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上理工附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月考2一阅读语段,完成题目(24分)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2、。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nin h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g f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
3、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
4、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
5、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
6、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来源:Z+xx+k.Com1. 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2分)nin h ( ) g f( )2. 在第节空格处填入正确的诗句(2分)来源:Z。xx。k.Com3. 作者在第节中写母亲的用意是(3分)4. 第节“僻静”后面
7、的冒号用得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5. 整体阅读,说说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4分)6. 第节中作者说北平“既复杂又有边际”,请根据上下文意,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北平的理由(5分)7. 请以本文为例,简要分析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5分)二阅读文本,完成题目(21分)黄州赤壁谒东坡 我又来了,在这满天秋碧的日子。来源:学科网ZXXK我是来看苏东坡的。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滚滚江水边这片青松与修竹掩映的江矶兀立于小城一侧,兀立于如烟波一般浩渺的文化时空里;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苏轼屹立在这里,屹立在历史的苍穹之下。江上的霞晖刚刚散去,东坡先生漫步走下矶
8、头,几分悠闲,几分沉思。他仍然站在坡下的那片开阔地上,展望万里长天,展望远方烟树历历的江南原野,任身旁的长河滔滔而去,任三三俩俩的人群从公园穿过。无垠江山,朗朗怀抱,今日黄州的秋空,依然能让他产生无限怀想。是的,先生没有离开过黄州。他把自己最好的创造年华留在了黄州,他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留在了黄州,他把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和生命表现留在了黄州。不曾有过干戈扰攘的著名战事,不曾有过或虚或实的传说故事,黄州的悠远,黄州的名望,是靠文化构筑起来的。说得具体些,是在970多年前的那个风雨如磐的日子,一个近似囚犯的人被押解到这里,在这里留下了几纸文字之后,就把这座小城高高地垫起,让世人刮目相看了。如今,不闻
9、低吟高诵之声,横笛漫吹的悠扬也已渐渐远去,但有苏轼伫立在这里。无论是秋色中的黄州,还是春阳下的黄州,见到苏公,都能让人遐想翩翩。那是一个让人永远无法悟透的文化话题,本是一场人生悲剧,却导致了一次生命意义的至高升华。在我们今天为宋词、为唐宋散文这些巨大文化财富而备感骄傲的同时,只能庆幸当年的黄州,不是今天人们印象中的这座大江似练、山水如绘的美丽城市。否则,上苍就不会将那次重大的文学孵化选定在这里。黄州有幸。当年,这处在人们看来十分偏僻的蛮夷之地,却意外地迎来了才华盖世的词人;加上它临江的地理位置,还有个与赤壁鏖战之地同名的矶头,使词人想到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激战,使这座平淡无奇的小小江矶得以峥嵘出
10、世,使千万年安然流淌的江水在文字的画卷中显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使这座城池肩负起了一次重大的文化使命。词人有幸。作为悲剧的主角,乌台诗案带给他的政治挫折是惨重的。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苏轼来到黄州,无疑是走进了他那宦海人生的巨大落差。是黄州尊贤敬德的淳朴民风抚慰了他遭受过重创的心灵,是黄州壮丽的山水激发了他的才情。尽管人生厄运和功名未成难免使他感伤,但他得以在这个小小平台上一览辽阔江山,走向情动千古的高远之境,以江海豪情卓然独步,为中国文化史写下了极其精妙的一页。古往今来,每一个追求文化高度的汉语言书写者,无不苦思冥索地探寻过方块汉字的最佳组合之奥秘。而当年词人泛舟江波之上,借着如纱如水的月色,
11、与人把盏谈笑,随之挥毫写下了令天下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旷世之作。那样的夜晚,词人一家或寄居于小小寺庙,或局缩于简陋茅庐,忘却了自己身处逆境的他,在这夜阑人静之时,还端坐窗前,秉烛研墨,其神情之从容,其笔锋之流畅,犹如天授。天地广袤,山水无数,为何黄州能够诞生出震古烁今的文学作品,造就出一代文化奇人,这里的山水蕴藏着怎样的灵性,东坡先生曾在这里受到了怎样的灵感支配,才完成那样绝妙的文字组合的?这种问题也许有些玄虚,但并不一定是个可笑的话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学人向往黄州,他们除了游览名胜,还希望从这里寻访到什么,感悟到什么。或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文化名胜对寻访者的诱惑所在。苏轼被贬谪而
12、来,本是历史对道义和文化的一次暴虐践踏,本是命运对他的一次极不负责任的安排,但他却在这种艰困和屈辱的遭遇中,实现了一次被历史大书其功的文化突破。惊世之作如此出现,除了神灵相助之功,似乎没有谁能够作出符合现实规律、并且令人信服的解答。我每次到黄州,都要来赤壁一游。尽管我没有能力来破解杰出文化的诞生之谜,连苏轼谪居黄州五年的经历也缺乏研读,甚至不清楚自己一次次反复而来有什么实际意义。然而,每次前来,我总要在这位先贤面前久久凝望,看他峨冠博带的衣饰,看他并不伟岸的身躯,看他自然平静的表情,看他穿透岁月的眼神。文化伟人生荣死哀,不像帝王将相那样,活着没有人敢靠近,死后没有人愿意靠近。一代代后人读着先贤
13、的作品,总像他们还活着,不管他们离自己多么遥远。这回,我再一次走近苏轼像前,再一次屏住气息地仰望,再一次留影纪念。可我似乎突然感到,他那双平和远眺的眼睛中透出的雄视百代的目光,让人震撼。原来,我无法走近他。8、第段加点词“孵化”在文中的含义是_ _。(2分)9、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3分)10、概述第段苏轼被贬黄州却能写下中国文化史上极其精妙一页的原因。(3分)11、本文第段的文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12、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苏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B.本文横穿古今,通过凭吊苏轼也反思了古代的文化现象。C. 第段
