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66.50KB ,
资源ID:36492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649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2019 年 11 月绵阳南山中学 2019 年秋季高 2019 级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命题人:冯艳春 黄凯审题人:彭维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 题)组成,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7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孔子曰:“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 的卜辞。这表明商代社会()A带有浓郁神权色彩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D最高权力尚未集中2.

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 全都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 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D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意识3.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 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梁启超认为()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 C家族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D家族比国家更重要4.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

3、威命 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A人心离散天下大乱B封建集权国家动荡 C分封割据上下失序D天子昏庸欺诈渐起5.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 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 了( )A皇帝独尊B皇位世袭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 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7.

4、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8.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 A.郡国并行B刺史 C中外朝 D推恩令9.唐中宗不经中书省、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 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 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踪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0.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

5、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 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D实行察举制11.元代在地方设行御史台,其主要职权是监察地方尤其是行省的工作,但行御史台对行省 官的纠劾,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迫害的,也不乏见。该 现象表明元代( )A监察的实际效能有限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行省的权力缺乏监督D行御史台形同虚设12.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 鸡。”该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 世袭制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13.据史

6、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 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察举制的推行B九品中正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设置D中央集权制的加强14.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 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15.1264 年,忽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1288 年,总制院改名为()A宣政院B行中书省C腹里D理藩院16.

7、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 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17.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乾隆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嘉庆、道光、咸丰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同治五到六人光绪765%的时间四至六人A. 权力稳固B. 机构健全C. 保密性弱D. 精干高效18.明史专家吴晗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大臣从“坐而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 处(再

8、到)跪着说话了”。 这种君臣间的礼仪从侧面反映了()A礼仪制度逐渐规范B君臣关系日益紧张 C皇权不断得到加强D对地方控制更规范19. 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附近修直道,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 江水系B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D明朝在大规模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20.后汉书记载,公元前 89 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刻燕然山铭。2017 年 8 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 确认石刻即为刻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A.古代正史记

9、载史实可性度最高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2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 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BCD22.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

10、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23.1894 年 9 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 年 9 月,考 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53 毫米格鲁森炮弹、120 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 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11、24.“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25.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史料出处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刘以桐,义和团 民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奉案杂存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 官员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刚毅,主张利用义 和团的官员A.上述史料还原历史真相B.历史叙述具

12、有主观色彩 C.亲历者的叙述真实可靠D.阶级立场决定历史叙述26.19 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27.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作了如下表态:“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 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并保证今后要“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反映出(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一定程度上作了让步 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已成为

13、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8.下列中国近代的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 ABCD29.今人只知道地下党通常都用化名,殊不知当年抗联战士的姓名也要保密,因为敌人一旦 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抗联战士大多以外号或号码称呼,因此抗联战士牺牲后 大多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1941 年记载的抗联将士阵亡统计只能用“不知姓名者”多 少名

14、、“全部壮烈牺牲”等登记。这反映了( )A.残酷的斗争环境导致统计不准确B.日伪对东北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C.队伍是自发组成的,组织不够严密D.抗联在东北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30.1938 年 7 月出版的某论著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 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 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 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一论述( )A.反映出当时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C.科学预见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D.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31

15、.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32.国务院决定 2015 年 9 月 3 日全国放假 1 天纪念抗战胜利,选在 9 月 3 日的主要原因是1945 年 9 月 2 日()A日本天皇在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B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日子 C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33.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的侵华罪行有()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验 A.B.C.D.34.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电

16、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国西南国际交通被截 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这次“积极行动”是指组织()A.徐州会战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35.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旧的国际秩序 崩解的过程中,中国抓住了机会,由一个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与缔造 者。这说明二战时中国( )A.外交的主动性前所未有B.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缔造者 C.国际地位得以空前提高D.外交由反应式转变为主动式第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36

17、 题 16 分,37 题 14 分,共 30 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 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 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 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 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 建官府,辅相者曰

18、: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1)材料一中提到的商周和春秋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各有何特点?(8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初在地方行政设置上推行了何种制度?(2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此制度有何意义?(6 分)37.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 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

