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页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页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第四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第 10 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明备考方向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3)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4)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5)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
3、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开篇微课堂本讲主要讲述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逐渐确立、完善的过程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在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法律体系也逐渐完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海峡两岸的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的统一。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考
4、源教学资源网 第8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夯实基础 理清要点 抓基础主干知识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9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0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背景1 _的胜利发展。中共团结2 _和3 _,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人民解放战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1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标志:1949年9月,4 _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5、。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 5_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和纪年法。作用:代行6 _职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职能转变:作为统一战线组织,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7 _和8 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时宪法全国人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2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9_”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3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6、创立(1)背景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随着新中国10 _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经济建设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4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11_。宪法的内容、原则、性质内容:规定全国人大是12 _。原则:人民民主和13 _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14 _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类型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5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新中国的15 _奠定了基础。民主政
7、治建设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6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6 _正式确认。(3)表现:17 _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建立。1954年宪法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7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18_。保证了19 _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祖国统一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8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
8、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二、“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革”发生的原因(1)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 20 _复辟的危险。(2)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资产阶级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19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民主法制被践踏(1)国家主席 21 _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从中央到地方的夺权风暴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3)“文革”中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党领导的22_制度也不能实行。刘少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0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
9、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三、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1法律制度(1)措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23 _ _”的法制建设方针。对包括刘少奇冤假错案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24 _。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1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2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民主制度(1)重新召开
10、各级25 _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26 _ _”的方针,完善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27_,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3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8 _,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4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轻巧识记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归
11、纳为“一、二、三”一个目标:民主化、法治化。两个法律文件: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5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理念:依法治国。两个趋向:制度化、法律化。三部法律文件: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四大举措:平反冤假错案;完善三大政治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建立基层民主制度。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6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透彻理解 论
12、从史出 活思维史论结合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7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史论要点要点 1 共同纲领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提示:共同纲领是一部临时宪法。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8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要点 2 1954 年宪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特点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是什么?提示:性质:1954 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
13、本政治制度。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29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要点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之后,其行使哪些职能?提示:结束标志: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0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要点 4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不同。提示:(1)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
14、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1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3)监督权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4)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产生。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2页必修一 第四
15、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要点 5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和政治认同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3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史料品读考源教学
16、资源网 第34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5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试一试1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是什么?试答: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6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1954 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政体是什么?试答: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7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中共领导人要求接
17、送在港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最终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请问该法律文件的名称是什么?试答:答案:共同纲领。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8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请做:word部分:查效果高考调研题组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39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考点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0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夯实基础 理清要点 抓基础主干知识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1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
18、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2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949 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29 _统一祖国的方针。和平方式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3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30 _”的伟大构想。(3)含义:“一国”是指31 _;“两制”是指大陆实行 32 _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
19、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4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主权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33 _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34 _。(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问题恢复行使主权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5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20世纪80年代:打破两岸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
20、,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35 _。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36 _。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金门通邮、通航、通商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6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的新突破。1990年,台湾成立 37 _。次年,大陆成立38 _。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 39 _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一个中国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7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3)2000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
21、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40_”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和平之旅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8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轻巧识记“一国两制”可归纳为“一、二、二”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根本前提与基础。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二大成功实践:1997 年、1999 年香港、澳门分别回归中国。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49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透彻理解 论从史出 活思维史论结合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0页必修一 第四单
22、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史论要点要点 1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意义。提示:(1)“一国两制”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解决统一问题的构想,有其特定内涵。“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根本前提与基础。“两制”:两种制度并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1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意义:“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3、。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大促进: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2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要点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发生转变的标志是什么。请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1)标志: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2)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3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海峡
24、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台海两岸关系的实际状况考虑。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4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要点 3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示:(1)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强大。(2)关键因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群众基础:港澳人民渴望回归。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5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要点 4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本质区别。提示:二者
25、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有本质区别。(1)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其本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台湾”和祖国大陆领土主权没有分离,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6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要点 5 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其解决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示:(1)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共两党内战的结果。1949 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7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
26、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中国政府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3)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8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史料品读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59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
27、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0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试一试1“一国两制”的两大成功实践是什么?试答:答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1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试答:答案:“九二共识”。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2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3“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
28、地的残痕”是指什么地方?试答:答案:澳门。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3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请做:word部分:查效果高考调研题组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4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易错警示与方法点拨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5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名师警语1首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共同纲领。错误。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社会;1954 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首次规定国家性
29、质是社会主义国家。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6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则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7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3中国的政党制与西方的多党制没有本质区别。错误。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
30、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8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4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能说是最高权力机关。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69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5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因此民族自治区等同于特别行政区。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
31、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前提是“一国两制”。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没有什么根本区别。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 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因而它们体现的原则有本质区别。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0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7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错误。内蒙古自治区是 1947 年建立的,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8“一国两制”政策下的“两制”都是主体。错误。“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
32、,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1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9港澳台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相同。错误。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需要国家间通过外交途径解决。10台湾问题与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相同。错误。台湾问题与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不同。德国分裂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是外国干涉所导致的国际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2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
33、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1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民族自治。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是包括民族区域地区所有少数民族的自治,并非单指哪一特定少数民族的自治。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3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巧读图表图 1 五个省级自治区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新中国成立后,1954 年宪法确认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4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图示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西藏自治区最晚建立。成立先后顺序是: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实行民族区
34、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实行原因、影响等。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5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图 2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两岸一直处于隔绝敌对状态。新时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大陆明确对台方针。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6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2)图示内容: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时还提出了要实现两岸“三通”。表明我
35、国对台方针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等。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7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解题技法选择题解题关键抓“题眼”讲解: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新课程下的高考,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所谓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题眼快速找寻的办法是: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8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
36、(1)弄清楚试题究竟是要求回答什么。(2)读材料,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顺利得出答案。这个特殊性就是题干中的某个关键性的话或字,这就是“题眼”。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79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例证】(2015山东省德州市模拟题)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 31 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发展完善B“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C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D各地方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所行制度考源教学资源
37、网 第80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新宪法第 31 条规定、特别行政区等,可知这是从法律上保障了“一国两制”的实施,故 B 项正确。【答案】B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81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练习】(2015金考卷系列)“一国两制这种具有某些复合式特征的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A整合了联邦制的主要优点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82页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0讲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历史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可知,“一国两制”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故选 B 项。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