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D是主持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解析:主要应从其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答案:C2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解析:“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
2、败而已”表明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变革的是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3、因此应选D。答案:D4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 BC D解析: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其思想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探索;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02年”即可排除,故选C项。答案:C5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
4、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解析: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二者的共同主张,故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6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主要的区别是()A革命或改革性质不同B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C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D革命或改革的结局不同解析:资产阶级革命
5、派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而维新派主张用和平改良方式实行变法,所以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不同。答案:C7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解析: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
6、话文,故C、D两项错误。答案:B8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解析:“有识之士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是指“有识之士”希望推翻帝制,建立新的现代化的民主共和政体,故选C项。答案:C9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北大任教B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
7、方针C新文化运动兴起前北大的学术研究气氛不浓厚D办学者锐意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解析:首先排除C项,它根本不是原因。A、B、D三项都是原因,但B项是主要原因。答案:B10下列是近代中国人的著述或创办的报刊,其主张不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前进方向的是()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海国图志主张在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不属于政治文明。答案:A1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8、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危亡,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答案:B12胡适曾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这表明他 ()A彻底否定古代文学 B宣扬民主与科学精神C倡导进行文学改良 D主张文学上的民族主义解析:从材料中“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可知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故选C。答案:C13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经历了从单纯“师夷”到改良变法,再到革命实现民主共和的渐变过程。其中,为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不包括()A章太炎 B邹容C孙中山 D严复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倡导维新思想,D项符合题意。其
9、他三项中的人物皆为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答案:D14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解析:题干强调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方面的意义,应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倡导民主与科学”方面分析,故D项最为符合。答案:D15有历史学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这一评论着眼于新文化
10、运动()A解放了思想 B打倒了传统的权威C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D否定了封建王权解析:注意关键词“中世纪”。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所以说是“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故选B项。答案:B16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 ()创办各类刊物翻译和撰写宣传文章组建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A BC D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故选D。答案:D17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11、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1919年,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D项。答案:D18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大换血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解析:从图片中“全部坏掉,全部换掉”字眼可以看出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答案:D19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A
12、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项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C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答案:D20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 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戊戌变法;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
13、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21题20分,22题15分,23题15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魏源海国图志议战材料二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三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康有为在
14、学习西方方面有什么进步性?(5分)(3)从材料三看,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5分)(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西学”认识的发展趋势。(5分)答案:(1)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等方面优于中国,中国需了解西方情况,向西方学习,抵御外国的侵略。(2)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仅学习西方,了解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方法上主张暴力革命以推翻满清政府;目的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由盲目排外到主动学习;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由宣传思想到付诸实践。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材料二
1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该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2)材料二的作者同康有为等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什么变法?这一变法在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5分)(3)材料三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相比,“新”在哪里?(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主要依据教材,并结合材料即可作答。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戊戌
16、变法(或维新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3)民主与科学。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二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
17、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三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4分)(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
18、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4分)(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5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2分)答案:(1)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可)(2)事件:维新变法运动。原因: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其他言之成理也可)(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