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的设计要求一、教学时间设计的要求课堂教学时间利用得是否合理有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和使用是依据不同类型课的结构确定的,而课的结构各部分时间的确定又是以学生注意力集中长短、信息接收能力大小等心理因素为依据的。所以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控制,应充分考虑课的结构的安排和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不同类型的课,其课的结构是不同的,就综合课而言,一般由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练习巩固新知识和布置作业等环节组成,各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在该课型中,复习旧知识需510分钟,时间过少则不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联想和对新知识的学习,而过多,甚至变成对旧
2、有知识的复习课,又会失去讲授课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调控还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以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为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最佳状态保持在15分钟左右,依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所有活动的安排在时间上不可过于集中,以免超过学生注意力所承受的程度而引起学生的疲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间的调控上,做到既能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使学生感到他度过的是轻松、愉快的时刻。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寻求新的教与学的形式,选择不同阶段的最佳的注意时间。教学内容一般有讲、读、议、问、练等项内容,怎样在一节课内合理安排这些内容,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刚执教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往往前紧后松,把教学内容匆匆
3、讲完,剩余的时间无事可干。有时前松后紧,前半部分节奏慢,当发现所剩时间不足以完成教学任务时,就加快节奏,行色匆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般地说,讲、读、议、问等教学内容,以30-35分钟为宜,练习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作为教师,要利用好一节课的分分秒秒,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掌握好时间节奏。总之,地理课堂教学必须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评价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必须以发展学生的现代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力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观念上,要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要既重
4、知识,又重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要因地、因课制宜,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智能发展;在教学媒体上,运用多媒体强优化,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评价上,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重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表明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教师必须灵活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策略问题之一,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成功地实现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地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
5、教学方法,那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那些方面呢?(一)教学方法设计的一般要求1.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学原则正是从这种必然联系中引伸出来的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只有认识并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才能克服教学设计中的盲目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例如,当教师选择某种或某些教学方法时,应注意既要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实现;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其思想品德。这是课堂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必然要求。2.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服从于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第一
6、,必须符合地理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层次进行选择。教学方法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教师需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与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如目标中包括发展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就相应地采取直观的方法;要发展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则采取比较法、讨论法等;要培养学生地理操作能力,就采取实验或实习作业法。对于较低层次的地理教学目标,可选择教学信息传输量较大的地理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图示讲授法、讲演法等。对于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则可选择发现式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或相应的教学模式。有时一节课要完成几项教学任务,则应采用几种教学方法融合的
7、方法。第二,不同的教学内容,也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是制约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它是教学内容组织、展开和表达的策略与方式。例如,如以地理事实为主的教学内容,宜采用讲述为主的方法;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是演示地理现象、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教师则可采用演示法和具有启发性特点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师生对话,释疑解惑。初中地理是以感性较强的区域地理知识内容为主,教学中使用地图和直观教具较多,因此,观察和练习的教学方法常用。高中地理知识理性成分增多,自然地理中常常用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等;人文地理常用调查法、比较
8、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乡土地理的内容,宜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等;因此,课堂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因为方法毕竟只是内容的表现形式。第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心智力特点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不同,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因其年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学生的心智特点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年龄特点,二是基础知识、智能水平、操作能力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等。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学习有关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等都制约着若各种方法的取舍与运用。譬如,初中学生在认识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9、上和高中学生都有所不同,知识储备低于高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保持的时间也普遍不如高中学生,所以初中地理教学适宜采用学生参与较多的、形式活泼的、直观性强的方法;而在高中,由于感性地理知识的储备明显高于初中阶段,加之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抽象思维能力也比初中阶段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可以经常运用局部探索法、问题性探索法和效率教高的讲授法等。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充分考虑其心智特点。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从教师自身条件出发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特点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不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虽有好的方法,仍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譬如,发现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
