徐晓望认为宋代的福建是当时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阅读以下材
12、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的普及时代,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福建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是使南亩之民转而为纸工者十且四五,东南之俗为尤甚焉。盖厚利所在,情农不劝而趋”“纸、竹稂、楮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以造纸。竹纸出古田、宁德、罗源村落间。楮纸出连江西乡,薄藤纸出侯官赤岸,厚藤纸出永福辜岭。”徐晓望宋代福建史新编材料二 宋代福建书院分布状况简表宋代进士分布图材料三 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
13、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福建造纸业的发展因素。(4分)(2)据材料二,比较宋代福建书院与进士分布的共同点。(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答案 (1)因素:印刷术的普及;对书籍需求的提高;丰富的原料来源;造纸获利丰厚(4分,任意两点即可)(2)共同点:北多南少;东部多西部少(任意一点得2分);进士分布与书院发展相匹配(书院数量和该区
14、域的进士人数相匹配)(2分)(3)特征:成为文化大省;各领域成就非凡;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领先于全国;是古代福建文化的高峰。(任意两点得4分)原因:宋代印刷造纸业的发展(或宋代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朱熹等著名人物的推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理学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推动。(任意三点得6分)14.(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题)(12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京剧的繁盛时间,学术界分歧较大:王宏凯在京剧诞生与发展中提出“同光年间”说;张祖群在从京剧申报“非遗”角度解析其文化传承中提出“1920年代
15、”说;刘连群在放眼京剧五十年中提出“从20世纪初到1949年”说材料二 京剧脸谱反映了中国古代写意画的特点,京剧唱词上下句对应,与诗歌一脉相承,京剧将白话文和文言文巧妙融合到统一体系,大量的节目来自于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表演中将舞蹈和武术有机结合并加以升华,许多节目以忠义、诚信、仁义、勤劳为主旨材料三 同治初年上海出现女子戏班,男女合演现象出现,女伶登台演出并得到社会认同。至光绪初年。京剧已经成为上海最具影响力、观众最多的剧种。按照清朝定制,国丧期间,全国禁止演戏娱乐。艺人进行了强烈抵制,同治皇帝去世后,一些剧团通过无伴奏清唱的办法继续演出;光绪皇帝去世后各剧场照旧演戏。辛亥革命期间上海京剧界
16、编演了大量的宣传革命思想的节目。民国期间京剧演员通过义演筹集资金用于赈灾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一种观点认为京剧繁盛于“同光年间”,其理由是什么?学术界对京剧繁盛的时间的看法有何共同点?(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剧的特点。(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戏剧中心的原因。在近代,京剧的繁荣与发展承载着怎样的社会功能?(7分)答案 (1)理由:同光十三绝。共同点:京剧的繁盛应在近代。(2分)(2)特点: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传统文化之大成;重道德教化。(3分)(3)原因:最早开埠通商;近代工业发达;文化交汇中心。(3分)功能:提升女子社会地位;挑战封建传统秩序;传播革命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催生市民公益观念。(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