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6 ,大小:2.42MB ,
资源ID:37931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93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必修4).PPT.ppt

1、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2012高考导航本课考点复习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本课考点复习重点社会历史 的主体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生活链接 速效提能训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内容解读 考点内容解

2、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二者的含义: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_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_。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_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精神风俗习惯(2)二者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_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_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_。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

3、起积极的_作用。决定性质变化反作用阻碍推动(3)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_而变化发展。(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会_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_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变化发展落后实践深化拓展 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形态 社

4、会存在 社会意识 原始社会 氏族公有制 朴素的公有观念、平等观念、原始宗教、道德观念 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制 宗法等级观念和制度、天命论等意识 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制 等级制、终身制、世袭制、专制独裁制观念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占有制 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公有制 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等意识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比较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5、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碍作用 比较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表现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

6、上产生的。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反映社会存在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因此,实践决定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全部社会关系。(2)实践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有了人类征服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才有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才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唯物史观赖以建立的根本。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例(2010年高考江苏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

7、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本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切入点,考查有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关知识。A、B表述虽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不选;C夸大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作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故舍去;D正确揭示了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依据,故选D。【答案】D【点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性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考点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物

8、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要解决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_。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活资料生产方式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作用;当生产关系

9、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作用。生产力决定推动阻碍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_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适合深化拓展全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3)生产关系

10、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例(2010年高考上海卷)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C人的观念D生产方式【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选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A、B排除。C明显不选。【答案】D【点拨】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社会生产方式。考点3 经济基础与

11、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_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经济基础_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决定(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反作用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_和生产关系的矛盾、_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生产力经济基础深化拓展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1)区别: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但这两对矛盾中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联系:

13、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例(2008年高考广东卷多选)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D机构精简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解析】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体现了A、B。国务院进行“大

14、部制”机构改革,说明以前的机构臃肿阻碍了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精简机构,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C、D入选。【答案】ABCD【点拨】正确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般来说,如果材料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如果材料涉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考点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的、_的,发展的过程是_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_

15、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前进上升曲折基本矛盾(3)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_。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阶级斗争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1)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_的矛盾

16、。(2)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_发展、自我_加以解决。非对抗性自我完善(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_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_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深化拓展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例(2009年高考安徽卷)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

17、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BCD【解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即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正确。“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反映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错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但只有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错误。【答案

18、】A【点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它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来实现。考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推动劳动群众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_的创造者。广大人

19、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_的创造者。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3)人民群众是_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变革深化拓展1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从来

20、也都承认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但他们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众,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2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例(2010年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

21、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

22、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作答。“尊重劳动”属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解答时重点围绕正确的价值选择要求展开,包括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点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3、。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广大劳动群众。考点6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_,虚心向人民群众_。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_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_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_的重要保证。负责学习依靠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深化拓展1唯物史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1)历史唯物主义

24、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概括地说,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信群众是前提,依靠群众是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目的。(3)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根本观点 有关人民群众的观点

25、 有关领袖人物的观点 有关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承认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人类社会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规律 区别派别根本观点有关人民群众的观点有关领袖人物的观点有关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民群众不过是“氓民”、“阿斗”,只能听任“英雄人物”的摆布认为个别英雄人物可以“指挥历史前进”,决定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区别派别例(2010年高考广东卷)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

26、,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解析】本题以我国政府2010年工作目标为切入点,考查政府工作宗旨所体现的哲学观点,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选A。B、C、D均与题干指向不符。【答案】A【点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青年学生来说,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

27、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群众服务。本课知识归纳社会生活链接 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提高普查利用水平【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材料1: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定在11月1日零时。从11月1日开始,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走进4亿多户住户,查清查实全国人口状况。2011年4月底公布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材料2:2010年11月5日,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强调,只有查清查实人口状况,才能更科学地规划和建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工程,更公平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要提高普查

28、应用水平,挖掘数据中反映出的新格局、新趋势,更好地编制“十二五”规划、制定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政策,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命题视角】(打开思维之窗!)命题角度1:我国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哲学依据有哪些?(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对当前客观情况的反映。(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查清查实人口状况,才能更好地立足我国国情,想问题办事情。(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普查的数据来源于实践,最终是为了应用于实践,造福广大人民群众。(4)查清查实人口状况,是为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

29、标。(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只有查清查实人口状况,才能更科学地规划和建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工程,更公平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搞好人口普查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命题角度2:“国家查清查实人口状况,制定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政策,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是怎样体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1)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

30、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查清查实人口状况,制定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政策,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体现了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2)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家进行人口普查,需要深入人民群众调查研究,得出准确的数据,制定正确的政策,造福人民,体现了群众路线。【创新设计】(提升做题能力!)从2010年11月1日开始,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走进4亿多户住户,查清查实全国人口状况。2011年4月底公布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说明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解析:本题通过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时,可以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观点等角度分析。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对当前人口状况的反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编制“十二五”规划、制定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政策,造福广大人民群众。(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查清查实人口状况,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速效提能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