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表述中不是拉马克的观点的是()A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B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C生物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D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解析:选A。拉马克认为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环境或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是神创论的观点,而不是拉马克的观点。2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D适应是环境作用的结果解析:选D。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分析比较各项,A、B、C三项
2、分别符合遗传变异、过度繁殖和适者生存三个要点。3枯叶蝶的腹面呈现出鲜艳的黄色,在飞行时格外引人注目,但落在地面时,其颜色和形状却俨然一片枯叶。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经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经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解析:选C。枯叶蝶这种适应环境的性状是自然选择对有利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4某海岛上经常有暴风雨,人们发现生活在该岛上的某种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种翅特别发达,另一种则退化。由此说明()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也是定向的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D自然选择和生
3、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解析:选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5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由于()A遗传变异的结果B生存斗争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过度繁殖的结果解析:选C。由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可知,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
4、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解析:选B。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存在抵抗杀虫剂的变异,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以后不断使用该种杀虫剂,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杀虫剂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作用。7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下列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解析:选B。蟹类捕食该种海洋蜗牛种群,两者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实现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8由于某种原因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该森林中不同颜色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如图中能恰当表达这一变化的是()解析:选D。蛾生活的环境树皮变成了灰白色,因此蛾的颜色为灰色和白色的个体不易被天敌发现,有利于其生存,所以棕色蛾个体数量下降,灰色蛾和白色蛾的数量上升。9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变化: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蛾黑尺蛾灰尺蛾黑尺蛾99%1%1%99%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定向变异作用B自然选择作用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解析:选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
6、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0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A生物多样性B生物的生存斗争C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解析:选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问题,但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很好地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成为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
7、有关理论结合起来解析:选C。生物进化理论是人类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的认知和推测,受当时科技水平和人类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和制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认知水平会不断提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也会继续发展。12下列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实是()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B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C化石研究表明,云南澄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大量新物种的产生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D研究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基因只是少数解析:选C。无翅昆虫因无翅不能飞翔,避免被大风吹到大海中,适应
8、海岛环境,因此保留了下来。使用杀虫剂后,抗性较弱的个体大量死亡,被淘汰;而抗性较强的个体则得到保留并大量繁殖。200万年这一“瞬间”出现许多新物种,即物种大爆发,而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所以大多数基因是相同的,少数是不同的。13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过程。(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说明这些变异是_的。(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变得稀少,凶狠、善跑、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_作用
9、,而这种作用是_的。(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应用,狼凶狠、善跑、狡猾、贪婪,但也存在一些跑得慢的、行动呆板迟钝的,这些个体会被淘汰,说明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通过定向的自然选择,即生物与环境的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下来并大量繁殖。答案:(1)不定向(2)选择定向(3)生存斗争适者生存14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
10、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的。(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的个体,能在28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的个体。所以,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的。(4)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环境中,将会死亡;同理,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会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就要被环境所淘汰。解析:由题意知,25 环境中多数个体能正常生活,说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是25 。生物能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说明它能适应这种环境,否则就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答案:(1)25 (2)差异不定向(3)适
11、应20 环境适应28 环境选择定向(4)适应新环境的变异15.用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1)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点。(2)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3)在b点使用抗生素后细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的原因是什么?_。解析: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导致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毕竟只占少数。答案:(1)b(2)含抗药性基因的个体较少(3)在b点使用抗生素后绝大多数细菌死亡,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使细菌数量开始增加
12、16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实验二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
13、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的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通过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_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_(填“前”“中”或“后”)。(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_。解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明确指出: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论有无选择,变异都是存在的。因此,果蝇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产生。(2)该案例中实验一没有对照,不能说明问题。两实验对照可知,自变量为是否接触DDT,因变量是果蝇的存活情况。从实验结果看,二者结果一致,说明抗药性的变异与是否接触DDT无关。答案:(1)选择不定向前(2)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单位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实验一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而看不出“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