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题库试题政治1.(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调研) 春节期间,一段极具传统相声特点,又不乏现代元素的满腹经纶在网上爆红。古代典籍、诗词及传统艺术始终是贯穿节目的主线,而一个个古今中西结合的包袱,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果” 。该段相声的成功说明 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文化创新应博采众长, 为我所有 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A. B. C. D. 解析 1.题意表明,满腹经纶“极具传统相声特点,又不乏现代元素” ,这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故符合题意。“一个个古今中西结合的包袱,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果” ,则表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
2、长,故符合题意。文化的多样性和优秀文化的作用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2.(天津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有人以“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编织着美式励志故事” ,呼吁抵制功夫熊猫,这种观点A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 B反映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C是坚持文化主旋律的要求 D表明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的必要解析 2.功夫熊猫把美国文化精神与中国文化素材结合起来,是文化创新的典型成功案例,不是盗窃,也不是外来文化的侵略,故D不符合题意。我们应向其借鉴学习,充分挖掘我国的优秀文化素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抵制的做法则是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是狭
3、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要求。3.(吉林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这说明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推动文化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发挥文化作用的基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 B. C. D. 解析 3.题意表明文化发展对时代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必有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故符合题意。发挥文化作用需要注重文化创新,但中创新是发挥文化作用的基础表述不当。题意表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涉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故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4.(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2014
4、年央视春晚,由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充满中国元素的画面,令我们倍感亲切又耳目一新。这说明各国文化既相互交流又逐渐趋同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A B C D解析 4.题意表明,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让我们倍感亲切,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说明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故符合题意。舞蹈之所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则是因为其把独特的创意与中国元素相结合,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故符合题意。各国文化逐渐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故表述不当。题目材料没有涉及理论创新,故与题意无关。5.(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5、 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解析 5.关于英语存废,题目要求回答不正确的说法。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把母语与英语对立起来,即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故A是对甲观点的正确认识,不符合题意。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6、,即看到了外来文化的积极影响,故B是对乙观点的正确认识,不符合题意。C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故不符合题意。对外来文化抵御的做法是错误的,故符合题意。答案D6.(山东青岛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喜大普奔” “高端、大气、上档次” “土豪金” 等新词是2013年以来的网络热词,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解析 6.这些热词是人们对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故不一定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A不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这
7、些热词是人们对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表明人们创造了文化,而且成为热词,表明人们在享用文化。故选D。7.(辽宁大连高三第一次模拟考)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并周游列国。请想象一下,孔子在奥巴马连任后去白宫拜访,可能阐述的合理观点是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融合统一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解析 7.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流思想,不可能做融合统一,故不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国家继承传统文化的做法,不是两国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故不选。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就要 全面继承中华
8、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明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坚持文化不断创新发展 A. B. C. D. 8.错误,应该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错误,应该吸收、借鉴现代西方文明,而不是“大力弘扬”。排除,故选择C。9.(天津五县区2013-20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3年秋季广交会于10月举行,会展上展出的不仅有各具特色的商品,还有各国商品背后的民族文化;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商品与商机,还有对自己民族、国家的自尊与自豪。这表明商品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发展促进经济繁荣我们应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A B C D. 解析 9
9、.会展上展出的不仅有商品,还有各国商品背后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商品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广交会人们看到的还有对自己民族、国家的自尊与自豪,要求我们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故选。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传统文化” 说法错误。故选B。10.(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2013年互联网上不断出现的“普大喜奔” “高端、大气、上档次” “土豪金” 等新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 C文化创新来源于网络灵感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解析 10.试题分析:材料表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出现新事物、
10、新闻人物,而这些新词是对这一变化的概括与反映,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D符合题意,AB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选D11.(河北邯郸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吾国东有齐,北有燕,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于是出现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多样性
11、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重要基础A B C. D解析 11.“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体现了学习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穿胡服,学骑射,既是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故符合。材料并没有强调保持民族特色,故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表述错误。12.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3年下半年,湖南卫视推出了内地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它在借鉴韩国原版节目的基础上融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老敬亲的理念,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电视节目的创作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
12、源泉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 B. C. D. 解析 12.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借鉴了韩国节目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符合题意,这一节目播出后,受到好评,表明优化的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选A13.歌曲江南Style来自韩国俚语,反映了首尔江南区一些富裕和时尚地区的豪华生活方式。该曲由韩国歌手朴载相通过网络发行后,立即风靡全球。歌曲的热播,促进了首尔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 B C D
