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02.56KB ,
资源ID:37448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44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成都市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成都市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x

1、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历 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2、合题目要求的。1章学诚先生说:“三代(夏商周)盛时,天下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章学诚先生所说的文化现象是A学在官府B百家争鸣C独尊儒术D三教合一2晋国铸造刑鼎(刑罚工具)遭到一位思想家的尖锐反对,他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据此推断,这位思想家是A庄子B孔子C荀子D孟子3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意思是为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这表明孟子主张A统一义理选举新王B推行仁政实现统一C顺从天意解救百姓D实施仁政恢复周礼4韩非子认为:“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荀子提出“王霸统一”思想,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君

3、主专制制度已经确立B统治者重视国家的治理C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发展D统一成为历史发展趋势5董仲舒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这表明他A吸收道法等家思想以发展儒学B强调道德教化反对改革和变法C把儒家的伦理纲常上升为天理D以思想大一统维护政治大一统6张荣明在古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治国理念中指出:“战国秦汉社会先后经历了生产转型、制度转型和意识形态转型三个前后相依的历史阶段。”其中“意识形态转型”后长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是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佛教思想7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表明太学的办学目的

4、是A培养政治人才B发展儒学教育C控制人民思想D维护国家统一8牟子约于汉献帝初年(公元190193年)作理惑论,推尊佛法。牟子论证佛法多引用老子论语孝经等书,并视佛教为当时诸种道术之一,说“道有九十六种,至于尊大,莫尚佛道也”。这表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A凭借佛教自身优势B僧侣著书宣传佛法C统治者重视与推广D借助中国本土思想9范仲淹给范氏宗族福利基金订立的义庄规矩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注:一贯等于一千文铜钱),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土地兼并严重B理学影响有限C宗法制度盛行D市民阶层壮大10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

5、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这表明朱熹的政治思想是A内圣外王B无为而治C富国强兵D以民为本11黄宗羲指出,太学的祭酒,应择当世大儒充当,其地位应与宰相相等,每年的初一,天子与宰相、六卿、谏议等都得前往太学,“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这表明他主张A学校议政限制君权B提高儒家学者地位C君主进入太学学习D恢复宰相辅助君主12顾炎武认为:“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并且认为“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顾炎武这一看法反映了

6、A明清之际社会动荡与混乱B程朱理学的社会基础动摇C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D“循天下之公”成为主流思想13明朝时期,的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占全书三分之一。这反映出A当时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B明朝的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世界C工商业经济繁荣推动农业发展D作者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14图1是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他认为图中木石“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这表明作者绘画的特点是图1A意在画先B恬淡自然C细腻工整D绘物逼真15图2是汉字“鱼”的演变历程,这反映了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图2A从象形到会意B从草书到正书C

7、由繁杂到简单D由高雅到通俗16元代马致远在杂剧荐福碑中借落魄张镐之口写道:“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折射了当时A城市经济繁荣B文人地位低下C君主专制强化D民族矛盾尖锐1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夷蛮戎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徒,未知王化者言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贯穿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城内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魏源区分中国历史上的土“夷”与来自欧美的洋“夷”旨在A排除人们“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B引导人们认识中西方的巨大差距C劝诫人们要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D说服人们接受自己的“师夷”主张18

8、维新派认为,“今吾国有四万万之民众,大地莫多焉,而不开国会。虽有四万万人,而不预政事,视国事如秦越,是有众民而弃之然孤寡若此,而与列强合数千百万人为一者,相校相遇,安得不败?”维新派认为中国与列强较量失败的原因在于A人口多少的差异B民众素养的差异C政治制度的差异D教育科技的差异19孙中山曾说过:“今举我国土之大,人民之众,而为俎上之肉,饿虎取而食之,以振其蛮力,雄视世界余短才浅智,不足以担任大事;而当此千钧一发之秋,不得不自进为革命之先驱,而以应势之要求。”这表明孙中山投身革命事业的原因是A革命形势推动B民族危机严重C世界潮流影响D阶级矛盾尖锐20据北大教授王东考证,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

