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与环境【全国卷】(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1.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B.C.D.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答案解析A C【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
2、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由此可知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曲线的特征相吻合。第2题,结合上题可分别计算出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000万。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地方卷】(2016年天津卷,5)读下图,回答第3题。3.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D 答案解析【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
3、口增长速度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2000年降低较快。(2014年福建卷,56)人口抚养比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45题。4.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5.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D B 答案解析【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2015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
4、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第5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的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25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考点2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地方卷】(2018年江苏卷,1314)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C B 答案解析【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
5、较多,这和当地多青壮年男性从事的产业结构有关。政局动荡时,青壮年男性所占比例会下降,自然灾害对男女的影响区别不大,生育观念影响04岁婴幼儿的比重。第2题,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的多为重工业或采掘工业,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吸引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具有类似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北美、西欧为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南美洲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较大。(2017年江苏卷,1314)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34题。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
6、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A 答案解析B【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第4题,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多留守农村,故人口迁移是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2015年福建卷,7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56题。5.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
7、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D B 答案解析【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口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差异最大,a方案中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比c方案小得多。第6题,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考点2 人口迁移【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
8、,45)户籍人口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解析C 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人口;常住人口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
9、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图中只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以迁入为主,故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重庆市位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以迁出为主,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2016年全国卷,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
10、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35题。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 A.B.C.D.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11、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解析A C D【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故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主要原因是产业转型升级。第4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第5题,“质量型”人才,技术水平高,主要分布在知识、技术等水平高的产业。【地方卷】(2018年海南卷,1011)常住人口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67题。6.20
12、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7.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解析B C【解析】第6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第7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根据材料“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可知,人口迁入较多,而
13、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人口老龄化问题。2018年天津卷,13(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据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答案】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解析】读图可知,攀枝花各地人口密度差异大;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其东部和西部地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答案解析(2016年浙江卷,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
14、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910题。9.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B.C.D.10.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第9题,解答该题首先需要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城乡间人口流动,同时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发展。第10题,人口流动缩
15、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并没有净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解析D C (2015年山东卷,1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112题。1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第11题,考
16、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第1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乡的协调发展;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答案解析C A(2015年北京卷,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13题。1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
17、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解析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征。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地的区牵挂远大于北方地区,说明南方地区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北方地区高;与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仅向北京、上海迁出的人口比例较高;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熟悉各类人口统计图,关注我国
18、人口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应用基本知识和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以我国的生育政策变化和人口数量变化及与其他地区对比数据为背景,考查“三率”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原因和规律以统计图形式呈现,考查人口问题判断、影响、原因和措施以示意图或情景呈现,考查人口迁移方向、流量等特点,以及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1.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2.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图中AB段):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图中B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3)自然增长率0(图中BC段):人口数量不断减小。(4)自然增长率由负
19、值增大到0(图中C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高高低”型)类型(“高低高”型)类型(“低低低”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表现为前期加速后期降速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4.人口增
20、长模式空间差异 地区 代表地区 增长模式 原因 发达国家或地区 欧洲和北美 类型(“低低低”型)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亚非拉 类型(“高低高”型)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中国 基本实现由类型向类型转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下题。1.该国人口增长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 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 D 答案解析【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演变顺序一
21、般为原始型(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和现代型(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图中甲、乙、丙、丁情况,可判断答案。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23题。2.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省份甲省乙省丙省丁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778.5914.3283.41799.4耕地面积(万公顷)588.31528.18814.07414.95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C 答案3.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
