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赛的不是驴,是要找鞍袋唐朝时,张鷟在河阳县做县尉时,发生了一起盗驴案,一位过路客商的驴拴在路边的树上,有人割断了拴驴的缰绳,把驴连同驴背上的鞍袋给偷走了,找了好几天,杳无音讯,石沉大海一般,只好报官。偷驴的人见官府查得紧,惶恐不安,迫于压力只好在晚上天黑的时候将驴放走,但却将鞍袋留下。见客商的驴子有了下落,张鷟说:“这样一定可以找到失窃的鞍袋。”第二天,官府贴出文告,河阳县要举行赛驴活动,哪家的驴子在晚上的时候能找到主人藏的鞍袋,可获得五千钱的奖励。一时间,街头巷尾都轰动了,人们都在议论纷纷,看哪家的驴最聪明,能找到主人藏的鞍袋,领取赏金。报名参赛的人很多,参赛驴子的主人都想看看自家养的驴聪不聪明。到了正式比赛的头一天,张鷟让人把所有的驴子关在圈里,不给饮水,不给草料。到了比赛那天的晚上,张鷟命参赛人松开自家驴子的缰绳任由驴子自行去寻找主人藏起来的鞍袋。那头被盗贼割断缰绳偷回家养了几天的驴子,饿了一天,等主人一松开缰绳,就迫不及待地径直奔向吃过草的盗贼家,张鷟暗中派人跟着驴子,按图索骥,来到了偷驴人的家中一搜,果然在草堆中寻获了客商的鞍袋。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张鷟的“醉翁”之意,赛驴的目的不在于驴,哥赛的不是驴,是要找鞍袋,抓那偷驴的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