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秘密启用前自贡市普高2 0 1 5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历史试题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非选择题)。笫I卷1至3页,第卷4至6页,共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由学生自己保留,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
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近几年春节,自贡市富顺县都举办了豆花文化节。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据考证,商代的甲骨文上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证实豆腐是从商代开始的 B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一李时珍是大医学家,其说法可信 C.来人寇宗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铠为腐,食之”一说明豆腐源于宋朝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亘腐作坊石刻图”证明东汉时已经出现了豆腐 2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认为:宋朝商品流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市镇向城市集中),二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批
3、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由此反映当时 A.农村与城市联系日益紧密 B.农副产品不断向城市集中 C手工业产品开始行销各地 D自然经济形态已走向解体 3据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千年古村浙江宁波走马塘的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陈氏家族可谓是古代中国的第一学霸家族。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宋代科举取士名额的扩大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实行对“学而优则仕”的祟尚 自古以来此地文化的发达A. B. C D.4从下图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远高于英国 B直到19世纪20年代,中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
4、大国和世界经济中心 C自明清以来,中国是一个穷国,是贫穷、落后、停滞、悲惨的代称 D.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超过中印,且美国超越了英国 5右图是1907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 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 B.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 C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D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 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其实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扰和变革的焦虑。此观点旨在强调 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国人当时很难在共翱制度里创造一个新的秩序资产阶级并未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的制度革命并不一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A.
5、B. e D. 7右表是清朝光、宣时期财政收入一揽表,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晚清新政中奖励实业小有成效 B. -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控制 C晚清社会稳定使政府收入增加 D.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8右图是冯玉祥漫画播种图“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该漫画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 1928年冯玉祥就有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B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号召老百姓起来抗日C冯玉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积极宣传抗日DR本加紧侵华,中国抗同救亡运动高涨t掌 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
6、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下列说法中,不符台后一次“组织方式”改变的是 A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之一 C是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D.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根本改变 10.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有 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分裂剖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面形成 A. B. C. D. 11以下叙述中,属于伏尔泰自然权利
7、说特点的是 A.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米的 B.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12.余英时认为:“英国臼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再没有别的暴力革命。美国除内战外,后来也没有再发生火的流血革命”。英美之所以能够避免暴力革命,是因为 A比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B专制制度的推翻 C人氏对暴力革命的反感 D人民对民主的向往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3联合国教科文组自2000年来,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每年2月21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 (25分)
8、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周礼及札记中就提到“通译”。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也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公元l世纪至10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一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 (1)据材料一,古汉语的对外传播有何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汉
9、语不断外传的原因有哪些?(6分)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六次高潮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任选三个时期)(6分)由此指出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三 随着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中式英语应运而生。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必定存在着辩证关系,中式英语也必然有着自身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的报告称,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Four Books(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科举制度),Family Font
10、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政策),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Peaceful Rising(和平崛起)等等,现己成为标准的英文词组。 据颜研、余承法“中式英语”的认知学阐释整理 (3)综上所述,就中式英语的产生从文明演进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6分) 14.近代化(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它在各地区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7分) 村料一 (1)解读材料一信息,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简要概述这一阶段中西方近代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阶段特征。反
11、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1 0分) 材料二 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并按材料二的观点分析19世纪后期的日本。 (10分) 材料三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
12、(1 898年11月25日)(3)如何理解“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3分)结合1 9世纪中日两国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4分)自贡市普高2015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1、D 2、A 3、D 4、C 5、C 6、D 7、A 8、B 9、D 10、C 11、B 12、A二、材料题13.(1)特点:历史悠久;传播形式多样;随佛教传播而传播;主要影响东亚近邻国家。(任2点4分) 原因:古代中国国力强盛;中国文化具有吸引力;陆海“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交通的畅通;明清以前的中国对外政策较为开放;宗教文化传播的推动。(任3点6分) (2)变迁: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
13、开展,为培养翻译人才开设外语教育。 1919年前后,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等影响下,先进的中国人纷纷从国外寻求救国道路。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后),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而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故出现国统区的英语热和解放区的俄语热。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西方“冷战”;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964年,在中苏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教育部把第一外语由俄语改为英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外语教育出现持续高潮。(任三个时期6分) 影响:培养了大批近代化人才;是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3分) (3
14、)见解:它丰富了英语文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世界文明发展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任3点6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4(1)特征:经济上,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形成统一市场,工业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国家危局,中国掀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工业化的进程。 政治上,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等国通过革命和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和发展;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中国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推动近代化由器物上升到制度层面。 趋势:现代化、全球化、整体化。(任1点2分) (2)观点:世界近现代历史就是一部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历
15、史。(2分)分析: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走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2分)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道路;(2分)文化上,文化教育、社会习俗西方化(实行“文明开化”); (2分)对外殖民扩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2分)(8分) (3)理解: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3分) 论证:日本:明治维新前推翻了幕府统治,维新中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全面学习西方,使日本迅速崛起。中国:没有扫除旧势力,依靠无权的皇帝,改革中,没有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