22、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积累实践经验成长起来的。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制约因素主要是()。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少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少 D.研发人员数量偏少 A 答案解析【解析】第2题,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完成中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偏低,而不是人口数量偏少;完成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制约
23、因素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考点2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1.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可分为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人口地域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指人口的婚姻、家庭、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地域结构指人口地理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都会反映在人口结构上的变化。总体而言,随着社会进步,人口结构也不断变化。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数量持续高增长保持相对稳定,欧洲甚至出现负增长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儿童比重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问题的影响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等劳动力不足,社会、家
24、庭负担重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生育,适度接纳海外移民【知识拓展】人口老龄化:一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状态。下图是每隔五年世界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含预测),按年龄分为未满15岁、1565岁、65岁以上三个区间。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表示的是()。A.未满15岁的人口比重 B.1565岁的人口比重 C.未满65岁的人口比重 D.65
2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5.人口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老龄化使人口总负担系数逐渐升高 B.在图示的时间内老年负担系数和人口负担系数呈正相关 C.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D.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解析B C【解析】第4题,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应该是1565岁的人口比重最大。第5题,读图可知,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考点3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易混辨析】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属于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
26、“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影响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水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时期的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自然灾害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西非的环境难民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主导)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追
27、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迁移难度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因素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 (3)政治因素 因素影响事例国家政策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地进行“上山下乡”、三
28、峡移民战争导致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政治变化政治独立,国家解体“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拓展提升】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
29、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读
30、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迁移与年龄段分布图,回答67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拆迁搬家在2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分布相对较均匀 B.工作调动以4549岁年龄段为主 C.随迁家属以65岁及以上年龄段为主 D.学习培训以14岁以下年龄段为主 7.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学习培训 B.随迁家属 C.工作调动 D.务工经商 答案解析A D【解析】第6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拆迁搬家在2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都占有一定比重,分布相对均匀;工作调动在2049岁都占一定比例,并非以4549岁年龄段为主;随迁家属以014岁年龄段为主;学习培训以1524岁年龄段为主。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目
31、前我国务工经商的人口迁移数量最多。方法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一、一般步骤 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二、具体图示判读方法(1)三角形统计图 判读三角形坐标图的关键是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思维过程如下: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a、b、c。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验证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
32、否为100%。(2)人口金字塔图 找塔型,析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处于人口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找比重,判内容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找特殊,析原因 人口金字塔图不但有不同类型,而且同一金字塔图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差异。影响人口金字塔结构的因素包括人口政策(
33、计划生育或鼓励生育)、较大的自然灾害、战争、生育观念、工业发展、人口移动等。以下图为例,分析其特殊变化的原因。处1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变小,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处202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增加,其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厂建设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回答13题。1.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发展水平 D.国
34、家政策 2.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A.控制人口增长 B.人口迁移 C.提升国民素质 D.奖励生育 3.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A.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D C A 答案解析【解析】第1题,世界上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图中乙国少年儿童比重远大于甲国,可以判断甲国为中国,乙国为印度。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人口出生率。第2题,甲国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主要的人口问题是后期人口老龄化突出,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措施。第3题,乙国
35、人口年龄构成为少年儿童比例大,青壮年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供应充足,因此,在竞争中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读“金砖国家”(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中国的折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 2.甲折线表示的国家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平均寿命长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生育政策影响 D.人口迁出数量大 B A 答案解析【解析】第1题,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出现的时间早于印度和巴西,但晚于俄罗斯,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印度和巴西,但低于俄罗斯。第2题,甲折线表示的国家为俄罗斯,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36、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会提高老年人口比重;自然状态下,人口死亡率高会使老龄人口数量减少,从而降低老龄人口比重;俄罗斯的人口政策是鼓励生育,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该国经济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表,回答35题。常住人口(万)出生率()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2000年184617.575.4033.82010年218115.995.4339.93.新疆()。A.2010年人口增长已变为“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4.新疆十年来
37、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5.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应正确的是()。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答案解析A B A【解析】第3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表可知,新疆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人口再生产类型符合“三低”模式;新疆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远低于全国平
38、均水平;新疆城市化水平较低,以本地城镇化为主;计算可知,2000年新疆农业人口数量约为1222万,2010年农业人口数量约为1310万,农业人口有所增加。第4题,新疆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数量的增加主要依靠人口迁入,当地矿产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等吸引较多劳动力迁入,促进了新疆人口的增长。第5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淡水资源短缺;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高,土地资源不足;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寒气候,环境承载力小。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67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b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 B.c
39、不能称为人口迁移 C.b目前主要发生在我国各大城市 D.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7.目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方向是()。A.a B.b C.c D.d【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按迁移方向,人口迁移可分为四种类型。即a为农村到城市,b为城市到农村,c为农村到农村,d为城市到城市。第7题,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方向以a为主。答案解析A A 2017年中国最新人口流入城市排名中深圳排名第一,20112014年深圳市人口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性别比为117100(性别比),而深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100,而全国014岁人口性别比为118100。读深圳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回答89题。8.下列对深圳
