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专题4 高考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四)生态类1(生命观念)(2020全国高三二模)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丁、戊为非生物成分;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光合 作用;图1中碳元素在b、d和e中主要以 CO2 的形式流动。(2)若图1中af表示含碳物质的量,则可用数学表达式 abdef (从af中选择字母)来表示“温室效应”的成因。(3)图2中c表示用于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能量。若图2中第二营养级生物为圈养的家畜,要提高其生长量,需要 提高 (提高/降
2、低)c/b的比值。【解析】(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图中的b、d、e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流动。(2)当CO2的吸收小于CO2的释放时,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形成温室效应,可用图中的abdef来表示。(3)据分析可知,图2中的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当c/b的比值增加时,用于家畜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减少,而用于家畜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增加,则能提高家畜的生长量。2(科学思维)(2020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期末)草原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3、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 功能完善化 的方向发展。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分子水平上的是 基因多样性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和 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 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3)图1中蛇的食物1/3来自鼠,2/3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 kJ,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 11 000 kJ(注意单位要写) 。(4)碳循环是指碳在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的循环,图2中的生
4、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 B和D (填字母)。【解析】(1)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即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分子水平上的表现。(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的生物关系是经过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且不可逆转,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性的。(3)图1中蛇的食物来源于两条食物链,分别为草鼠蛇,另一条为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若蛇的食物有1
5、/3来自鼠,则根据题意可知,需要从草鼠蛇食物链获得1/36020 kJ的能量,根据题中的能量传递效率,则需要草的能量为2020%10%1 000 kJ;若蛇的能量有2/3来自青蛙,则根据题意可知,需要从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食物链中获得2/36040 kJ,根据题中的能量传递效率,则需要草的能量为4020%20%10%10 000 kJ,因此在图中条件下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 kJ,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1 00010 00011 000 kJ。(4)由分析可知碳循环是指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不断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图1为食物网,其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图2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其中包括了
6、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因此,图2中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即图中的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D(分解者)。3(科学探究)(2020福建省高三模拟)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图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 农作物 和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 (填图中的名称)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写出两点)。(2)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g表示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
7、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g/b(或者F/B) 。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 。【解析】(1)图中农作物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将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还回到无机环境,两者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同化量的比值,b(B)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g(F)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b
8、(或者F/B);由于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所有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4(社会责任)(2020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低碳、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呼吁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C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分解者 (成分),与A、B(B1、B2、B3)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群落 ,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 群落 (填“个体”“种群”或“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2)若某生态系统的植被被破坏,打乱原有CO2的平衡并毁坏旅游资源,这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 间接价值
9、和直接 价值。若要做到“低碳、节能、减排”,实现碳循环的平衡,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3)若某森林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后不能自动恢复,则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该能力的基础是 负反馈调节 。但科研人员可以采用恢复生态学的技术进行治理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速度和方向(或方向) 。(4)生态学家在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不会以某一单独的生态系统为单位的。请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解析】(1)分析图可知,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10、为生物的呼吸作用。C与A、B(B1、B2、B3)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2)若某生态系统的植被被破坏,打乱原有CO2的平衡并毁坏旅游资源,这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若要做到“低碳、节能、减排”,实现碳循环的平衡,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若某森林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后不能自动恢复,则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但科研人员可以采用恢复生态学的技术进行治理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或方向)。(4)生态学家在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不会以某一单独的生态系统为单位的。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