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A.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B.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C.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D.诗歌尚未得到人们的认可解析: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A项错;唐诗不属于通俗文学,C项错;D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B项。答案:B2.“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能够印证此话的是()A.二府三司、火药、交子B.交子、指南针、活字印刷术C.火药、理学、通判D.造纸术、
2、理学、指南针解析:注意题目的要求是“物质文化”。A、C、D三项中的二府三司、理学、通判不符合“物质文化”的要求,均排除,故B项正确。答案:B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4.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一度形成“东学西渐”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宋元时期传播到西方的,故选C项。答案:C5.有学
3、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大多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水平,轻视理论探究和科学实验,这是缺乏理性精神的体现,故选A项。答案:A6.论语为政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大一统
4、时代的风貌解析:诗经被列为儒家经典,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答案:B7.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解析:“诗仙”指唐代大诗人李白。“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是对杜甫的赞扬,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8.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尚意书风、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文学艺术()A.出现了平民化趋势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D.
5、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解析:话本、词和风俗画的出现反映出文学艺术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文人画和尚意书风的出现,反映了士大夫的个性化追求。答案:C9.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所说的“读者”主要是指()A.官僚阶层B.知识分子C.城镇居民D.手工业者解析:明清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因此受到城镇居民的喜爱。答案:C10.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
6、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解析:A项所述超越了理学男尊女卑的思想;B项所述冲破了等级观念,充满了反抗精神;D项体现出女性自主择偶、自由恋爱的精神。C项是理学忠孝节义思想的体现。答案:C11.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历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通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解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表达形式各有千秋,不存在落后
7、和先进之分,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12.中国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国汉字的解读正确的是()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汉字按照甲骨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A.B.C.D.解析: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的,排除含选项。答案:B13.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
8、文字,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因此,A项错误。文字成为成熟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时期,C项错误。奠定秦朝统一文字基础的是小篆,D项错误。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但是仍能“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说明B项正确。答案:B14.如果开办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A.隋唐的草书B.宋代的风俗画C.元代的杂剧D.明清的小说解析:B、C、D三项所述均具有鲜明的平民化、通俗化特点,与题意不符,A项正确。答案:A15.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在篆书后流行的字体是()解析:在篆书之后流行的是隶书,A项是篆书;B项是楷书;C项是隶书;D项是草书。答案:C16.宋朝时士大夫追
9、求风雅,热衷收藏。下列物品中可能被其收藏或喜爱的是()A.王冕的墨梅图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C.赵孟兆页的千字文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解析:A、C两项出现于元代,B项出现于东晋,D项出现于清朝,据此判断,B项正确。答案:B17.“能文不求举,善画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示吾意。”下列绘画符合这种风格的是()解析:材料所述是文人画的风格,与此相符的只有B项。答案:B18.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解析:在材料提到的文物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元代关汉卿
10、的窦娥冤,故此人只能是元代或元代以后的人,选D项。答案:D19.南戏在宋代兴起,史书记载:“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酒馆凡数十处,每日演剧。”材料反映了南戏兴盛的根本原因是()A.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B.城市商业兴盛C.宋代文人阶层的扩大D.统治者的推崇解析:由材料中的“商贾云集”可判断出B项正确。答案:B20.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二郎神是金色,窦尔墩是蓝色。你认为“白色”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桀骜不驯D.威武庄严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
11、分,共40分)21.中西方科技文明的互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时,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到欧洲。南宋时,我国的指南针技术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到了元朝,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也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二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根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
12、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接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分析材料一中的“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的重要影响。(8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3)材料三中“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接触”是由于“历史的巧合”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分)(4)综上所述,你从东西方科技的交流与发展中得出哪些结论?(3分)参考答案:(1)便利了欧洲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对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城堡和骑士阶层起了重要作用;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现象:中国士大夫学习
13、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原因:传教士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势力的东侵;东方知识分子的虚心求学。(3)不是。理由: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东西方的联系加强,因而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接触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巧合。(4)科技无国界,应相互借鉴;科技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科技就是生产力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材料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材料三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形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
14、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材料四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收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泛流行。(西夏)已任用中国贤人
15、,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从材料一可知,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流派?试比较两派的不同。(4分)(2)材料二中的文学体裁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原因有哪些?(6分)(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唐宋文化各自的特点,并从唐宋各自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分析唐宋文化形成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可知,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派的风格截然不同。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文学体裁是诗,分析其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原因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第(3)问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回答“特点”,分析两者特点不同的“原因”要结合两个时期不同的政治
16、、经济和民族关系。参考答案:(1)豪放派和婉约派。不同: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2)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3)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倾、色调浓烈;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两宋时期,国家积贫积弱,而周边少数民族勃兴,民族政权对峙,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总之,唐宋文化的差异是由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强弱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