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考点透视本专题主要复习20世纪的国际关系,包括20世纪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各种政治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所进行的努力。这一专题在高考中一般占10分左右。复习中,我们要(1)理清20世纪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原因。(2)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及后果。(3)把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演变和瓦解,90年代初以来多极化格局的趋势。名师串讲知识图解 原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矛盾:法德、俄奥、英德。 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表现: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因 直接原因: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2、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战争 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性质 塞尔维亚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主要 西线:英法比军队同德军作战。第 战线 东线:俄军同奥匈、德国军队作战。一 爆发:1914年,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次 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世 过 主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界 要 凡尔登战役大 程 战 索姆河战役 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战 役 俄军东线攻势 日德兰海战 结 1917年,美国为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而参战。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果 1918年1
3、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历时四年,三十多国参战,15亿人口卷入,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后 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帝国、奥 斯曼帝国,削弱英、法和意大利。 果 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人类历史上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召开: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旨在瓜分战败国战利品的会议。 操纵国: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美(威尔逊)。 巴性质:帝国主义瓜分战利品的分赃会议。黎 五 美国要攫取世界领导权。 和 大 英国继续维护世界霸权,反对过分削弱
4、德国。会 国 法国要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意 意大利要扩大领土。 图 日本要使它在大战获取在太平洋和中国的权利合法化。 概念: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 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构成: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 凡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 尔 内容:凡尔赛和约主要涉及领土、殖民地、军事、赔款和中国问题。 赛 影响:对德国进行严惩和限制,建立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体 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奥地利、匈牙利分立,建凡 系 立新的捷克斯诺伐克、南斯拉夫。尔 特
5、点:以欧洲尤其是英法为主导,具有反动性、不牢固性和不稳定性、具有赛 一定的进步性。华 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盛 维护工具:国际联盟顿 背景: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相互争夺;美日矛盾激化。体 召开:1921年,在美国倡议下,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系 华 构 四国条约:以体面形式埋葬英日同盟。 盛 五国海军协定:英国正式承认美国与英享有对等制海权。 顿 成 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占中国,列强共同管理中国。 体 概念:是在以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定的帝国主义 系 在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评价: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
6、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的利益冲突, 标志着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 序的重新安排。 日本于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崩 德国于1935年、1936年两次撕毁凡尔赛和约。 溃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瓦解。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一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之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再次掠夺。 评 一战严重影响到资本主义稳定性,对其体系进行重新安排,是必要的。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进行谈判、妥协、让步、接受整体安排。 价 从凡尔赛和约
7、到四国条约、九国公约,具有资本主义世界整体性安排的特点。 国际联盟和限制海军军备的规定,是20年代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最初反映。 原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经 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济 因 直接原因: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危 爆发:1929年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波及各个领域和资本主义世界。 机 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加深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 背 人民不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景 尽快摆脱困难,实现经济复兴直接目的 罗 维护资本主
8、义制度根本目的 斯 特点: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福 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 新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政 的调整,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 影 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济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危 响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机 原 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权。和 德 因 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招牌,进行欺骗性宣传,赢得了广泛的支持。法 国 建立:1933年,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就任德国总理,欧洲战
9、争策源地形成。西 法 实行一党专政,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斯 西 内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侵 斯 外 控制文化教育,箝制思想。略 建 政 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扩 立 策 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张 原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日本 因 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二二六兵变”。 法西斯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建立 内外 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自由。 军费开支扩大。 政策 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法西斯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和全面侵华战争。 侵
