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必修4第二单元 第四课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知识梳理知识一 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和 ,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固有的规律起源发展史统一的物质世界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知识梳理(2)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 所反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3)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意识意识客观实在共同本质物质形态物质的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知识梳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2、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客观的物质体系物质性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知识梳理知识二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内涵: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 和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过程固有属性存在方式承担者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知识梳理(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中,没有 的物质,因而运动是 的、的和 的。(4)静止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是 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
3、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 。运动变化不运动无条件永恒绝对运动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知识梳理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 的;规律是 的。(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一方面要求必须 ,。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稳定客观普遍遵循规律 而不能违背规律认识和把握规律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考点一 全面认识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
4、身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2)物质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二者是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
5、具体的关系。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从而否认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特别提示】(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区别: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联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哲学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为之提供证明,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研究提供指导。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案例一】(200
7、9海南)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B.C.D.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符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错误,自然选择说应该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不
8、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故本题选A项。【答案】A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B.C.D.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解析】不符合题意,材料和人类社会没有直接联系。【答案】C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考点二 正确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这个原理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任何具体的
9、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2)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内在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错误。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脱离了运动谈物质,或把运动归结为只有机械运动一种形式,并且往往把这种运动归结为外力推动的,即把物质运动的原因看作是物质之外的力量造成的。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脱离了物质谈运动,把运动看作是精神运动、精神的性质。(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2.
10、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一切物质都自始至终地贯穿着运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2)静止的相对性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处于一种不显著的变化状态,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说“静止就是绝对不运动,根本不变化”是错误的。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3)静止中包含着运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第一,物质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当人们说某一物体是静止的时候,指的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它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形式的运动。第二,任何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都只能是暂时的,物体在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它还在进行量的积累
11、,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某物质就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而转化为他物。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案例二】(2010天津文综)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毛竹前5年在地下生根,人们在地面上看不到它的变化,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12、但毛竹在地下生根表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这体现了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故A项符合题意;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故B项表述错误;C、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答案】A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二】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相对静止的含义。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13、,是典型的不可知论;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考点三 正确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当然,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2)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唯心主义者把规律看成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东西,因而是错误的。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3)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本质联系是相对于非本质联系而言的。它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了事物
14、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整个发展过程,而区别于事物外部的、表面的、现象的联系。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4)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所谓必然联系是指确定不移、必定如此、不可避免的联系。所谓偶然联系是指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才是规律。(5)哲学上讲的规律概念,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概括和总结的结果,绝不能等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
15、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3)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4)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案例三】(2009江苏)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故B项错误;A、C两项只是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三】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A.B.C.D.立体设计走进新课堂考点整合【解析】“天行有常”,即有规律;“不为尧存”,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