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6 ,大小:1.24MB ,
资源ID:36603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660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4.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4.ppt

1、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 1.掌握新式交通工具更新和通信工具进步的表现。2.分析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新式交通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2)自行车、摩托车、家庭汽车先后成为国人的代步工具。2.交通运输业(1)轮船:1865年,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

2、以较快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3)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4)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5)城市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6)飞机: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发展演变的特点有哪些?提示:(1)从时间上看,起步晚,开端艰难。(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发展缓慢

3、,落后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3)从地域上看,近代铁路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北、西南地区发展缓慢。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的发展(1)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2)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32年,中国又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2)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20世纪80年代之

4、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中国的电话用户迅速增加。3.影响: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1)外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使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2)内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近代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活动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

5、动力。2.影响(1)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消极方面:便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军事侵略,便利了它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由表格可知,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的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A项

6、正确。答案:A 运输方法 运费(吨/千米)运输方法 运费(吨/千米)肩挑 34.0 驴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 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 D.怀念传统生

7、活的闲适 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交通工具的进步。作者并未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也未反对西方近代文明,A、C两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根据材料“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可知作者享受的是“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而不是火车出行的便捷,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一包花生米”可知作者向往的是传统生活带来的闲适,故D项说法最准确。答案:D 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近代交通发展缓慢的原因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二、中国近代以来通信工具的变迁及影响 1.发展变迁:中国近代通信

8、工具由最初外国在中国建立电报机房到中国自己架设有线电报线,由用于军事目的的有线电报、官商通报的无线电报、被当作奢侈品的电话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通信网形成,电话成为日用品,寻呼机、传真机及无线电话出现,并开始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2.影响:通信工具的变迁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福建巡抚丁日昌(18231882)认为,电报可以通军情,为海防所必需,因此积极主张自设电报。1877年,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事的机会,上奏清廷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并拟定了电报线路具体的架设方案,拟派船政

9、学堂学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丁日昌积极主张发展无线电报 B.近代中国通信的发展离不开先进国人的倡导 C.鸦片战争以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D.这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根据“并拟定了电报线路具体的架设方案”可知,丁日昌积极主张发展的是有线电报,故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是在辛亥革命后。D项表述错误,其中的“维新变法”,应为“洋务运动”。丁日昌的主张有利于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 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

10、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行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福建、上海两地茶叶价格的同步变动说明信息传递快,19世纪80年代,两地已能进行电报联络。答案:A 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史料一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研读:画线部分说明铁路交通促进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史料表明铁路交通的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史料二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对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表示不满,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研读:史料中慈禧太后“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表明由于清政府中顽固势力的排斥,铁路等近代新生事物难以得到快速传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