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903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主流,尤其重视审慎,以避免冤案的出现。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主张“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作“赦过与辜”,周礼秋官司寇司刺也主张赦免幼弱、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从夏代的司法精神中,便强调与其造成冤案,宁可达不到执法效果,即宁纵毋枉。周人的尚书吕刑中,尤其强调司法的审慎:“五刑之疑有赦,五罚

2、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司法中的疑罪,采取赦免从无原则。汉代孔安国的注解认为,刑狱有疑点的,应该改为较轻的处罚,小惩罚有疑点的,应该完全赦免。按照孔安国的解释,这一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秦朝的司法思想以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两件事。一次是有人在东郡的陨石上刻诅咒秦始皇的文字,秦始皇便“尽取石旁居人诛之”,陨石旁边所有的居民都被进行了有罪推定,所以杀无赦。类似的例子,秦始皇在梁山宫怀疑身边的人将信息泄露给了丞相李斯,于是便将“时在旁者”全部杀掉。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秦法对于犯罪嫌疑人,“无解词,笞讯某”,即一边刑讯逼供,一边要嫌疑人自证清白。

3、这种有罪推定的司法,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如张家山出土竹简奏谳书中,就记载了一个秦代冤案,一个叫“讲”的人,被怀疑偷牛,在严刑鞭打下最终屈打成招,惨遭冤狱,全家遭殃。正是秦朝的这种严酷司法,最终导致“赭衣半道,群盗满山”,路上遇到一半的人都被判定犯罪,漫山遍野都是逃跑的亡命者。汉儒继承了先秦主流的司法思想,反对秦朝法律文化。礼记王制:“疑狱,泛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即有疑点的案子要拿出来众人讨论,如果大家都认为存疑,便作赦免处理。汉代儒书孔子家语刑政也有:“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疑者赦之”,主张疑罪从无。汉儒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主张:“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即疑罪从无是仁政的司法要求。汉

4、儒刘向在新序杂事第四中曾经记载一个寓言,据说魏国有疑罪,一半的司法人员主张应该做有罪推定,魏王便请教大商人陶朱公。经陶朱公启发,魏王意识到应该“狱疑则从去”,于是“梁(魏)国大悦”,确定了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因而获得民众的拥护。这些汉儒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对汉代的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影响。汉书于定国传记载,汉宣帝时廷尉于定国,学习儒家春秋,接受了儒的价值观,所以“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这位司法官员虽然没有实践疑罪从无,但却践行疑罪从轻,比起秦法的有罪推定传统来说,是一种明显的改善。相比于秦朝的有罪推定,儒学的疑罪从轻、疑罪从无思想都是更合理的。当然,从轻和从无二者之间又有高下

5、之分。明代人梅鹫在尚书考异中就指出,“罪疑惟轻,贤人以下。忠厚之事,圣人似不止此”,意思是罪疑从轻原则,只是一般儒者就能主张的水平,而疑罪从无,才是真正圣人的司法思想。(节选自南方周末2019.2.28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1. 下列有关“先秦司法精神”的论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左传所引的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内容可以断定,夏代的宁纵勿枉的司法体系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精神的萌芽形态。B. 周人的尚书吕刑中有“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的说法,这表明当时非常重视司法的审慎,对司法中的疑罪采取从轻从无的审理原则。C. 论语中的“赦小过”、

6、上博楚简仲弓中的“赦过与辜”以及周礼中对“幼弱、老耄与蠢愚”的赦免主张,充分证明了传统司法制度重视审慎的特点。D. 尚书吕刑提到了“五刑”“五罚”,审案体系较为完备,因此汉代的孔安国在为其作注时,明确指出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特点。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述汉代司法思想特点的时候,强调了汉儒的主张对司法实践的影响,深化了文章的观点。B. 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式,以大量的儒家典籍和史书材料来佐证观点,论述语言平实而周密。C.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汉代以前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D. 文章结尾对疑罪从轻和疑

