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20154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B【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小农经济。【解析】关键信息: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男耕女织是其基本模式。B项正确。13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
2、;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据此可知当时(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统治者尊道礼佛【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唐代儒学的发展。【解析】由“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可知唐高祖的政策符合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反映统治者遵道礼佛,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4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3、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答案】B【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科举制。【解析】“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 “强半寒素之家”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使得下层民众有了跻身上流社会的机会,很好的促进了各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A、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科举制是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不是推荐,D项错误。【举一反三】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较多,比较重要的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察举制讲的是自下而上的推荐,九品中正制也是由地方世家大族掌握人才的选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不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科举制是中央政府组织的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人才大权掌握在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5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
4、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洋务运动。【解析】“专事练兵购械等项”指的是仅学习西方科技;“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指的是没有从根源上进行变革,也就是没有从政治制度和思想上变革。该事件应指的是洋务运动。A项正确。B、C、D三项均涉及制度和思想领域的变革。16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 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上的崇
5、洋现象【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从1912年申报刊文的信息可知,当时的公务员在衣、食、住、用等各方面模仿西方,反映了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相关信息,A、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C项错误。17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 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C【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解析】辛亥革命推翻
6、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成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人们的民权和人权意识,使得“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C项正确。18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答案】B【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7、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故本题选B。【易错警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经济基础的不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鼓励市场的发展;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单一的公有制,完全的计划。19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启蒙运动 C代议制的确立 D工业革命【答案】A【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新航路开辟。【解析】新航路开辟,开始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两国正是在专制王权的保障下开始了新航路的探索,从而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契机。A项正确。启蒙运动和资产阶
8、级代议制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核心,工业革命不符合“虽说是专制的契机”的特点,B、C、D三项错误。20这个新国家采用了一套新的立国原则,“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权力平衡”,从而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体现该国立国原则的法律文献是( ) A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C美国1787年宪法 D和平法令【答案】C【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解析】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完备,是维护帝国统治的工具,无法体现自由、民主的特点,A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和平法令是苏维埃政权颁布的,D项错误。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1“一切公
9、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 ) A巴黎公社 B人民公社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德意志帝国【答案】A【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巴黎公社。【解析】“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体现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应出自巴黎公社政权,A项正确。22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10、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析】1947年马歇尔计划实施后,西欧经济复兴所需的大量资金来源于美国的提供,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D项正确。23下图,作品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创意的部分是三个披挂在枯树、平台、动物尸骸上软趴趴、看似会流动的钟表。该作品( ) A创作于19世纪中期 B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 C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D反映了工业化快节奏下人们的紧张感加剧【答案】D【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主义美术。【解析】观看图片,并结合题干描述可知,该美术作品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
11、性,应属于现代主义特点,D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错误;B项属于现实主义美术;C项属于浪漫主义美术。第卷本卷共两小题,共52分,第38题26分,第39题26分。38(26分)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
12、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
13、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答案】(1)国际: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20世纪30年代前期罗斯福新政效果不明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国内: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共合作
14、抗日;二战期间美苏成为反法西斯盟友;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3)消失的原因: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包围政策;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成为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新时期中国史学界研究水平的提高。(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与改革开放。【解析】(1)国际原因可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势力的膨胀、苏联计划经济的影响
15、等角度去思考;国内原因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方面分析。(2)本题可从新政的结果、对美国的影响、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对中国的支持和二战时期的美日关系等角度去分析原因。(3)消失的原因可从中美敌对关系、美国的冷战政策与中国的外交政策等方面思考;成为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中美建交、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双百”方针等事件的影响角度去思考。39(26分)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古
16、代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4分)(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苏联发展的影响。(8分)(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地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8分)(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答案】(1)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推恩令”;宋代将地方兵权、财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元代在地方实行行省制;明代在地方设“三司”。(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
17、重工业;平均主义。(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一模式也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3)表现: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混合经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福利国家制度;美国等国家制定计划,鼓励“新经济”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8、 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4)重大举措包括: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0年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专制主义中集权制度、斯大林模式、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解析】(1)注意题干要求“古代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回答出中国主要朝代消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制度创新即可。(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特点包括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平均主义。影响需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3)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地调整的表现主要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产业繁荣、福利国家制度成熟和新经济的出现。实质都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本题可从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深入、与周边邻国的外交以及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等方面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