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20KB ,
资源ID:3762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6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隋唐(大纲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隋唐(大纲版).doc

1、隋唐练习题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是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3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

2、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4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5、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百姓,更想让大臣们长守贵由此可

3、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 A.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 C.缓和阶级矛盾 D.完善各项政策6、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7.唐太宗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唐太宗牢记隋亡教训,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 B唐太宗时期对人民剥削依然沉重C唐太宗时期政权统一,疆域广阔、交通便利 D唐太宗

4、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物产丰富8、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初调整政策使社会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开明政策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9隋朝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 )A宰相权力的增大B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10、北方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的直接原因是( ) A.与吐蕃建立和亲关系 B.在西突厥故地设北庭都护府 C.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 D.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11右图是唐代著名城市分布图。其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和商贸中

5、心的是 ( )A B C D12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 ) 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 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 13下面有关唐代的丝织业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B、丝织品品种繁多,能织写实风格的织锦C、民间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D、苏杭等地生产细密精致的缎成为当时代表14.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

6、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15下面能反映出唐朝商业的发展的有( )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出现了柜坊和飞钱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A B C D16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 唐初经济发展状况 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唐政府征收茶税 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A B C D17右图片的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 D淮河流域18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原因是( ) A宗

7、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19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A B C D20.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

8、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 汉、宋、明 C.秦、元、清 D. 秦、唐、明21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的商品经济繁荣 C政府制订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D政府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活动2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下列农业生产工具开始运用于农业生产在同一朝代的是( ) A B C

9、 D23商业的发展离不开货币,下列货币中在我国古代具有开创性作用并影响深远的是( ) A B C D 24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富商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文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各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则材料叙述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 A唐朝时期城市商业比较繁荣 B商人的低贱地位有所改变并开始干预政治 C富商与朝廷官僚互相勾结且相互利用 D城市中的文人也信奉经商之道2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桶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此材料描述了何时何种灌溉工具( ) A西汉的耧车 B东汉的水排 C曹魏的翻车 D唐

10、朝的筒车26 在下列图中,生动反映当时中央政权与兄弟民族政权之间友好关系的是( ) A女史箴图 B清明上河图 C洛神赋图 D步辇图 2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此诗句最有可能是( )A苏东坡B盂浩然 C杜甫D杜牧28广州是唐朝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当时在此港口任管理工作的官员是( ) A郡守 B节度使 C市长或市令 D市舶使29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 A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30唐朝时,最多与当时七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其中新罗是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些新罗人不能带回国( ) 火药配方

11、和当时火药武器突火枪 活字印刷的金刚经阎立本所绘的送子天王图 柳公权的九成宫碑 A B C D31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审美功能最强的一种是 ( ) A B. C. D. 3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或变革宰相制度的措施有( ) 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汉武帝设置刺史唐朝实行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制度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元朝设立中书省 A Bc D 33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形成了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省六部制一直被后世历朝所沿袭 A B C D31阅读下面材料后回答

12、问题: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

13、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科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2分)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3)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4分)32阅读下列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

14、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请回答: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 观

15、点。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31(1)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3)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较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有所改变。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32观点: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6分)唐太宗采取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告诫他们守唐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4分)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