7、罪从无的高下进行判定,可以彰显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爱气质。3. 下列选项中,不能对画线句观点起支撑作用一项是( )A. 如果避免以有罪推定为司法思想底色的做法,就会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增强政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B. 如果能够辨清“从轻”与“从无”的高下之分,就能丰富司法思想的内涵,为实现圣人之政打好基础。C. 如果能坚持遵循“疑罪从去”的断案原则,就可以更好地践行儒家仁政思想,更可能获得民众的拥护。D. 如果对有疑点的案子加强讨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好恶对断案过程的影响,使结果趋于公正。【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8、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先秦司法精神的论述,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先秦司法精神”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A项,“断定”错误;“司法体系”错误,结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即从夏代的司法精神中,便强调与其造成冤案,宁可达不到执法效果,即宁纵毋枉”分析,应该为“司法精神”。C项,“充分证明了传统司法制度”错误。结合“先秦时期司法精神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分析,应该是“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D项,“审案体系较为完备”无中生

9、有;“因此”表达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明确指出”错误。结合“汉代孔安国的注解认为,刑狱有疑点的,应该改为较轻的处罚,小惩罚有疑点的,应该完全赦免。按照孔安国的解释,这一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分析,“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特点”是作者根据孔安国的注释得出的看法。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

10、是否有依据。C项,“不断完善”分析错误。结合原文内容“按照孔安国的解释,这一周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秦朝的司法思想以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即有疑点的案子要拿出来众人讨论,如果大家都认为存疑,便作赦免处理”“即疑罪从无是仁政的司法要求”“这些汉儒疑罪从无、从轻的司法思想,对汉代的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影响”等分析可知,周代是“同时兼有疑罪从轻和疑罪从无”两种,秦代是“有罪推定为基本底色”,汉代是“疑罪从无、从轻”,这中间有反复,不是“不断完善”。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

11、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当然,从轻和从无二者之间又有高下之分”分析,“如果能够辨清”假设不成立。结合“相比于秦朝的有罪推定,儒学的疑罪从轻、疑罪从无思想都是更合理的”“明代人梅鹫在尚书考异中就指出,罪疑惟轻,贤人以下。忠厚之事,圣人似不止此,意思是罪疑从轻原则,只是一般儒者就能主张的水平,而疑罪从无,才是真正圣人的司法思想”分析,假设内容本来就不成立,选项内容不能对画线句观点起支撑作用。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

12、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

13、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201

14、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材料二:(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材料三:2013年以来,关、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

15、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

16、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数量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材料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居家和办公室环境中,所

17、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渐加大,这与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的增长态势密不可分。B. 2014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前景较好。C. 中国人工智能行

18、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D. 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金额增幅巨大,这和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广泛应用。B. 各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C.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地方政府则围绕“中国制造”这一核心开展人工智能的建设工作。D. 人工智能的主动化服务、智能设备间的互连带来了安全漏洞,唯有构建安

19、全防护墙方能真正解决这一隐患。6. 材料一、三、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A 6. 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并简介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作用。材料三侧重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人工智能的战略和政策,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介绍中国人工智能政策概况。材料四着重从安全防护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人工智能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应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B项“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错误,材料二图表的标题是

20、“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预测”,反映市场规模及前景,图表不能反映技术成熟的情况。故选B。【5题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各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强加因果;C项,“围绕中国制造这一核心”错误,原文是“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偷换概念;D项,“唯有构建安全防护墙方能真正解决这一隐患”无中生有。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整合和对

21、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需要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比较其不同之处。根据“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可知,材料一的两段话,分别写政府重视和发展现状;根据“2013年以来,关、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

2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可知材料三的三段话都围绕“政策”展开,侧重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人工智能的战略和政策,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介绍中国人工智能政策概况;根据“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材料四着重从安全防护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人工智能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应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

23、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24、题。古董郑时培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不要四处张扬。不想,顺德爹尸骨未寒,整个相思湾的人都知道顺德家有几样古董,价值连城。顺德家有古董,乡亲们都艳羡,都想饱饱眼福。正经问顺德,顺德笑笑说:“没什么,只几样家什,不抵几个钱的。”乡亲们都认定顺德已是相思湾首富。这下子好了,顺德也该翻个身,把媳妇娶进门来。村长从镇里开会回来,没进自己的家,直接去找顺德。村长说,那古董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让他帮顺德拿去卖了,或者作个价卖给他也行。顺德听村长说完,慢腾腾地,也不答话。村长急了,说:“顺德,要不你先给我看看吧。”顺德说:“村长,那东西给座金山我也不卖,爹不给人看哩。”说完不再理村长。