13、解析 13.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等知识。韩国俚语歌曲风靡全球,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体现出整个世界文化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故正确;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故观点错误;题干没有指向社会实践对创新的重要性,故不合题意。14.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按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支出。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因为()A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教育是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D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解析 14.本题考查教育等文化发展问题。教育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是重要途径之一,故B、D项错误;四
14、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故C项错误;正是因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故A项符合题意。15.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创作始终以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与精神家园,直抵中国农民命运的重大命题,同时善于吸取外国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手法。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摒弃一切传统和权威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立足现实,深入社会实践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BC D解析 15.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难度较小。莫言创作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与精神家园,同时吸取外国文学中
15、的思想和手法,这要求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和继承传统文化,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合题意;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但不能摒弃一切传统,表述错误。故选D项。1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在于它把抽象的文化用饮食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示出来,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践行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发掘和弘扬。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需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体现时代精神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改变规律,彰显个性ABCD解析 1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这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精神,从而实
16、现了文化创新,故正确;题干没有指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不合题意;观点错误,人们不断改变规律。17.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表示“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这说明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 B.C.D.解析 17.中国文学还没有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故错误;继承传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不合题意;题干中的“土”指向文化的民族性,这让其走出世界,体现出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故正确;题干中的“家乡”喻指在故乡的实践,这与其文学密切相
17、关,体现出文化创作与实践的关系,故正确。18.弘扬“北京精神”,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可见,北京精神体现了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B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根本源泉C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D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协调发展解析 18.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中体现出北京精神在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上的兼收并蓄,故C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文化创新对实践
18、的推动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A、D项不合题意;社会实践是现代思想的源泉,故B项错误。19.某音乐学院学生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文化发展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推动文化创新AB CD解析 19.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不是继承传统文化,而不是创新等,故错误;观点正确,但在题意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用西方的小提琴形式演奏中国的民族音乐,体现出文化融合中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正确;以发
19、展民族音乐为使命而创作的协奏曲获得成功,体现出民族文化对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故正确。20.(2013山东, 22,4分)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 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 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 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 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 B. C. D. 解析 20.考点定位: 文化传播、文化创新。错, 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创新, 不会消融文化多样性; 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也未体现
20、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故不合题意; 材料中意大利生产的青花瓷壶的特点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灵感”, 既表明青花瓷壶的生产借鉴中国青花瓷, 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又说明“进口中国瓷” 这一商业贸易活动促进了文化交流, 故正确, 选C。21.(2013天津, 5,4分) “虽然不言不语, 叫人难忘记, 那是你的眼神, 明亮又美丽” 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 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 的电视节目上, 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 诠释经典, 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 文艺表演应该()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立足于满足市
21、场需求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A. B. C. D. 解析 21.考点定位: 文化创新、走进文化生活。文艺表演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文艺表演应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故错误。切题, 答案选C。22.(2013天津, 4,4分)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 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 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 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 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 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 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 透过冰滴壶, 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 茶汤香气馥郁, 色若琥珀。这表明()A. 文化对社会发
22、展有重要影响B.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 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解析 22.考点定位: 文化创新。台湾客家人种植的“东方美人” 茶被英国女王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 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故B切题, 答案选B。题干不涉及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故排除A。C错误, 正确的说法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题干不强调文化影响实践, 强调的是实践对文化的作用, 故排除D。23.(2013北京, 24,4分) “笔墨当随时代”, 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 就要有创新。然而, 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 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
23、展要()A. 正本清源, 独树一帜B.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C. 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D. 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解析 23.考点定位: 文化传承、文化创新。C正确说明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问题, 符合题意。A体现文化的独特性, B体现文化的包容性, D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A、B、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24.(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1)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把中国同一些文化强国进行比较,希望从中找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所需要的类似做法或相反做法。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在下图中填写。(12分)一些文化强国的做法中国走文化强国之路的做法美国拥有全