40、外来人口分来源区域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A.相对于中部和东部,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小 B.空间距离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 C.深圳对东部地区人口吸引力较强,由此可以推测广州也是深圳主要人口迁出区 D.文化差异是深圳外来人口东部、中部大于西部的主要原因 9.下列对材料中深圳人口性别结构的分析,合理的是()。A.为调节性别结构平衡,深圳政府应增强第二产业中对男性人口的吸引力 B.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少于女性 C.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多于女性 D.深圳本地人口性别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人口性别结构合理 答案解析B C【解析】第8题,西部经济落后于中、东部,经济因
41、素对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较大;空间距离太远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向深圳迁移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广州经济发达,迁入深圳的人口少;东、中部地区距深圳较近,迁入人口多于西部。第9题,根据材料“深圳市人口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性别比为117100,而深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100”可判断深圳外来人口数量男性多于女性;增强对男性人口的吸引力,会加剧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在人口统计学上,一般正常范围男性为102107,女性为100,即(102107)100都算合理,因此深圳本地人口性别比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深圳人口性别结构仍然不合理。10.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
42、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印度相比,我国在人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说明我国不断调整人口政策的原因。(3)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4)目前我国男女比例明显失调,这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述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人口
43、比重低,少年儿童比重低等。(2)人口老龄化过快;老年人口比重大,(家庭)养老负担重;少儿人口比重小,未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3)不认同。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当前我国人口数量庞大,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增加过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消耗过多的社会财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4)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倡导少生优生的文明生育观念;宣传和贯彻男女平等观念,保障妇女儿童的教育、就业权利;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管
44、理;严格控制性别鉴定行为;加强和完善养老保险保障制度,解决人们养老的后顾之忧。【解析】第(1)题,从年龄结构看,老年人口的比重高,而青壮年、少年儿童的比重比印度低。第(2)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会出现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第(3)题,不认同。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第(4)题,从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控制性别鉴定行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说明。答案解析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读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回答13题。1.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
45、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 2.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A.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开始,女性人口组和05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 B.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 C.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 D.在各年龄人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3.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46、 A.B.C.D.答案解析B C 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第一批人口流动均为男性且以20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可以判断出这些劳动力主要是外出务工,因此影响第一批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第二批人口迁移以女性人口组为主,第三批则是014岁的儿童,第四批及以上批次流动人口主要是55岁及以上的老人、1024岁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组、04岁的儿童,因此从图中看不出女性和05岁人口组有回迁趋势;家庭男性人口只是在第一批人口流动中占比例最高。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从第二批之后,迁居主体逐渐过渡至老人和儿童;各年龄组中,1014岁的少年儿童在总迁居比例中所占比例最小。第3题,我国现阶段处于城
47、市化时期,家庭人口的主要迁居方向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因此正确。中位年龄,又称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部分人的年龄。年龄在其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2030年、2050年(含预测),中国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9岁、46岁、56岁,而印度分别只有27岁、32岁、40岁,美国则分别为38岁、40岁、44岁。据此回答45题。4.截至2050年,中国、印度、美国三个国家中()。A.美国老年人口比中国多 B.印度人口平均年龄最高 C.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最低 5.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
48、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各年龄段人口绝对数大 B.经济萎缩,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 C.改革开放的深入导致进入中国的外来人口多 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解析】第4题,根据年龄中位数的含义可判断年龄中位数越大,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美国年龄中位数比中国低,人口数量比中国少,故老年人口比中国少;印度人口平均年龄最低;中国人口基数大,中位年龄高,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美国人口平均年龄高于印度。第5题,中国人口基数大,各个年龄段人口绝对数量大,同样劳动力数量大,因此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外来人口
49、数量与我国劳动力数量相比很少;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国外,但大部分是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答案解析C A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回答67题。人口普查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常住人口(万)700.84281035.7938男女性别比例49.4350.5754.2045.80014岁人口比重(%)8.509.841564岁人口比重(%)90.3988.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111.766.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比女性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慢 增长速度快 增长总量多 增长总量少 A.B.C.D.7
50、.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城市人口政策变化 D.内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解析】第6题,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同)总人数1564岁人口比重1564岁男性性别比。根据以上方法同样可以计算出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然后计算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劳动年龄人口的男女性别人数,比较可知。第7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减少,可能是由于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和收入增加,内地向东南沿海迁移的劳动力减少;同时,由于该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该
51、城市劳动力整体比重下降。答案解析B D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人口增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89题。8.该地区人口总量最大的时期是()。A.2000年 B.2005年 C.2010年 D.2013年 9.2010年后该地区人口迁移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生态环境恶化 B.低端产业向外迁移 C.地区经济衰退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解析】第8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年份人口增长率都是正值,说明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故人口总量最大的时期是2013年。第9题,2010年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可判断该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故该地区人口迁移率明显下降的
52、原因主要是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答案解析D B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规模。材料二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区中依然是最具务工吸引力的省份。材料三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区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53、(3)专家表示,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一些产业,“掉一些肉”。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掉一些肉”指的是哪些产业。【答案】(1)积极推动这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影响城市交通及社会秩序。(2)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原因: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重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3)以扼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为目标,加快清退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一般性产业;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聚集的产业;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启动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试点工作。【解析】第(1)题,人口流入对这些大城市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题,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可以根据图中信息,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及流动人口年龄构成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可以从劳动力的需求量及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环境保护、人口数量控制及功能调整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解析延时符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