10、略 德国吞并奥地利。 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 原因:法西斯国家力量的壮大;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加剧;有共同利益的需要。 结 形 德意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盟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成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背 西方大国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 慕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以捷克斯诺伐克民族问题为由,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 尼 景 英法企图牺牲捷克利益,与希特勒妥协,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黑 过程:1938年,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无捷克代表参加情况下 阴 签订割让苏台德区的慕尼黑协定。 谋 影 德国控制捷克斯诺伐克,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快侵略扩张步伐。 响 加强苏联对
11、英法的不信任感,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矛盾发展。 原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因 由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成的。 二战前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二战爆发。 爆发: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 西 进攻北欧,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线 敦克尔刻大撤退。 形 法国投降。 势 不列颠之战。第 扩 苏德战争:1941年6月爆发。莫斯科战役。二 大 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爆发。次 背 法西斯国家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世 反法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12、的直接推动。界 西斯 景 美国出于安全和利益考虑,改变“中立”态度,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大 同盟 建立: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战 作用:增强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世界人民斗志,加速二战胜利进程。 转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折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美英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投降。 国 开罗会议:1943年,中美英签署对日作战,日本侵占领土归还中国开罗宣言 际 德黑兰会议:对德作战、战后合作,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会 雅尔塔会议:根除德国法西斯、惩办战犯、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 议 波茨坦会议:重申雅尔塔精神,发表敦促日本投降
13、的波茨坦公告。 胜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德国投降:1945年美苏军队会师易北河,苏军占柏林,德国投降。 利 日本投降: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中、美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影 二战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二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人民,使和平与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二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响 二战促使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二战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形 欧洲在战争中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 成
14、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条 苏联壮大了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件 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建立: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后设计的新的世界秩序。 内 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 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雅 容 建立联合国:1945年,在旧金山筹建,10月成立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尔 冷 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塔 美 战 对活动和对抗形式。体 苏 政 表现: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 1947
15、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提系 对 策 出;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抗 1955年为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美 原因:苏联推行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 苏 过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争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则是转攻为守的时期。 霸 程 80年代,美国对苏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解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散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的解体。 过程:东欧执政党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势力大增取得政权;执政党丧失政
16、权。东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欧 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和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弊端得不到纠正。 剧 原因 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未能突破苏联模式,酿成危机,执政党脱离群众。 变 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和西方“和平演变”。 政治改革中否定苏联历史和十月革命,引起思想混乱和国内局势动荡。苏 过 苏维埃主权同盟条约公布,苏联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联 程 “八一九”事件爆发,国家政权发生根本的质变。世 解 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苏联完全解体。界 体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得不到纠正。格 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
17、本原则和方向。局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 世 基本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变 界 冷战 特点 世界走向缓和,但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化 政 后的 一超 美国企图独霸世界,遭到包括西方大国的反对。 治 国际 多强 欧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成为重要力量。 的 形势 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发 霸权主义:美国借助北约,插手干涉别国事务和争端,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 展 地区 原因:两极格局被打破,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矛盾激化。 与 冲突 冲突: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解体后出现地区性战争。 冲 裁 1996年联合国通过全面
18、禁止核试验条约。 突 军 美国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缓和:韩朝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会晤,发表共同宣言。重点讲解1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多极化格局趋势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相比的不同。 (1)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 都是通过一系列会议确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个国家的意志。 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19、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暂时妥协。 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前者是被法西斯侵略扩张导致的世界战争直接摧垮的;而后者是因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剧变而结束的。(3)与前两次相比,多极化格局趋势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多极化格局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多极化格局的建立还存在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亚
