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723KB ,
资源ID:36843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684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段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段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二年级10月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图是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相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体液中可能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

2、、CO2等C. 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先通过进入或,再运输到作用部位D.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后可与NaHCO3作用,使pH保持基本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详解】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细胞内液、是淋巴。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A错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在体液血浆中,B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内,再经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C错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3、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浆的pH值影响不大,D正确。【点睛】易错点: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图中的盲管(一端封闭)是毛细淋巴管。2. 下列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活动是( )A. 在发烧时食欲不振B. 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C. 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D. 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

4、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人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是因为体温升高,内环境稳态破坏导致代谢活动紊乱,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活动,A错误;B、干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因此尿量明显减少,这可维持体内水平衡,B正确;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进而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D、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出汗来增加散热,使体温不至于上升,这可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3.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

5、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B. 大脑皮层参与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C.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D.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

6、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不同,A正确;B、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C、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也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D正确。故选C。4.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大脑皮层语言V区损伤,导致人不能看懂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时也可以通过大脑强制控制它不颤抖A. B. C.

7、D. 【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8、。【详解】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这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此时并没有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错误;大脑皮层语言V区损伤,导致人不能看懂,这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与低级中枢无关,因此不能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错误;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这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正确;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受大脑控制,但是人也可以通过大脑强制控制它不颤抖,故能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脑的组成及各中枢的组成,掌握高级神经中枢与低级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

9、判断。5. 如图所示,将灵敏电流表的两个电极(b、c)置于蛙的坐骨神经纤维上,然后在a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a处后,电流表会发生两次方向和幅度都不同的偏转B. 刺激a处后,受刺激部位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 静息时,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说明电流表两个电极处的膜外没有电位差D. 此实验能说明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当a处刺激产生的兴奋先传导b

10、然后再传到d之后,电表指针发生的两次偏转幅度相同,但方向相反,A错误;B、刺激a处后,受刺激部位Na+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但Na+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B错误;C、电流表的两电极接在坐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静息时膜外均为正电位,两电极的电位差为0,C正确;D、此实验不能说明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D错误。故选C。6.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相关叙述正确的( )A.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B. 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C. 支气管扩张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无关D.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而

11、支配躯体运动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

12、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A正确;B、自主神经系统受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B错误;C、副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支气管扩张,C错误;D、脑(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D错误。故选A。7. 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递质甲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后会使K外流B. 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 神经递质甲可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

13、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D. 神经递质甲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外流,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

14、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C、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可见,神经递质甲可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神经递质甲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错误。故选D。8. 如图所示是人体在寒冷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后一段时间的产热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A. ab段对应时间段内,甲状

15、腺激素分泌增加B. ac段对应时间段内,产热量变化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C. bc段对应时间段内,产热减少的原因是酶的活性下降D. c点以后对应的时间内,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体进入寒冷环境,由于外界温度低,会导致机体散热量增加,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会通过调节作用促使产热量增加,即图示ab段,机体产热方式主要有骨骼肌战栗,以及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代谢活动增强,同时,机体会通过调节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在该调节过程由于体温恒定,产热量=散热量,当散热量减少,产热量会相应减少,即图示bc段,最后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详解】A、a

16、b段对应时间段内,机体产热量增加,该过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细胞代谢产热,A正确;B、ac段对应时间段内,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维持体温恒定,机体产热方式主要有骨骼肌战栗(神经调节),以及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体液调节),即产热量变化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B正确;C、bc段对应时间段内,机体体温维持基本稳定,酶活性不变,由于产热量=散热量,而散热量通过调节作用减少,因此产热量相应减少,C错误;D、c点以后对应的时间内,机体体温维持基本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故选C。9.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

17、,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 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 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主要受下丘脑控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后,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

18、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2、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Na+和K+之间的交换。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浓度梯度泵出三个Na+和泵入两个K+,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错误;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钠-钾泵的运输功能降低,从而摄取碘的能力减弱,B正确;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

19、活性,碘不能被活化,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错误;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作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10.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20、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

21、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故选D。11.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 与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 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促胰液素C.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

22、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D. 实验证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实验:1、与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2、与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与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A正确;B、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不是由胰腺分泌的,故胰液中不含促胰液素,B错误;C、与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

23、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正确;D、实验证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会产生促胰液素,D正确。故选B。12. TCR为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能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并结合抗原后,致T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复合物CD3磷酸化,并最终活化T细胞,使其“击杀”体内肿瘤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CR是T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产物B. CD3基因突变可能会降低个体的免疫能力C. 活化后的T细胞“击杀”肿瘤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D. 被“击杀”的肿瘤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答案】D【解析】【分析

24、】TCR与肿瘤抗原特异性结合,使CD3磷酸化,进而激活T细胞,完成细胞免疫。【详解】A、TCR是T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产物,只在T细胞内表达,A正确;B、CD3基因突变可能导致T细胞无法被活化,可能会降低个体的免疫能力,B正确;C、活化后的T细胞“击杀”肿瘤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D、被“击杀”的肿瘤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D。13. 树突状细胞(DC)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的CD80等标志性蛋白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C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B. DC能够识别

