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81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人教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含解析.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知识框图】第20-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网络】【基础过关】(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初步建立正式确立初步发展时间标志1949年9月政协一届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间标志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时间标志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条件标志:一届人大召开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

2、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政治稳定、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时间内容1954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背景目的依据实施意义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纲领规定和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

3、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法律制度社会秩序民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3、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措施 成就 (1)法制建设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对包括刘少奇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3)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

4、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项目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一、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重难点深化】背景 制定主体 内容 性质

5、历史作用 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党 地位 政党 关系 合作 基础 合作 方式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在多党合作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政治

6、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2021浙江卷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B【解析】

7、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B项;1949年10月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A项;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排除C项;1982年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D项。【体验高考】2.(2019北京高考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

8、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集中制A B C D【答案】C【解析】由材料“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可知为多党合作,统一战线思想。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故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故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民主协商的制度,故正确;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

9、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毛泽东曾致信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欢迎先生北上。”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北上主要是为了()A商讨抗日救国 B调停国共冲突C重建国共合作D共商建国大计【解析】由材料“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可知,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全国革命胜利在即,为了筹建新中国,毛泽东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故选D项。【答案】D【课时小测】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10、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3.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A形成了联合执政的局面B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C实现少数民族区域自治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制度为政治协商制度,它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比较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

11、参政党,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A项;在政治协商制度下,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见解不可能完全一致,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没有体现出“精英参政”,排除C项。【答案】D4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材料中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所学知识

12、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是政党制度;B项表述有误,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D项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故选C项。【答案】C5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82宪法D1999年宪法【解析】提取关键信息“新时期”可以判断1982年修宪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

13、民的委托和授予,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答案】C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网络】背景提出内涵意义实践【基础过关】1、一国两制“构想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式。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1987年1990年1992年2005年2008年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不同。(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台湾回归后可保留军队;(2)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历史遗

14、留问题,中国政府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澳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同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重难点深化】(1)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2)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拥有巨大的感召力。(3)祖国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

15、和平统一(4)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1)“台独”势力的活动相当猖獗。(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2019北京高考1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答案】B【解析】由材料“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16、、“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可知中国明确港澳主权问题,通过致函联合国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一国两制”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香港1997年回归,澳门1999年回归,排除D项。【体验高考】【课时小测】1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并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声明解放军停止自1958年以来对大小金门等岛屿进行的炮击。当时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A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B确立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标志着武力不再是统一的选项D打破了两岸长期隔

17、绝的局面【解析】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选A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排除B项;和平统一;并不意味着放弃武力统一,排除C项;1987年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排除D项。【答案】A2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A蕴含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解析】从材料信息分析,国家实现统一后,中央对台湾的管理具有

18、很大的宽松政策,“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即大陆实行一种制度,台湾可实行另一种制度,孕育着“一国两制”的精髓。【答案】A3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A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C“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D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在这里强调的就是香港并不是完全的自治,而是“一国两制”之下的地方特别行政区,故A项正确。【答案】A41979年1月,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

19、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D标志“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解析】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达成于1992年,故排除C项;“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D项不正确。材料反映了和平统一方针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5.“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D不同的生活习惯【解析】材料中“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不同的社会制度,因为“一国两制”本身指的就是一个国家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故答案为B项。【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