20、非拉发展中国家在新的世界格局确立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主要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外交政策。 (1)相互关系 英法: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期争夺,具有时而对立时而联合的特点。 英德:长时期内是相互争夺的对手。 美日:是争夺远东优势地位的两个主要国家。 法德: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了长期争夺,并形成“世仇”。 苏美:二战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代表世界势力的两极。 (2)主要国家的重要对外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美国的“金元外交”、“中立”政策,在中国问题上的门户开放、扶蒋反共等政策,杜鲁门主义、尼克松主义、里根主义等战略;日本的大陆政策等。 (3)规律制约各国相互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21、:各国的历史传统。各国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自己的特色。近代时期,俄国、日本、德国的积极扩张政策与他们的军国主义、封建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各国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包括:稳定的政治局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四个方面往往决定一个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目的和方式,从而影响地区甚至整个国际关系的全局。各国的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国家利益的有无、得失、大小,决定着外交政策的走向。各国的意识形态。一国的意识形态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需求,影响到其外交政策的制定。极端的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多是负面的;正常的意识形
22、态则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些大国总是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造成国际矛盾。各国的国内斗争。在近代民主制度下,各国内部的利益集团互相攻讦,使得对外政策的制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更有甚者,有的国家统治者企图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平息国内的政治斗争。地缘政治的存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国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特定的国家间关系。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政策、中国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这都是地缘政治的重要表现。3当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问题。 (1)主要问题 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防止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解决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问题,防止核扩散和核战争。 (2
23、)认识 国际关系有三种表现形式:竞争、冲突、合作。随着历史的发展,“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在国际关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在21世纪人类需要解决的最大的发展问题就是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在全球化成为当今趋势的今天,每一个民族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要具有全球意识,通过协商解决利益的冲突,同时,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建立起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只有这样,和平才能够维持,发展才有保障。技巧方法 本专题复习的是20世纪的国际关系,涉及的内容多、头绪杂。在学习时主要围绕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动来梳理知识。具体而言,围绕“一战”后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
24、后的雅尔塔体系、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条线索展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主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内容、调整、崩溃这个角度分析;雅尔塔体系从其产生、演变、解体进行归纳;两极格局解体后,从世界政治形势发展的角度看待当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三者进行比较。考题解析【例1】(2002年全国文综卷)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回答(1)(3)题。(1)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直接引起国内的革命运动,这方面的例证是A美西战争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意埃战争(2)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以欧洲为
25、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 B C D(3)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思路串讲】第(1)题主要考查战争对革命的影响。第(2)问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第(3)问考查联合国的职能。【标准答案】B C D【例2】(2002年上海高考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
26、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西西里岛登陆 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 D阿拉曼战役【思路串讲】据题意可知,德国处于东西夹击之中是在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后。【标准答案】B【例3】(2002年广东高考卷)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协议是布列斯特和约 九国公约 洛桑条约 雅尔塔协定A B C D【思路串讲】据题意,排除选项。【标准答案】D【例4】(2002年全国高考卷)19世纪初期发生了拿破仑战争,20世纪初期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比较这两次战争在范围和性质方面的不同之处;指出两次战争后各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其共同点是什么?【思路串讲】本题主要比较拿破仑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题目比较
27、简单,只要对教材内容熟悉,解答本题是没有问题的。【标准答案】不同之处:(1)前者基本上是欧洲范围的战争;后者是世界性战争。(2)前者的性质经历了从以反干涉为主到谋取霸权为主的转变;后者自始至终都是帝国主义战争。国际关系体系及共同点:拿破仑战争后是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共同点是大国主宰国际事务。【例5】(2005年北京文综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大西洋宪章 开罗宣言 雅尔塔协定 波茨坦公告A B C D【思路串讲】英美于1941年签署大西洋宪章;1943年苏美英雅尔塔协定。【标准答案】D误区诊断 本专题复习中,(1)要注意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
28、异同。(2)要注意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异同。(3)注意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4)注意图上的知识。【例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误点:一是审题不清;二是不能准确把握两军事集团的形成。辨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标志着帝国主义两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答案:D【例7】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建立