24、球一半以上的文化“巨无霸” 企业。美国的文化输出,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43%的份额。像好莱坞大片就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1)英美拥有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人材。无论是否喜欢英美,很多国家的人都愿意去求学,还有不少(2)某些西方国家把民主、人权、自由、基督教精神等,作为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或推送,甚至是强行移植(3)(2)材料一:青海省是长江. 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 ,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25、材料二: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12分)解析 24.第问,本题中,图表前后两栏是对应关系,在研读第一栏信息的基础上,获取这些国家在文化建设中的做法信息,中国的做法则是对这些做法的借鉴或修正,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的政策措施即可。前一栏中的有效信息有:文化企业强大、文化贸易发达、教育完善,吸引人才、强行输出西方价值观,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据此,中国的做法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产
26、业,加强文化交流传播;发展教育,吸引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御西方价值观的侵袭等。第问 ,本题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上述措施的合理性,因此,需要通过获取材料信息,找到上述措施是什么。材料中的措施有:青海省是长江. 黄河的源头,因此重视保护环境,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建设“绿色经济强省” 、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些措施说明,当地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5.(福建福州2014届高三质检) (42
2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福建某乡镇农民长期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每亩年均收益不到3000元,由于人多地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大后,当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合同,将农民的承包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粮食生产和景观苗木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收益近万元。不少村民成为股份合作社的员工,有的村民用土地流转获得的资金在当地开设小饭馆、小旅店、土特产商店,有的村民还创办了农产品加工企业。(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实行土地流转的意义。(1 2分)材料二 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
28、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在近几年福建省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提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政府还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实施土地流转要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2)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1 O分)(3) 土地流转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有人认为,搞好土地流转就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1 2分) 材料三 乡规民约和祖训家规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维护乡村
29、文化传承和秩序,约束村民行为、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 l 4年1月,福建省文化厅主办了一场迎春文化活动,汇集了优秀乡规民约和祖训家规的专题书展、经典诵读、迎新春送春联书法笔会,现场还开展以乡规民约、祖训家规为主要内容的楹联书法传拓、剪纸和元宵花灯制作等DIY自助活动,展出的300多册乡规民约、祖训家规文献有中国古训、尤溪家训通汇、“长汀陈山洋 禁碑等。(4)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对待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乡规民约和祖训家规。(8分)解析 25.第问,本题要求回答土地流转的经济意义。回答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信息,根据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的思路,引申出其积极影
30、响即可。本题中的信息有:土地流转增加了收入,提高了效益、 村民开设了商店、加工厂等。因此其积极影响可从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农村发展、解决了就业、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第问 本题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从材料中福建省委、民主党派、省人大及省政府、村委会等信息中可知,本题所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第问,本题知识范围是联系观,题型是观点评析题,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评价观点,并说明理由。本题观点是认为土地流传改革做好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做好了,这一观点
31、一方面看到了农村土地流转在农村整体改革中的重要性,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把农村土地流转等同于整体农村改革,则是以偏概全。因此,所用的联系观的哲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组织答案时,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影响,及其方法论要求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乡规民约和祖训家规,属于传统文化,因此本题实质上是回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古为今用。26.(湖北八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32、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材料二 周窝村是一个具有典型北方民居特色的小村庄,拥有良好的乐器产业基础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党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周窝村从一个贫困村实现文化蝶变,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奖” , 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今天的周窝村正朝着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意义的“国际音乐名镇” 继续努力。其发展前后对比如下:项目发展前发展后文化活动缺乏、单调开展“十星级文明户” 、“十大孝子” 、“好儿媳” 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形
33、成了比理想、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教育事业教育落后、人才缺乏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培训基地,要以金音乐器集团、璐德学校为载体,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依靠人才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业余爱好喝酒划拳、搓麻打牌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地练习吹奏乐器,自发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民居民风民居错乱、民风低俗民居院落排列整齐,民风淳朴对外交流落后、封闭横向结交丽江等文化名镇,纵向联合维也纳、悉尼等中外音乐名城,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外土内洋、中西合璧”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的依据。(10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
34、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周窝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12分)(3)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就周窝村建成“国际音乐名镇” 提两条建议。(4分)解析 26.第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心问题是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题材料对于组织答案没有实际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知识范围,分析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分别体现的对立统一观点是什么。可以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哲理进行分析。第问,根据设问的知识范围和中心问题,本题实质是要求回答周窝村是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据材料中
35、周窝村的做法: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 比理想、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打造培训基地、依靠人才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打造文化交流平台等,据此,可以从发展大众文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教育、培育社会风尚、文化交流与创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组织答案。第问,设问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心问题是提出把周窝村建成“国际音乐名镇” 的措施。根据知识范围和中心问题,本题实质上是回答周窝村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才能建成“国际音乐名镇”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组织答案时,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如传统文化资源、国内最大、世界第二
