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70KB ,
资源ID:36488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648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0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含解析)岳麓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0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含解析)岳麓版.doc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_() 标题:新航路的开辟_一、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三、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四、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A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B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C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D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D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导致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促

2、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殖民掠夺一方面导致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的近代化。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故选D项;A项只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一方面影响,故排除; B、C两项均是材料的局部观点,故排除。2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是因为()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3、B材料“原产自印度”“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说明当时不同大洲之间经济往来较多,故选B项;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结束于19世纪中期,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排除C项;经济发展会拉大贫富国家差距,排除D项。31800年左右蔗糖在欧洲的普及,使得普通人可以把蔗糖放入红茶(曾经也被认为是上层社会的饮品)中随意饮用,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发展B中国商品的大量输入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C题干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商品大量涌入欧洲,因此在欧洲

4、变得很平常,这是商业革命的结果,故选C项。4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中国B使全球性的贸易联系加强C成为大西洋贸易的典型模式D使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B“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表明使美洲和亚洲有了直接的贸易往来,使全球性的贸易联系加强,故选B项;“1619世纪初”世界的贸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排除A项;“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是太平洋上的贸易航线,排除C项;“中国的丝绸、瓷器等

5、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并不能说明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排除D项。5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用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年到1650年下降了大约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C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D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D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即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德意志工人工资购买力下降,故选D项;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指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商业革命”表现之一,排除A项;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C项与

6、材料现象无关,排除。6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B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C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D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D材料中“16世纪中期谷物价格上涨”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美洲金银进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即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故选D项;16世纪中期,英国的农业是不断发展的,故排除A项;“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体现了劳动积极性,

7、故排除B项;C项在题中未能体现,故排除。71539年左右,意大利的威尼西亚开始引进玉米,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玉米的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玉米在意大利的种植得益于()A迪亚士的探险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哥伦布的远航 D“瓷路”的拓展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原产于美洲,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玉米才被引进欧洲,才会出现题干中“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玉米的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的现象,故选C项;迪亚士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非洲西海岸,没有到达美洲,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瓷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贯通欧亚各国,与美洲无关,排除D项。8下面是

8、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品种 原产地 传入欧洲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产量烟草 墨西哥 哥伦布航行后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辣椒 墨西哥 15世纪末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 秘鲁 16世纪20年代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二花生 巴西、玻利维亚16世纪初 16世纪30年代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 北美 1510年 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B由表格信息可以判断,部分物种传入欧洲和中国的时间要么是某航海家航行后,要么是某航海家航行结束后,或者是

9、整个新航路开辟完成后,因此部分物种的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选B项;“部分物种”的传播和种植情况,不能说明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故排除A项;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但不是禁止一切对外交往,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故排除C项;仅有中国产量世界第一,不能直接得出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也有可能是种植面积大的原因,故排除D项。9下面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据此推知()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2.4%18.3%1750年19.2%1.6%13.1%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C材料

10、涉及的是欧洲、美洲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造成的,与政府鼓励移民无关,故A项错误;美洲人口的减少主要是西方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的,故B项错误;由表格可知,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进行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高产作物引进和种植与美洲和非洲居民的减少无关,故D项错误。1016世纪70年代,马丁弗罗比歇爵士从北美巴芬岛带回一种黑色而又闪闪发光的石头,立刻在国内掀起一股黄金热,英国国民都无比坚信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谬论。当时伦敦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中国股份公司,准备开发弗罗比歇发现的“金矿”。这反映了英国()A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B要同

11、中国共建公司C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D经济利益驱使扩张D根据材料“在国内掀起一股黄金热,英国国民都无比坚信东方遍地是黄金”“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中国股份公司”可知,英国对外扩张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故选D项;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开辟新航路,排除A项;材料中成立中国股份公司在于开采金矿,并非与中国共建公司,排除B项;重商主义主要指国家采取政策维护商业的发展,与材料中经济动机驱使对外扩张不相符,排除C项。11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A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推动了

12、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C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这些公司是特权贸易公司,也是进行殖民掠夺的工具,有力地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故选A项;自由贸易体制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而建立的,排除B项;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清障碍的是两极格局的结束,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才基本形成,排除D项。12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变化(单位:艘)。这一变化反映出()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兰651 7702 950英格兰8111 865法国1551 300其他54350合计7703 1616 66

13、1A.亚洲成为欧洲争夺的重心B工业革命完成对市场需求扩大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的趋势D欧洲在亚洲赚取大量金银C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纷纷殖民扩张,抵达亚洲船只数量的变化反映出葡萄牙的下降,荷兰、英格兰等的上升,因此体现了海上殖民霸主的转移,故选C项;表格体现的是抵达亚洲的船只,没有同其他地区的比较,体现不了“重心”,排除A项;表格中的时间截至1800年,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排除B项;船只数量不能反映对“金银”的获取,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

14、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将美洲白银开采,运送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

15、,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白银流向东方,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波及亚洲、非洲和美洲。 摘编自刘昊欧洲世界体系与美洲白银16、17世纪美洲白银的流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洲白银在近代世界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对中国和西班牙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16、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等信息及中国古代经济和新航路开辟的知识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等信息分析。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并结合中国古代经济的知识回答白银对中国的影响;根据早期殖民扩张的知识回答白银对西班牙的影响。答案(1)原因:中国手工业品

17、具有对外竞争力;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欧间的贸易联系;欧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白银。 (2)作用:促进了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流通;成为欧洲与中国贸易重要支付手段;成为世界主要大洲间贸易联系的重要纽带;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不同影响:白银流入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西班牙则将白银用于消费而导致了手工业的衰落。14(2020惠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中国形象演变时间 形象1315世纪 大汗统治下繁荣富有的大帝国,财富、王权的象征 1517世纪 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 1718世纪中叶 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

18、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18世纪中后期 精神愚昧、道德堕落、政治专制、历史停滞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者两条信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从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材料呈现了四个不同时期西方眼中的中国形象,即西方对中国的评价,考察的是同一时期内中国和西方的发展对比,因此,本题的解答可以从材料中任一时期入手,概述该时期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再结合当时中、西方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说明西方对中国做出相应评价的原因。比如,由材料15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是“商人

19、、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可得出原因;再由材料1718世纪中叶的“西方中国形象”可知,1718世纪中叶西方对中国形象认知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原因可以从当时中国封建制度衰落,经济发展落后,思想专制等方面展开。答案示例一: 论题:1517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 论证:1517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对东方黄金的追求以及对基督教传播的热情刺激了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到来,因此中国在西欧人眼中成为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

20、”“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在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1517世纪,出于新航路开辟的需要以及中国自身的优势影响了西方中国形象。 示例二: 论题:1718世纪中叶西方对中国形象认知不符合历史事实。 论证: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出于宣扬理性和借助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反对专制权威的需要,把中国形象描绘成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济和政府政策严重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逐渐走向落后。清政府实行严格的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虽然产生进步思想,但理学占主导。因此此时的中国并非如西方形容般的理性世界。 由此可见,1718世纪中叶西方中国形象出于自身的政治文化需要而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过度地肯定赞美中国。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