25、村长很生气,“哼”了声扭头便走。第二天早晨起来,顺德蓦地发现后墙上被挖了个大洞,屋里的东西让人弄得乱糟糟的。顺德立即到村里报告。一会儿,相思湾的人都知道顺德那几样挺值钱的古董让人给盗了。乡亲们都挺同情顺德,愤愤用相思湾最恶毒的话咒贼。顺德收拾好屋子,花了一下午工夫挑来碎岩石把洞堵上。老半天他还在想,是哪个贼这样大胆,竟敢挖这么大的洞来偷盗呢?过了两天,村上的人都在说顺德的事,都愁顺德再娶不起媳妇时,村长来了。村长跟顺德说:“那玩意儿丢就丢了吧,穷人也得讨老婆过日子。这样吧,我把表妹介绍给你,要不要?”顺德呆呆地望着村长,又望望家里空空的屋子,不语。村长笑了,说:“表妹不在乎人穷的。”顺德见村长

26、不像有意开玩笑,也就应了这门亲事。没几个月,村长的表妹雪英和顺德结婚了,俩口子倒也恩爱,眼见日子一天一天红火起来。一天夜里,雪英搂住顺德的脖子娇嗔地说:“我问你,那东西不被贼偷去,你会要我吗?”顺德性急,脱口道:“那东西根本没被偷。”“真的?你不要骗我。”雪英说。顺德拿开雪英的胳膊,起床去取。一会儿,顺德提着个红布包跑进来。雪英兴冲冲起来一看,大所失望。包袱里包的只是一只土窑烧的蓝边碗和一双黑不溜秋的筷子,嗔道:“顺德,你又骗人!”顺德拿起那碗说:“雪英,我没骗你。我们祖上都穷,到爹手上连媳妇也娶不起,有个女子却愿意嫁给爹。那女子后来成了我娘。娘怀上我时,相思湾闹饥荒,爹实在想不出办法,就和娘

27、去逃荒。娘生下我后,一直有病,爹一个人养我们娘俩。有次,爹要不到饭,偷了店家的洋钿。娘知道后说,宁死也不干那事,就不肯再吃,没几天就死了。爹把洋钿还掉,用这只碗,这双筷子养大了我。临终时,爹说,把这几样东西留给我,让我答应靠本份娶妻生子后才瞑目。”雪英听后,木然望着顺德,说:“这能算古董?”顺德点点头。雪英长叹一声,笑道:“表哥早知道这东西,他还会三更半夜挖墙洞来偷?嘻嘻嘻”顺德愕然。好半天才缓缓地收好包袱站起来说:“这么说,你知道这东西没被人偷去?”雪英点点头,说:“嗯,表哥劝我嫁过来,说嫁给你后想办法把古董卖了,可以享一辈子的福呢。”顺德愤极:没想到恩爱几年的雪英竟是这样的女人。他克制着说

28、:“好了,现在你都知道了,我一无所有,你走吧。”雪英嘻嘻地笑,笑够了说:“顺德,其实你认为它是古董,它就是古董。你认为它价值连城,它就价值连城。给我们一座金山也不换呢。”顺德放下包袱,紧紧抱住雪英吻着,泪流满面。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不要四处张扬。”作品开篇即设置下一个悬念,此后围绕古董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B. 村长主动登门要帮忙把“古董”卖掉或者作价卖给自己,见顺德没有答应,非常生气地“哼”了声扭头便走,这时他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来挖墙洞偷“古董”了。C. 顺德听雪英说出村长三更半夜来挖墙洞

29、偷“古董”的情况后,非常惊愕,因为他虽然料到村长回来偷“古董”,但没想到雪英是为了“古董”才嫁给他的。D. 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运用的是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手法,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精雕细刻,但人物形象却刻画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8.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笔和照应的内容。9. 请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答案】7. A 8. “古董”的真相和来历照应了开头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并叮嘱他好好保存(或别人问到古董时,顺德的回答)村长想要买“古董”遭到拒绝和冷落,很生气,与夜里有人盗窃“古董”相照应。村长偷盗未成与把表妹雪英

