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声慢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词人生平来深入理解词人在词中的情感;通过鉴赏词中的意象来体味词人的情感、词中的意境。教学重点:生平,情感,意象,意境。教学难点:意象,意境。教学内容:1、了解词人的生平,以结合词人生平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2、探讨意象对传情达意的作用。3、描述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一、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公元1127年
2、,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
3、年之孤独凄凉。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背景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如醉花阴)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4、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听读,初步感知。1、听录音,正音,自由读。2、需要解释哪些词语?戚戚,乍暖还寒时候,将息,敌,损,堪,怎生,次第。3、在理解字句的基础上再读词,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时间:“雁过”,秋天南飞。“晚来风急”,傍晚。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
5、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探讨:词用了哪些意象?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酒】淡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酒是“愁”的载体。而淡酒?因为酒淡,所以“怎敌他晚来风急”,抵挡不住秋风的寒意?这一层寒意来自天气,使词人感到透骨彻心的寒冷?并非酒淡,非关天寒,而是词人悲情太厚,酒力压不住心寒,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
6、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结: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1、雁声凄惨,惹人哀思;2、鸿雁可传书,而昔日传书人安在?触发亡夫之痛。3、北雁南北,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忆及国破家亡之苦。【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委落,堆积满地,可知当日开放之盛;今日憔悴凋零,正如过往的欢乐,欢娱越盛, 今 日之悲哀与追思越深。【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雨】【黄昏】同学们自己回去搜集相关的诗句来揣摩其意味。五、作业:请把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注意景、情、人三者的融合。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