9、从蔡元培、陈独秀、到最激进的钱玄同,都没有提出过要“打倒孔家店”。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至于说“打倒孔家店”那是(文革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等人的加工改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缺乏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的勇气B是儒家思想在新条件下的活跃C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列强的侵略D并非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21戴琼瑜在新文化运动的得与失中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第二大不足是善破不善立,一场暴风骤雨之后国人旧思想支柱破除了,新的规范却始终未立,造成思想的混乱,一盘散沙”新文化运动的这种不足A最终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失败B抑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客观上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给封建复古思想提供了可

10、乘之机22毛泽东表示,他没有“主义”,他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因此,毛泽东跟王稼祥说,一定要在文章中以他的名字来提,那还是用“毛泽东思想”吧。这一命名由来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是A中国革命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C理论深度探索创新的结果D伟大领袖的实践经验总结231991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文章。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着“双重任务阶级斗争与全面建设”,并指出:“只有正确估量和进行阶级斗争,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这反映了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已悄然发生变化

11、C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D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引起了我国的思想混乱24有专家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异质文明之间,这些关系依然严峻地关系着人类命运能否和谐共荣。”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新的中国风范是A兼济天下B和合共生C为政以德D天人合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文化往往也成为政治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秦始皇曾以政治手段强制推行思想文化上的统一,这种做法客观上对建构新的国族意识起到了不自觉的作用,但毕竟这种粗暴的做法无法长久。汉承秦制,在秦朝统

12、一六国族属的基础上尽力开拓边疆,域内所需整合的对象更多。然殷鉴不远,自然不能重蹈覆辙,于是把关注点放在了文化的层面之上。要建立文化上的认同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鉴周朝的礼乐制度。孔子以及儒家学者接续了历史文化传统,六经典籍作为三代损益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信念的代表,是合理秩序和价值、信仰的源泉,天下大一统以及合理政治操作的理据亦源于此。以儒家为核心进行整合、建构新的国族意识理所当然。张宏斌秦汉国家形态建构中的儒教因素材料二作为宗教,佛、道两教虽然具有使人们排遣精神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但是在遇到如何规范现实世界的社会秩序和处理具体社会问题时,则又不能与儒学抗衡了。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

13、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其德治教化学说更是君主政治的修饰和补充。儒学重入世,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倡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文化精神,是佛、道两种宗教文化所不具备的。随着社会的不断稳定和统一趋势的形成,这种精神日益显得不可或缺。正因如此,儒学虽然式微,但仍能够生生不息,并在十六国北朝时学术地位不断上升。曹文柱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材料三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严复论世变之亟(1)根据

14、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秦汉国家形态建构中的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文化格局呈现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价值的认识。(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总结中国革命早期的教训,毛泽东曾深刻地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于安龙中共党史话语体系中“先生”与“学生”之考察根据材料,自拟论题

15、,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或者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建议被采纳之后,尊儒、教育、选士三者之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此,汉朝太学、地方官学、私学等各类学校相继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儒家经籍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系统。太学是汉代中央官学的主体,这是一所学习儒家经典的高等学府。地方学校是指设在郡国的官办学校,主要任务在于奖进礼乐,推广教化,宣传孝悌等封建道德。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材料二洋务派在创办洋务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旧人才的明显缺陷,因而迫切期望有一种既能恪守封建之道

16、又能懂得西文西艺的洋务人才,于是,他们在不改变传统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外国语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一类是技术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上海电报学堂等;一类是军事学堂,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从这些学堂的类型,大致可以看出洋务派对洋务人才的基本要求,也可以看出洋务教育对西方文化的基本选择。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学校教育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新特点,简要评价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9分)蓉城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

17、期中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5:ABBDA610:BADBA1115:ACDAC1620:BDCBD2124:CBA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25分)(1)(10分)特点:从受压制到受推崇,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形成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带有神学色彩;从批判时政到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对国家形态建构的作用: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交流融合;形成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促进文化认同即民族意识的形成。(每点2分,共4分)(2)(10分)新特

