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66KB ,
资源ID:37435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43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河池市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尚书盘庚曾说:“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这些“共政”的“旧人”就是商王朝的宗族贵族和一些异姓贵族,其中以

2、王室血亲贵族为主。由材料可知商代A. 政权系统与宗法系统紧密结合B. 商王靠政治联姻加强中央集权C. 确立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D.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2. 汉书载:武帝时作“左官之律”,规定在诸侯国任职为左官,在地位上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人中央任职。官吏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依律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此举A. 剥夺了诸侯官吏任免权B. 标志着选官制度趋于完备C. 不利于国家选拔人才D. 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3. 唐朝前期,“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唐太宗时,由皇帝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人,以本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

3、名义,作为实际上的宰相。这些措施A. 削弱相权不利于发挥其才智B. 说明唐代的中央官无实际权力C. 实现了决策权与行政权的分离D. 有利于减少专制下的决策失误4. 宋太祖下诏:“诸州通判、官粮科院至任,并须躬自检阅帐籍所列官物,不得但凭主吏管认文状。”据此可知,通判的设置A. 保证了国家财政的增长B. 加强了中央监察的权力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 影响了地方决策的效率5. 朱元璋起兵时发布讨元文告说:“(元世祖)后嗣沈(同“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由此可知,朱元璋A. 开始认识到宰相制度的弊端B. 意在为建立明朝做舆论准备C.

4、强调了加强君主专制的必要D. 正确剖析了元朝灭亡的根源6. 1842年7月27日,道光帝接到镇江失陷的奏报,当即下旨称“此时业已专意议抚,要求耆英等“便宜行事,务期妥速办理,不可稍涉游移”。道光帝的这种态度A. 体现了政府决策的灵活B. 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C. 影响了战争的走向D. 反映了沿海民众的心声7. 李秀成撤兵上海时,给英、美、葡领事发出一信,信中说:“若我有志来取上海,犹如囊中取物。惟我仍念同教兄弟之情,恐争端一起,反被官兵冷笑。”这说明李秀成A. 自觉承担了反侵略任务B. 奉行友好往来的对外政策C. 抱守“天朝上国”的思想D. 尚未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8. 1905年7月30日,中

5、国同盟会筹备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人会者宣誓: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孙中山与人会者一行握手礼,并欣然道喜日:“为君等庆贺,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孙中山此举意在强调A. 革命政党成立之事实B. 脱离中国革命之意义C. 革命者反封建的立场D. 民族危机形势之严峻9. 1921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首个决议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A. 对革命同盟军的认识不足B. 已注意把握革命的领导权C. 侧重提高工人的政治素养D. 在党建工作方面成效突出10. 1945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

6、福曾经感慨地说:“我们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怎样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了大量敌军。”他实际上肯定了中国A. 十四年坚持抗战的不妥协精神B.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C. 为民族独立而做出的民族牺牲D. 取得民族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1. 1949年,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毛泽东所说的“独裁”是建立A. 工农苏维埃政权B. 抗日民主政权C. 民主联合政府D. 人民民主专政12. 1949年,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指出:“现在

7、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表明1949年新政协A. 标志着国家政权机构走向完善B. 成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 具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D. 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13.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宪法。这些法律法规A. 肯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立地位B. 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统一管理C. 开启了各族人民团结共进的历程D.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14. 据2013年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香港在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方面位

8、居全球第三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排名中,香港多年来都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这反映出A.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B. 外交独立推动香港发展C. 中央直接管理的成效显著D. 香港发展速度高于内地15. 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16. 全球通史写道:“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

9、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这揭示了古代希腊A. 工商与航海业十分发达B. 海洋性的地形地貌突出C. 城邦制形成的地理条件D. 小农生产方式普遍存在17. 梭伦改革规定:“元老会议检查每一个人的谋生之道,惩罚没有行业的人。”在当时这一规定A 有利于工商业发展B. 确立了财产等级制C. 扩大了公民的权利D. 旨在发展农耕经济18.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走向消失。这反映出当时的罗马A.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 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C. 公民权利

10、得到扩大D. 重视对法律文件加以完善19. 据记载:“光荣革命”后,(议会的)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如何行动却未明确规定。”这说明当时英国A. 国王成为无权的虚君B. 巩固革命成果是首务C. 议会垄断了国家政权D. 君主立宪制成熟完备20. 1787年,在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期间,大部分代表认为:民主是危险的,必须加强中央权力来抵消州宪法中的民主成分。代表格利声称:国家所蒙受的不幸都来自“过度的民主”。这些主张A. 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诉求B. 为邦联制确立奠定舆论基础C. 阻断了美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 有助于总统总揽国家的权力21.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