19、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 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 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的地方,无论 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 年)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 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 民族的前逢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6 分)(2)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据材料二,

20、结合所学知识, 加以说明。(8 分)2019年11月绵阳南山中学2019年秋季高2019级半期考试历史答案详解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答案及详解:(每小题2分,35个共70分)1【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可以看出早期中国社会统治者注重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故选A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宗法制特点的体现,排除B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是分封制特点的体现,排除C项;最高权力尚未集中是因为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排除D项。2.【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此制度指分封制,“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故选A。西周初期,分封制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

21、严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故B错。材料无法说明王室对土地的控制情况,故C错。先秦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错。3.【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说明了梁启超认为宗法制度影响至今,故选 B项;据所学,宗法制度在周代以前就已起源,排除A项;家族不是政权组织,排除C项;“家齐而后国治”说明治家的最后目的是治国,国比家重要,排除D项。4.【答案】C【解析】“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说明分封造成了割据势力,影响王权,故选C项;“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材料中没有说明人心已散,排除A项;“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说明分封制造成天子

22、无法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排除B项;“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重点强调分封造成的问题,没有证据说明天子个人能力问题,排除D项。5.【答案】A【解析】避讳体现皇帝独尊,故选A项;题干没有体现世袭制度,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皇权的神权色彩,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相权的关系,排除D项。6.【答案】B【解析】题干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官员是为皇帝或皇室服务的,深刻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不仅仅是职分细化的问题,而是共同反映了为皇室服务的特点,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体现的是

23、中央官员的职责,没有提及哪些部门官员如何如何多,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官员的选拔问题,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排除A项;秦朝时为专制观念盛行,排除B项;郡县制的推行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主旨三公九卿制无关,排除C项。8.【答案】C【解析】根据示意图中“设立丞相”“政事堂”“废除丞相”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西汉通过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C项;郡国并行是

24、汉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刺史的作用是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为削弱地方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故而当皇权越过三省执行之时显露出胆怯和不合法,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10.【答案】B【解析】宋代,参知政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削弱相权,故选B项;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汉代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

25、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但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劾,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迫害的,也不乏见”可知,元代行御史台监察的实际效能有限,故选A项;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行省的权力不是缺乏监督,而是受到的监督有限,排除C项;行御史台对行省还是有一定的监察能力,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孝廉是察举制选拔官员的依据故选C项;世官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其标准是血缘宗法,排除A.军功爵制主要是战国时期及秦朝以军功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唐以来的以考试成

26、绩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六世名德,海内冠冕”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实施九品中正制,故选B项;察举制的推行,是在汉朝,排除A项;科举制是从隋唐开始的,排除C项;“六世名德,海内冠冕”是由选官制度造成的,不是因为中央集权制的加强,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唐朝皇亲国戚和宗室子弟屡试不中,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故D项正确;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考生诗才,故A项错误;科举考试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没有阻止贵族入仕,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宗室特权在科举取士中无法体现,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故C项错误。1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27、,元朝的宣政院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事务,故选A项;行中书省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其管辖范围并不涉及西藏地区的事务,排除B项;中书省直辖的地区叫腹里,与材料涉及的地区无关,排除C项;理藩院是清朝设置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7.【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数据显示军机处的人员总体数量较少,体现了军机处的特点之一是精干

28、高效,D项正确;人员的数量不能体现权力的稳固,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呈现出军机处的机构设置情况,故不能体现机构是否健全,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机处的保密性情况,C项错误。18.【答案】C【解析】从材料大臣从“坐而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再到)跪着说话了”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C项;材料“臣从坐而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再到)跪着说话了”说明君臣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平等,说明礼仪制度不是更加规范,排除A项;材料中君臣关系知识意味着君主权威的加强,没有反映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君臣关系不是中央和地方关系,排除D项。1

29、9.【答案】C【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长安、开封、南京、杭州。秦始皇时期在长安附近修直道是为抗击北部匈奴,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是南方修的灵渠,A项说法错误;西汉的都城在长安,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朱元璋废丞相加强了皇权,故C正确;明朝时期开始在西南改土归流,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在清朝,故D错。20.【答案】B.【解析】题干中“后汉书记载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刻燕然山铭”是属于文献史料。“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刻燕然山铭”这是属于考古实物证据,两