30、介绍给顺德相照应。村长把雪英介绍给顺德与雪英说出偷盗者是村长(或“表哥劝我嫁过来)相照应。“表妹不在乎人穷的”与雪英说出关于“古董”的道理相照应。 9. “古董”是贯串全文的叙事线索。“古董”的价值、保有、真相等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古董”折射出了不同的人品,如村长的贪婪和充满小算计,雪英的正直善良等。古董是本分和善良的象征,是顺德的传家宝,彰显了作品的主题。【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

31、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这时他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来挖墙洞偷古董了”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当时并不能看出村长决定要来挖墙洞。C项,“顺德听雪英说出村长三更半夜来挖墙洞偷古董的情况后,非常惊愕”错误,从文中来看,顺德“惊愕”的原因是村长偷盗不成,竟然又想出把表妹嫁给自己的办法,而雪英这个恩爱了几年的妻子“竟是这样的女人”。D项,“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描写等手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没有心理描写。故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

32、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笔和照应的内容”,考生要到文中找出“三处伏笔和照应”的文字。“伏笔”指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照应”指的是文章的前文与后文所表达的意思有相关性。如文章开头“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与第九段“临终时,爹说,把这几样东西留给我,让我答应靠本份娶妻生子后才瞑目”呼应;如第四段“村长很生气,哼了声扭头便走”和第五段“第二天早晨起来,顺德蓦地发现后墙上被挖了个大洞,屋里的东西让人弄得乱糟糟的”和第十一段“表哥早知道这东西,他还会三更半夜挖墙洞来偷”相呼应;

33、如第六段“村长跟顺德说:那玩意儿丢就丢了吧,穷人也得讨老婆过日子。这样吧,我把表妹介绍给你,要不要?”和第十二段“表哥劝我嫁过来,说嫁给你后想办法把古董卖了,可以享一辈子的福呢”相呼应,考生找出这些内容,然后进行分析即可。【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这就要求考生先明确标题的类型,如本题“古董”是物象,故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本题中,从情节上来看,小说开头写父亲留下古董,接着写古董引起村人的好奇和村长的上门做媒,最后解开谜底,可以说

34、小说围绕“古董”展开情节,内容前后呼应,故“古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形象上来看,小说以“古董”为标题,表现出不同人物各自的特点,如面对“古董”,村长想方设法想要得到它,先是以“卖”为借口和顺德商量,遭到拒绝后,半夜偷盗,偷盗不成又想办法把表妹嫁给顺德,表现出村长的贪婪和算计,相对于村长的贪婪,雪英表现出的是正直和善良,她带着村长的“厚望”嫁给顺德,却与顺德非常恩爱,日子过得很红火,知道“古董”的真相后,她说“顺德,其实你认为它是古董,它就是古董。你认为它价值连城,它就价值连城。给我们一座金山也不换呢”,这些内容表现出雪英的善良和正直;从主题上来看,父亲传给顺德的“古董”其实是本分为人的嘱托,

35、是可以传承下去的家风,以“古董”为题彰显了小说的主题。【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36、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

37、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乞归,弗许。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高宗升遐,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止之。金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

38、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注: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曲徇:顺从,曲从(节选自宋史列传卷第一百五十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B. 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C. 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D. 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39、。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授,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此处非指教师。B.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C.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及行大典地方。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D. 少傅,“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为一品官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必大进士及第,在馆阁任职时所撰写的策论受到皇帝的称赞,又侍读经筵,应皇帝要

40、求奏对国事,切中时弊。B. 周必大虽居高位,心系百姓。他向皇上请求宽免了蜀地百姓的赋税,后又以南库二十万钱代交江、湖二州的征税。C. 周必大坚守国家利益。在高宗去世后,朝廷想要遵循旧例,主动去金国报丧,他坚决反对,使得朝廷最终取消了决定。D. 周必大历经多朝,虽有丞相职位,国公之尊,却不贪恋名位,多次求去,最终得偿所愿,以少傅身份退休。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2)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答案】10. B 11. D 12. B 13. 蜀地的人民长期困顿,希望陛下颁诏对他们安抚劝谕,事情安