10、活跃课堂气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该方法在当前素质教育中被广为推广。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要求教高。第一,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了如指掌,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教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善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第三,要知道怎样运用发现法,特别是帮助学生找出急待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第四,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密切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及时调整其思考方法。当遇到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看法时,教师都能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住要害,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索,并适时地加以点拨,使学生学会解决具体课题的思维方法,并对问题达到理解。相反,如果教师对教学的相关内容掌
11、握很肤浅,或对教材内容远没有达到融会贯通,或缺少运用发现教学法的技巧,那么就要慎重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当然,随着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会随之提高,但我们得承认教师个体差异一定程度是存在的。例如,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地理事实;而有的教师语言能力一般,但善于动手操作。仅从教师自身的条件来看,前者适合运用讲述法和讨论法,后者适合运用演示法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的差异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因此,设计教学方法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同时强调要结合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的
12、因素总之,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设计要以地理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特征为依据,从地理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教师自身的条件。此外,不同教学方法的功能与效率以及教学时间的可能性都是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考虑的。譬如,问题探索法虽然在培养诸如认识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单从效果看是不错的,但该方法耗时较多,有时不得不放弃之。另外,教学手段、设备等条件等也制约教学方法的最后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在对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设计,实现多种方法的最佳组合。(二)教学方法设计的特别要求1.注意经常运用地图地理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所说:
13、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首先,地图以其直观、简明的表达形式成为地理教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地图成了地理学科除文字外的第二语言。其次,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使用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师使用教学挂图或电子地图等,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经常运用地图。地图与地理学科的密切关系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特点和地图自身的特殊功用共同决定的。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空间的学科,研究对象大到整个地球,单凭肉眼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把如此广阔宏远的世界尽收眼底。而地图在小的空间范围内可容纳大量的地理知识,既能反映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范围及一定空间范围
14、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空间结构,同时通过地图可以把地理事物落实到区域空间中,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地图在帮助培养学生空间观察、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优越性。利用地图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最常用重要方法,也成为地理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地理教学设计必须对注重地图的运用。2.充分运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地理学研究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性,决定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比较区域差异,掌握地理的区域性要运用比较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间地理要素的相似和差别,显示地域差异。例如我国南方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15、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耕地类型、耕作制度、农产品以及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差异,在比较中形成两类不同地区的完整概念,有事半功倍之效。综合分析方法以综合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为目的。分析是把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该事物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个别特点,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因素常常采取这种思维形式。综合是把地理事物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或个别特点在头脑里结合起来成为整体,通常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需要综合的思维形式。综合分析指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特征和分布、发展规律,是地理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通过综合-分析-综合的认识过程,对不同级别的综合体要逐一分析它的每一地理要素,
16、并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综合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例如,新疆的坎儿井是那里特有的地理景观,尤其塔里木盆地最多、最典型。坎儿井 在塔里木盆地被称为绿洲生命之源,它是那里干旱的气候、周高中低的盆地地形、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水文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的一项与环境相适应的伟大工程,它与沙漠中香甜的瓜果、荫房式的农宅形成沙漠中特有的地理景观。可见,运用综合分析法可发现和了解地理要素之间联系和制约的规律。3.联系乡土实际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乡土地理虽然范围小,但却是包容了各种地
17、理要素的区域地理。由于乡土地理就在学生身边,为学生所熟知,不论是地理的区域比较,还是地理的要素比较,乡土地理知识都是比较的基础。因此,地理教学过程结合乡土,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地理知识,而且可帮助学生由近及远了解远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抓住地理特征,进一步认识地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同时,通过乡土观察和调查,可增加地理教学的亲切感,以本地区地理特征讲解有关地理原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结合乡土是地理教学的方式特点,也是地理教学设计应特别重视的。4.加强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中包含了大量课内与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如地理观
18、察活动、使用处理地图和图表、操作地理仪器设备、野外考察、环境调查、社会访问等等,许多地理知识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或在实践中去验证。中学地理实践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等。通过课堂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和掌握的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在课外实践中得到落实。例如,通过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环境观念和自觉自律的行为规范,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不畏艰难的良好品质。总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亲自动手和实践机会,包括野外观察和考察、社区调查和家庭调查的内容,
