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74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讲题型研究_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题型研究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等9种设误手段。此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速判定对错。一、题目怎么命命制错误选项的9大手段1以偏概全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

2、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应用体验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选项:(2017全国卷T1C)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比对分析选项以偏概全。将原文中的“明初”说成了“明代社会”,扩大了范围,属于以整体代

3、部分。2混淆时态设误方式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或然”。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应用体验原文: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选项:(2012山东高考T6A)围棋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

4、特征。比对分析选项混淆时态。删去了原文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3混淆是非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应用体验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

5、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选项:(2017全国卷T1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关系。比对分析选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混淆是非,选项用否定词“无”将原文“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世界时尚”一句对肯定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意思变成了否定两者之间有关系。4偷换概念设误方式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判定技巧

6、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应用体验原文: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选项: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中的技术消费。比对分析选项偷换概念。原文是“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选项将“工业社会”改成了“艺术生产”。5因

7、果混乱设误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判定技巧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阅读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句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注意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从而”“因此”“之所以”“就只要”等,注意选项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应用体验原文: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

8、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选项:(2017全国卷T1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比对分析选项因果混乱。“从而”一词强加因果,从原文可知,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只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而不是“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的因素。6曲解文意设误方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判定技巧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

9、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条件,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等等。应用体验原文: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选项:(2017全国卷T1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就不会留下“乡痛”。比对分析选项曲解文意。原文强调的是在新型的城镇化建设中,要想不留下“乡痛”,应该做的是“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而

10、不是“兼顾人文保护”。这里是故意更换了某个说法造成的曲解文意。7张冠李戴设误方式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应用体验原文: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

11、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选项:(2017天津高考T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比对分析选项张冠李戴。将原文“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说成“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这里属于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8武断绝对设

12、误方式命题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一概而论。判定技巧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应用体验原文: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阅读经典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选项:(2015安徽高考T3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对分析选项武断绝对。选项

13、把原文两处文字合二为一,并用“就可以”这样武断绝对的口气得出“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结论;且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偷换成了“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9无中生有设误方式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判定技巧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应用体验原文: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

14、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选项:(2017山东高考T7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比对分析选项无中生有。“这种观点不可信”对应的原文的信息区间为语段的第二、三句话,作者对于谷鲁斯等人的观点可信与否并无明确说法,选项“这种观点不可信”无中生有。二、题目

15、怎么解先分层切片,再3级比对先将选项切片,分点找对应,定位信息源为什么切因为选项是对文中多个信息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一个选项包含了文中多个信息点,其中一般会有信息点被设误。这多个信息点我们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若不细切分,就比对不细,导致错误信息点的“漏网”而误判。如何切基本原则是将选项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如果是切分复句,一般以一个分句为一个片断;如果是切分单句,可以按照句子主干(主谓宾)的结构切分;有时将较长单句中的某些短语(多充当修饰重要概念的成分)切为片断。如何找总的原则是依据切片中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源。而实际情况是,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低,与原文中的信息

16、对应程度强,切片后能直接迅速地找到信息源;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性强,是跨句子、跨段落的信息整合,不能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切片后须先将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的意义提炼压缩,然后再确定信息源。如下所示:选项(2016全国卷T1D)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原文信息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17、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

18、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

19、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操作示范先切片找对应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压缩概括原文后比对:原文没有直接对应的语句,需要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两句,第二自然段中王国维的观点、汉书艺文志的观点、隋书经籍志的观点,第三自然段中“荒诞不经”的观点、四库全书的观点以及“五四”之后的观点,谈的这些方面对山海经的认知都不相同,因此可以压缩概括为选项切片后的语句“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这一部分跨度较大,概括性强,需要压缩概括后比对。(实则比对依

20、据和结论)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与原文直接比对:这一切片可以直接与原文第二自然段结尾“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比对,意思是吻合的。(实则比对句间关系)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与原文直接比对:这一切片也可与原文第二自然段中间“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比对,文中“这些”就是王国维上文所谈的,因此这一切片与原文意思也吻合。(实则比对句中词语)综合结论:选项与原文表述一致深度分析综合上表信息可知,表中的直接找信息源和压缩概括找信息源的方式即解答理解分析题的两种方法切片直接比对分析法和切片压缩比对分析法。运用这两种解题方法时要注意把握好比对的

21、层级,具体请看下面“第二步”的详析。对照原文信息,从3层级比对在完成切片找对应后,就要根据前文提到的设误陷阱分析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采用“3级比对法”。(一)检索定位,比对句中词语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思维定向句中关键词易设陷阱范围词全、都、一些、部分等以偏概全程度词必须、一定,非常、十分,更、极其,比较等武断绝对频率词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以偏概全武断绝对时态词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尚等混淆时态指代词之、其、此、这、它、那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是非词必定、的确、有、无、是、无非

22、等混淆是非典例示法(2016全国卷T2B)选项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对应原文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比对分析比对关键词语可知,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应用体验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正误。1选项古典戏曲剧目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原文信息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潜的五伦全备记等“令人

