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328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3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主题七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题解读命题视角主题七 史观、史学研究与高考命题主题解读命题视角史观就是认识历史现象的不同视角,中学历史涉及的主要史观有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生态史观等。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事物需要从不同角度的看待和认识,也可能从多元历史观角度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析同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历史现象或事件的认识就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既要用不同史观视角分析看待,也要利用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去理解认识。因此,历史学习中涉及的史学研究理论、不同史观是我们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历史学科素养之一。其中,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是高考

2、命题考查的重点部分。主题解读 主题解读命题视角命题视角 视角一 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某一阶段大众化、社会化的特征、表现及原因【考情荟萃】2015年:海南卷第26题从明代小说切入考查明代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2014年:天津卷第13题考查对晚清时期社会风尚变化的理解认识;山东卷第38题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主题,运用史学研究理论,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对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及阶段特征的认识;四川卷第14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2013年:北京卷第37题考查近代工业文明冲击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重庆卷第14题考查近现代中国服饰变化特征及成因。2012年:广东

3、卷第38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等。主题解读命题视角【考题例证】(2014天津文综,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主题解读命题视角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

4、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心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主题解读命题视角(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说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命题立意 本题运用

5、新材料,考查对中国古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及思想观念变化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说明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主题解读命题视角解题突破 第(1)问,从材料中“扬气尽事奢华也”进行概括,当时的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而这一风气必然会给儒家提倡的节俭的传统造成冲击。第(2)问,从材料中看出所谓的“洋气”是指外国的生活风尚。可结合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概括。第(3)问,可从材料中“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世界服装艺术中心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的文化风尚也逐渐地走向世界。第(4)问,可综合以上材料来回答。材料

6、一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外来因素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材料三则反映了时代进步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总之,社会风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题解读命题视角参考答案(1)扬气: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影响: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2)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4)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主题解读命题视角【深化拓展】史学界流行的七大史观(1)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

7、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2)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注重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就是把具体历史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和世界潮流中去看待。主题解读命题视角(3)现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4)社会

8、史观:认为历史应该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社会习俗的历史”,强调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也就是从衣食住行娱习俗等社会生活角度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其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主题解读命题视角(5)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

9、会的关系出发进行历史考察。(6)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运用中应特别重视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主题解读命题视角(7)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主题解读命题视角视角二 运用史学研究

10、方法与理论考查对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的分析、论证与评价【考情荟萃】2015年:山东卷第40题运用史学研究方法考查对英国近代发展阶段特征的分析认识;广东卷第39题从现代化理论研究角度切入考查近现代西欧、美国及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历史特征。2014年:广东卷第39题从史观、史学研究角度考查对中外历史发展阶段的概述、理解与论证说明能力;广东卷第38题考查中国从农耕文明向近代社会经济演变的特点及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特征。2013年:浙江卷第39题考查17501850年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特征等。主题解读命题视角【考题例证】(2014广东文综,39)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

11、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主题解读命题视角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

12、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命题立意 本题从文明演进角度,运用史学研究理论,综合考查中外近代乃至现代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综合、论证、说明能力。主题解读命题视角解题突破 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划分材料层次,特别注意三个分号之间的信息,归纳出其角度是思想文化(知识)进步的角度;第二小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剔除思想文化角度的影响,可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世界市场、殖民掠夺等角度来归纳。第(2)问,解答站在西方的角度,紧扣时间“19181

13、939年间”,结合所学知识来筛选史实,可归纳出苏俄社会主义建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法西斯的上台并加紧对外侵略等史实来概述。第(3)问,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联系1992年和2001年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事件来分析说明。主题解读命题视角参考答案(1)角度:知识进步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2)概述: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14、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主题解读命题视角【深化拓展】1.必须明确的史学研究的相关理论(1)一个重要的史学研究基础。即重视史料的辨别与解读,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史料类型,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解读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2)重视史学研究的三要素“史实”“史

