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829.50KB ,
资源ID:36858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685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一篇 专题7 考向4 免疫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一篇 专题7 考向4 免疫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1、考向4免疫调节(5年6考) (2020全国卷)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情境素材人体免疫调节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命题视角抗体产生的原理 1.审关键点:(1)病原体作为抗原。(2)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2.解题流程: 陷阱1:抗原病原体:(1)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一定是生物。(2)抗原:指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

2、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陷阱2: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不一定是抗原,也可能是淋巴因子。 1.(体液免疫)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2.(免疫调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

3、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B.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3.(抗体的作用)抗体存在于血清、淋巴、外分泌液中,其中分泌型抗体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例如肠道黏膜系统中的M细胞将病原体送入肠黏膜内淋巴组织中,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分泌片(一种含糖的肽链)结合,从上皮细胞中运输到肠道外侧,最后分泌到黏液中形成分泌型抗体(如图所示)。分泌型抗体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还具有很强的抗消化酶作用,发挥局部免疫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

4、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淋巴因子的刺激是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重要因素C.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4.(免疫失调)HIV主要侵染人的T细胞,可导致人体患艾滋病。用一种受体(CD4)修饰的人红细胞可作为HIV侵染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T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CD4B.这种治疗机理是红细胞中有杀灭HIV的物质C.艾滋病患者仍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D.HIV可利用T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细胞呼吸 1.记忆六种免疫细胞的作用: 2.“三看法”判断体液

5、免疫和细胞免疫: 3.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的类型: 1.T细胞不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2.抗体不能直接消灭抗原:抗体只是使抗原失去活性,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掉。3.人的免疫系统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1)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T细胞。(2)T细胞被杀死后,免疫系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4.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不属于细胞坏死: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凋亡,而不是细胞坏死。 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物质抗体(1)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2)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浆中,组织液和乳汁中也存在。(3)与抗体合成、

6、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 1.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A.尿液中有大量糖原B.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C.胰岛A细胞的分泌增强D.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2.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加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

7、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3.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神经调节,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B.动作电位可以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C.神经元产生的ATP可用于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4.如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引起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膜电位变化B.若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甲神经元兴奋时,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C.若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

8、神经元抑制D.若对甲神经元施加Ca2+通道阻断剂,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5.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如图是该病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可能与Ca2+进入突触小体有关B.谷氨酸的释放会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C.突触后膜上NMDA的作用是运输Na+D.运动神经细胞可能因细胞内液渗透压过度升高而受损6.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图示信息可

9、知T2T1B.曲线A表示散热量,曲线B表示产热量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7.细胞分泌物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以下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为抗体,则在抗原再次侵入时该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B.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和葡萄糖受体C.若为消化酶,则内容物被排出细胞后进入血液最终到达消化道D.若为神经递质,则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胞一定会产生兴奋8.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B.甲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

10、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识别新冠病毒的宿主细胞D.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吞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9.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10.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其结构如图所示,它既具有相应的免疫活性,又能像酶那样催化某种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11、的是()A.抗体酶与抗原、底物的结合均具有专一性的特点B.抗体酶可使药物的前体物质在肿瘤组织中水解为活性分子,从而起杀伤作用C.抗体酶能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的机理可能是选择性地使病毒外壳蛋白发生水解D.可通过蛋白质工程对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进行空间改造,使其获得催化功能11.“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

12、渗透压升高。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此变化,将兴奋传到_从而产生渴觉。(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_道防线。若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主要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_和_,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3)如果发热持续稳定在39 ,此时机体产热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_和_等生理途径来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_和清除功能。 1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毒性弥漫性甲

13、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甲状腺肿大,增强其功能,是导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材料2: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构成,分别分泌不同的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例如静脉注射0.1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垂体释放1 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 g糖皮质激素,从而增加约6 000 g糖原贮存。(1)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激素和_激素的调控;突然降温后人体甲状腺激素一般不会分泌过多是

14、因为存在_机制调节激素的分泌。(2)推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原因是_;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_的含量以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3)材料2可体现出激素调节的_特点(至少答两条);推测在血糖调节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_。 1.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2.发热激活物能激活动物体内产致热原细胞释放致热原,致热原能引起

15、恒温动物发热。用牛血清蛋白使家兔致敏,然后将致敏家兔的血清转移到正常家兔体内,再将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体内,引起该兔的发热反应;但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据此推测正确的是()A.牛血清蛋白可以激活致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B.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体属于发热激活物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D.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的原因是没有发生免疫反应3.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

16、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 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实验材料:BAPTA 是

17、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_。第三组:_(写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_。考向4:/研磨真题解高考密码/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中抗体产生所需要的条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侵入人体后,仍会导致人体产生相应抗体,A项错误;病原体裂解后,只是毒性减弱或丧失,但