41、定后应当宽限他们的租赋,这样,蜀地就可以安定了。有人请求皇上暂且穿淡黄袍在御殿接受国书,周必大执意不肯,于是皇上穿素色丧服,在帷幄中接见金使。【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问对”,是一问一答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功”是“未有成”的主语,“治”的宾语为“效”

42、,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举出唐太宗与魏征关系之例,询问他在位久,而功绩未成,治政的好坏,他自己不能发觉的解决办法,命令周必大等人尽言是否。故选B。【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为一品官阶”错误。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

43、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他向皇上请求宽免了蜀地百姓的赋税”错误。结合“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分析,希望陛下颁诏对他们安抚劝谕,事情安定后应当宽限他们的租赋。不是“宽免了蜀地百姓的赋税”。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久”,长

44、期;“困”,困顿;“愿”,希望;“抚谕”,安抚劝谕;“宜”,应当;“其”,代词,他们的;“则”,连词,那么;“安”,安定。(2)“或”,代词,有的人;“易”,改变,变换;“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或请权易淡黄袍(于)御殿受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执”,执意;“遂”,连词,于是;“就”,接近,靠近,意译为在;“引”,延请。【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

45、,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网上无准确参考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释: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

46、乘舟返乡。沉累(li):指屈原。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B. 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C. 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D. 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15. 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答案】14. D 15. 宦海浮沉,飘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词人官途江湖上,身心俱疲的状态。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渴求

47、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渴求被遇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D选项,“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错误,满山遍野的杜若花是“实写”,并非想象。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抓显情语,分析景语,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词人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

48、心情:“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欲吊”句写词人对曾流放此地的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凭吊。词人欲要凭吊屈原,却“无所”可吊,词人不知道屈子沉水处,虽然心有遗憾、惭愧,但看到“渔儿樵子”不免庆幸,屈原死前与渔夫有过对话,便猜想他们可能懂得屈原离忧。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满山开得正艳的杜若花外,没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唤。其中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结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

49、心声,最后却以无声的景语默默作结,仿佛是给词人的凄凉回答。整首词在满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会得的心酸,复杂的情感使词情波澜起伏。【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

50、、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锦瑟一诗的“_,_”两句表现的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一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3)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为佩戴蕙草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_,_”。(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友人泛舟夜游赤壁之下,朗诵月出篇,即所谓“_,_”。(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 ”两句揭示了人们经受艰苦磨炼的益处。【答案】 (1). 沧海月明珠有泪 (2). 蓝田日

51、暖玉生烟 (3). 谈笑间 (4). 樯橹灰飞烟灭 (5). 亦余心之所善兮 (6). 虽九死其犹未悔 (7). 诵明月之诗 (8). 歌窈窕之章 (9). 所以动心忍性 (10). 曾益其所不能【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沧”“樯橹”“犹”“诵”“益”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

52、很自卑。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那个黑盒子日复一日地通过广告、娱乐明星、肥皂剧暗示着,那种_、与世无争、勤俭节约的生活世界必须赶紧抛弃,生活在别处。勤劳致富,不能致富的勤劳是愚昧的。如果既不穷,也没有富,仅仅是热爱劳动,热爱田野,有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式的世界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就是朝着_狂奔了。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式的诗意世界。今日中国的舆论使“乡土中国”_。最后使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_。没有历史的中国固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从学着西方人

53、使用刀叉开始,但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起乡愁。( )过去,我们“衣锦还乡”,我们“落叶归根”,如今我们衣锦灿烂,乡却不在了,根也不在了。西方人喜欢“在路上”,他们跟着摩西。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乡愁。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击垮了。B. 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C. 农耕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培养,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

54、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D. 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表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式的自信和存在感,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几乎完全把它击垮了。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安常处顺 走投无路 名誉扫地 自暴自弃B. 知足常乐 穷途末路 声名狼藉 自惭形秽C. 安常处顺 穷途末路 声名狼藉 自暴自弃D. 知足常乐 走投无路 名誉扫地 自惭形秽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填写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A. 重要的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B. 重要的是,巨大的乡愁正在

