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17037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整合7.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专题整合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赫鲁晓夫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他选择将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并对工业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1956年2月召开苏共二十大,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震惊了世界,同时也造成社会主义阵营思想的混乱。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由于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没有总体规划,这次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又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淖,所以改革从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

2、夫上台。他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苏联国民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军事大国,并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但是改革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后期改革停滞下来,社会矛盾不断滋生。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总书记。上台之初他把改革重点放在经济上,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但困难重重。戈尔巴乔夫认为这是旧的政治体制造成的,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使得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造成党内和社会上思想混乱。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联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1991年8月苏

3、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由联盟变成了松散的邦联,引发了“八一九”事件。之后,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并彻底瓦解,国家性质发生了质变(由社会主义性质变为资本主义性质)。12月,俄罗斯等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苏联解体,一个超级大国消失了。二、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三者的比较1.相似之处: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不同之处(1)背景不同: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新政前,遭受了资

4、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受到破坏,工作重心亟待转移。(2)内容不同: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在于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3)性质不同:列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实施缓和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

5、色的社会主义。(4)实施成就: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使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改革开放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结论(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试题回放1.(2017课标全国)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

6、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本题考查苏联集体农庄的变化。从材料来看,农庄发放物质报酬的周期缩短,农民还可以像工人一样领取工资,这些做法会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1953年,苏联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不可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早在1929年就已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课标全国)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

7、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材料信息反映了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但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故选D项。回忆录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可信度比相关研究著作更高,更不能说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故A、B、C三项说法均错误。答案:D3.(2016课标全国)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8、()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和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从题干中可以推出1932年,苏联吸引了大量的美国人的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之中,而苏联基本上没有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故B项正确。由于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没受到大危机的冲击,故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业和城市的关系,故C项错误。美国人信奉私有制,因此苏联吸引美国人不是因为其公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B话题归纳高考试题经常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特别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比而呈现出的特点。新经济政策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典范,与罗斯福新政同属现代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启示,因此高考中往往把它与罗斯福新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对比考查。高考试题一般要求辩证地分析斯大林模式的作用,要求既要认识到其短期内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又要明确从长期来看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此外,高考试题还会将苏联的经济建设与美苏两极对峙、苏联的解体联系起来,要求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美苏争霸格局演变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