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备课资源历史回眸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来受到来自两方面的限制:外国资本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却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段时期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为什么在这段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会有如此快的发展呢?一方面,由于欧美各国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来自列强对中国商品倾销这一方面的压力暂时有所缓和。另一方面,辛亥革命给封建制度以冲击,建立了民国。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在他的“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的思想指导下,颁布了许多民主性法令,并制定了具有宪
2、法性的临时约法,实业部明确提出:对股份公司“以恤商起见,减其征额”;对于“独出资本之商号,宜一体允其自由呈注,不令偏枯”。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无疑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政策和舆论宣传,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初年相继出现了一些工商业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这些团体在抗御外来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危亡、振兴商务实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15年提出阴谋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在政府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举办国货展览会是举实业、倡国货的一个重
3、要手段。1915年10月,农商部鉴于一战爆发,“外货来源日绌,供不应求”,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国货展览会,各省都选送产品参展,展品将近10万件,展览会的游览人数,每日不下万人,国货展览会取得了很大成功,大大提高了国货的声誉,一时间人人以用国货为荣,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中开办的企业,以纺织和面粉工业发展最快,针织、印刷等轻工业也有不少进展。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家工厂,资本3254.7万元,到1920年,已增到475家工厂,资本8275万元。同时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1917年建立了华生电力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限流器和开关。1922年,
4、中国国际电力瓷器有限公司建立,三位曾在美国威斯汀豪电力公司受过培训的技工,成了该公司发展壮大的骨干,该公司制造了能处理3.3万伏高压的电力设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产电线、电缆、电池及各种绝缘材料的同类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工业大多集中于少数城市,尤其是上海,但到1935年,全国2000多个重要城镇中已有400多个有了发电厂,以较低成本生产的设备,质量相当不错。在化学工业方面也出现了范旭东和吴蕴初等领军人物。可惜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又卷土重来,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随后,中国民族工业开始萎缩,逐渐萧条。大战期间民
5、族工业兴旺发达的景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中国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又一阻力,则是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多灾多难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又遭到日本的侵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大半个中国,一面公开劫掠中国的公私财产和企业转作投资;一面增办各种事业,配合其“以战养战”的军事侵略,以华北开发会社、华中振兴会社及伪中央储备银行、华兴商业银行等为工具,实行军事占领性的掠夺。为适应侵略的需要,日本还在沦陷区实
6、行物资管制制度,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同时他还掠夺大批劳动力,把他们送到日本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动,日本对沦陷区的侵略性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日本的侵略掠夺、节节进逼之下,火柴大王刘鸿生感到应付无策,遂出走香港,在那里办起一个火柴厂。同时,又设法抢运一批机器和原料,到国民党统治区去兴办火柴、毛纺等企业。在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他表现出一个民族资本家应有的积极性和进步性。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不得不仰赖国民党政府及官僚资本的支持。结果,他由一个民族资本的大老板变成了官僚资本的伙计。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恢复、重整原有的企业,并有所扩展。但在外货大量倾销、通货恶性膨胀中,他悲观绝望地看
7、着所属的工业企业陷于停工与减产,而被迫走上了商业投机的末路。刘鸿生企业的发展与衰落过程,是旧中国绝大多数民族资本企业所经历的共同过程。19271937年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对19271937年经济的发展历来评价不一,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教授在19271937年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一文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在财政经济方面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整理了财政,统一了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改革了税制,整顿了三税(关税、盐税、统税),废除了制约商品流通的厘金制度。第二,发表与各国重订新约的宣言,开展关税自主运动,否定领事裁判权。第三,实施币制改革,废两改元,统一国家货币,
8、限制白银外流。第四,开展国民济建设运动。通过上述一系列财政经济措施,统一了财政,增加了税收和财政收入,扩大了市场交流和国内外贸易,发展了工农业经济,恢复了历史上丧失的部分海关主权,基本上恢复了自主决定进口税制、税率,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商业,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但是,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的、缓慢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发展趋势。譬如,经过实施新的财政经济方针,19281930年间,经济水平是上升的,表现了一种良好的势头;后来,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国共持续内战,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不断进行混战,国内大面积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接连发生。因而1931年后,经济状况又恶化,经济水平下降。国民政府进一步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促使国民经济水平再次提升,至1936年达到了民国时期最高的经济水平,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抗日战争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20世纪30年代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它评价过高,或对其发展完全持否定态度,都是不恰当的。应该说,它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经过了一个波浪起伏的发展过程。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