11、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恩格斯在离世前的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 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B. 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 完整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22. 就起义的进程来说,十月革命没有经历长期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乃至战争行动,伤亡人数很少,具有“政变”的某些特点,因此可以称之为一次“政变式革命”。这表明材料重在强调十月革命的特点是A. 政党领导B. 政治妥协C. 急剧发展D. 民众自发23. 1948年,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意语报纸意裔日报列举数据表明美国向意援助了多少资金以及即将援助什么物资等。一些意语媒体甚至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意

12、大利落人苏联势力范围,“孩子会把父母送人监狱”“人们会吃自己的孩子”。美国媒体此举A. 促使意大利的经济迅速好转B.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C.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D. 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24. 20世纪80年代后,曾以“脱亚人欧”为荣的日本日益重视亚洲,强调要在这一.地区发挥“真正的中心作用”及“领先和领导作用”。这反映出,此时日本A. 旨在排斥美国插手亚洲事务B. 致力于打造政治大国形象C. 与欧洲国家的矛盾日益加剧D. 企图再次建立亚洲的霸权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期,少数诸侯在各自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封建。县成为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

13、是在战国中晚期。到春秋时期,郡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大体完备。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秦楚之际建立了按军功分封的新型封建制,诸侯王享有高度自治权。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失去行政管理权,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摘编自张信通秦汉里治研究材料二 元朝辖境空前广阔,疆域四至极远。元常设十行省,在各行省设官,令其掌管各郡县的兵甲、屯田、钱粮、漕运等大事。元行省制度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及近代、当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宇行省制度略论材料三 第一次布

14、匿战争后,罗马人占领了西西里,并首次采用行省的形式加以治理,从而区别于意大利本土的同盟制。此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行省的数目逐渐提高到53个之多。罗马实行行省制后,因行省的人民是外邦人,故而在他们与罗马人发生民事纠纷时就有了法律冲突问题,这将导致罗马法的变革。摘编自徐国栋行省制度的确立对罗马法的影响以西西里行省的设立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的确立对罗马的影响。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7月2

15、5日,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船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从一定意义上说,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失之何以自立?”摘编自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材料二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曾经的东洋小国日本,战胜了“老大帝国”清朝,夺

16、取了东亚霸权。正因如此,当年的日本在甲午战后高唱“自强”之歌。然而也正是这看似热闹非凡的“自强”让日本走上了“自爆”之路。在当时许多日本当权者看来,甲午战争的胜利不仅表明,凭借自身实力的增强,曾经闭塞、落后的国家也能后来居上,更表明只要努力到位,敢于冒险和打破规则,小可以吞大,弱可以胜强,蛇可以吞象,不可能可以变为可能。正是这种不讲规则、不择手段的做法,将日本引上了军国主义的危险道路,并最终盛极而衰,落得个凄惨的结局。摘编自新京报甲午120周年日本也应以史为鉴(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应当以怎样的态度看待这场“甲午之战”。27. 阅读

17、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西欧与美国结盟,建立了“美主欧从”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德、法、英三国新生代领导人都较为务实,主张逐步淡化欧美联盟,建立后大西洋主义的平等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正如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强调的,欧美“不再是反对某种东西的伙伴,而是支持某种东西的伙伴”。无论如何,欧盟奉行对外“多边主义”战略表明,欧洲利益高于跨大西洋利益,欧盟不愿像过去那样做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奉行独立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美既合作又竞争。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材料二 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世界力量结构显著失衡,短期内不存在根本改变这一状态的可

18、能。作为现存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却悖逆时代潮流行事,竭力扩大北约组织和日美安保条约的作用范围,试图通过强化军事集团和推行积极的对外干预政策等手段,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美国正在企图建立自己对世界的单极统治。美国的这种做法将会从反面推动多极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潮流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当今国际形势另一个突出特点。摘编自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此特征所带来的主要影响。河池市202

19、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解析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尚书盘庚曾说:“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这些“共政”的“旧人”就是商王朝的宗族贵族和一些异姓贵族,其中以王

20、室血亲贵族为主。由材料可知商代A. 政权系统与宗法系统紧密结合B. 商王靠政治联姻加强中央集权C. 确立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D.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商代与王室“共政”的主要以王室血亲贵族为主,体现了血缘关系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说明政权系统与宗法系统紧密结合,故选A;商代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排除B;贵族的世袭特权在商代以前就已出现,排除C;商代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排除D。2. 汉书载:武帝时作“左官之律”,规定在诸侯国任职为左官,在地位上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人中央任职。官吏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依律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此举A.

