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6-07学年高二(选修)《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9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7学年高二(选修)《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6-07学年高二(选修)《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6-07学年高二(选修)《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6-07学年高二(选修)《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6-07学年高二(选修)《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06-07学年高二(选修)《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选修)政治试题 (范围:哲学生活第一课-第八课)本试题共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将两卷所有答案填入答题卷中规定位置。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D、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2、“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2、,是党和人民之祸。”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舆论导向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下列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心外无物和上帝创世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5、“如果有了正确

3、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

4、离物质而独立存在8、“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9、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

5、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据此回答10-11题10、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是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发展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 D、意识第一性11、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1)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 (4)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1)(2)(3) B、(2)(3)(4)C、(1)(3)(4) D、(1)(2)(3)(4)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

6、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此方一些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度提高水价,严格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与此同时,国家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据此回答12-13题。12、由于严重缺水,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这说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D、自然界限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13、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这一做法表明 A、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C、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D、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

7、的具体联系14、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两人的观点都正确,因为他们都正确地说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两人的观点都错误,因为他们都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C、前者正确,它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前者错误,它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正确,它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5、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认为,一切运动都不过是人们主观意识的变化。这一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它肯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B、承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C、否认了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

8、D、是一种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每小题3分,少选且选对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共24分)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17、下面属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观点有A、静就是动,动就是静B、坐地日行八万里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人不能两次踏进两条河流18、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高制病性禽流感役情持续蔓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科学家们一时还无法查清这种病毒的来源,也未能破解病毒是

9、如何从野生鸟群大规模感染家养鸡禽的。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认识某些事物B、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客观存在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诸多条件的制约D、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19、某乡农民按乡政府的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特种蔬菜日本萝卜,虽大获丰收,但因质次价廉,收益不佳。乡政府按每亩100元向农民作了补偿,为此补贴了近7万元。这件事告诉我们A、乡政府愿望虽好,但引导不当,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B、改变种植结构也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D、乡政府不应该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20、200

10、5年2月2日是第八个世界湿地日。随着人们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这正如恩格斯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进行了报复。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联系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联系会受到它的惩罚 B、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C、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是相冲突的 D、改造世界须发挥人的主观意识的决定作用21、04年4月28日,国务院原属查处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这是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必须增强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强调地方特殊,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贯彻不力,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长远

11、利益和全局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地方主义倾向,都必须反对。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必须增强全局意识。这说明A、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B、整体与部分关系中,整体处于主导地位C、整体功能总是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D、部分也制约和影响整体2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A、新事物一开始就在力量上超过旧事物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身非常完善,没有弱点C、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D、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3、我们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办,照搬别国经验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取得

12、成功。上述观点告诫我们,办事情一定要A、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不要从主观出发B、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C、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第II卷(共46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4题8分,25题6分,共14分)24、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支持和理解。运用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正确性。25、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四、辨析

13、题(8分,仅作判断没有分析不得分)26、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五、论述题(12分)27、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12分)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六、探究题(12分)28、材料一:2006年3月5日经济参考

14、报报道,目前我国仅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材料二:自主创新已不是理念问题,而是具体的行动方式,它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要从大国迈向强国,核心问题是能否培育和提升创新能力,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哲学常识的角度看,我们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2分)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卷一、 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BCACBCDDABC题号131415答案DCB二、 不定项选择题题号1617181920212223答案ABCDBCCDABCABABBCDABCD第II卷(共46分)24

1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分)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2分)国家根据收入分配在客观上存在的不合理想象,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等措施,就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这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25、(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2分)(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2分)(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分)26、(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

16、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3分)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而应该从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4分) (3)题中观点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正确的,但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1分)27、每点3分,共12分(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

17、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2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主创新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求真务实、反对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教条主义,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和支持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和舆论氛围,树立正确的自主创新价值观,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事物都是运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必须遵循科技创新规律,遵循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自主创新规律,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