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教学目的1 种群的特征(B:识记)。2 种群数量的变化(C:理解)。3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C:理解)。4 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B:识记)。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种群的特征。(2) 种群数量的变化。(3) 生物群落的概念。2 教学难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过程【板书】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的特征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种群的数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 量变化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和生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物群 生物群落的概念落 生物群落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 水平结构【注解】一、种群(一)
2、种群特征 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1种群密度 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3年龄组成 类型 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适中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少,老年个体很多意义: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4性别比例(二)数量变化1 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2 “J”型曲线 公式:Nt=N0t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 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
3、为食的捕食者3“S”型曲线 数量的增加 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出生率与死亡率 气侯、食物4决定因素 捕食者、竞争者 迁入与迁出 人类的活动5 研究的意义: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防治害虫二、生物群落(一)群落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 垂直结构:明显的分层现象 (二)群落结构 动物的分层:受植物分层的制约 水平结构:因地形、光照、湿度不同,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三)群落演替: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同类题库】种群的特征(B:识记
4、)种群概念下列属于种群的是(B)A一块棉田中的害虫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C一座高山上的鸟 D一口池塘中的单细胞藻类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在下列生态因素
5、中哪一种因素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小(B)A竞争 B代谢废物的累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D)A全世界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C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全部生物 D稳定型生物种群在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元。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重要的意义。试举一例 。(2)下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地块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组别12345678910株数02334124233(1)害虫防治等(2
6、)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均正确(3)3株/m2年龄组成按一对夫妇生两个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B)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面是四个种群年龄结构模型,其中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种群是(B)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 型,C表示 型。(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1)增长
7、型 衰退型 (2)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3)种群密度越来越大(4)越来越小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产生的问题不同,采取的对策也不同。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请阅读表中资料(1991年),回答下列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0524少年儿童比重(%)210390老年人口比重(%)12040(1)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可采取的对策为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可采取的对策为 。(1)人口老龄化;提高人口素质(2)人口出生率太高;计划生育下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回答:(1)如果第类表示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
8、经营很正常,它属于 型,其特点是 的个体很多,而 的个体很少,则种群的 会越来越大。(2)如果第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留下 鸡,处理 鸡;要保持 多、 少的性别比例;购入或孵化出大量 ,加以良好的 ,使它有很高的 ,让衰退型转化为 。(1)增长;年幼者;年老者;数量(2)育龄;老龄雌;雄雏鸡;饲养管理;成活率;增长型性别比例综合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
9、中,错误的是(D)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与生殖年龄与个体数种群数量的变化(C:理解)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种群中的个体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所组成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而发生竞争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出现指数增长(D)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条件的实验条件下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
10、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B)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如图示,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B)下图是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2)如果将该物种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 。用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 、 、 、 。(1)a(2)b 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的
11、个体总数(3)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下图是某一资源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 增长曲线图,请回答:(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曲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迁入第 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迁入第 年后开始的。(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经使该动物种群在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动物种群保持在图中 点所代表的水平上。(1)d(2)b(3)2、8(4)b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雉引入该岛后的增长曲线如下图:(1)在1937-1940年,环颈雉增长曲线相当于 型,这是因为 。(2)环颈雉在
12、该岛的最终增长曲线为型,这种数量的增长方式出现的原因分析如下:从种内关系看是因为 ;从种间关系看是因为 。(3)在这个岛屿中,环颈雉种群数量的K值是 。(1)“J”;最初引入环颈雉时,岛屿上生存空间、食物充裕,敌害很少(2)“S”;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3)2500只一个动物种群,从其侵入新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到建立种群后,一般有几种情况,如下图中的A、B、C所示,说明各曲线的意义。A: ;B: ;C: 。A:说明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栖息地的环境,新种群在新栖息地生存下来并达到稳定发展;B:能在新栖息地生丰下来,但生存斗争比较激烈,种群数量波动较大,表明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栖息地;C:在激烈
13、的生存斗争中不能适应新的栖息地的环境条件,最后在新栖息地中消失。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C:理解)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B)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先增后减 D相对稳定下图为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施DDT)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点开始是生物防治。(2)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达到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最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 。(3)从F点开始,种群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其波幅基本稳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表明: 。(4)在A点后,每次喷施农药一段时间内,害
14、虫种群密度增加的趋势比原来更加严重,请分析原因。(5)一般认为害虫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物学的原理解释。(1)E(2)A、D、E(3)在生物防治的情况下,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4)一是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个体比例越来越大,使农药的效果下断下降;二是被农药直接毒死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被毒死的害虫天敌越来越多(5)要点:在害虫不危害农作物的前提下,要保护好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最大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B:识记)(多选)森林生物群落包括森林中的(ABC)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影
15、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D)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温度高低 D生物种群特征一座高山上的哪些成分可以构成生物群落(C)A全部鸟类 B全部马尾松 C全部生物 D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 B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种个体D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哪一项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B)A面积大小 B分层结构 C是否落叶 D阔叶与针叶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
16、,而獾、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C)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多选)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BC)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下列实例中,不构成群落的是(C)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C大兴安林上的全部红松 D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C)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
17、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学科内综合】在下列生态因素中哪一种因素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小(B)A寄生 B代谢废物的累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从理论上分析,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应在“S”型增长曲线的(B)AS型曲线即将增长的水平 B1/2K水平以上CK值水平 D1/4 K的水平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D)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不起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下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
18、”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B)A乙、甲、丁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丁、乙、丙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示例(模拟捉放法)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粒,大小烧杯各一个。方法步骤:1从一包绿豆中取出50粒,换上50粒红豆,然后将这包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合均匀。2抓取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豆子,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连续抓取豆子20次。3数一下小烧杯中共有多少粒小红豆(假若a粒)。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种群密度的调查过程中,用50粒红豆换上取出的50粒绿豆的含义是什么?(2)从大烧杯向外抓紧取豆粒时,睁眼抓取和闭眼抓取两种两种方法,哪种方法导致的实验误差较大? 。(3)设纸包内绿豆总数为X,写出a的表达式:X= 。(4)按上式求出的a值是否和纸包中绿豆总数完全相符?如有不符,怎样操作,可减少实验误差?(1)用红豆换上取出的相同数目的绿豆是模拟种群密度调查取样调查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物。(2)睁眼抓取(3)(5020)/a(4)在抓取20次的基础上,增加从大烧杯中抓取的次数(但不能超过50次);重复测算n次,求其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