19、使学生有充分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这与 21世纪社会对能力型的人才需要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三、地理课堂教学媒体设计的要求研究、分析和应用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对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取各种媒体之所长,避其所短、互相补充、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紧凑合理,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了解和掌握不同教学媒体的特性现代地理教学媒体种类很多,每一种地理教学媒体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每一种教学媒体各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各种媒体在色彩、立体感、表现运动、表达声音、可控性、反馈机制等方面都是不相同的。因而,每
20、一种教学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功能和能力也不尽相同,某一种媒体应用在某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要比其他媒体更为有效。教师在进行教学媒体设计时,首先必须了解各类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及其适用范围。在表现方法和使用效果上性能各异的媒体各自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优缺点,没有一种能绝对满足一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教学媒体。2. 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对认知类的学习任务可选择动画图片模型、幻灯等教学媒体开展教学,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情感类的教学内容,设计者应选用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媒体,这样的教学有可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如设计者可
21、选择电视录像、电影、多媒体课讲、影碟(VC、DVD等)、数字音响等;对于技能训练类的教学,设计者应选用电视录像、电影等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时空突破功能的教学媒体。3.依据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而设计应该考虑根据教学任务的类型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对地理概念、原理等认知类的教学内容可选择模型、幻灯、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等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时空突破功能的教学媒体开展教学,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区域地理教学内容,设计者应选用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媒体,如设计者可选择电视录像、电影、影碟、数字音响等,这样的教学有可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3.依据学生
22、实际来设计根据学习者对媒体的利用能力,合理选择媒体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如在班级授课或小组学习的情况下,设计者就要考虑在利用媒体时学习者的参与程度,这就要注意到该媒体是否适宜于学生的操作,是否适宜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对于自学系统我们应注意这媒体对学生自行极作利用的难易程度,如学生暂不会使用谈媒体,就应考虑学生学会该媒体的使用,所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另外,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智力能力、认知种类、兴趣和学习的经验不同,对教学媒体及其呈示方式的相容性也不同。低年级学生其想象能力、思维品质不如高中学生,在教学媒体呈示内容的过程中,缺乏从整体观察、从细微处观察的意识。因此,对初中学生适宜用可停顿
23、或放慢或运用动画展现的媒体,以便使学生能仔细观察。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等。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体验和观察能力等方面明显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大大增强。因此,选择媒体时则没有太大的限制,可考虑那些表现手法较复杂、展示教学信息连续性强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4.注意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现代媒体种类很多,性能各异,在表现方法和使用效果上各自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优缺点,没有一种能绝对满足一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教学媒体。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对人体的多种感官进行多方位的延伸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应该对性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过程
24、中交互应用,扬长避短。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现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协调统一的教学目的,切实提高和加强教学的整体效应,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媒体的内容在科学性、思想性上不应有错误,这是至关重要的。各种媒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一种媒体对于某一教学目标来说,可能会比其他媒体效果好,但对于另一教学目标也许不合适,不存在万能媒体。同时,现代教育媒体有着传统教育媒体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它也必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要辩证地处理好现代教育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的关系二者应协同融合,相得益彰。5.应考虑易获得性和成本问题在选择与使用教学媒体的首先要考虑教学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力求节约,避免浪费。
25、在现实的客观条件下,教师获得所需要的教学媒体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不能获得,所选用的媒体再有效也不切合实际。同时,还要考虑使用媒体的成本问题。要选择既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又易于获得的、成本较低的教学媒体。对教学场所或办学单位是否能有效方便地提供同利用的教学媒体,也是设计者选择利用煤作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某多媒体阶梯教室上课,该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投影机、银幕、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等设施,设计者就无须考虑再从别处职来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幻灯机播放教学幻灯片或利用投影仪演示教学投影片,因此教者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应考虑到所利用的媒体是否是随手可得,或通过简单的准备过程即同利用,而不应考
26、虑那些在教学单位与教学环境中无法准备与实现的媒体。6.必须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技术选择教学媒体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如不能很好地操作,仍发挥不了作用。应选择教师和学习者都易于操作的媒体。在选择媒林时,设计者首先应考虑教师对该媒体的利用能力,如教师的操作控制能力较强,媒体的应用水平较高,则可以选择一些功能较全、价格较贵、操作较复杂的媒体,反之则不可以。如果不是这样,对媒体应用能力较差的教师,选择了操作较复杂的媒体,则教师上课应用媒体时,可能出现操作失控,直接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反而影响教学质量。媒体结构合理,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辅助教学;媒体操作简便,并配有简要操作说明,方便师生使用。避免
27、出现教师讲课时忙于操作媒体或学生进行人机会话时无所适从的情况,易于操作的软件才易于广泛应用。影响教学媒体的设计的主要因素总之,使用何种教学媒体,要视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实践证明,教学媒体的选取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地理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教学方法是否协调以及教师自身实际、学校环境条件等。需要说明两点:一是选择与使用的教学媒体,在表现手法上,不能单纯模仿,要有所创新。二是现代媒体的介入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课堂里应当充满了“情”。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不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机对话”淡化甚至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生动活泼实质上冰冷死板。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人文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