36、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等进行分析即可。27.(山东青岛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 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
37、类节目的必要性。(12分)(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6分)解析 27.第(1)问主要考查推出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这可从汉字的地位与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从量变与质变,创新思维,内外因等方面来回答。28.(江苏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 2013年12月4日,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
38、“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 。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珠算申遗的文化价值。(6分)(2)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6分)解析 28.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记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指运用第二单元知识回答,并不是单
39、纯文化遗产的知识。这个可以从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精神纽带、展现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主要回答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回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与归宿等方面来组织答案。29.(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材料一: 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在全球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343106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42520约7 注: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仅占引进的30%,中国文化价值、中国理念输出还很弱;我国真正具有创意、研发、制作水平的文化企业不多,创造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有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
40、文化素养培养有待加强。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文化发展上存在哪些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解决其中某个问题的必要性谈谈你的认识。(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6分)解析 29.试题分析:第(1)问做图表题,在把握标题的基础上,重点是对图表内容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同时结合注释,加深对图表内容的理解。图表的内容表明,中国与美日韩在文化产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4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再结合注释,可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文化创意、青少年素质、 文化交流传播不够等。回答必要性时,按照题目的要求,只选其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即可,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第(2)问 ,材料二主要指出了全会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都是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因此而明确这些要求的辩证法道理,则需要与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而为这些要求找到依据。30.(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高三1月调研)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整治荧屏三俗后,各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前8个月,全国综艺节
42、目收视率排名前十强中绝大部分为引进节目,从中国达人秀到中国好声音,再到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 我拷贝他” ,以致一连30档“洋模式” 节目扎堆荧屏。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央视的开讲啦及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面对如潮的“洋模式” 节目,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当年不得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 (1)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广电总局有关规定的认识。(12分) (2)运用辩证否定观说明文化领域应如何正确处理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12分)
43、解析 30.第(1)问的知识范围为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问题是广电总局的规定,这需要到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限制引进境外版权模式的数量与播出时间,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发挥大众传媒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对这一规定进行深入挖掘,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广电总局的这一规定要求中国的电视台正确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 第(2)问知识范围为辩证否定观的知识,中心问题为分析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回答这样的问题可以先大体列出该知识范围内的问题,然后逐条对应分析即可。本题可列出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然后分析在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时,怎样处理联系的环节与发展的环节、怎样进行扬弃。
44、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 01 2年5月1 4日在央视首播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不仅收拾率屡创新高,还引发了社会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话题的热烈探讨,更带来了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以“美食之旅”使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部纪录片火爆了媒体,商家和产业不仅如此,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和(舌尖上的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专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求。我们向社会和市场提供
45、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和社套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相冲突,和我们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这样才能投放到市场上采(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2)请你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简析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3)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如何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解析 3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调动经济、文化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中的地方特产热卖、旅游热门等属于发展资料或享受资料的增加。第(2)问,一是注意知识范围,即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需要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生产两个角度分析问题;二是注意解答方向,分析带来的经济效应,所以答案不能只停留
46、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表述上,还需要结合理论展开细化分析。第(3)问,由于知识范围比较大,需要结合材料信息指向来调动知识,如文化中创新、核心价值体系、人们的文化需求等。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山东省某市为响应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号召,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配合动漫公司等完成一部儒家勤廉题材的廉政动漫影片,建成一批“廉洁道德讲堂”努力形成“看有景、听有声、读有文”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原因。(6分)(
47、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6分)解析 32.第(1)问,首先,明确设问对知识范围和解答指向的要求,即要求分析政治原因;其次,对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原因,要注意从三个层次分析,一是把握权力关进笼子的必要性,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必要性,三是这一做法的意义。第(2)问,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即文化传承和创新有关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信息调动知识,如立足实践新要求、儒家勤廉题材、动漫影片、道德讲堂等信息体现出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文化、科技作用、教育作用等知识。33.(29 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8、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围绕我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第一小组文化消费,文化发展的重要拉动力本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了以下数据:表:2002-2011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年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 支 配 收消费支出文化消费纯收入消费支出文化消费200277036030407247618344720061175986975913587282974201 12181015161110269775221165注:2011 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