25、和呈递抗原C. DC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D. 正常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低【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树突状细胞(DC)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的CD80等标志性蛋白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可推测DC是一种免疫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反应,与巨噬细胞功能类似。【详解】A、由题意“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说明DC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B、当受到抗原刺激时,其表面标志性蛋白CD80等会大量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说明DC能识别和呈递抗原,B正确;C、DC属

26、于免疫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分化,C正确;D、正常人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高;DC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接种疫苗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量较低,D错误。故选 D。14. 接种灭活病毒疫苗会引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b表示 物质,AE表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细胞A-E均能识别抗原B. 物质a的刺激促进了细胞C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C. ab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两者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 接种后若感染该病毒,细胞D能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清除【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该图表示的体液免疫的过程,A为吞噬细胞,B为T

27、细胞,a为淋巴因子,C为B细胞,D为记忆细胞,E为浆细胞,b为抗体。【详解】A、E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B、细胞C(B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D(记忆细胞)和细胞E(浆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淋巴因子促进了细胞C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B正确;C、淋巴因子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细胞D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B。15. 研究人员以小白鼠的致病菌甲、致病菌乙(致死性很强)和小白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1用久置的致病菌甲对小白鼠进行第一次注射小白鼠全部存活实验2给实验1

28、中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新鲜的致病菌甲大部分小白鼠存活实验3给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乙?A. 实验1中,久置的致病菌不能使小白鼠产生特异性免疫B. 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经第一次注射后已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 实验2中,死亡的小白鼠体内可能缺乏产生相应抗体的记忆细胞D. 实验3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大部分小白鼠存活【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第一次注射时意外发现全部小鼠存活,说明“久置的致病菌甲”致病性较低,小鼠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培养新鲜致病菌甲,给实验1中的小白鼠注射,结果大部分小鼠存活,说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详解】A、第一次

29、注射时,小白鼠全部存活可能是因为久置的致病菌甲致病性减弱了,但仍有抗原特性,可以引起特异性免疫,使小白鼠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A错误;B、实验2中给实验1中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新鲜的致病菌甲,大部分小白鼠存活,是因为存活的小白鼠经第一次注射后已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C、实验2中,死亡的小白鼠体内可能缺乏相应的记忆细胞,但记忆细胞是不能产生抗体的,C错误;D、给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乙,经过免疫的小白鼠体内只有针对致病菌甲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注射新鲜的致病菌乙后,大部分小白鼠会致死,D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

30、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 如图表示人体肝脏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 乙表示细胞内液C. 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D. 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过程1、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而过程2受阻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B、丁表示细胞内液,而

31、乙表示血浆,B错误;C、丙表示淋巴,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中,C正确;D、丁细胞内液中O2浓度比甲组织液中低,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D错误故选ABD。17. 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 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减少D. 若使用药物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可使患者尿量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

32、衡。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无法排出,含量偏高,A正确;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升高的过程中,可能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使用药物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B。18. 食用草乌炖肉是有些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

33、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乌头碱可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 钠离子通道是胞外Na+内流和胞内K+外流共同的通道C. 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 阻遇钠离子通道开放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答案】A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使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Na+内流产生兴奋,乌头碱使N

34、a+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而不能恢复静息状态,A正确;B、Na+通道和K+通道是两种不同的通道蛋白,B错误;C、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扩散平衡时,仍是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D、在乌头碱中毒后使用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促进Na+通道关闭,从而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考查引起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原因和电荷分布,明确Na+内流和K+外流均属于协助扩散方式是解题的基础。19. 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如图中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

35、体,可分泌TSHB. 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C. 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D. 由下丘脑合成并由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到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答案】ABC【解析】【分析】本题是下丘脑和垂体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根据题图梳理涉及的下丘脑和垂体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结合问题具体内容进行解答分析图中信息可得,结构乙为神经垂体,结构甲为腺垂体,abcd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详解】A、分析图中信息可得,结构甲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构乙为神经垂体,A正确;B、a为蛋白质类激素,饲喂情况下会被动

36、物的消化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物质c的含量不发生改变,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可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D、物质d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靶细胞结合,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说该激素在全身的血液中都存在,只不过特异性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D错误。故选ABC。20. 如图为人类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 激素A增多会促进垂体合成分泌激素BC. 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甲的形成D. 用能特异性结合图示抗体的药物

37、可有效缓解该病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浆细胞(细胞甲)分泌产生的抗体能够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激素A)的分泌,进而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增多。【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自身抗体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C、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细胞甲)和记忆细胞,C正确;D、使用能特异性结合图示抗体的药物能够降低该抗体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可

38、有效缓解该病的病症,D正确。故选B。三、非选样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中填字母,“_”上填文字)(1)d与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_(用图中数字表示),血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共穿过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_。(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_(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f中液体量增多,请解释具体原因_【答案】 (1). d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 无机盐、蛋白质 (

39、3). (4). edcfg (5). 4 (6). g (7). 图中d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 (8).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将导致组织水肿【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2、图中a为淋巴,b为毛细淋巴管壁,c为毛细

