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844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桂林十八中18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理科综合生物一、选择题:1. 糖类是生物体的重要构成物质和能源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TP 、RNA、质粒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B. 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C. 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 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TP中A为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包括核糖、碱基和磷酸,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RNA,也含有核糖,但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所含的是脱氧核糖,A错误。麦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均由大量的葡萄糖脱水缩合

2、形成,B正确。细胞膜上的糖类还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糖类也可以与脂质组合形成糖脂,C错误。糖类中的纤维素用于组成细胞壁,五碳糖用于组成核酸,不是细胞的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B。2. 关于酶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C. 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D. 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实验的次数等都是自变量【答案】C【解析】【详解】A、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而言,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A错误;

3、B、由于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B错误;C、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C正确;D、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实验的次数等是无变量,D错误。故选C。【点睛】探究酶专一性时检测试剂的选用:1.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2.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进行鉴定,只能选用斐林试剂,原因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3.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能在真核细胞中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定存在同

4、源染色体B.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多C. 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同点:都有DNA复制)。2、无丝分裂的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

5、色体消失。4、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某些单 倍体植株(如二倍体植株花粉粒形成的单倍体)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有丝分裂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大

6、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受精作用没有,D错误。故选C。4.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浆细胞能进行mRNA的合成,说明它已经产生了分化B.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过程对于生物体发育产生了积极影响C.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成熟后一般不再分裂D. 癌症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

7、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未分化的细胞也能进行mRNA的合成,故不能根据浆细胞能进行mRNA的合成来确定其是否分化,A错误;B、细胞衰老对多细胞生物体

8、的发育具有积极意义,B正确;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成熟后一般不再分裂,而是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C正确;D、癌症可以看做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D正确。故选A。【点睛】5.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 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 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 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D.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

9、或蔓生,地上部位难以辨认,不适合样方法。蚜虫、 跳蝻活动能力弱,适合用样方法,A 错误; B、根据第一次捕捉/种群数目=标志个体/第二次捕捉,可知经历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重捕后,第二次捕捉的标志个体偏少,计算出的种群数目会偏大,B错误;C、 密闭培养瓶中营养物质有限,有害物质会积累,所以种群数目最终会下降,甚至消失,C 错误;D、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都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所以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 正确。故选D。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B. 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C.

10、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D.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以来自化能自养生物同化的化学能,A错误;B、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B正确;C、生物群落中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循环,C错误;D、防治稻田害虫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能使能量较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错误。故选B。7. 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液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

11、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须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 mg/dL。(1)据图1分析: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主要是_。分析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_。(2)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_含量的变化。(3)为验证5min时造成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仅仅是细胞呼吸加强引起的,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记作乙):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 时用呼吸抑制处理小肠上皮组织。假定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_。

12、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_。(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是_。【答案】 (1). 主动运输 (2). 当载体饱和时,细胞仍然会吸收葡萄糖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 (3). 氧气 (4). 实验甲逐步加快,实验乙停止移动 (5). 实验甲下降,实验乙不变 (6). 不移动【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

13、等。题图分析,图1中曲线AB段、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内;BC段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外,从而判别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即葡萄糖的转运过程有两种方式,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图2中瓶加入K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详解】(1)曲线AB段、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内,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C段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显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当载体饱和时,细胞仍然吸收葡萄糖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2)因

14、为装置中加入K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而小肠上皮细胞在葡萄糖溶液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3)甲组和乙组的变量是:是否存在呼吸作用,甲组有呼吸作用,乙组没有呼吸作用,故液滴移动情况是:实验甲组加快,乙组不移动;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实验甲组由于消耗葡萄糖而浓度下降,而乙组因为葡萄糖没有消耗而浓度不变。(4)人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故代替小肠上皮细胞后,红色液滴不移动。【点睛】熟知物质出入细胞各种方式的特点及其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装置以及测定

15、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和代谢特点也是本题的考查点。8. 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棵鲜重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1)该研究探讨了_对金鱼藻_的影响,其中,因变量是_。(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度为_lx。在黑暗中,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_微摩尔。(3)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pH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1)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pH 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或每小时每克释放氧气的微摩尔数 (2)12.5 8 (3)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

16、净光合速率的;在小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酶的活性升高,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大;在高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酶的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不断减小。【解析】【分析】【详解】(1)NaHCO3能提供CO2;不同浓度的NaHCO3能提供CO2浓度不同。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或每小时每克释放氧气的微摩尔数。(2)由第二幅图可以直接看出,光照度为12.5lx时,金鱼藻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光照强度为0时,金鱼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第一幅图可以直接看出,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8微摩尔。(3)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净光合速率

17、的;在小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酶的活性升高,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大;在高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酶的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不断减小。【点睛】9. 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杂志细胞对外发布,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人类单个卵细胞高精度基因组测序。请回答:(1)人类的遗传信息存在于每一个细胞的_分子中,组成该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4种不同的_。(2)在人体卵细胞的成熟过程中,伴有极体的形成。通过对极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可推断出受精卵中来自_方的基因组情况。假设由某杂合子的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其基因组为Ab,在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卵细胞和另外极体中

18、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3)图A表示某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_。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答案】 (1). DNA (2). 脱氧核苷酸 (3). 母 (4). Ab (5). AB或aB或ab (6). 睾丸 (7). 、 (8). A、a、B、b (9). 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解析】【分析

19、】本题考查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涉及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减数分裂的过程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对所学知识能整体把握,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分析作答。【详解】(1)人类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每个细胞的DNA分子中,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4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2)卵细胞形成的同时还产生了3个极体,其中有一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与卵细胞完全相同,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对极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可推断出受精卵中来自母方的基因组情况。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则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也为Ab。若杂合体的基因型