49、:119:100;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8.1%、6.5%、6.6%和 5.5%o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 30%以上。(1)结合图表(含注)反映的信息,概括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3 分)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10 分)第二小组文化变流,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组同学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我是歌手、妈妈咪呀等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观
50、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2)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 分)第三小组立足实践,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组同学走访了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浓园国际艺术村。了解到该艺术村自创建以来,陆续为省内200多位美术家免费提供工作室附带居室;在园内修建了大型展览厅和销售厅,为美术家免费包装展、销作品。美术家们在艺术村可以近距离的感受社会生活,可以在一起 切磋技艺、提高素养,通过开办美术培训班为培养新人贡献力量,逢年过节则为农民群众写春联、作年画等。 20 1 3 年“闹春展”期间,美术家们“接地气的作品受到参观者的热捧,取得了可观的收益。(3)运用
51、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该艺术村的经验对文化工作者创造与实现价值有何启示。(8 分)解析 33.第(1)问,对于文化现状的分析,既要将图表内容与注解内容结合起来,又要将我国消费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对于释放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潜力的措施,一是要注意知识范围,即消费的知识;二是注意对于措施的分析,要注意结合影响消费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组织答案。第(2)问,一是注意解答方向,无论选择何种观点,都要求分析其观点合理性的原因,而不是对观点进行评析;二是注意知识要求,即分析观点正确的文化原因。第(3)问,根据设问信息,题目考查实现人生价值有关知识;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措施或要求,需要从从劳动和奉献、利
52、用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分析;答案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结合,不能只进行简单地理论表述。34.(2013安徽, 38,28分) 三年来,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 的主要目标任务, 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初显示范效应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 创新机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 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 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1)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 分析示
53、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助推升级发展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 政府要创造条件, 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 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 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创新法治环境。(2)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8分)展示创新风采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 刻苦钻研新技术,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3) 从文化生活角度, 谈谈
54、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分)解析 34.(1) 审设问可知, 本问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解答本问的关键在于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答题的一般步骤为: 首先回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的要求,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2) 本问的知识限定范围为经济生活, 属于意义类题型。解答本问的关键有两点, 一是在材料中找出政府采取的措施, 二是指出这些措施体现的意义。学生在回答时容易只答出具体措施, 而忽略这些措施的意义。(3) 本问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 属于启示类题型。解答本问要认真审读材料设定的情
55、境, 突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的界限, 结合材料, 提炼答案要点。答案和解析政治答案 1.B解析 1.题意表明,满腹经纶“极具传统相声特点,又不乏现代元素” ,这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故符合题意。“一个个古今中西结合的包袱,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果” ,则表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符合题意。文化的多样性和优秀文化的作用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答案 2.A解析 2.功夫熊猫把美国文化精神与中国文化素材结合起来,是文化创新的典型成功案例,不是盗窃,也不是外来文化的侵略,故D不符合题意。我们应向其借鉴学习,充分挖掘我国的优秀文化素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我国文化的
56、创新发展,抵制的做法则是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 3.A解析 3.题意表明文化发展对时代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必有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故符合题意。发挥文化作用需要注重文化创新,但中创新是发挥文化作用的基础表述不当。题意表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涉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故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 4.D解析 4.题意表明,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让我们倍感亲切,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说明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故符合题意。舞蹈之所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则是因为其把独特的创意与中国元素相结合,这体现了文
57、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故符合题意。各国文化逐渐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故表述不当。题目材料没有涉及理论创新,故与题意无关。答案 5.B解析 5.关于英语存废,题目要求回答不正确的说法。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把母语与英语对立起来,即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故A是对甲观点的正确认识,不符合题意。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即看到了外来文化的积极影响,故B是对乙观点的正确认识,不符合题意。C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故不符合题意。对外来文化抵御的做法是错误的,故符合题意。答案D答案 6.D解析 6.这些热词是人们对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
58、和概括,故不一定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A不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这些热词是人们对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表明人们创造了文化,而且成为热词,表明人们在享用文化。故选D。答案 7.B解析 7.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流思想,不可能做融合统一,故不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国家继承传统文化的做法,不是两国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故不选。答案 8.C8.错误,应该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错误,应该吸收、借鉴现代西方文明,而不是“大力弘扬”。排除,故选择C。答案 9.B解析 9.会展上展出的不仅有商品,还有各国商品背后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商品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广交会人们看到的还有对自己
59、民族、国家的自尊与自豪,要求我们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故选。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传统文化” 说法错误。故选B。答案 10.D解析 10.试题分析:材料表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出现新事物、新闻人物,而这些新词是对这一变化的概括与反映,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D符合题意,AB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选D答案 11.C解析 11.“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体现了学习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穿胡服,学骑射,既是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故符合。材料并没有强调保持民族特色,故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
