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4 ,大小:1.97MB ,
资源ID:38000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00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

1、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012高考导航本课考点复习重点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概念 2.自然界的物质性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哲学的运动概念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6.规律的概念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社会生活链接 速效提能训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内容解读 考点内容解读 1世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规律(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_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_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物质世界物质人口因素物质性(3)结论。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3、反映的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物质性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深化拓展1什么是物质2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3注意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例(2009年高考海南卷)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

4、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有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 BCD【解析】说法错误,故不选。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观点,故不选。【答案】A【点拨】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世界统一

5、于物质。(5)世界是物质的。(6)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考点2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和_。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_和存在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变化过程属性方式承担者深化拓展正确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2)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

6、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3)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例(2010年高考江苏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本题是哲理判断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试题材料并与相关哲理相对应。材料强调的是运动的无条件性、绝对性,而B强调的是

7、发展,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故B与题干不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强调的是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与题干要求不符,故不选。故选A。【答案】A【点拨】要注意区分以下三对关系:运动与发展;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考点3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静止的含义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的运动。2运动的性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的、永恒的和_的。性质参照

8、系特殊无条件绝对3静止的性质静止是_的、暂时的和_。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_。有条件相对的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深化拓展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的区分类别 基本观点 辩证法 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相对主义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 运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010年高考天津卷)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

9、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例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由“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可知毛竹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其根则长达几千米,钻出地面后又迅速生长”表明毛竹又是运动的,A正确。B表述错误;C、D与题干指向不符,应排除。故选A。【答案】A【点拨】正确认识运动和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并不是绝对的“不动”,而是相对的“不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009年高考广东卷)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10、”;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例2【解析】“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选A。【答案】A【点拨】许多学生因不能区分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而选错,如果把握这三者的基本观点,也就不难区分了。辩证法主张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用静止的、孤立

11、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考点4 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的、必然的、_的联系。本质稳定深化拓展1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1)事物固有的联系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2)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规律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无法直接感知。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隐藏的遗传才是规律。(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有的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偶然联系。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

12、偶然联系。(4)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2理解规律的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种关系(1)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它不等同于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规律和规律的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的、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提示;规律的现象是浮于事物表面的联系,是多变易逝的,凭感官能直接感知。规律由现象来表现,现象背后总会有规律存在。(3)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规律是必然联系,体现着一种“必定如此”的趋势。而那些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可出现可不出现的偶然联系

13、不是规律。(4)规律和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非所有联系都是规律,只有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2009年高考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例【解析】由题干可知,农民种地、樵夫伐木都要遵循生物的生长规律,即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故D正确,A、C与题干无关,B表述错误,规律不可以被改造。【答案】D【点拨】有人认为,规律是永恒存在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

14、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规律也是变化发展的。考点5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也不能被_。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_、人类社会和人的_,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意志创造消灭自然界思维3方法论意义(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

15、律的_。(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_,造福于_。遵循惩罚客观世界人类深化拓展1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2)联系: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就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要在物质运动中把握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 启发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16、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在学习中,凡是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凭规律摆布”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 例(2010年高考浙江卷)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过去发生的事,未来必定

17、也会发生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BC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联系的客观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事物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对未来作出预测,应选;过去发生的事情,未来未必也会发生,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正确;中“一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本题选C。【答案】C【点拨】“物质运动的规律”这一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频率比较高。试题的命制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这一考点分析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科技成就、经济政策、环境治理、重大工程等。有时也会要求考生

18、运用这一考点分析违背规律的典型事例,如破坏环境、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等。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掌握物质运动的规律的特点。本课知识归纳社会生活链接 立足国情,保障民生【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材料1:2010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材料2: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11月20日,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

19、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等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全国物价局长会议12月15日决定,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2011年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有利的价格环境。【命题视角】(打开思维之窗!)命题角度1:党和国家针对物价过快上涨,采取措施稳定物价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国家针对物价过快上涨,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事物的运动是有

20、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党和国家针对物价过快上涨,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命题角度2:结合所学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国16条的认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务院出台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16项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精神。(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国家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控监管,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3)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国16条坚持了普遍联系的观点。(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面对当前严峻的价格形势,国1

21、6条体现了国务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设计】(提升做题能力!)1.党和国家针对2010年物价上涨过快,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采取措施稳定物价,其方法论依据是()A世界的物质性原理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选D。A、B、C不属于方法论,不符合题意,排除。2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从哲学的角度看,国务院之所以要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

22、活的政策措施,是因为()A自然界是物质的B人类社会是物质的C控制物价是一件复杂的事情D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解析:选D。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够体会到它的重要意义,国务院分析当前价格形势,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可以制定正确的措施,稳定物价,D符合题意。A、B与题干无关,C不属于哲学观点。3国家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2011年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C按客观规律办事D坚持真理,发展真理解析:选B。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就是主要矛盾。2010年稳定物价就是物价问题中的主要矛盾,故选B。A、C属于唯物论,D属于认识论。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解析:选D。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相关知识。A项仅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没有分析为什么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B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应为矛盾的特殊性。速效提能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