18、是仍然可以使人体产生抗体,B项错误;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其他的大分子物质也可以当作抗原,可以使人体产生抗体,C项错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其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项正确。/新题预测技法演练场/1.C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2.D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新冠病毒,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新冠

19、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肺炎,不会患自身免疫病,C错误;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正确。3.C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涉及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淋巴因子与抗原的共同刺激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B正确;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C错误;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是母体分泌到乳汁中的,也属于分泌型抗体,D正确。4.A用一种受体(CD4)修饰的人红细胞可作为HIV侵染的“陷阱细胞”,HIV主要攻击人的T细胞,故人体的T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CD4,A正确;这种治疗的机理是HIV攻击人体红细胞,引起

20、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最终把病毒消灭,B错误;HIV主要侵染人的T细胞,使T细胞数量减少,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参与,所以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C错误;HIV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高考命题猜押竞技场/【高分必做题】1.D健康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也没有糖原,糖原一般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A错误;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错误;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胰岛素含量增加,使得血糖维持动态平衡,C错误;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

21、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D正确。2.B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减弱,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B正确;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均增加,C错误;人体被病毒感染时,首先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中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毒,再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将病原体清除,D错误。3.C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钾离子外流造成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A正确;动作电位使细胞发生兴奋,从而可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B正确;递质在突触间

22、隙之间是以扩散的方式运动的,不需要ATP, C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正确。4.D 图示当兴奋传导到甲神经元时,甲神经元上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 A正确;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会增大,甲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增加,导致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B正确;若乙神经元兴奋,释放5-羟色胺,抑制丙神经元,C 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阻断,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5.C Ca2+进入突触小体,可促进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释放谷氨酸,A正确;突触前膜胞吐释放谷氨酸,会导致突触

23、前膜的膜面积增大,B正确;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的作用是识别谷氨酸、运输Na+,C错误;突出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使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运动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导致水肿破裂,D正确。6.B由曲线情况可知,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时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所以T2T1,A正确;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短时间内B曲线上升比A曲线迅速,曲线A 表示产热量,曲线B 表示散热量,B错误;由图示可知,ab是因为进入 T2 环境中散热量增加所致,C正确;由图示可以看出,和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产热

24、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D正确。7.B若为抗体,则该细胞为浆细胞,其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A错误;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其表面有神经递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正确;若为消化酶,则内容物被排出细胞后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C错误;若为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包括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因此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胞不一定会产生兴奋,还可能会抑制,D错误。8.C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A错误;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而图中甲细胞为T淋巴细胞,B错误;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特异识别新冠病毒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并将其裂解释放出抗原,C正

25、确;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吞噬细胞吞噬后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的抗原,D错误。9.C据图分析,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正确;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使得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产生过敏症状,D正确。10.D抗体酶具有典型的酶反应特性,即具有高效性、专一性,A正确;以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酶的交联物以及该酶可以催化的前体药物所组成的这一系统,可以在肿瘤组织局部催化无活性的前体药物,使之成为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杀伤的活性分子,从而在体内对肿瘤细胞发挥选择性杀伤

26、作用,B正确;抗体酶还可以有选择地使病毒外壳蛋白的肽键裂解,从而防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C正确;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将催化基因引入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使其获得催化功能,D错误。11.【解析】(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胃体肌肉组成。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此变化,大脑皮层产生渴感。(2)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主要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3)若体温持续在39 ,说明机体体温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即产

27、热量等于散热量。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散热如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来使体温恢复正常。(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胃体肌肉下丘脑大脑皮层(2)二抗体记忆细胞(3)等于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4)监控12.【解析】(1)由分析可知,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调控;受到降温刺激后,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会过多,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2)题意显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存在着一种抗体,

28、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该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促进了甲状腺激素分泌,而甲状腺激素的增多却不能抑制抗体的减少,进而使机体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现象;根据患者的致病机理可推测检测血液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含量能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3)材料2可体现激素调节微量、高效以及随体液传送的特征,除此外激素调节还有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特征;根据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的信息可知,在血糖调节中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糖浓度上升。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反馈(2)当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29、(3)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升高血糖【学霸制胜题】1.D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由题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由题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由题意可知,褪黑素可促进动物睡眠,注射褪黑素,导致褪黑素含量过高,则能抑制下丘脑的功能,使褪黑素分泌减少,抑制动物睡眠,D错误。2.C由题干信息“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

30、无发热反应”,说明牛血清蛋白不能激活致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A错误;因为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体不能引起动物发热,因此不属于发热激活物,B错误;因为将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体内,引起该兔的发热反应,说明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C正确;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发生免疫反应,D错误。3.【解析】(1)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3)

31、第二组中,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注射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是由于神经递质无法释放,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三组中,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由于没有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因此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笼锁钙”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故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答案: (1)神经递质受体(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3)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