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2.50KB ,
资源ID:36509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650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2 汉代儒学(含解析)人民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2 汉代儒学(含解析)人民版.doc

1、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二)汉代儒学(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0漳州三模)公元前110年起,汉武帝前后举行了5次大规模的登泰山封禅,祭天地活动,这一系列活动()A开创“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践行“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C彰显君权神授理论的合法性D震慑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企图C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活动,这些行为意味着君权和天意结合,彰显了君权神授理论的合法性,C项正确;题干与“大一统”无关,排除A项;独尊儒术是思想领域的举措,题干是政治行为,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2020玉林、柳州二模)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新道家”推崇为最高

2、明的学派,理由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人与自我),动合无形(人与道),赡足万物(人与自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这体现了当时()A道家逐渐被推崇为正统B兼容进取整合的时代特色C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D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根据材料“新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信息可知,“新道家”兼容、整合了阴阳家、儒家、墨家等各家思想的合理成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色,故选B项;西汉时期被推崇为正统的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3、,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实现了思想创新,排除C项;题干未反映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的信息,排除D项。3(2020榆林模拟)太学是汉武帝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太学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开设了讲解诗书礼易春秋的课程。五经博士经常教育学生“通经”才是进入官场的重要途径。这说明当时()A建立了从上而下的教育体系B官吏选拔制度不断发展完善C太学取代了传统的选官方式D儒学已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D题干显示儒家经典已经成为国家最高教育机关的课程并与选官制度结合,这说明儒学已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故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地方教育机构,排除A项;题干也没有涉及官吏选拔制度,故排除B项;太学只是步入仕途

4、的途径之一,故排除C项。4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将孔子与诸侯一起列入“世家”,老子、孙子、韩非、苏秦、扁鹊与人臣一起列入“列传”,而墨子仅二十四个字述及。这反映出,当时()A正统思想已经形成 B底层民众受到歧视C思想流派异彩纷呈 D阶级分化日益加剧A由材料可知,西汉司马迁将孔子与诸侯一起列入世家,而将老子、韩非等列入列传,这反映出统治者推崇儒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汉朝正统思想的形成,而非社会等级间的矛盾,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阶级分化的现象,排除D项。5建元六年,汉武帝“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5、延文学儒者以数百,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这()A有利于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B促成汉代经学的内部统一C使政府管治中放弃法家学说D导致汉代开启重文轻武先河A汉武帝重视儒家学说,使其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重要标准,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用思想的一统来维护政治的一统,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汉武帝重视儒家学说以维护一统,体现不出促成汉代经学的内部统一,并且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一直争论,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摒弃法家学说,而是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出外儒内法的特征,排除C项;宋代赵匡胤开启重文轻武先河,排除D项。6西汉初年,朝廷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迎来“文景

6、之治”。东汉初年,光武帝在统一天下后,“退功臣进文吏”,以“柔道”治天下,出现“光武中兴”。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治理突破儒学束缚B经济手段是维系盛世的关键C现实需要推动政策调整D历代治国方式开始趋于一致C从无为而治到以“柔道”治天下,反映了汉朝因现实统治的需要而调整国家政策,C项正确;东汉时期儒学已经成为正统思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排除B项;无为而治与以“柔道”治天下是不同的治国方式,排除D项。7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这表明当时()A黄老之学趋向消亡

7、B治国方略选择纯守儒术C儒学受到高度重视D儒学主流地位得以强化C材料“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表明儒学已经受到朝廷重视,故选C项。8汉朝时,社会上有一批人被称作“游侠”。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游侠郭解“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东汉班固在汉书中认为郭解的做法违背礼法,破坏等级制度,“其罪已不容诛矣”。两人对郭解的不同评价反映了()A游侠群体发生了质的变化B两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D两人的思想境界高低不同C由材料可知,司马迁和班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这与他们所处时代的

8、主流思想有关,故选C项;两者说的是同一件事情,排除A项;司马迁和班固都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思想境界的区别,排除D项。920世纪70年代曾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与山东临沂金雀山墓先后出土西汉帛画,两地的帛画都描绘了人的灵魂升天的内容,风格也极为接近。这表明()A秦汉绘画形成了统一风格B大统一推动了文化的交融C山东代表了最先进的文化D独尊儒术促进了绘画发展B材料“湖南长沙马王堆与山东临沂金雀山墓先后出土西汉帛画,两地的帛画都描绘了人的灵魂升天的内容,风格也极为接近”说明湖南长沙与山东临沂距离较远,但是文化风格有一致性,根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得到大统一推动了文化

9、的交融,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西汉时期,而非秦汉时期,排除A项;材料“两地的帛画风格也极为接近”不能说明山东代表了最先进的文化,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0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注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该观点意在强调()A儒学公信力遭到普遍质疑B汉代儒学思想以帝王为本位C儒学日益僵化逐步走向衰落D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由材料“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可知,帝王利用儒书,官方控制思想,导

10、致儒学失去本真意义而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故选B项;材料中官方的目的是控制思想,儒学作为官方主流思想的地位稳定,排除A项;材料中儒学作为官方主流思想的地位稳定,明清时期儒学日益僵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而非儒学地位的确立,排除D项。11“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是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遭到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A材料中“春秋决狱”的史实说明,西汉将儒家伦理道德融入

11、案件审理中,体现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故选A项;“春秋决狱”表明西汉案件审理注重伦理道德,会使司法判决更灵活,而非遭到严重破坏,排除B项;儒家经义只是“附会汉朝法律”,并不能成为立法的基本原则,排除C项;以儒家经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体现了儒家地位的提高,但会削弱法律的权威性,排除D项。12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朝廷“令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这一政策的推行()A促使儒学开始走向政治化B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C为察举制推行奠定了基础D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B由材料“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可知,这一政策鼓励民众学习儒家经学,有利于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民间的推广

12、,故选B项;A项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最初流传下来的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古文经学依托先秦古文经典,强调文字训诂。为了研究与推广,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古文的经典,形成古文经学。他们从现实政治出发,常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一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今文学家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看重的不在于六经的文字

13、事实,而在于经学的微言大义。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东汉时被古文经学超越。摘编自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材料二董仲舒搜集整理了232个案例,将当时的法律抛在一边,直接用春秋的经义定罪量刑,编成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事比。汉宣帝下诏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皆勿坐”。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等观点相一致。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这被称为“春秋决狱”。摘编自毛亚磊论汉代法律的“春秋决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别,并分

14、析西汉今文经学受到尊崇的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春秋决狱”体现的法治特点,并简析其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强调文字训诂”“从现实政治出发,常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一史学家”“今文学家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 “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儒学本身、字体演变等角度来进行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等信息回答;第

15、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区别:文字和传本不同(前者古篆文,后者隶书);研究方法不同(前者重文字训诂,后者重阐发应用);对六经认识不同(性质不同,排序不同);对孔子的评价不同。原因:服务现实政治需要;董仲舒改造儒学(儒学自身的发展);隶书字体易于接受传播。 (2)特点: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影响:有利于克服严刑峻法的弊端;有利于扩大儒学影响,维护统一。但将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

16、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上述材料均据汉书后汉书整理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识。(要求:准确概括历史

17、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准确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可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子;根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可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概括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政治方面(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文化上(儒家民本思想)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对这一官民间的关系作简要总结。答案示例:现象:古代对官民关系的定位是官员爱民如子,民视官为“父母官”。认识: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出于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维护统治的需要,官员往往爱民如子;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民众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称为“父母官”,表达了对官员的肯定和爱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官民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这种界定也强化了官民的不平等性,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