18、点:儒、佛、道三教并行;儒家思想一度式微,后期地位逐渐上升。(每点2分,共4分)原因: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儒家伦理遭到破坏;宗教思想有助于精神寄托,佛、道思想盛行;宗教思想不利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稳定社会秩序。(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5分)严复的认识:批判传统文化倡导的伦理纲常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秩序的,不能体现自由、平等、民主。(2分)我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民族意识,塑造民族性格,建立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意识、道德意识等对于今天的治国理政和建立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9、价值分析2分,态度1分,共3分)26(12分)示例1:摆脱教条主义束缚,坚持走自己的路(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早期,遭遇了两次重大挫折。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对峙时期,由于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以及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下,犯了“左”倾错误,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导致革命严重受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遵义会议后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问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者:新中国建立之初

20、,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一模式并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逐渐成为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十四大上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国力空前提高。)(8分)综上,只有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才能取得革命(或者建设)的成功。(2分)示例2:革命(建设)道路的选择要符合自身国情。(2分)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掀起戊戌变法

21、、辛亥革命,效仿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结果失败。受十月革命影响,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以俄为师”,由于照搬俄国城市中心道路使革命遭受重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总结革命经验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或者:现代中国,在探索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经照搬苏联经济模式 ,建立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等,严重束缚了中国经济的活力,脱离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十一届三中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十四大上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22、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国力空前提高。)(8分)综上,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的经验,要根据自身国情选择革命道路。(2分)(论题2分,结论2分,论据充分、包含正反两方面史实、逻辑严密,8分,共12分)27(15分)(1)(6分)特点:以培养封建官僚(政治管理人才)为目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教育体系。(每点2分,共6分)(2)(9分)新特点:培养目的从培养封建官僚到培养实用性人才;学习内容除了儒家经典还增加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军事技术和语言。(每点2分,共4分)评价:积极:改革传统教

23、育,迈出教育近代化第一步;培养了一批实用性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促进西学的传播。(每点1分,共3分)局限: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教育体制,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分)解析:1A “三代(夏商周)盛时,天下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表明三代时期“学在官府”,所以选A。B、C、D三项不是教育的史实,时间也不符题意。2B 孔子提倡“仁”,反对刑罚过度,因此选B;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A、C、D三项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3B 从“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看出孟子主张由实行仁政的诸侯完成

24、统一成为新王,故选B,A项“统一义理”不是孟子主张;C项“顺从天意”不符合题意;D项“恢复周礼”与题目中孟子主张不符。4D 从“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王霸统一”看出两者都主张统一,反映出统一已经成为历史趋势,故选D;A项君主专制制度还没有确立;B项材料未体现;C项不能完全反映材料的主旨。5A 材料中董仲舒的主张包含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以教化为大务”体现出儒家思想,故选A;“正法度之宜”表明董仲舒不反对变法,排除B项;C“把儒家的伦理纲常上升为天理”是宋代理学形成,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大一统”观点,排除D项。6B 战国秦汉意识形态转型指的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长期成为官

25、方意识形态的是儒家思想,故选B7A “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可以看出太学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统治者需要的人才,故选A;B、C、D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8D “牟子论证佛法多引用老子论语孝经等书”看出佛教借助中国本土儒家和道家思想进行传播,故选D;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材料中无体现。9B “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可以看出宋代不反对寡妇再嫁,说明理学主张的“节”等思想当时还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故选B;A、C、D三项材料均无体现。10A 朱熹提议统治者一方面注重对自身品格的修行,另一方面注重对其他国家和国内人民的政策战略,即内圣外王,故选A;B、C、

26、D三项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11A 黄宗羲主张天子去太学接受祭酒对朝政的评议,故选A;B项不是材料主旨;天子进入太学不是去学习,排除C项;D项材料中无体现。12C 顾炎武认为私心私欲都是人的正常性情,要求统治者保护百姓利益,这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故选C;A项材料无体现;程朱理学社会基础动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D项不是主流思想。13D “救荒”一门占全书三分之一表明作者关注百姓生存生活,这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D;A、C两项材料无体现;B项与史实不符,明朝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逐渐落后于西方。14A “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作者借绘画抒发心中不平之气,表明意在画先,故