55、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C. 尽管如此,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D. 尽管如此,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答案】17. B 18. B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

56、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中途易辙,原句一开始的主语是“农耕文明”,后面又变成“自信和存在感”。排除C项。同时D项也存在中途易辙,开始主语是“自信和存在感”,后面又变成“那个时髦世界”,排除D项。“完全几乎”前后矛盾。排除A项。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

57、.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对现有生活满足,是心态,褒义。安常处顺: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指生活处境,中性词,不合语境。这里和“与世无争、勤俭节约”并列的应该是“知足常乐”,都指面对生活的态度,褒义词。排除A项、C项。穷途末路: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客观上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投奔无门,可以指世态炎凉。这里是强调客观上无路可走的地步,用“穷途末路”。排除D项声名狼藉: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名誉扫地:指彻底失去声誉。这里强调的是乡土中国的名誉坏到极点,用“声名狼藉”。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

58、人而感到惭愧。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这里指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感到惭愧,用“自惭形秽”。综上,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考生做题是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后文逻辑,没有转折关系,所以“尽管如此”是错的,排除D项、C项;B项:“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故选A。20.将材料概括成一个5字短语,然后跟材料所给短语一起组合,写出下联。 材料: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 年10月25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

59、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材料:三千里 振国威 波涛正涌 跨海长虹 上联:四十年改革犹酣 仰观日月星 望天巨眼施神力下联: 【答案】参考答案: 三千里波涛正涌,横贯港珠澳,跨海长虹振国威【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拟写对联的能力。答题前,先审题,本题要求考生先用一个5字短语概括材料一,然后结合材料二的语语组下联,材料已提供了上联。结合上联的提供的短语,可组织部分内

60、容。“四十年改革犹酣”对下联的“三千里波涛正涌”;“望天巨眼施神力”对下联的“跨海长虹振国威”,下联说的是港珠澳大桥。结合上联对应位置的“仰观日月星”,可知下联该位置的句子结构,动词+三个名词。然后通读材料一,本段文字谈论的核心内容是港珠澳大桥通车,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概括为“横贯港珠澳”。21.下面语段是从哪四个角度来解说“物联网”的?请简要概括,每个角度不超过 5 个字。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美国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从而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追捧。所谓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道路、桥梁、隧道、建筑、供

61、水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运行特定的程序,从而达到远程控制的一种网络。它具有“网络化”“物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要实现物联网,首先离不开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其次,传感器技术也是关键所在,它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除此之外,物联网还需要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有力支持。(1)_(2)_(3)_(4)_【答案】产生背景(成因),定义(概念、内涵),基本特征,技术支持。【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要求概括材料解说“物联网”的四个角度。答题前先通读

62、材料,整体理解把握内容。该段材料谈论的话题是“物联网”,逐句理解,然后分析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理解“物联网”的。第一句“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交代“物联网”产生的背景。第二句“所谓物联网,就是”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内涵。第三句“它具有等基本特征”,概括评价其基本特征。第四句“要实现物联网,首先离不开的有力支持”强调“物联网”的技术支持。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无我”是对自我的淡化,“有我”是对自我的强化。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以上文字

63、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无我”还是“有我”“无我”,大概是无私奉献,利人而为。“有我”,应是心中存私,利己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无我”与“有我”并不冲突,做了一件利己的事,同时也使他人受益,不求回报,正所谓“无心插柳”,而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德国人普朗克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山村支教,我们认为他感动了中国,但他却说他只是为了推行他的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它近乎确凿地告诉我们,“无我”与“有我”在现实中并非是对立的。子曰:“达己者达人。”

