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集中表现 基本 特征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程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原因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表现命题分析: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从材料选取的形式来看,选取一些社会热点,学生熟悉的材料,来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2011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
2、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2011江苏卷 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 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 B C D 2011福建卷“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 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
3、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 聚力量【2011新坝一模】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近170年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艺术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光辉历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精神 崇德尚武的精神 勤劳勇敢的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 A B CD(2010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
4、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高兴和共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2011西城期末】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010山东卷)29.(35分)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
5、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010安徽卷)38.(28分)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
6、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参考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
7、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011太原调研】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 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 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
8、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 说明理由。(2)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何在?【答案】(1)答案一:赞同。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答案二:不赞同。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有 反作用。“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观点只强调了文化的反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的作用。(上述两种答案均可)(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