21、 剥夺了诸侯的官吏任免权B. 标志着选官制度趋于完备C. 不利于国家选拔人才D. 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左官之律”规定官吏私自到诸侯国任职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从而限制了诸侯国网罗人才,能够防止诸侯.国扩张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正确答案为D项;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吏任免权归君主,排除A项;选官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禁止官吏私自到诸侯国任职,以此限制诸侯国网罗人才,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排除C项。3. 唐朝前期,“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唐太宗时,由皇帝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人,以本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

22、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义,作为实际上的宰相。这些措施A. 削弱相权不利于发挥其才智B. 说明唐代的中央官无实际权力C. 实现了决策权与行政权的分离D. 有利于减少专制下的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详解】凡是以本官加上“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义的都是实际上的宰相,说明此时的宰相不局限于固定数目,通过群策群力有利于减少专制下的决策失误,故选D;削弱相权减少的是宰相的权力,而非才智,排除A;BC项说法错误,与实际不符,排除。4. 宋太祖下诏:“诸州通判、官粮科院至任,并须躬自检阅帐籍所列官物,不得但凭主吏管认文状。”据此可知,通判的设置A. 保证了国家财政的增长B.

23、加强了中央监察的权力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 影响了地方决策的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并须躬自检阅帐籍所列官物”可知通判到任要对相关账簿进行严格的审查,这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加强,故选C;通判严格审查地方账簿并不一定就能保证国家财政的增长,排除A;通判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加强监察的权力,排除B;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没有体现,排除。5. 朱元璋起兵时发布讨元文告说:“(元世祖)后嗣沈(同“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由此可知,朱元璋A. 开始认识到宰相制度的弊端B. 意在为建立明朝

24、做舆论准备C. 强调了加强君主专制的必要D. 正确剖析了元朝灭亡的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可知朱元璋指出了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论证了推翻元朝的正义性,从而为明朝的建立做了舆论准备,故选B;朱元璋的讨元文告是批判元朝,为明朝建立做舆论准备,而非认识到宰相制度的弊端,排除A;此时朱元璋还没有成为皇帝,因此并不是在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朱元璋的说法有其主观性,并不能认为是正确剖析,排除D。6. 1842年7月27日,道光帝接到镇江失陷的奏报,当即下旨称“此时业已专意议抚,要求耆英等“便宜行事,务期妥速办理,不可稍涉游移

25、”。道光帝的这种态度A. 体现了政府决策的灵活B. 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C. 影响了战争的走向D. 反映了沿海民众的心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的“专意议抚”表现出清王朝一心求和的政策和态度,这种态度反映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也影响了战争的走向,致使中国最终战败,故C项正确,排除BD两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7. 李秀成撤兵上海时,给英、美、葡领事发出一信,信中说:“若我有志来取上海,犹如囊中取物。惟我仍念同教兄弟之情,恐争端一起,反被官兵冷笑。”这说明李秀成A. 自觉承担了反侵略任务B. 奉行友好往来的对外政策C. 抱守“天朝上国”的思想D. 尚未认清列强的侵略

26、本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惟我仍念同教兄弟之情”“恐争端一起,反被官兵冷笑”等信息可知,李秀成把西方列强视为同教兄弟,说明他尚未认清西方列强的本质面目,故D项正确,排除C项;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8. 1905年7月30日,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人会者宣誓: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孙中山与人会者一行握手礼,并欣然道喜日:“为君等庆贺,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孙中山此举意在强调A. 革命政党成立之事实B. 脱离中国革命之意义C. 革命者反封建的立场D. 民族危机形势之严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驱除鞑虏”“君等已非清朝人矣”

27、等信息可知,孙中山的言行表示出与清王朝彻底决裂之态度,他要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和,故C项正确。当时召开的只是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同盟会(即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还没有真正成立,A项错误;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9. 1921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首个决议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A. 对革命同盟军的认识不足B. 已注意把握革命的领导权C. 侧重提高工人的政治素养D. 在党建工作方面成效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始终