20、为AABb,则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若杂合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若杂合体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3)根据图C细胞质的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发生在雄性动物体的睾丸中。图A中是有丝分裂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位于过程,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过程。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所以每一极都含有该个体全部的基因,即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A、a、B、b;图C细胞处于

2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基因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点睛】图C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此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此时细胞均等分裂,故判定为雄性动物个体。10. 草莓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被逐渐降解,并在一定阶段合成某种水溶性花色素使果实颜色逐渐变红。现取即将成熟的完整草莓果实进行实验:去除草莓表面种子(去籽),分别喷施等量的水、生长素类似物(NAA)和生长素抑制剂(POA),一段时间后测定果实中花色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草莓果实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_上,花色素存在于

22、果实细胞的_内。(2)由实验结果可知,完整草莓表面的种子产生_类激素,对果实中花色素的合成起_作用,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该激素含量_。欲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可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_的化合物。(3)欲延长草莓果实保鲜期,可喷施安全、适宜浓度的_类似物。【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膜 (2). 液泡 (3). 生长素 (4). 抑制 (5). 下降 (6). 对抗生长素 (7). 细胞分裂素【解析】【分析】【详解】(1)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花色素存在于果实细胞的液泡中。(2)完整草莓表面的种子和去草莓种子加生长素类似物(NAA)两组试验都对花色素有抑制作用,说明种子

23、能产生生长素。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花色素含量越来越多,说明生长素含量越来越少。由曲线可知,加生长素抑制剂的那组,有利于花色素含量增加。因此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可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对抗生长素。(3)欲延长草莓果实保鲜期,抑制果实成熟,可以加细胞分裂素,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点睛】理清脉络,弄清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11.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1)豆腐为毛霉的生长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有碳源、_。装瓶腌制腐乳时,在接近瓶口的表面要将盐铺厚一点,原因是

24、_。(2)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克、葡萄糖5克、蔗糖5克、KH2PO42克、显色剂(伊红美蓝)02g、琼脂12克,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l000mL。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对培养基作出的两项调整是_。(3)对同一浓度的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_(填“多于“、“等于”或“小于”) 后者,其原因_。(4)某科研工作者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将脲酶包裹,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_。【答案

25、】 (1). 水、无机盐、氮源 (2). 瓶口处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加多点盐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 鉴别 (4). 将蛋白质换为尿素,伊红美蓝换成酚红 (5). 多于 (6). 前者产脲酶菌丝分散的活菌和死菌一起计数,后者存在多个产脲酶菌形成一个菌落的情况并只计数活菌 (7). 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解析】【分析】1.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目,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直接计数,也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微生物接种于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数目计算培养液中微生物的数目。由于

26、采用第一种方法计数时不能剔除死菌,采用第二种方法计数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第一种方法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活菌数目高,第二种方法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活菌数目低。2.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3.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合适采用化学结合

27、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详解】(1)豆腐为毛霉的生长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有碳源、水、无机盐、氮源等。装瓶腌制腐乳时,因为瓶口处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接近瓶口的表面要将盐铺厚一点加从而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2)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克、葡萄糖5克、蔗糖5克、KH2PO42克、显色剂(伊红美蓝)02g、琼脂12克,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l000mL。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利用该培养基能够鉴别大肠杆菌的存在,若要

28、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将培养基中的蛋白质换为尿素,伊红美蓝换成酚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3)对同一浓度的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多于后者,因为前者将分散的活菌和死菌一起计数,而后者只计数活菌,从而表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数目偏少的情况。(4)某科研工作者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将脲酶包裹,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该过程并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其中的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点睛】熟知腐乳的制作原理基础操作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以及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是解答

29、本题的另一关键,固定化酶的特点也是本题的考查点。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下图为针对某种RNA病毒抗原(S蛋白)研制DNA疫苗和RNA疫苗的思路:(1)与体内DNA复制相比,过程所需酶具有的特点是_,欲选择性扩增出S基因的DNA,前提是利用S基因设计出特异性的_。(2)过程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B,其S基因应插入载体的_之间;要检测是否表达出S蛋白,可用_法。(3)过程是制备RNA疫苗的过程,该疫苗注射到人体后会与

30、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表达出S蛋白,这说明了生物界_。(4)与注入灭活的或减毒的病毒抗原相比,核酸疫苗的突出特点是图中过程_(填序号)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由此推测核酸疫苗一次接种即可获得长期免疫力,无需反复多次加强免疫的原因是_。【答案】 (1). 耐高温 (2). 引物 (3). 启动子、终止子 (4). 抗原抗体杂交 (5). 共用一套密码子 (6). (7). 抗原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能持续表达【解析】【分析】DNA疫苗进入机体后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抗原蛋白质,抗原蛋白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可以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

31、化成效应细胞快速进行免疫应答,预防传染病的发病。【详解】(1)与体内DNA复制相比,过程PCR技术所需酶应具有耐高温的特点,欲选择性扩增出S基因的DNA,前提是利用S基因设计出特异性的引物。(2)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时应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的启动子、终止子之间;要检测是否表达出S蛋白,可用抗原-抗体杂交。(3)病毒的RNA能在人体细胞中表达出病毒的蛋白质,这说明了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4)与注入灭活的或减毒的病毒抗原相比,核酸疫苗的突出特点是抗原蛋白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由此推测核酸疫苗一次接种即可获得长期免疫力,无需反复多次加强免疫的原因是抗原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能持续表达,。【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