27、选A;画的风格怪怪奇奇,不是恬淡自然,排除B;此画是写意不是工笔画,排除C、D两项。15C 图片反映汉字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故选C;A项是汉字的构造形式;B项是书法形式;D项是文化演变趋势。16B “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表明文人前途无望,没有出路,社会地位低下,故选B;A、C、D三项材料无体现。17D 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区别土夷和洋夷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西方先进,从而接受自己主张,故选D;A、B是手段不是目的;C项材料无体现。18C “列强合数千百万人为一者”指的是西方民主政治能够体现民意,故选C;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材料无体现。19B 材料叙述的是民族危机严重孙中

28、山走上革命道路,故选B;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不是受革命形势推动才投身革命,排除A;C、D两项材料无体现。20D 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并不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文化,故选D;A、B两项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无体现。21C 新文化运动“破而未立”有利于各种西方思想传入,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C;这不是导致新文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排除A;新文化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新文化运动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复古思想,排除D。22B 材料表明毛泽东思想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产物,不仅仅是中国革命思想的结晶,故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结果不是理论深度探索创新的结

29、果,排除C项;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个人的实践经验总结,排除D项;故选B。23A 材料把阶级斗争和全面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与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一致,说明左倾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反映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选A;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中无体现;D项夸大了当时形势。24B 21世纪面对人类共同的问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活动体现出来“和谐”“合作”意识,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能全面体现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风范。25(1)特点:题目限定“秦汉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秦“焚书坑儒”、汉“独尊儒术”得出儒学地位“从受压制到受推崇,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根

30、据所学知识,董仲舒改造儒学的方法以及改造儒学的目的,得到“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形成新儒学”;“从批判时政到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从新儒学的内容得出“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带有神学色彩”。对国家建构的作用:根据材料“在秦朝统一六国族属的基础上尽力开拓边疆,域内所需整合的对象更多”推出儒学“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交流融合”的作用;根据材料“要建立文化上的认同感”,“六经典籍作为三代损益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信念的代表,是合理秩序和价值、信仰的源泉”“以儒家为核心进行整合、建构新的国族意识理所当然”推出儒学有助于“形成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促进文化认同即民族意识的形

31、成”。(2)新特点:根据材料“作为宗教,佛、道两教虽然具有使人们排遣精神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但是在遇到如何规范现实世界的社会秩序和处理具体社会问题时,则又不能与儒学抗衡了”“儒学虽然式微,但仍能够生生不息,并在十六国北朝时学术地位不断上升”,得到“儒、佛、道三教并行”“儒家思想一度式微,后期地位逐渐上升”。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得到“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儒家伦理遭到破坏”;根据材料“作为宗教,佛、道两教虽然具有使人们排遣精神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得到“宗教思想有助于精神寄托,佛、道思想盛行”;根据材料“在遇到如何规范现实世界的社会秩序和处理具体社会问题时,则

32、又不能与儒学抗衡了”得到“宗教思想不利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材料“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学重入世,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倡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随着社会的不断稳定和统一趋势的形成,这种精神日益显得不可或缺”得到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稳定社会秩序。(3)严复的认识:根据材料“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严复通过中西对比“批判传统文化倡导的伦理纲常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秩序的,不能体现自由、平等、民主”。我的认识: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华优秀传统

33、文化是凝聚民族意识,塑造民族性格,建立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意识、道德意识等对于今天的治国理政和建立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6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可以从“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角度拟定论题。27(1)特点:根据材料一“尊儒、教育、选士三者之间紧密地结合起来”得到汉代学校“以培养封建官僚(政治管理人才)为目的”;根据材料“一个以儒家经籍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系统”得出“以儒家经典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太学是汉代中央官学的主体”“地方学校是指设在郡国的官办学校”归纳出“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教育体系”。(2)新特点:根据材料“深切感受到了旧人才的明显缺陷,因而迫切期望有一种既能恪守封建之道又能懂得西文西艺的洋务人才”得到“培养目的从培养封建官僚到培养实用性人才”;根据材料“既能恪守封建之道又能懂得西文西艺的洋务人才”“这些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外国语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一类是技术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推出“学习内容除了儒家经典还增加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军事技术和语言”评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整个洋务运动的评价,归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