28、站在完全独立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可知此时的中共过分强调独立,不知道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说明对革命同盟军的认识不足,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中共着重强调独立性,而非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和提高工人的政治素养,排除B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从体现其突出的“成效”,排除D。10. 1945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感慨地说:“我们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怎样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了大量敌军。”他实际上肯定了中国A. 十四年坚持抗战的不妥协精神B.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C. 为民族独立而做出的民族牺牲D. 取得民族抗战胜

29、利的伟大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我们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怎样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了大量敌军”可知中国战场在抵抗日本法西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所用,所以罗斯福肯定的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故选B;罗斯福肯定的是中国的贡献,而非不妥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牺牲,排除AC;1945年1月抗日战争尚未取得胜利,排除D。11. 1949年,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毛泽东所说的“独裁”是建立A. 工农苏维埃政权B. 抗日民主

30、政权C. 民主联合政府D. 人民民主专政【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所以“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指的是人民民主专政,故选D;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民主政权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排除AB;民主联合政府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排除C。12. 1949年,毛泽东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表明1949年新政协A. 标志着国家政权机构走向完善B. 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 具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D

31、. 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政协能够代表人民,因此具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C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政权机构尚未完善,排除A;1949年的政协只是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并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第一届政协并不是由选举产生,排除D。13.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宪法。这些法律法规A. 肯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立地位B. 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统一管理C. 开启了各族人民团结共进的历程D. 有利于

32、保障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由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故答案为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肯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地位,不是独立地位,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不是加强统一管理,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各族人民团结共进的历程,排除C项。14. 据2013年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香港在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方面位居全球第三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排名中,香港多年来都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这反映出

33、A.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B. 外交独立推动香港发展C. 中央直接管理的成效显著D. 香港发展速度高于内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之后,在吸收直接投资方面以及竞争力都有明显提升,这说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A正确;香港没有外交权,排除B;香港高度自治,排除C;题干没有对香港和内地进行对比,排除D。15. 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

34、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可知中国在国际问题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故选C;苏联并不是在推动中法建交,排除A;“中国主导”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内容之一,但不能说明是核心问题,排除D。16. 全球通史写道:“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这揭示了古代希腊A. 工商与航海业十分发达B. 海洋性地形地貌突出C. 城邦制形成的地理条件D.

35、 小农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古代希腊不具有天然的地理政治中心,也就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国家,所以形成了城邦制度,这揭示了城邦制形成的地理条件,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的地理环境,AD不是地理环境因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的陆地地理环境,而非海洋性的地形地貌突出,排除B。17. 梭伦改革规定:“元老会议检查每一个人的谋生之道,惩罚没有行业的人。”在当时这一规定A. 有利于工商业发展B. 确立了财产等级制C. 扩大了公民权利D. 旨在发展农耕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惩罚没有行业的人”就迫使没有行业的人谋求行业去从事,就社会状况来说就大部

36、分投身于工商业,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BC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希腊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宜发展农耕经济,因此投身农耕经济的是少数,不是梭伦的主要目的,排除D。18.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走向消失。这反映出当时的罗马A.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 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C. 公民权利得到扩大D. 重视对法律文件加以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这样取消了罗马公民和外邦自由人的区别,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走向消失,反映出当时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B正确;卡拉卡拉敕令的

37、颁布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A;卡拉卡拉敕令是扩大了公民范围而非增加了公民权利,排除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19. 据记载:“光荣革命”后,(议会的)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如何行动却未明确规定。”这说明当时英国A. 国王成为无权的虚君B. 巩固革命成果是首务C. 议会垄断了国家政权D. 君主立宪制成熟完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光荣革命”后,议会法令只是在原则上限制了国王,但是并未有详细规定,这意味着“光荣革命”后,巩固革命成果是首要任务,因此没有对国王的权力限制进行细致明确的规定,B正确;责任内阁出现之后国王“统而不治”,排除A;“光荣革命

38、”后,英国的国王依然有一定的权力,排除C;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刚刚确立,尚未达到完善,排除D。20. 1787年,在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期间,大部分代表认为:民主是危险的,必须加强中央权力来抵消州宪法中的民主成分。代表格利声称:国家所蒙受的不幸都来自“过度的民主”。这些主张A.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B. 为邦联制确立奠定舆论基础C. 阻断了美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 有助于总统总揽国家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实行邦联制,这一体制下,中央权力较弱,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鉴于此,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题干中所列的部分代表的主张实质上是希望