29、D联合国的建立、东欧的剧变误点:一是对世界多极化格局概念的理解不够,二是不能把握形成这一格局的因素。辨析:在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成为五个力量核心。答案:A【例8】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B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军部控制内阁大权崇尚军国主义传统 信奉专制政治制度A B C D误点:一是对德、日法西斯建立原因理解不够,二是不对进行正确的比较。辨析:日本法西斯主力在军部。答案:B【例9】下列各项中,由“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决定的内容是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朝鲜南北分别为美苏受降区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 不能单独与敌方停战或讲和A B C D
30、误点:一是对二战中苏、美、英三国召开的会议掌握不牢;二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辨析:二战中苏、美、英通过雅尔会议决定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建立联合国等内容。答案:A自主感悟: 真题演练1(2004年天津高考文综卷)国际关系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回答(1)(2)题。(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建立国际联盟 B调整欧洲国家边界 C签订对德和约 D分配德国战争赔款(2)1992年4月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一个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 这种“关系紧张”是指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美日欧三极矛盾突出 C由意识形态对立转移到经济实力抗衡 D第三世界团结一
31、致反对霸权2(2003年江苏高考卷)下列文件中,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是 A九国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大西洋宪章 D波茨坦公告3(2003年江苏高考卷)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4(2003年江苏高考卷)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5(2003年上海高考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
32、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6(2003年上海高考卷)上世纪80年代,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取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7(2005年北京文综题)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回答(1)(3)题。(1)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
33、的世界殖民体系。(2)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横行 南北差距拉大 地区冲突不断 恐怖主义抬头 A B C D(3)20世纪后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概念转化为行动的国际文件是:A联合国宪章B阿拉木图宣言C里约热内卢宣言 D马斯特里赫条约名师押题预测1:简析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转变的原因。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思考:促使世界由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格局的因素很多,要重点从美国、苏联、欧盟、第三世界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要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进行
34、归纳。答案:(1)原因:美国侵朝战争、侵越战争的失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第三世界的崛起,促进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形成了对两极格局的威胁。美苏争霸削弱了双方经济力量。苏东剧变使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中国重大外交行动: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了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国际舞台上与第三世界一起,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提出“一国两制”,收回香港
35、、澳门。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近代以来欧洲在国际关系中占重要地位。现在有人认为:“以欧洲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会“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这种看法是否正确?试结合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思考: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关键是对所学史实要有清楚地了解。在题目所给时空范围内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回答这种题型时,首先必须对题目的观点作一明确的回答,然后再说明之。答案:此话正确。 近300年来,特别是19世纪以来,欧洲曾经是世界政治的中心,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国际格局由各国经济、军事实力决定。资本主义首先在欧洲发展
36、,因此形成欧洲控制世界格局的局面。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正是按照各大国的实力来划分欧洲和海外殖民地的;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正是英、法联合同俄国争霸欧洲的表现。 20世纪初英国协调与法、俄的关系而形成的三国协约,也正是为了对付早已形成的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正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集中在欧洲的表现。 “一战”后形成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蕴含着各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而这一矛盾则以英、法争霸,欧洲反对美国干预欧洲事务和美、日争夺太平洋地区及英、美争夺世界霸权为主要特征。“一战”后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资本
37、主义体系中打开了一个大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这个传统的格局,德、意在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争霸的行列;英、法虽为战胜国,但也筋疲力尽,不能再保住战前所拥有的东西,退出争霸行列,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的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苏联控制了东欧,美国则极力稳定在欧洲的地位。从此,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居支配地位的时代成为历史。预测3:世界政治一体化在20世纪有着突出的表现。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国际联盟的成立是世界政治一体化的突出事例,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国际联盟没能真正领导世界政治一体化它内部存在的矛盾有哪些?外部存在什么矛盾?这些矛盾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3)联合国是国际联盟
38、在二战后的继续与发展,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联合国在它成立初期,内部存在哪些矛盾?外部存在哪些矛盾?这些矛盾是如何解决的?(5)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相比,能够长时间维持国际和平并推动国际政治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考:世界政治体化主要表现在国际联盟、联合国等几个方面。答案:(1)主要国家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的形成。(2)内部矛盾: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专制制度的矛盾;大国与小国的矛盾;独立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外部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最大影响:导致二战。(3)打败挑起二战的法西斯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4)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大国与小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外部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解决:内部矛盾主要是通过大国合作协商解决:外部矛盾是通过强迫性民主改革,让战败国加入联合国成为国际大家庭一员来解决的。(5)大国经济合作;大国共同占有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一体化。真题演练参考答案1(1)C(2)B 2A 3B 4B 5D 6A 7、(1)A(2)D(3)C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