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601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B基因突变和迁移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选择两种基因的频率可能相等;持续选择条件下,某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2如图中的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

2、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B本题考查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的本质、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据题干信息“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

3、渐形成两个新物种”可推知:甲、乙、丙属于三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能相同;甲、丙种群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它们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故它们的基因库组成中有些基因种类相同,有些基因种类不同,基因库组成并非完全不同。3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

4、作用分别是()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工选择去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4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

5、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B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同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后产生生殖隔离,但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就产生生殖隔离。没有地理隔离时,c和d基因库的差别也可产生生殖隔离。5人工选择能培养出新品种,自然选择能形成新物种。这两方面共同的作用机理是()A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使生物发生定向的基因突变D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都会使种群

6、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6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抗药靶位点使杀虫剂不能与靶位点结合,A选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选项错误;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选项正确;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只是基因型不同,但仍属于同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D选项错误。 7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7、。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D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的褐鼠对维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种群中基因型为RR和rr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较高,基因型为Rr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较大,最终导致种群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8许多动物在不同生活季节数量有很大差异: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

8、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种种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又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增多。因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如图所示,为抗药性个体),其中瓶颈部分即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是因为有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了D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作用时,害虫中敏感性基因频率反而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错误;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在变化,说明

9、生物在进化,但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B项错误;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基因的频率增加,是由于杀虫剂杀死了种群中大多数不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而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则保留下来并不断繁殖,并不是由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了,C项错误。9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C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物种形

10、成的环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其中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A项错误。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为0.99%,DNA碱基进化速率为1%/百万年,0.99%的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故C项正确。根据DNA相似度,可以计算得出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比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近,故D项错误。10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

11、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在图示时间段内,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C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并最终产生生殖隔离的理论是解题切入点。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依图中信息可知,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B正确;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种类的鸟,每种鸟类各是一个种群,有其基因库,C错误;图示时间段内,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D正确。11如图甲、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二者之间不

12、存在生殖隔离B海豚和鲨鱼亲缘关系较远,外表相似,可用乙图表示C甲、乙两图能够说明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D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AA项错,A、B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项对,海豚和鲨鱼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亲缘关系较远,但外表相似,可用乙图表示;C项对,甲、乙两图中物种进化的方向不同,这是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说明了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D项对,可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判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12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该种群两年内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下列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年份AA(%)A

13、a(%)aa(%)13040302255025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第1年A的基因频率30%(1/2)40%50%,a的基因频率50%。第2年A的基因频率25%(1/2)50%50%,a的基因频率50%。可见两年中A和a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故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13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海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A乙B丙C丁D戊D该海岛上经常刮大风,生存

14、下来的昆虫可以是翅特别短不飞行的,也可以是翅长、力量比较大,在大风下依然能飞行的。1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相关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由题干可知,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

15、酸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20%(1/2)12%,B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4%32%(1/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1/2)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错误;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是()A任何变异都是进化的前提条件B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C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标志着生物进化D自然选择能使有利变异逐渐积累A只有可遗传的变异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A错误;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的多

16、样性和统一性,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标志着生物进化,C正确;自然选择能使有利变异逐渐积累,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正确。16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A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使不同种群地雀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同,最终使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

17、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志着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故A选项正确。17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植物因开花季节和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ABCDD生殖隔离包括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和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自由交配,即使能交配,但也会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死亡,或产生的杂种后代无生殖能力,这都属于生殖隔离。18下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

18、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B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而是由于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即种群基因频率一定改变,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种群1和种群2都发生了进化。19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B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了共同进化C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D

19、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库的改变;共同进化过程可以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0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C生物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物种生存在开放的环境中,受生存环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进化。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较弱的个体

20、,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生存和发展。生物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的。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种间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个物种一旦绝灭,会影响到与之有关的其他物种的生存和进化。21下列观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C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使种群的进化方向发生差异,B正确;基因频率的

21、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D正确。2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浅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B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在使用皮康霜之前,有的病原体就会因突变而对皮康霜有抗性,皮康霜对病原体

22、进行了选择,保留了有抗药性的个体;狮和虎是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华南虎和东北虎为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黑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之间只存在一个性状的差异,两者仍为同一物种。2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4%,那么,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57%、43%D60%、40%D根据一对等位基因中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知,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24%(1/2)72%60%,a的基因频率为160%40%。24下列关

23、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种群中的个体之间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D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项正确;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B项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而与该环境无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项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项错

24、误。2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某种鸟的行为时,为便于观察研究,可从种群中随机选取一只作为对象B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研究某种鸟的行为时,为便于观察研究,可从种群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鸟作为对象,但不是一只,A错误;突变的可遗传性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26(7分)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

25、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_;_;_。解析b种群第一年中Dd占20%,则D基因频率为10%1/220%20%,d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中Dd占32%,则D基因频率为4%1/232

26、%20%,d基因频率为80%。因此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则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1)种群自然选择(2)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3)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D的基因频率上升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D的基因频率下降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D基因频率不变27(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

27、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1)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所以A、a的基因频率都为0.5,比例为11;AA%50%50%0.25,aa%50%50%0.25。Aa%250%50%0.5,比例121。基因频率不变,A仍为0.5。(2)AA个体致死,只剩下Aa和aa个体,比例为21。用棋盘法来计算。2/3Aa1/3aa2/3Aa4/9(1/4AA 1/2Aa 1/4aa)2/9(1/2Aa 1/2aa)1/3aa2/9(1/2Aa1/2aa)1/9aa故aa基因型频率占

28、4/9,Aa基因型频率占4/9,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AA基因型频率占1/9,致死。答案(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28(16分)杂交试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在19世纪时,桦尺蛾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

29、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经过长期的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有利变异则逐渐_,从而使种群的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决定的。解析(1)由于浅色型(ss)桦尺蛾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代繁殖个体多,群体中ss的比例增加,所以s基因频率增高。(2)由于黑色型(SS或Ss)桦尺蛾的黑色成了一种保护色,黑色型个体逐渐增多,所以S基因频率升高。(3)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被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

30、择决定的。答案(1)浅色型(ss)桦尺蛾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代繁殖个体多,导致s基因频率高(2)黑色型(SS或Ss)桦尺蛾的黑色成了一种保护色,黑色型个体逐渐增多,导致S基因频率升高(3)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淘汰积累基因频率自然选择29(18分)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31、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等。(3)突变、_和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A0N100%B0N50%C0N50% DN50%(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

32、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b、c、d体现了_。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解析(1)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叫这个种群的种群基因库。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突变和基因重组等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三个环节是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4)由题意知,该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计算Aa基因型频率的公式是:Aa2pq2p(1p)2(p)2,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即0N50%。(5)图中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其中d产量最高,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答案(1)基因库多样性(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3)自然选择隔离(4)B(5)变异的不定向性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