14、划线句让我们联想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本文语言朴实而不失于文采,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激情。13、阅读全文,请对文章的最后一段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6分)三积累(21分)1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杨柳岸、晓风残月。雾失楼台, , 。 ,杜鹃声里斜阳暮。 , 。鸟雀呼晴, 。 ,怎敌他、晚来风急! , ,却是旧时相识。望西都, , 。 。 ,挫万物于笔端。 ,秋水共长天一色。 ,鲜克有终。 ,疑义相与析。宁可直中取, 。来源:Zxxk.Com四阅读诗词,完成题目(14分)【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夕阳下, , 。 ,断桥头卖鱼人散。15.【双调】是
15、 。(1分)16.正确填写缺少的句子(3分)17.这首小令的作者是 ,他和 ,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2分)18.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说说理由。(2分)19.小令描绘了哪两幅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五阅读语段,完成题目(20分)凌虚台记 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
16、,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抓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
17、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0.正确解释加点字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不足恃以长久21将下列文句断开并加上标点符号:(3分)夫 台 犹 不 足 恃 以 长 久 而 况 于 人 事 之 得 丧 忽 往 而 忽 来 者 欤22对“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B、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C、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D、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23联系第、第段,说说太守
18、在此筑台的原因:(4分) 24“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作者是怎样阐释这一观点的?(4分)25简析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叙议结合方面的特点。(4分)上理工附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月考二答案一1.黏合 辜负来源:学科网ZXXK2 采菊东篱下3.通过爱母亲而无法述说来表达自己爱北平而无法说出来的复杂心情4用冒号比较恰当,因为冒号后面两句是对“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僻静“的具体描写,冒号前后的句子是总分关系。5.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布置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6.复杂是因为北平是座古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众多的名声古迹,有边际是指物质上它有老城墙,又指心理上它让“我”心
19、中安适,有家的感觉,有被保护感。7.二【参考答案】孕育(1分);诞生(1分)。【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身临其境而勾起的历史回顾与联想(1分),抒发了作者对东坡的敬慕之情(1分)。【参考答案】黄州尊贤敬德的淳朴民风抚慰了他遭受过重创的心灵(1分),黄州壮丽的山水激发了他的才情(1分),还有他情动千古的胸襟和他卓然独步的江海豪情(1分)。【参考答案】虚实结合(或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1分)。横贯古今,把东坡先生写活,重新赋予他生命(1分),仿佛东坡先生没有离开过黄州,还生活在人们中间,依然用他那宽阔的心胸从容地面对生活,这样使东坡的形象给人平易亲切之感(1分)
20、,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东坡仰慕与喜爱之情(1分)。【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从结构上看,最后一段紧扣题目(1分),收束全文(1分),照应了文章的开头(1分)。从内容上看,作者来到黄州,看到苏轼曾经生活过的黄州山水,勾起了他对历史的回忆,他从时间和空间商“走近”苏轼;接着,他从苏轼的遭遇及其文学作品“走近”苏轼的心灵(1分);结果他发现自己无法“走近”苏轼,突出了苏轼的高尚人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1分);表现出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并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1分)。四 宫调 马致远 关汉卿航船欲归未归 渔人卖完鱼后晚归 宁静闲适五(20)21(2分)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21、? (断句、标点各1分)22(2务)C23(2分)太守住在最靠近终南山的地方,却不能观山,这于情理不合;筑台是为了观山。太守认为此处一定有奇异的地方(“是必有异”),所以在此筑台。(一点1分)24(4分)先由此台说起:此处荒芜时,无人知道日后会筑台;筑台之后是否荒芜也不得而知。(1分)再由此展开:台的四周曾有历代的宏伟宫殿,如今却成了断壁残垣。(1分)最后得出结论:人事如台,其得失成毁确实难以料定;(1分)如果有人想借此炫耀以求满足,那就太过分了。(1分)25(4分)两文均采用了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1分)前者借筑台一事阐发事理,后者就一次失败的游历感悟人生;(1分)叙事为作文缘起,为议论作依据、作铺垫;(1分)为文的重心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1分)(意思对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