30、种证据相互印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故答案选B。选项A、D说法过于绝对。选项C不符合题干强调的意思。21.【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本质上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排除,正确; 西方史学家从西方立场出发,故意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体现了历史的主观性,正确。22.【答案】B【解析】第一组来自南京条约涉及五口通商与领事裁判权,损害中国通商主权与司法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二组来自马关条约,涉及开工厂等资本输出,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第三组来自辛丑条约,使首都时刻处于列强威胁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

31、会,三个条约使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B正确。A主要涉及第一组,C主要涉及第二组,D主要涉及第三组,都没有全面概括材料。23.【答案】B【解析】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为真实可信”,表述过于绝对化;C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二字,夸大新史料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史料的作用,属于客观角度,故D项排除。2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解答此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反映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

32、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这一现象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所以应选C。25.【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义和团团民“毫无滋扰”,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说义和团团员“焚杀劫掠”,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官员说义和团“秋毫无犯”,显然都是从自己的立场阐述义和团状况,不代表客观性,正确;表格中历史不具有一定客观性,不能真实还原历史真实性,错误。亲历者的叙述往往也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并不一定真实可靠,错误。材料中论述并不是因为阶级立场不同导致,错误。26.【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

33、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故D正确。27.【答案】D【解析】根据“辛丑条约签订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项;材料只说慈禧的表态,并没有反映列强的让步,故排除A项;辛丑条约虽然没有割让中国领土,但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说法有误,排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C项。28.【答案】C【解析】描述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描述的是三

34、元里抗英斗争;描述的是北洋海军黄海海战;描述的是义和团运动。2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敌人一旦知道了姓名,家人都难逃屠杀”可知,当时日伪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导致抗联战士隐姓埋名,故B项正确;统计战场伤亡人数不需要稳定的大环境,故A项错误;抗联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并非自发组成,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东北的自然环境,故D项排除。30.【答案】C【解析】据材料“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可知抗战的艰巨性和

35、持久性,C正确;据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A错误;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B错误;材料只是叙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没有涉及抗战的力量问题,D错误。31.【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比分析与理解问题的能力。ABC是不同点,但甲午战争仅仅依靠军队抗战,而清政府不支持;抗日战争既有政府、军队,也有人民参与,形成了民族合力的抗战,故选D。3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纪念抗战胜利”依据材料“国务院决定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纪念抗战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

36、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结束据此可知国务院决定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纪念抗战胜利与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有关故C正确;A是在1945年8月15日,故排除;B在1937年7月7日故排除;D出现在1949年故排除。33.【答案】B【解析】旅顺大屠杀是甲午战争时期的实情,排除;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对南京的野蛮屠杀,故正确;1941年1月25日,侵华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故正确;731部队,全名为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是侵华日军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故选。故选组合,故排除ACD,选B。3

37、4.【答案】C【解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枣宜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不符合八路军,排除ABD;“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说明战役在华北地区,结合所学,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故C正确。3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由一个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与缔造者”指的是二战后期中国积极参与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故C项正确;这说明二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主动性有所增强,但不是前所未有,中国

38、古代的外交主动性更强,故A项错误;中国“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与缔造者”并不代表中国就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缔造者,美苏才是新的国际秩序的真正缔造者,故B项错误;反应式外交是消极被动的外交,主要以防范姿态主导外交行动,这和国家实力密切相关,二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主动性有所增强,但近代史上中国外交一直没有脱离反应式外交,故D项错误。二、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36题16分,37题14分,共30分)36.(1)商周地方官依据:出身、血缘宗族,(2分)方式:世袭(2分)春秋以后郡县长官依据:“选贤任能”,(2分)方式:由君主任免(2分)(2)推行行省制度。(2分)意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6分)37.(1)原因:君主专制的长期统治;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警醒国人。(任意三点6分)(2)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复兴的转折点;取得近代百年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共领导的力量壮大,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8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