60、表述错误。答案 12.A解析 12.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借鉴了韩国节目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符合题意,这一节目播出后,受到好评,表明优化的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选A答案 13.C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等知识。韩国俚语歌曲风靡全球,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体现出整个世界文化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故正确;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故观点错误;题干没有指向社会实践对创新的重要性,故不合题意。答案 14.A 解析 14.本题考查教育等文化发展问题。教育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
61、手段,不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是重要途径之一,故B、D项错误;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故C项错误;正是因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 15.D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难度较小。莫言创作其生长的乡村故土作为叙述的根基与精神家园,同时吸取外国文学中的思想和手法,这要求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和继承传统文化,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合题意;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但不能摒弃一切传统,表述错误。故选D项。答案 16.C解析 1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这
62、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精神,从而实现了文化创新,故正确;题干没有指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不合题意;观点错误,人们不断改变规律。答案 17.C解析 17.中国文学还没有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故错误;继承传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不合题意;题干中的“土”指向文化的民族性,这让其走出世界,体现出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故正确;题干中的“家乡”喻指在故乡的实践,这与其文学密切相关,体现出文化创作与实践的关系,故正确。答案 18.C解析 18.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中体现出北京精神在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上的兼收并蓄,故C项正确;题干体
63、现不出文化创新对实践的推动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A、D项不合题意;社会实践是现代思想的源泉,故B项错误。答案 19.B解析 19.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不是继承传统文化,而不是创新等,故错误;观点正确,但在题意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用西方的小提琴形式演奏中国的民族音乐,体现出文化融合中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正确;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而创作的协奏曲获得成功,体现出民族文化对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 20.C解析 20.考点定位: 文化传播、文化创新。错, 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创新, 不会消融文化多样性; 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也未体现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64、, 故不合题意; 材料中意大利生产的青花瓷壶的特点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灵感”, 既表明青花瓷壶的生产借鉴中国青花瓷, 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又说明“进口中国瓷” 这一商业贸易活动促进了文化交流, 故正确, 选C。答案 21.C解析 21.考点定位: 文化创新、走进文化生活。文艺表演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文艺表演应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故错误。切题, 答案选C。答案 22. B解析 22.考点定位: 文化创新。台湾客家人种植的“东方美人” 茶被英国女王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 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故B切题, 答案选B。题干不涉
65、及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故排除A。C错误, 正确的说法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题干不强调文化影响实践, 强调的是实践对文化的作用, 故排除D。答案 23.C解析 23.考点定位: 文化传承、文化创新。C正确说明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问题, 符合题意。A体现文化的独特性, B体现文化的包容性, D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A、B、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答案 24.中国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和传播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东西,扩大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贸易份额,为中国文化争得一席之地。(4分)中国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吸引力。(4分)中国应在梳理本
66、民族文化传统、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尊重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分)两省的各项措施都坚持了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省的措施都坚持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省的措施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抓主要矛盾。两省的做法都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每个要点3分)解析 24.第问,本题中,图表前后两栏是对应关系,在
67、研读第一栏信息的基础上,获取这些国家在文化建设中的做法信息,中国的做法则是对这些做法的借鉴或修正,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的政策措施即可。前一栏中的有效信息有:文化企业强大、文化贸易发达、教育完善,吸引人才、强行输出西方价值观,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据此,中国的做法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交流传播;发展教育,吸引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御西方价值观的侵袭等。第问 ,本题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上述措施的合理性,因此,需要通过获取材料信息,找到上述措施是什么。材料中的措施有:青海省是长江. 黄河的源头,因此重视保护环境,大力开发太阳
68、能资源、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建设“绿色经济强省” 、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些措施说明,当地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答案 25.(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分)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就业。(4分)(2)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促进科学民主执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2分)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9、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监督政府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3分)通过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让农民直接参与民主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3分)(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影响整体。搞好土地流转推进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4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由多个部分构成。搞好土地流转只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取得成功一个部分。(4分)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在搞好土地流转的同时,还要解决好农村改革的其他问题,才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4分)(4)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乡规民约和祖训家规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会起消极作用
70、。(4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社会实践,在乡规民约和祖训家规中增加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4分)解析 25.第问,本题要求回答土地流转的经济意义。回答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信息,根据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的思路,引申出其积极影响即可。本题中的信息有:土地流转增加了收入,提高了效益、 村民开设了商店、加工厂等。因此其积极影响可从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农村发展、解决了就业、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第问 本题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从材料中福建省委、民主党派、省人大及省政府、村委会等信息中可知,本题所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我国