40、血管壁,d为血浆,e为红细胞,f为组织液。细胞g中能完成葡萄糖与多糖的相互转化,可知多糖为肝糖原,细胞g为肝细胞。【详解】(1)d血浆与f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血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e红细胞d血浆c毛细血管壁f组织液g肝细胞,共穿过4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g。(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d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液增多,将导致组织水肿。【点睛】本题考查内环

41、境组成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理解葡萄糖与肝糖原的转化过程,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原因。22. 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该物质通过_方式进入细胞间隙,其内液体为_。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_。(2)兴奋在如图所示结构中传递方向为单向的,原因是_。(3)当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画出d部位及相邻部位的两侧电荷类型,然后再在膜内外两侧标出局部电流的方向:_。(4)据图可知,BDNF具有_和_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

42、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填“增加”/“不变”/“减少”)。(5)运动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6)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同时机体通过_两种措施加强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答案】 (1). 神经递质 (2). 胞吐 (3). 组织液 (4). 化学信号电信号 (5).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6). (7). 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8). 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 (9). 减少 (10). 促进肝糖元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1). 汗液

43、分泌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解析】【分析】由图可知,b为神经递质,运动应激会促使调节因子与DNA结合,进而促进BDNF基因的表达(a过程),表达产物BDNF一方面可以促进神经递质b的释放,另一方面可以激活突触后膜的受体AMPA,进而促进神经兴奋的传导,产生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详解】(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神经递质,该物质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2)如图显示结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为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44、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3)当b物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d处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而其他位置处于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局部电流方向在神经纤维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指向兴奋部位,在神经纤维膜内由兴奋部位指向未兴奋部位,如图:。(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5)运动过程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元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6)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同时机体

45、通过汗液分泌增多、毛细血管舒张两种措施加强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处的传递方式和特点,能准确辨识图示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并理解图示信息,明确体育运动对兴奋传递的影响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准确解答问题和作图。23. 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其原因是_。(3)人体调节尿量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尿崩症临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压尿液,尿崩症根

46、据病变部位分为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通过测定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和禁水加压素试验可以进行区分。从患者上臂静脉抽取血液可检测抗利尿激素,所依据的激素特点是_。在禁水加压素试验中,患者禁止饮水、注射加压素检测尿液情况,若患者的尿液不浓缩,渗透压仍然很低,可判断该患者是肾性尿崩症,推测其病因可能是_。【答案】 (1). 感受器 (2). 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 (3).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 (4).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5).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受损【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7、,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1)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2)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故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3)抗利尿激

48、素(又称加压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从患者上臂静脉抽取血液可检测抗利尿激素,所依据的特点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患者禁止饮水、注射加压素患者的尿液渗透压仍然很低,可判断该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受损,即为肾性尿崩症。【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传递及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24. 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其中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主要包括_,其中胸腺和骨髓是_的场所。三道防线

49、的主要功能是_。(2)细胞B在图中免疫过程的作用是_。(3)过程表示_,图中F为_,E细胞的作用是_。(4)患过新冠肺炎已经治愈的人一般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试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但绝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试从病毒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答案】 (1).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 T细胞和B细胞成熟 (3). 防卫、监控、清除 (4). 摄取、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并传递给T细胞 (5).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6). 抗体 (7). 合成并分泌抗体 (8). 患过新冠肺炎已经治愈的人体内存在足量的的抗体(或

50、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释放大量抗体) (9).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易发生基因突变,使人体原有的抗体失去作用【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其中,A、B、C、D、E、F分别表示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抗体。【详解】(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其中胸腺和骨髓是T细胞和B细胞成熟的场所。三道防线的主要功能是防卫、监控、清除。(2)细胞B是吞噬细胞,在图中免疫过程的作用是摄取、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并传递给T细胞。(3)据图可知,过程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图中

51、F为抗体,E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的作用是合成并分泌抗体。(4)患过新冠肺炎已经治愈的人体内存在足量的的抗体(或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释放大量抗体),因此患过新冠肺炎已经治愈的人一般不会再次被该种该病毒感染患病。但绝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这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易发生基因突变,使人体原有的抗体失去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免疫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和物质的名称。25. 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

52、,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2)在体液免疫中,活化B细胞两个刺激信号为_。(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4)已知切断牌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请完善如下实验

53、步骤进行结果预测。【实验材料及用具】: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步骤】取_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做如下处理: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一段时间后,检测_。【预测结果】_。【答案】 (1). 突触 (2).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3). 淋巴因子、抗原 (4). 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5). 取生理状态相同 (6). 相同剂量的N抗原 (7). 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8).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解析】【分析】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以兴奋的形式进行,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

54、过突触完成的。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相关刺激后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部分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详解】(1)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需要通过突触传递,T细胞膜上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所以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图2中,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为: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4)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确定实验分为两组,实验设计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预期实验结果: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所以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点睛】本题的重点是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过程,考察较为基础,识记神经调节的方式、信息分子作用的机制,以及体液免疫过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