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49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30分钟 总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 )A. 黄帝B. 禹C. 启D. 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基本记忆能力。从夏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开始,王位继承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故B正确。选项A中黄帝是传说人物,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不能作为考察依据;C项中启是大禹的儿子,是大禹建立夏朝后王位世袭的第一个受益者;D汤是商朝的建立者。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2、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王位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今天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正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故本题答案选B项;A、D与题干无关;分封制主要体现在对诸侯的分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护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该制度是为了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至今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

3、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宗法血缘关系B. 家国同构观念C. 中央集权意识D. 安土重迁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爱民如子”等信息可知,这说明传统中国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密切结合,“家”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其本质就是家庭、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即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错误;C选项错误,中央集权

4、的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A. 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 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答案】C【解析】商朝时治理国家靠占卜靠祭祀,说明了王权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祭祀不是唯一的政治活动,因为还有“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外战争也不是唯一的政治活动,因为还有祭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

5、现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是否最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5. 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 男尊女卑思想B. 专制王权的影响C. 个人主义心理D. 家族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反映的是把“家族”放在第一位,体现了浓厚的家族宗法观念,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不涉及男尊女卑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专制王权影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方的姓位于名字之后体现了个人主义心理,选项C不符合题意,

6、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家族宗法观念6.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 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西周叛乱知识的记忆能力问题。“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代的统治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 )A. 完

7、全割裂B. 前者决定后者C. 互为表里D. 后者决定前者【答案】C【解析】【详解】联系已学史实可知,西周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分封制。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秩序,实行了宗法制,分封制分封的原则是宗法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故C正确,而ABD的表述错误,不合史实,排除。8. 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有监察百官职能的官吏应是( )A. 节度使B. 御史大夫C. 提刑按察使司D. 刺史【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的官僚体系最早设置监察官员是秦始皇,他在中央设置了御史大夫,作为副宰相,负责监察百官,故选B;节度使是唐代设立的边远藩镇的军政长官,C设立于元

8、朝的司法官员,D是西汉时期设置的地方监察官员,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9.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 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 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领土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按此标准,乙是平民,在当时是不可能封为诸侯,符合题意,故选B;甲是古代帝王的后代,丙是功臣,丁是王族,甲丙丁均有可能封为诸侯,不符合题意,排除ACD。10.有

9、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 争夺皇位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C 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 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皇帝制度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皇权高度集中,易形成暴政,导致政权的灭亡。故选A。B、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观点无关,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1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10、.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详解】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是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修建水利工程属于工部的职责范围,所以运作程序应该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运作程序顺序不符,排除。故选B。12.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 中书省B. 尚书省C. 兵部D. 门下省【答案】D【解析

11、】【详解】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材料中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判断封德彝供职于中书省,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D。 A和B项错误,兵部属于六部,属于尚书省下属机构,故C项错误。【点睛】13.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

12、. 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 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 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答案】A【解析】【详解】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大公无私”“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可见科举制体现公平公正的一面,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故A正确;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与国家的伦理道德相一致,B错误;C项不能体现,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言过其实,排除。14.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一制度指是的()A. 世袭制B. 察举制C. 九品

13、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故选D。其他三种均不通过考试选拔,世袭制是依据门第血缘关系,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员向朝廷推荐,九品中正制是由中正官品评品级,故排除AB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15.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 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 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4、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理解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别盛行与汉代和六朝时期,故A、B项错误;三公九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是唐代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16.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A. 秦始皇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太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

15、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ABC都是君臣共治天下。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相权力的平衡,因此象征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1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 汉代的尚书令B. 唐代的尚书省C. 元代的中书省D. 明代的内阁【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废宰相,以殿阁大学士来为皇帝襄理文墨,备顾问,因此其“无相名”,后来并可以参机务,又“实有相职”,但内阁始终不是决策机构。故D正确;汉代的尚书令有

16、决策权。故排除A;“唐代的三省制”其长官是宰相,不符合材料“无相名”的说法。故排除B;元朝的中书省行使宰相职权。故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1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 汉朝的刺史B. 宋朝的中书门下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和汉朝的刺史、宋朝的中书门下、明朝的内阁均无关,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

17、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以皇帝为首的三公九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根据所学可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及六部制度最早出现于隋唐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殿阁大学士最早出现于明朝。故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秦朝、唐朝和明

18、朝,因此正确答案为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0.某大学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 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D. 是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答案】B【解析】【详解】丞相制度是中央官制,存在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但是并不会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此项中说法过于绝对,B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自丞相出现便一直存在,丞相位高权重,必然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废除丞相即铲除了

19、阻碍皇权高度集中的障碍,这一做法会使大权进一步集中于皇帝手中,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废除丞相后,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使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二、简答题21.请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三大中央制度和三大地方制度。【答案】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地方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中央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等。地方制度有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等。三、材料解析题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20、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它的积极影响是什么?【答案】(1)察举制(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3)制度:科举制,隋(隋唐) 影响:有利于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

21、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汉代的察举制。(2)制度:依据材料二中“今立中正,定九品”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时间:它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3)制度:依据材料三中“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科举制。时间:它产生于隋唐时期。依据材料三中“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信息结合科举制的评价相关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