71、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第问,本题知识范围是联系观,题型是观点评析题,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评价观点,并说明理由。本题观点是认为土地流传改革做好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做好了,这一观点一方面看到了农村土地流转在农村整体改革中的重要性,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把农村土地流转等同于整体农村改革,则是以偏概全。因此,所用的联系观的哲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组织答案时,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影响,及其方法论要求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乡规民约和祖训家规,属于传统文化,因此本题实质上是回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我
72、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古为今用。答案 26.(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经济效益不同于社会效益,但二者又可以相互促进;(5分) 坚持“两点论” 和“重点论” 相统一,文化发展要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5分)(2)满足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需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每点3分)(如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等
73、角度也可)(3)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大力挖掘周窝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周窝村音乐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每点2分,如从立足实践的角度也可酌情给分)解析 26.第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心问题是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题材料对于组织答案没有实际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知识范围,分析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分别体现的对立统一观点是什么。可以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哲理进行分析。第问,根据设问的知识范围和中心问题,本题实质是要
74、求回答周窝村是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据材料中周窝村的做法: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 比理想、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打造培训基地、依靠人才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打造文化交流平台等,据此,可以从发展大众文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教育、培育社会风尚、文化交流与创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组织答案。第问,设问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心问题是提出把周窝村建成“国际音乐名镇” 的措施。根据知识范围和中心问题,本题实质上是回答周窝村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才能建成“国际音乐名镇”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组织答案时,从这两个角
75、度出发,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如传统文化资源、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等进行分析即可。答案 27.(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范汉字书写,对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汉字听写大会” 等汉字类节目,有利于营造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良好氛围,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华文化的价值观。(3分)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央视等大众传媒,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2分)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推动汉字规范书写,有利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
76、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2)要正视当前汉字发展面临的危机,分析其原因,努力寻找化解危机的方法。(2分) 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创新拯救汉字危机的方式。(2分) 做好量的积累,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拯救汉字危机做出积极贡献。(2分)解析 27.第(1)问主要考查推出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这可从汉字的地位与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从量变与质变,创新思维,内外因等方面来回答。答案 28.(1)珠算作为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珠算
77、作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分)珠算申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2分)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创新,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2分)(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珠算的出现是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2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珠算的发展和推广适应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要求;(2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时,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证明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2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珠算的推广,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答对四点给6分,少答一点扣2分;如果只答原
78、理,不结合材料分析,不得分)解析 28.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记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指运用第二单元知识回答,并不是单纯文化遗产的知识。这个可以从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精神纽带、展现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主要回答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回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与归宿等方面来组织答案。答案 29.(1)问题: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走出去” 步伐缓慢,文化创新能力不足,青少年文化道德素养亟需提高。(2分) 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在交
79、流、传播中发展,要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想道德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4分,只要选择一个问题谈认识即可)(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针对我国文化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分)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党中央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
80、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要坚持辩证的否定,树立创新意识。因此,要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2分)(其他从发展的普遍性、实质角度说明亦可)解析 29.试题分析:第(1)问做图表题,在把握标题的基础上,重点是对图表内容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同时结合注释,加深对图表内容的理解。图表的内容表明,中国与美日韩在文化产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再结合注释,可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文化创意、青少年素质、 文化交流传播不够等。回答必要性时,按照题目的要求,只选其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即可,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第(2)问 ,材料二主要指出了全会
81、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都是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因此而明确这些要求的辩证法道理,则需要与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而为这些要求找到依据。答案 30.(1)限制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有利于传媒行业充分挖掘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化,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有利于推动传媒文化行业内容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发挥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利于促进传媒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分)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领域应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 的道路。(6分)(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
