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383KB ,
资源ID:37457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457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表格所反映实质问题是A. 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 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C. 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此时期美国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了英国和法国,但是其殖民地数量却落后于英法,其实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只体现了此时期的国际经济发展状况,并未全面反映材料实质,排除;此时期英法国际经济地位下降,但国际政治地位仍居于前两位,并未下降,B选项错误;

2、C选项说的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故选D2. 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唱出变革的“莎琳”之歌。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根本前提是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答案】C【解析】材料中前面的叙述都在铺垫后面的设问。前面的叙述强调了科学技术对于战争的影响,说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前提,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前提;B选项是一战爆发的基础,但是不够具体;D选项材料没有强调

3、。点睛:解答本题一定要做到忠实材料,忠实原文。我们要注意材料中前面的叙述和铺垫是有理由,有根据的,我们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回答,不能凭借自己的判断来进行断定,得出答案。3.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 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D.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子弹射向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故B正确;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无关,故A错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俄国

4、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是萨拉热窝刺杀的对象,故CD错误。故选B。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A.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B. 建立两大军事集团C.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D. 争夺巴尔干地区【答案】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故选A;B是争夺的工具,排除;C是英国的对外政策,排除;D是矛盾的体现,排除。5. 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漫画。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A. 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B. 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C. 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D. 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

5、的欧洲大陆政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指的是大陆均势政策,从题中的跷跷板来看是要达到势力的均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并不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而是维护欧洲的均势格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不是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而是保持均衡的态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6. 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 潜艇B. 飞机C. 坦克D. 原子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6、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坦克的索姆河战役;在凡尔登战役中, 德军为了攻克凡尔登,先后投入了46个师的兵力,出动了飞机与飞艇;在海上处于劣势的德国,在1916年2月宣布实施“选限制的潜艇战”;因此ABC都是在一战中使用的武器,而D是在二战才出现,因此符合题意。故选D。7.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A.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 捍卫全人类的利益C. 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D. 维护民族的独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战的历史背景及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国

7、家的兵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所以BD两项错误。此时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已经十分的牢固,不存在被颠覆的危险,所以A项错误。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一战的性质8. 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1914年俄军攻势【答案】A【解析】“施里芬计划”主要是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打败西线的法军和东线的俄军,但它先在西线形成持久的阵地战,后又在东线形成对峙的见面。至此,“施里芬计划”宣告破产,其中关键的战役就是马恩河战役,本题选择A选项。B、C选项都

8、发生在此之后,D选项也在此之后。9. 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因为A. 此役双方伤亡人数达到七十多万B. 使用了坦克C. 动用了新式武器D. 规模最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凡尔登战役中,双方伤亡人数达到七十多万,他们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所以该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因此A选项正确;凡尔登战役中尚未出现坦克,B选项错误;在凡尔登战役中虽然动用了飞机、飞艇和毒气弹等新式武器,但这不是其获得“凡尔登绞肉机”称号的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D选项错误。故选A。10. 1917年中国政府向同盟国宣战,当时的中国政府是A. 蒋介石国

9、民政府B. 北洋军阀政府C. 清政府D. 武汉国民政府【答案】B【解析】1917年中国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故B正确;蒋介石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故A错误;清政府在1911年辛亥革命已经灭亡,故C错误;武汉国民政府也在1927年,故D错误。故选B。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A. 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B. 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C. 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D.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伤害了美国【答案】C【解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的战争,战争的双方都是为了扩张资本和掠夺殖民地。国

10、家美国在一战前期同交战双方大做生意,这实质上是美国资本向欧洲扩张的表现。在一战后期,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是因为美国资本扩张与德国的资本扩张产生了矛盾,故C正确;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与材料的现象主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伤害了美国是客观因素,排除D。故选C。12.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中正确描述是A. 西欧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战后迅速得以恢复B. 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工业第一强国C.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D. 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停滞不前【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

11、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排除A。英国遭受了沉重的战争创伤,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排除B。美国却利用战争机会大大发展了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故选C。日本利用一战的机会在大战期间经济的得到迅猛发展,排除D。13.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西方世界出现大动荡。其中改变历史进程最大的事件是A. 民主解放运动发展B.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C. 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D. 反法西斯斗争兴起【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大部分国家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其中尤以德国意大利最为严重,最终爆发了第

12、二次世界大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是二战后的状况,排除。14.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了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A. 苏联实力最强B. 罗斯福野心最大C. 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D. 三国争霸意图显现【答案】D【解析】【详解】三个统帅的对话都反映出主宰世界的意愿和对战后世界的争夺,大国争霸的意图显现,故选D。对话反映的是各国的意愿,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地位,排除A;B

13、项与材料不符合,排除;当时的最主要矛盾依然是世界人民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排除C。15. 斯大林曾说:“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A. 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B. 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C. 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D. 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答案】B【解析】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可知,材料体现了战争会给交战双方带来灾难,在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故B正确,AC错误;材料说明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无法体现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排除D。16. 在巴黎和会上,操纵会议的英法美三大国争夺的根本点是( )A. 争夺对

14、德国的控制权B. 争夺地区及世界霸权C. 争夺对国际联盟的领导权D. 争夺战争赔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一战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试图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巴黎和会实际上是以和平的方式重新瓜分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所以斗争激烈。参加和会的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有自己的打算,希望通过和会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和会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各自目的,展开了尔虞我诈的勾结与斗争。所以应选B。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17.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