23、呕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比对分析参考答案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原文的说法是“有些”“主要反映”。2选项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原文信息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而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比对分析参考答案偷换概念。选项“宣传”说法错误,原文是“学习”。(二)聚焦逻辑,比对句间关系首先,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24、。其次,比对每一分句的含意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特别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等现象。思维定向句间关系设误方式易设陷阱因果关系因果颠倒强加因果变换原因因果混乱假设关系假设的结果变成了现实;或变换了假设前提;或变成其他关系。混淆时态混淆是非曲解文意条件关系两个分句间把充分条件换成了必要条件,或把必要条件换成了充分条件。混淆是非曲解文意递进关系转换了前后两个句子间的关系,或把递进关系变成其他关系。曲解文意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把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换成了其他关系。曲解文意典例示法(2016山东高考T6B)选项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

25、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对应原文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比对分析选项强加因果,“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并不是“篇幅可长可短”的原因,另外,原文中是说古体诗“格律限制不太严格”,而非“并不严格”。应用体验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正误。3选项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原文信息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

26、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或共性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比对分析参考答案曲解文意。原文是“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挖掘和讲述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这是一种承接关系,题干表述成了条件关系。4选项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原文信息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象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宗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

27、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比对分析参考答案因果混乱。文中的意思是说,信奉禅宗的贯休的丑人画得力于庄子道家美学观。该选项却表述为“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明显强加因果。(三)分析推断,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选项中的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选项所述的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涉及,是否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原因或条件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思维定向依据、结论选项特征易设陷阱互换位置:选项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

28、据互换。张冠李戴因果混乱结论或依据残缺:(1)选项中的结论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选项所说的依据在原文中却找不到。(2)选项中的依据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无法得出选项结论。(3)选项中的结论是多种依据推断出来的,但是选项只有其中一种依据。(4)选项中的依据可造成多种结果,但是选项中的结论却只有一个。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乱典例示法(2017全国卷T3B)选项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对应原文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比对分析原文只是明确了

29、“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长期目标”的内涵,而选项从假设“目标能落实”的角度,推论出“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的结论,表述武断绝对。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是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气候系统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说“如果气候变化公约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故确定选项不正确。应用体验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正误。5选项伟大诗人的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碰撞出动人的诗情,就能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原文信息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

30、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今天步入“微时代”,信息庞杂纷纭,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追捧,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达志向的追求,也失去了书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比对分析参考答案以偏概全。“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原文有两个原因,选项只提到了一个。6选项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任职的官员,若无房产,就只能租房。原文信息那些没有房产的城市居民和

31、游学的士人、商旅等外来人口,必须租房居住。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租用民房。比对分析参考答案无中生有。从原文所说的“朝廷百官租赁住宅”,“地方州县”“官衙、驻军”“租用民房”,并不能推出“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无房产”的“任职的官员”“只能租房”的结论。课堂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宋代立国之初,就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其“文治”政策是一致的。宋代书籍出

32、版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人官僚体系。这个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理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科举制度确立了宋代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造就了他们基本相同的学习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同一学习范式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主导下,宋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读书人世界。宋代书籍出版的繁

33、荣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书籍出版促进了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也促进了书籍出版,从而促使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也促成了书籍出版结构的全面性,即书籍内容、种类的通俗化、平民化,开发出版平民化书籍,按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阶段策划出版不同的书籍,从而全面开拓了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使得书籍成为一种具有大众媒介属性的社会化的文化传播媒介,因而对书籍出版的推动与促进是社会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雕版印刷术作为人类媒介技术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种在宋代得到普及并形成的一种完善而成型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一种在宋代以前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发明绝非偶然,而是宋代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的必然结果

34、。宋代手工业作坊种类繁多,其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均超过了前代。生产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大为增加。在宋代手工业生产技术普遍进步的基础上,宋代形成了一门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新型手工业生产领域雕版印刷业,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造纸、制墨等手工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虽然雕版印刷业大致在隋末唐初已经产生,但是真正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手工业门类,应该还是在宋代。同时,宋代城市的繁荣不仅为书籍出版提供了城市空间,从而使书籍出版中心赖以形成;而且也为书籍消费提供了城市人口集合意义上的需求总量。同时,城市还为宋代书籍的销售与传播提供了空间交通上的中心地位,以及文化传播上的中心地位。(选自田建平的宋代出版业的

35、发展与繁荣,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在书籍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和书籍范式等方面为此后的出版业奠定了基础。B宋代文人们为雕版印刷业各领域提供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C雕版印刷在宋代开始运用到商业方面与宋代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D宋代注重平民化教育、开拓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解析:选DA项,“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奠定了基础”错误,原文有“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原文指出奠定基础的有两个方面,不包括“雕版印刷”。B项,“各领域”错误,原文有“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由此判断

