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由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有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程度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近年来,在中共中央的统筹布局下,经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呈现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态势。但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一市城市化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据此完成12题。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安徽省,其根本原因是()A矿产资源贫乏B经济发展水平低C对外开放程度低D农业人口数量多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
2、该区域()乡镇数量明显增多城市服务功能增强第三产业结构趋同工业地域联系紧密AB CD1B2C第1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所以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第2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加强工业地域联系,错误,正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数量增多,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错误,正确。下图示意湖南省产业比重变化,自内向外的三个环形分别代表1980年、2000年和2020年。读图,完成34题。3下列有关表
3、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A198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B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D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在下降4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A工业化停滞不前 B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C第二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D城市化水平明显上升3B4D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198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第4题,读图可知,湖南省产业结构表现为:198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且以第二产业为主;2020年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很小。由此可推知,湖南
4、省工业化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伴随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也会有明显上升。(2020石家庄模拟)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
5、超前系数。据此回答57题。时间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时间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200120052.350.870.52200120131.510.660.08200620101.102.131.35201120130.880.211.31520012013年,“粤东西北”()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6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A技术密集型行业 B资源密集型行业C资金密集型行业D劳动密集型行业7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
6、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5A6D7B第5题,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B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C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错误。第6题,从表中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看出,“粤东西北”只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1,说明其制造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劳动密集
7、型行业,D正确。第7题,表格中的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反映的是产业所占比重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不表示生产力强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表示生产力水平下降,A错误;在表中制造业行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最大,与资源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不能表示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C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三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错误。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大规模、群体性和高强度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代价较大。耦合发展度指数反映了城市化与生
8、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取值在01之间,0.5表示关系失调,指数越大,表示关系越协调。下图示意太原市2007201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及耦合发展指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89题。8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太原市()A20072012年耦合度在提升,关系协调B20122013年耦合度在下降,关系失调C2013年之后生态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D20072016年城市化过程处于停滞状况92013年以后,太原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是()A周边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太原市B环境保护部门生态建设力度加强C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在下降D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空气质量恶化8C9D第8题,读图可知, 20
9、072012年耦合度在提升,但在2007年至2010年前后耦合度在0.5以下,关系失调,A错误;20122013年耦合度大于0.5,关系协调,B错误;2013年之后生态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C正确;20072016年城市化综合指数上升,城市化过程并未处于停滞状况,D错误。第9题,读图可知,2013年之后生态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导致空气质量恶化,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大幅下降,D正确;周边农村人口突然在2013年以后大规模涌入太原市的可能性不大(图中城市化综合指数曲线的坡度变化不大),A错误;环境保护部门生态建设力度加强不会导致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大幅下降,B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
10、技术的进步,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下降的可能性小,C错误。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边缘,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接壤。近年来该地一直把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培植大产业作为发展目标。下图示意喀什地区城市化的总体变化(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011题。10喀什地区城市化率增长缓慢的原因,最可能是()A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慢 B人均GDP增幅小C基础设施较缺乏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1当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培植大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资源开发打造品牌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劳动力流失AB CD10C11B第10题,依据图示信息,喀什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增长快、
11、增幅较大,A、B错误;该地地处我国西部边陲,周边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较缺乏,城市吸纳新增人口的能力较弱,C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与城市化率关联不大,D错误。第11题,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一般都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这种招商取向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淘汰当地落后的生产工艺,优化经济结构,正确;依靠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可提升知名度,但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打造品牌并非主要目的,错误;当地离经济发达区较远,劳动力流失现象不突出,错误。加强区域协调和产业的区域分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这是建设好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群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区域分工模式图。读图,完成12
12、13题。12下列城市群中,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最接近该模式的是()A京津冀城市群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C海峡西岸城市群D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3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有助于()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发挥区域特色优势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D改善区域交通联系12A13B第12题,读图可知,此地区有资源,有科技中心,也有加工中心,京津冀城市群中,河北资源丰富、北京科技发达、天津加工工业发达,最符合该模式。第13题,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只是产业调整,不会直接扩大城镇总体规模;这样可以使区域内特色产业集中,发展更好;具有优势产业的地区发展更好,应该会扩大区域发展差距;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会加大交通压力。
13、读图,回答1415题。模式a模式b模式c模式d14在上图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四种典型模式中,“浙江温州模式”是()A模式a B模式bC模式cD模式d15模式a、c所在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16“十四五”期间,d模式区域发展的重点是()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C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D鼓励其率先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14B15D16A第14题,模式a是“珠江三角
14、洲模式”,模式b是“浙江温州模式”,模式c是“苏南模式”,模式d是“东北模式”。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地区都是由于实现了工业化,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了工业用地,从而带动了城市化。第16题,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应加快产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综合题17(2020益阳市5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城市群崛起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2016年,成渝城市群被赋予西部大开发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战略支撑等国家定位。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将成渝城市群列为继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之后的第四大城市群,并提出支持
15、其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近亿人,城镇密度和数量全国最大。成渝城市群规划面积18.5万平方千米;2017年,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865万,成都主城区常住人口1 020万。虽古有“蜀道难”之说,但如今路网密集,对内对外开放通道众多,成都和重庆之间有300千米的高速公路及一小时高铁经济圈;开放创新程度不断提升,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近300家。但该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人均GDP等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渝双方由于聚能与辐射的矛盾,造成资源争夺和市场冲突,竞争大于合作,如重庆以300多万辆的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成都近年来汽车产量已近200万辆。下图为成渝城市群位置示意图及空间格局
16、示意图。(1)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群的主要社会经济优势。(2)概括成渝城市群范围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3)分析山城重庆发展为一座特大城市的自然条件。(4)根据材料,提出重庆和成都两个核心城市在未来合作中的注意事项。答案(1)地处西部地区腹地,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会处,地理位置优越;城市众多,且城市间自古以来通过水系与陆路联系紧密;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对外开放创新程度高;人口规模大,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拥有双核优势(拥有重庆、成都两个主城人口近千万的超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发展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基础好;面积大,发展空间大;有“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
17、等国家政策支持。(2)等级较高的城市多沿河流干流或河流交汇处分布;同一等级的城市分布较均匀;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数量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数量较多);高等级的城市周围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3)地处嘉陵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辐射范围广,水运便利;是长江流出四川盆地的东大门,地理位置重要。(4)避免产业重叠(或避免产业结构雷同),加强分工协作(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形成产业互补;成都和重庆主城可进一步扩容发展(着力发展“组合型特大城市”,强化轴带,建构网络),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发挥“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减小两地的物流运距和通勤距离,加强联系;加强跨行政管理辖区的合作,简化公共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