82、,既克服又保留。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对引进的文化进行辨别、消化吸收。同时也要立足实践,根植于本国的文化,对别国优秀文化进行再创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行业健康发展。(12分)解析 30.第(1)问的知识范围为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问题是广电总局的规定,这需要到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限制引进境外版权模式的数量与播出时间,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看,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发挥大众传媒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对这一规定进行深入挖掘,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广电总局的这一规定要求中国的电视台正确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 第(2)问知识范围为辩证否定观的知识,中心问题为分析引进
83、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回答这样的问题可以先大体列出该知识范围内的问题,然后逐条对应分析即可。本题可列出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然后分析在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时,怎样处理联系的环节与发展的环节、怎样进行扬弃。答案 31.(1)从材料一可见,舌尖上的中国和中国好声音的热播说明,人们的文化消费越来越畅旺,反映了人们用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增加,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决定了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了动力。舌尖上的中国等的创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因而深受观众欢迎,成为人们
84、文化消费的热点,激发了人们的文化消费热情,扩大了文化市场需求,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舌尖上的中国等热播,促进了我国文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创作出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鼓励广大的文化工作者积极实践,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舌尖上的中国等激发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促进了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
85、施、文化市场建设,扩大文化消费,繁荣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创造优越的环境。解析 3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调动经济、文化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中的地方特产热卖、旅游热门等属于发展资料或享受资料的增加。第(2)问,一是注意知识范围,即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需要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生产两个角度分析问题;二是注意解答方向,分析带来的经济效应,所以答案不能只停留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表述上,还需要结合理论展开细化分析。第(3)问,由于知识范围比较大,需要结合材料信息指向来调动知识,如文化中创新、核心价值体系、人们的文化需求等。答案 32.(1)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运
86、用得好,会造福人民,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2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1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1分)(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该市廉政文化建设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探索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2分)文化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该市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景观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2分)科学技术是推动
87、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动漫影片的拍摄就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建成一批“廉洁道德讲堂”,发挥了教育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1分)解析 32.第(1)问,首先,明确设问对知识范围和解答指向的要求,即要求分析政治原因;其次,对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原因,要注意从三个层次分析,一是把握权力关进笼子的必要性,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必要性,三是这一做法的意义。第(2)问,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即文化传承和创新有关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信息调动知识,如立足实践新要求、儒家勤廉题材、动漫影片、道德讲堂等信息体现出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文化、科技
88、作用、教育作用等知识。答案 33.(1)现状:近年来,随着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支出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偏低,且城乡、地区差距大,发展不平衡。(3分)措施: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3分)收入差距是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应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提高我国居民的总体文化消费水平。(2分)生产决定消费。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3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协调消费,增加对文化产品的消费。(2分) (2
89、)赞成第一种观点: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坚持“拿来主义”,能够学习和吸收国外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电视节目创新。(3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坚持“拿来主义”,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中外电视行业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我们对自身的认同和对别人的理解。(3分)只要在引进国外版权时,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不仅不会丧失我们自身的特色,而且能促进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的发展。(2分)赞成第二种观点: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可能会忽略对我国自身电视节目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3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要
90、立足我国的国情,引进的国外节目可能不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情趣。(3分)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有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会导致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缺乏,不利于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2分) (3)通过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为社会和群众服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3分)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2分)解析 33.第(1)问,对于文化现状的分析,既要将图表内容与注解内容结合起来,又要将我国消费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对于释放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潜力的措施,
91、一是要注意知识范围,即消费的知识;二是注意对于措施的分析,要注意结合影响消费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组织答案。第(2)问,一是注意解答方向,无论选择何种观点,都要求分析其观点合理性的原因,而不是对观点进行评析;二是注意知识要求,即分析观点正确的文化原因。第(3)问,根据设问信息,题目考查实现人生价值有关知识;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措施或要求,需要从从劳动和奉献、利用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分析;答案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结合,不能只进行简单地理论表述。答案 34.(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
92、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 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 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2) 政府创造条件, 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加强宏观调控, 运用经济手段对创新主体进行引导, 推动技术创新; 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 打击创新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保护创新者的利益。(3) 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 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
93、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解析 34.(1) 审设问可知, 本问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解答本问的关键在于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答题的一般步骤为: 首先回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的要求,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2) 本问的知识限定范围为经济生活, 属于意义类题型。解答本问的关键有两点, 一是在材料中找出政府采取的措施, 二是指出这些措施体现的意义。学生在回答时容易只答出具体措施, 而忽略这些措施的意义。(3) 本问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 属于启示类题型。解答本问要认真审读材料设定的情境, 突破教材原有的知识的界限, 结合材料, 提炼答案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