36、至少在雕版、印刷等方面文中没有明确指出文人是否参与。C项,“开始运用到商业方面”错误,原文有“宋代形成了一门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新型手工业生产领域雕版印刷业”,这不能说明宋代之前的朝代就没有用雕版印刷书籍并贩卖雕版书籍的。D项,选项内容可以切分为“宋代注重平民化教育”“开拓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这三个片段,比对分析文本内容可以得出,D项内容符合文意。综上,答案是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论证了科举考试、教育平民化、科学技术等对宋代书籍出版、销售等的影响。B文章具体分析了宋代的政治制度,以此论证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繁盛的重要原因。C作者认为宋

37、代书籍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是相互促进的。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概括宋代出版业的状况,尾段概括城市作用。解析:选DD项,“总分总的结构”错误,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最后一段是从城市繁荣的角度论述书籍出版的发展的,不是“概括城市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国策,宋代就没有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的出现。B科举考试推动出版业发展,说明没有人才选拔考试,宋代就没有全国性的学习理念。C宋代读书人有大致相同的学习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说明宋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的确定。D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是因为宋代教育的平

38、民化促成书籍出版的结构变化。解析:选BB项,说法太绝对。文本第三段中的“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社会文化动力”,意思是人才选拔考试录取了大批人才,也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理念,但不能就此说“没有人才选拔考试,宋代就没有全国性的学习理念”。A本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39、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

40、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41、。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

42、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音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

43、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节选自“人民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B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C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转输到西方。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中原王朝的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

44、的还是沿途各民族。 解析:选A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通古道;C项,“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不当,范围过大,文中只说“再看回纥,其与唐朝大量转输到西方”;D项,应该是“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提出丝绸之路的作用,接着论述丝绸之路的产生、发展及具体作用,最后是总结展望。 B文章列举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开通草原古道,论证了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重要开拓者的观点。C文章从密切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密切东西方关系两个方面

45、论述丝绸之路的作用,两方面中又以密切东西方关系为论述重点。 D文章在结尾总结展望中以舞台和纽带设喻,形象地指出了丝绸之路在民族间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解析:选CC项,“以密切东西方关系为论述重点”不当,“密切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密切东西方关系”这两个方面都做了重点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中原王朝不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不能很好地经营西域和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

46、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解析:选CC项,“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夸大了丝绸之路的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人工智能

47、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

48、,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

49、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被很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落人后。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比如,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

50、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选自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人机大战,目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B被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的人工智能,在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谈论最为热烈,因此人工智能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C虽然人工智能令人向

51、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会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D人工智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主要受限于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解析:选C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B项,强加因果。D项,以偏概全且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是说“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

52、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B文章论述了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认为中国有科技实力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C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的话题。D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前提,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依据。解析:选BB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明确表示中国能引领浪潮。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多看重其理想色彩。B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

53、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C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D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解析:选DD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是说“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54、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

55、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

56、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

57、民参与)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只有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解析:选AB项,“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

58、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项,“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D项,“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

59、准确可靠。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析:选CC项,“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C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解析:选BB项,“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文中“但多数人更

60、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B本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朝)、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

61、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如果看一下南宋马远、夏珪等那许许多多的小品: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我们就会发现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它不再像前一时期那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得更具体和更分化了。尽管标题可以基本相同,由画面展示出来的情调诗意却并不完全一样。应该说,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题材、对象、

62、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了。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上述第二种意境可说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

63、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不能不尽”的主观心意罢了。“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我之境”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田园诗歌之中,而小说等则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B北宋的大量作品,如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C北宋山水画具有整体而多义、宽泛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画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D在第二种意境中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

64、,但在元代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解析:选DA项,“小说等则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属无中生有。B项,应是“五代和北宋”。C项,“不注重客观写实”表述过于绝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通过与诗的“无我之境”做比较,最终论证了北宋山水画的思想情感具有多义而丰富的特点。B文章分析了南宋山水画既是又不是“有我之境”,是为了论证第二种艺术境界较第一种自觉的抒情诗意更为浓厚、鲜明。C文章论述了宋元山水画“无我之境”、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面貌和意境。D作者在论述这三种面貌和意境时,字里行间没有随自己的兴趣、

65、倾向而偏爱偏好任何一种。解析:选B论证了南宋的山水画具有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不同的风格,应自成一种面貌和意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我之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因而作品的思想情感就更为宽泛、广阔。B由于引用的陶渊明的这几句话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就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C南宋的山水画有的标题可能和北宋的一样,但刻画更为精巧,能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思绪、感受。D“有我之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上述北宋、南宋的两种意境三分鼎足,各擅胜场。解析:选B强

66、加因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

67、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

68、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被很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

69、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落人后。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比如,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选自

70、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人机大战,目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B被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的人工智能,在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谈论最为热烈,因此人工智能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C虽然人工智能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会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D人工智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主要受限于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解析:选C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对阿

71、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B项,强加因果。D项,以偏概全且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是说“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B文章论述了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认为中国有科技实力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C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

72、发展期的话题。D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前提,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依据。解析:选BB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明确表示中国能引领浪潮。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多看重其理想色彩。B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C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D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

73、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解析:选DD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是说“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可否认,生活水

74、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

75、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

76、,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只有在生态治

77、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解析:选AB项,“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C项,“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D项,“

78、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析:选CC项,“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C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解析:选BB项,“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