15、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主题解读命题视角(3)史料的分类与鉴别 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按资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流传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类史料跟三类史料的关系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

16、;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主题解读命题视角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主题解读命题视角2.史学研究的六大基本方法(1)哲学思辨方法: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2)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将政史地综合、文史综合、文理科综合引入及分析。如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角度。(3)历史比较法:即将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获取

17、结论。一般从两个角度即同类不同期的纵向比较与同期不同类的横向比较。主题解读命题视角(4)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视考古遗物对历史文献材料的佐证;运用“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历史的真实。(5)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即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苛求古人”。(6)多元史观解读法:即运用多种史观解读一个历史时代或者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实际就是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的方法。主题解读命题视角3.影响史学研究的四大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

18、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主题解读命题视角视角三 多元史观解读、评述某一时期的重要历史现象及中西文明的差异【考情荟萃】2014年:全国课标1卷第40题考查16世纪至18世纪东西方科技特点、成因等方面的分析归纳;全国课标I卷第41题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评价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的不同划分的依据;全国课标卷卷运用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角度全面辩证评价中学教科书中“抗日战争”目录和内容的不同及修改理由的考查;安徽卷第36题运用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角度考查中西文明的交

19、流及认识;北京卷第35题从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角度考查对世界区域化、世界联系及全球化的发展的理解认识。2013年:新课标全国II卷第40题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传播热及近代中国对西方科学态度的分析理解认识等。2012年:广东卷第39题通过词语和概念的变化,探究考查对近代中西历史现象的理解认识。主题解读命题视角【考题例证】(2014课标全国,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

20、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主题解读命题视角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

21、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命题立意 本题运用图书目录的不同,考查目录制定的依据、体现的史观及分析研究历史的角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运用、论证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分析评价问题的历史学科能力。解题突破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认真对比,寻找两份目录的不同,然后运用史实、多元史观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多种思维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史实准确,论述充分。主题解读命题视角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历史史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历史认识

22、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主题解读命题视角示例:不同: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

23、。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主题解读命题视角【深化拓展】史观、价值观念与教材知识的链接(1)革命史观:近代中国维护主权,抗击侵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等。(2)文明史观:区域性文明:古代五大文明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文明群落,都是处在农耕文明时代的不同类型的文明;中国古代文明和西方古希腊、罗马文明,是古代东西方多元共存的文明。不同性质的文明:近代西方资

24、本主义工业文明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政治、经济、思想文明角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农耕经济、农耕时代社会主流思想;近现代以来东西方工业文明的成就。主题解读命题视角(3)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与美洲印第安文明冲突;西方列强侵华引起的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的冲突。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冲突一战后欧美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包围封锁、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传播和对西方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文明相互借鉴等。主题解读命题视角(4)社会史观:重视与教材知识相关中外历史上社会转型问题、自然环境问题、动乱或战乱问题、人口迁移问题、社会生活

25、的变迁问题、婚姻习俗变化等问题。注意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和影响。如19291933年,罗斯福为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推行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问题及措施、影响。如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苏联改革中的社会问题、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失误带来的社会问题及政策调整等。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新中国成立后、14,17世纪欧洲中世纪、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等。同时注意对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史观的考查方法,其方法是以近代化史观为立意核心,以有关社会史的内容为素材和切入点,从全球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主题解读

26、命题视角(5)历史现象中体现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的教材链接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祖国认同:近代中国的抗争和民主革命、一国两制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理学、顾炎武、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罗斯福新政等。公正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民意识:科举制、明清之际反君主专制思想、近现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罗马法、代议制、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等。主题解读命题视角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先秦人文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罗斯福新政中的有关措施等。团结合作:商帮、近代国共两次合作、反法西斯联盟、新中国党派合作和民族政策、一国两制、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欧盟等.尊重文明多样性包容、和谐:东西方人文主义差异、古雅典民主制和古代中国君主集权制、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制、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等。热爱科学、科学精神: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及传播、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及科技的进步、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精神、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新文化运动弘扬科学思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