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74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4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课件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与 现代中国的外交 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 识 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 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 20 世纪 50年代后期至 80 年代末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美苏实力相对下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

3、运动的兴起 20 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欧盟、日本实力增强;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及冷战之间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4)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4.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 合作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合作从经济领域

4、扩大到政治领域。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2)影响 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上: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5.美苏冷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

5、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3)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中苏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建交后不和谐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6、提示: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而不是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2)冷战背景下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提示: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不能说明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发动了“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冷战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提示:冷战中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均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世界大战。(4

7、)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属于冷战背景下的“热战”。()提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属于“热战”,但属于冷战引发的战争。(5)不结盟运动反对同任何国家结盟。()提示:不结盟不是针对任何同盟,而是指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2.新中国的外交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一边倒”互相矛盾。()提示:两者并不矛盾。“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放弃国家利益。(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为了发展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而提出来的。()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最早

8、是周恩来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3)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提示: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在1971年。(4)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提示: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加入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突出说明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5)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提示: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不是中美建交的标志,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