39、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A正确;1787年制宪会议中将邦联制改为联邦制,排除B;1787年宪法促进了美国的政治民主化,排除C;美国1787年宪法中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但是为防止专制,实行三权分立,限制总统权力,而且题干内容与总统权力无关,排除D。21.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恩格斯在离世前的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 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B. 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 完整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恩格斯在离世前文章中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

40、发展潜力,说明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现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的修正,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故选B;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没有进行调整,排除A;材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根据实际进行修正和与时俱进,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2. 就起义的进程来说,十月革命没有经历长期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乃至战争行动,伤亡人数很少,具有“政变”的某些特点,因此可以称之为一次“政变式革命”。这表明材料重在强调十月革命的特点是A. 政党领导B. 政治妥协C. 急剧发展D. 民众自发【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强调“十月革命没有经历长期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乃至战争行动,伤亡人数很少”,意味着十月革命是在短时间内

41、发生的,这说明这是一次急剧式发展的革命,C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十月革命中政党的活动,排除A;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因此不能作为政治妥协来看待,排除B;题干强调“十月革命没有经历长期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说明材料认为十月革命中民众的成分较少,排除D。23. 1948年,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意语报纸意裔日报列举数据表明美国向意援助了多少资金以及即将援助什么物资等。一些意语媒体甚至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意大利落人苏联势力范围,“孩子会把父母送人监狱”“人们会吃自己的孩子”。美国媒体此举A. 促使意大利的经济迅速好转B.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C.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D. 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答案

42、】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948年”“孩子会把父母送入监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多种形式反共,这势必会引起苏联等国的不满,从而加剧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在二战结束后,排除B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排除C项。24. 20世纪80年代后,曾以“脱亚人欧”为荣的日本日益重视亚洲,强调要在这一.地区发挥“真正的中心作用”及“领先和领导作用”。这反映出,此时日本A. 旨在排斥美国插手亚洲事务B. 致力于打造政治大国形象C. 与欧洲国家的矛盾日益加剧D. 企图再次建立亚洲的霸权【答案】B【解析】【分

43、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了日本意欲在亚洲地区发挥中心作用,这是日本意欲摆脱二战后被束缚的困境而打造政治大国形象的做法,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了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不能说明日本对美国的排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日本与欧洲的关系,不能说明日本与欧洲国家的矛盾,排除C项;企图建立亚洲的领导地位,不等于建立亚洲霸权,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期,少数诸侯在各自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封建。县成为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是在战国中晚期。到春秋时期,郡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大体完备。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

44、级行政区划制。秦楚之际建立了按军功分封的新型封建制,诸侯王享有高度自治权。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失去行政管理权,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摘编自张信通秦汉里治研究材料二 元朝辖境空前广阔,疆域四至极远。元常设十行省,在各行省设官,令其掌管各郡县的兵甲、屯田、钱粮、漕运等大事。元行省制度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及近代、当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宇行省制度略论材料三 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罗马人占领了西西里,并首次采用行省的形式加以治理,从而区别于意大利本土的同盟制。此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行省的数目逐渐提高到53个之

45、多。罗马实行行省制后,因行省的人民是外邦人,故而在他们与罗马人发生民事纠纷时就有了法律冲突问题,这将导致罗马法的变革。摘编自徐国栋行省制度的确立对罗马法的影响以西西里行省的设立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的确立对罗马的影响。【答案】(1)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秦汉时期郡县制度广泛确立;地方行政体系不断完善;分封制在汉初一度恢复,但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积极作用:郡县制的确立和巩固,有利于实现中央对地方的

46、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2)背景:元朝疆域空前广阔;唐代藩镇割据和宋分化事权措施弊端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影响:行省的建制及其运作,为罗马在更大规模的扩张中普遍实施行省统治制度提供了-一个范例;为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统治,维护其霸权地位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助推了罗马法与万民法的形成。【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少数诸侯在各自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封建。县成为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是在战国中晚期”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根据材料“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

47、县制完全取代”可知,秦汉时期郡县制度广泛确立;根据材料“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可知,地方行政体系不断完善;根据材料“秦楚之际建立了按军功分封的新型封建制,诸侯王享有高度自治权。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失去行政管理权,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可知,分封制在汉初一度恢复.但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确立和巩固,有利于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制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2)背景:根据材料“元朝辖境空