15、是A. 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B. 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C. 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D. 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在巴黎和会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所以选A。18.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A. 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B. 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C. 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D. 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16、,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巴黎和会国联19.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被称为“水手之友”是A. 指南针B. 印刷术C. 造纸术D. 火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水手之友”可知此项发明用于航海,且属于必备设备,根据所学可知指南针在航海中广泛使用,选项A正确;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在航海方面用处有限,因此选项B、C、D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水手之友”的准确解读。20.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突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A. 中体西用B. 自由平等C. 民主

17、共和D. 民主科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思想,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材料中“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突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民主科学,故D项正确。其他选型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化思想新文化运动思想21. 某历史博物馆关于孙中山生平的陈列专栏中有“振兴中华”、“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发展实业”等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 平均主义B. 自由主义C. 三民主义D. 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振兴中华”、“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内

18、容相符,选项C正确;平均主义在天平天国中提出,不是孙中山的主张,选项A排除;自由主义与题干中所列信息不符,排除选项B;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内容的理解。22.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 苏格拉底B. 亚里斯多德C. 普罗泰戈拉D. 柏拉图【答案】A【解析】【详解】苏格拉底针对雅典道德沦丧社会背景下,提出“美德即知识”,故A项正确。亚里斯多德没有提出“

19、知识即美德”观点,故B项错误。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尺度”主张,故C项错误。柏拉图主要提出“理想国”思想,故D项错误。23.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A. 金元外交政策的继续B. 帮助欧洲复兴经济C 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D. 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答案】D【解析】【详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通过经济援助西欧,遏制共产主义,故D正确;ABC项不符合其实质,排除。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的最大变化是A.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B. 柏林墙的修筑C. 德国的分裂D. 经互会的成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50年代中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

20、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在1961年,排除;C、D选项是在1949年,排除。故选A。25.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

21、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即使西方国家也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可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非洲国家,排除;而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就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排除B;七国集团是一个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26. “二战”后初期,西欧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 )A. 对抗苏联的需要B.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C. 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D. 恢复经济的需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战后欧洲国际地位

22、下降,国力衰退,不得不依附美国发展经济,同时抵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选C。AD项是欧洲国力衰退带来的结果。B项并非主要原因。考点:战后国际关系点评:二战后传统的势力范围欧洲衰落,面对强大的苏联无力自保,同时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美国的实力经过战争急剧发展,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三 的黄金储备,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军事力量,美国也想着拉拢欧洲增强对抗苏联的力量。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和利益需要使得美欧走在了一起。27.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B. 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局C. 柏林

23、墙的修建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D. 柏林墙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防止外国间谍人员潜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64年为了防止东德人民流向西德,东德在柏林修筑了柏林墙目的是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考点:美苏冷战的影响点评:美苏冷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

24、界和平;“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28. 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 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 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 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 各奔东西,争取自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通过漫画形式来考查考生对欧共体成立背景的理解。依据图上的国旗可以得出两个大国为美苏,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欧洲实力遭到削弱,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欧洲走向了联合,所以选C。ABD说法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名师点睛】总结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可能性:历史源渊: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

25、认同感;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起了直接推动作用);地理位置上相连、有识之士的推动、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必要性:近代各国冲突和战争带来灾难和痛苦的教训(直接推动);“冷战”、美苏两格对局格局、西欧国际地位的下降,丧失世界中心地位;目的:经济上联合发展、政治上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2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应该是A.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 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 美苏两极格局

26、即将瓦解【答案】C【解析】【分析】略【详解】二战后日本能够派出自卫队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这是日本国家实力提升的表现,也是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所以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经济的发展,故选C;ABD与题意不符,排除。30. 当今世界,欧盟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这表明世界格局A. 以欧洲为中心B. 多极化趋势出现C. 以亚洲为中心D. 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的崛起,推动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D项;A项与“日本、中国”等信息不符;C项与

27、“欧盟、俄罗斯”的发展壮大不符;多极化趋势出现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B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名师点睛】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二战后初期(五十年代):美苏势均力敌、冷战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振兴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欧日俄中力量增强两极格局结束,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

28、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三 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四 它(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

29、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日本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1914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

30、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27.7亿日元。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带来的后果。(2)据材料二、三分析一战对英法的影响。(3)据材料三、四概括一战对美日影响。【答案】(1)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和生产的巨大破坏、物资的大量消耗。(2)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英法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3)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大战使日本经济获得了发展,一跃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解析】【详解】(1)后果:依据材料一中“一战中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战后初期的欧洲城市废墟”等信息可从人员伤亡、生产破坏和物资消耗等方面概括一战带来的后果。(

31、2)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及材料三中“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等信息可知,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英法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3)影响:美国:依据材料三中“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信息可知,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依据材料四中“大战期间,日本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等信息可知,大战使日本经济获得了发

32、展,一跃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3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日本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占领南部和北部的方案,得到苏联认可。1948年8月和9月,南方和北方分别建国。1950年6月,双方在发生军事冲突,朝鲜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初期,朝鲜取得重大军事胜利。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同时美国放弃原有对台政策,公开保护台湾。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保家卫国。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并把联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前。1953年6月,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西

33、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摘编自谭旌樵主编的抗美援朝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背景:朝鲜半岛分裂;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朝韩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2)影响:中国民族自信心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国内经济建设进程;中美敌对,中国长期被西方国家封锁包围;不利于台湾问题解决。【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美国提出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占领南部和北部的方案,得到苏联认可”以及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朝韩双方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国家安全,另外还可以从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影响阶级发展、中国长期被西方国家所包围、不利于台湾问题解决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