64、在我们身体力行着“有我”的信条时,却无形中为他人,为社会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普朗克为了“私立”的行为给山村中的孩子带去了多少希望。说他是“无我”吗?难免有些牵强。说他是“有我”吗?好像是,却又不尽然。他的行为在“无我”与“有我”之间闪转挪移,难辨其踪。“有我”与“无我”之间的泾渭界线已然模糊。又或者我们不妨大胆地推测“有我”与“无我”本就是统一?李开复曾就职于美国的苹果、微软、谷歌的要害部门,其薪酬之高令人欣羡,然而在事业巅峰期的他却毅然回国,开办创新科技工厂,使大量青年就业。当问起他时,他却回答,这是为了我的梦想。普朗克,李开复的例子只是千千万万缩影中的两个。一个为了“推行自己的素质教育实验

65、”在大山中一待数十年,造福众多孩子;一个“为了我的梦想”,为千万青年提供了就业良机。“有我”的信念却是“无我”的善举。胡雪岩因为希望将商号开遍中国而散家财赈灾捐国库。霍英东希望“我的国家繁荣富强”在抗战期间一再冒生命危险救济红军。“有我”的个人理想与“无我”的大同社会美好愿景并不冲突,小人别之,君子一以贯之。为了个人的生计,他们铺设了全国铁路网,公路网,但我们歌颂他们为建设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城市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们做起了清洁员,但我们仍认为他们是伟大而光荣的劳动者。在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中,“无我”与“有我”,都是平凡的,也都是伟大的。我终于明白,“无我”与“有我”没有区别,只要我们坚持“有

66、我”时的同时不伤及“非我”,并为“无我”做出贡献,我们也能感动中国,感动世界。【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我”并思考如何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等,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材料主要讲“无我”和“有我”,以上两个问题都体现了人们处世的姿态。“无我”还是

67、“有我”是个选择,这是对人生、对现实的思考。是现实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以及如何做人,都将面临的思考,是现代孩子所作所为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所导致的思考,是在写作,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将融入的一种什么态度的思考也告诉人们:有与无,在这里不一定是完全对立的,只是人们要去突出或抑制的。常见切入角度:首先:要解词,“我”代指什么,利益、荣誉、个性“有我”,贬义: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为了自我;褒义:个性的张扬,个人价值的体现。“有我”不等于“自我”,“有我”推动历史的发展,自信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做任何事情都要投入。“无我”,在利益与荣誉面前,“无我”不等于丧失自我;无我中有我外在无我,内在有我(统

68、一的服装;规矩表达自我)等。参考立意:从“无我”理解可以立意为:淡化个人利益,超脱世俗追求,高尚人生境界。从“有我”理解可以立意为:追求个人得失,注重个人利益,私信膨胀。还可以综合立意,如正确认识“有我”“无我”,“有我”“无我”不是绝对的等。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不论选择哪一个,都可实现自我价值,但要源于自我的正确抉择”。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徐霞客在功名尽在长安道的时代,选择游历大江南北。他志在“朝碧海而暮苍梧”,在大多数人为求取功名而奔波不歇时,选择了“有我”的境界。钱伟长出身书香世家,以优异的文科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这个没有多少理科基础的

69、青年人拍案而起,毅然转学物理系。他淡化了那个出口成章的自我,选择了“无我”的境界。接着可以写如何选择“无我”还是“有我”,明辨事理,从现实出发。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思考或感悟,如“无我”或“有我”,不必执着于谁对谁错,能清醒地面对潮流并做出合适的选择,才是实现自我价值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正道。【素材】而当今信息化时代,更多是不经思索判断的“无我”。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

70、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有我”不是以我为中心的自我膨胀,不是一切为了自我的自私自利,而是舍我其谁的的主动担当。生活中我们时时会遇到这样“有我”还是“无我”拷问,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份“有我”勇敢担当,惟其如此,人们才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社会的歪风邪气也会被凌然正气所取代,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我”

71、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人生百年,人们就在这瞬息的光阴中找寻自己的内心,探索生命的真谛。“有我”是对自我的强化,体现人的个性。人类社会不是人口的简单组合,还蕴含着个体鲜明的性格特点。西方世界曾经兴起一场倡导个性自由的文艺复兴运动,自我意识被大大强化,在面对具体问题乃至整个人生时都会将自我感受摆在前面。而几乎同时期的中国也有以王阳明为首的心学,提倡将内心感受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这种对于“有我”意识的强化,引领人们不断追求自我能力的最大化,以实现个体价值。【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

72、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