48、前广阔,疆域四至极远”可知,元朝疆域空前广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藩镇割据和宋分化事权措施弊端的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影响:根据材料“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罗马人占领了西西里,并首次采用行省的形式加以治理,从而区别于意大利本土的同盟制。此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行省的数目逐渐提高到53个之多”可知,行省的建制及其运作.为罗马在更大规模的扩张中普遍实施行省统治制度提供了一个范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为罗马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统治,维护其霸权地位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根据材料“罗马实行行省制后,因行省的人民是外邦人,故而在他们与罗马人发生民事纠纷时就有了法律

49、冲突问题,这将导致罗马法的变革”可知,助推了罗马法与万民法的形成。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船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从一定意义上说,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失之何以自立?”摘编自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材料二 1

50、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曾经的东洋小国日本,战胜了“老大帝国”清朝,夺取了东亚霸权。正因如此,当年的日本在甲午战后高唱“自强”之歌。然而也正是这看似热闹非凡的“自强”让日本走上了“自爆”之路。在当时许多日本当权者看来,甲午战争的胜利不仅表明,凭借自身实力的增强,曾经闭塞、落后的国家也能后来居上,更表明只要努力到位,敢于冒险和打破规则,小可以吞大,弱可以胜强,蛇可以吞象,不可能可以变为可能。正是这种不讲规则、不择手段的做法,将日本引上了军国主义的危险道路,并最终盛极而衰,落得个凄惨的结局。摘编自新京报甲午120周年日本也应以史为鉴(1)根据材料一

51、,指出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应当以怎样的态度看待这场“甲午之战”。【答案】(1)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清廷脱离民众,失去了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清王朝财政匮乏;清军整体上缺乏战斗精神;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发动突然袭击。(2)态度:中日两国要以史为鉴.特别是日本政府应该要正视历史.不能去宜扬仇恨;未来,中日应该走友好发展的道路.避免战争再次爆发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而且清廷脱离民众,失去了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清王朝财政

52、匮乏;清军整体上缺乏战斗精神;加之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发动突然袭击。(2)态度:根据“正是这种不讲规则、不择手段的做法,将日本引上了军国主义的危险道路,并最终盛极而衰,落得个凄惨的结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日两国要以史为鉴.特别是日本政府应该要正视历史,不能去宣扬仇恨;未来中日应该走友好发展的道路,避免战争再次爆发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西欧与美国结盟,建立了“美主欧从”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德、法、英三国新生代领导人都较为务实,主张逐步淡化欧美联盟,建立后大西洋主义的平等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正如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强调的,欧美“不再是反

53、对某种东西的伙伴,而是支持某种东西的伙伴”。无论如何,欧盟奉行对外“多边主义”战略表明,欧洲利益高于跨大西洋利益,欧盟不愿像过去那样做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奉行独立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美既合作又竞争。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材料二 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世界力量结构显著失衡,短期内不存在根本改变这一状态的可能。作为现存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却悖逆时代潮流行事,竭力扩大北约组织和日美安保条约的作用范围,试图通过强化军事集团和推行积极的对外干预政策等手段,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美国正在企图建立自己对世界的单极统治。美国的这种做法将会从反面

54、推动多极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潮流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当今国际形势另一个突出特点。摘编自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此特征所带来的主要影响。【答案】(1)变化:由追随美国到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关系。原因:西欧各国经济力量迅速发展的促进;冷战结束后苏联威胁的消失;欧盟多边主义战略推行的影响;美国霸权实力的衰落。(2)特征: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单极统治与世界多极化冲突加剧。影响:美国到处干涉他国事务.

55、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世界政治力量暂时失衡.地区矛盾冲突不断;欧盟等多种力量不断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西欧与美国结盟,建立了美主欧从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主张逐步淡化欧美联盟,建立后大西洋主义的平等伙伴关系”得出由追随美国到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关系。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和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冷战的结束、欧盟多边战略的推行和美国霸权的衰落有关。(2)特征:根据“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这种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潮流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当今国际形势另一个突出特点”可知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单极统治与世界多极化冲突加剧。根据“竭力扩大北约组织和日美安保条约的作用范围,试图通过强化军事集团和推行积极的对外干预政策等手段,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可知影响主要是美国到处干涉他国事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世界政治力量暂时失衡,地区矛盾冲突不断;欧盟等多种力量不断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