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12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16-17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学案:01论辩 留侯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留侯论本课话题勇猛与忍让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真正的勇猛,不在于受辱后的拔剑而起,而在于拥有宽广的胸怀,在于能屈能伸,在于具有超人的毅力和定力。胸襟宽广的人会产生非凡力量和旺盛的斗志,从而成就一番壮伟的事业。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片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

2、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宽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3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 马南邨4. 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雨果 5.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

3、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马克吐温 6.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圯上之老人()卒然临之而不惊()刀锯鼎镬() 虽有贲、育()倨傲() 鲜腆()()肉袒()【答案】ychubnjxin tint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卒然临之而不惊()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答案】(1)“卒”同“猝”,突然(2)“见”同“现”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临(2)微(3)过【答案】(1)动词,到,至/动词,从高处往下看/动词,面对/副词,正当,将要(2)副词,略微/形容词,暗暗,悄悄/形容词,含蓄精妙/形容词,微

4、小/动词,(如果)没有(3)动词,超过/形容词,荒谬/动词,拜访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_(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_(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_(4)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_(5)非子房其谁全之()_(6)油然而不怪者()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降低自己的身份,谦逊待人(2)名词用作动词立王,称王(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屈辱(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使发怒(5)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义:_今义: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从两旁抓住或

5、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2)其身之可爱古义:_今义:天真无邪;令人喜爱。(3)其君能下人古义:_今义:奴仆,佣人。【答案】(1)怀有的抱负。(2)值得珍爱。(3)谦逊地对待别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译文:_(2)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译文:_(3)而命以仆妾之役。()译文:_(4)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译文:_(5)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译文:_(6)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译文:_【答案】(1)判断句这是因为他怀有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啊。(2)判断句这正是桥上那位老人

6、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3)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却(傲慢地)拿奴仆所做的事来让(张良)做。(4)省略句可是世人不明白,把(桥上老人)看作神仙,也太荒谬了。(5)被动句、状语后置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上而归降吴国,去做吴王的奴仆,(在那里)好多年没有流露出任何厌倦与不满。(6)被动句普通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常识速览旷世奇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

7、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后遇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苏轼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方面列“苏黄米蔡”之首。 北宋嘉祐六年(1061),苏轼二十六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

8、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这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论“论”是论断事理的文章,包括政论、史论、学论等,是论说文体的一种。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出现论学、论政的文字,从目前所存的文献来看,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为我国最早的单篇论文。东汉之后,论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集中围绕一个论点作逻辑严密的论证推理,特别是唐宋的论文,除了透辟的说理和文辞简约之外,还体现了充沛的气势,情理兼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整体感知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

9、在斗争中应当采取“忍”的态度,善于运用策略,等待时机,以实现大的计谋。文脉梳理_【答案】高祖所以得胜忍小忿可以就大谋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 作者所谈论的中心是什么?是采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一中心的?_【答案】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为能忍。用匹夫之勇和大勇者的不同表现作对比来突出中心论点。二、阅读课文第2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本文写了有关张良的几件事?有什么内在联系?_【答案】事件联系角度寻人刺秦忍不“忍”圯上受书能“忍”辅汉建功用“忍”3.简要分析文章在评论张良时写到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秦皇、高祖等历史人物的不同作用。_【答案】写荆轲、聂政是以其

10、匹夫之勇来反衬张良善忍的过人之处的;写郑伯、勾践是以他们因善忍而成就大业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从正面衬托张良的;写秦皇是以秦皇“所不能惊”来强调张良所具有的善忍品格的;写高祖是以其在张良的辅助下成就事业来证明张良的善忍的。4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而本文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_【答案】作者独具慧眼,只从受书于圯上老人一事入题,一扫陈见,翻出新意,重点围绕能忍不能忍一点,提出作者的观点,评价张良的一生,从而赞扬张良的善忍。文中“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

11、可教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等句子表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三、阅读课文第6段,完成下面的问题。5说说下面这段话的含意和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_【答案】结尾作者认为司马迁的观点与张良的志气不相符。看似闲逸笔墨,实则是画龙点睛,赞颂了张良的外弱内强、似柔实刚,与文章开篇所述的豪杰之士的“大勇”相呼应,进而点明主题。6本文重点论述了张良因“忍”而成事,那么文题是否可以换成“忍论”或“论忍”呢?_【答案】不能。

12、因为本文属于史论,是由史书上有关张良的传说引发的思考,而作者所重点引用的事例也是张良的事例。“留侯论”这一题目表明了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这说明史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写作时应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话题互动话题:留侯论苏轼赞赏张良,认为是忍让让他成就了千秋功业,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忍让呢? 学生甲:当忍之时自该谦忍退让;不当忍时,应当拍案而起,挺身而出!面对敌人的挑衅,假如忍让有辱人格、国格和民族尊严,我们就应该奋起反抗。我的观点:_【答案】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难免会有些小纠纷、小摩擦,如果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势必会激化矛盾。如果双方互相谦让,就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13、。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举例论证留侯论明显地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苏轼列举四个故事以作证: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高祖胜而项羽败,因项羽不能忍而轻用其锋;韩信欲为王,高祖听张良言而赐之。举例论证是建立在“事实胜于雄辩”的理念之上的一种论证方法,留侯论用事实证明道理,配合着缜密的论证结构,从而产生了说服有力的艺术效果。定义:举例论证即例证法,是论说文章中亮明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作用: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4、2写法指导举例论证十注意:(1)事例要适当:每个分论点都应有一个,但至多三个。(2)事例要概括:议论文要以议论为主,不是要你讲故事,学会一句话概括一个例子的写法。(3)事例要典型:如果文中引用较多的事例,则要考虑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体育、音乐明星等多个领域。(4)不忘记搜索课文中的事例: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给阅卷老师一种亲切之感。(5)不忘记联系自己或身边的人物:自己或身边的人物因为熟悉,往往给阅卷老师一种真切之感。(6)不忘记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大事:“文章合为时而著”,引用最近国际国内的大事,文章会充满强烈的时代感。(7)要对举出的事例进行简要的分析:议论文除了有

15、论点、论据之外,还要有论证,即围绕论点对举出的事例进行简要的分析,显示出一定的逻辑性。(8)要将所举的事例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或先古后今,或先中后外,或先正后反,或先名人后自己,或先写“为什么”的例子后写“怎么做”的例子。(9)事例要正反对比:正反事例对比,本身就是一种论证,常常会使论点鲜明、突出。(10)事例要详略结合:一般性的举例可概括叙述,有说服力的例子不妨详细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3迁移应用使用例证法,以“磨难”为内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_【答案】磨难,是一笔财富。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下狱。晚年被流放到荒凉的海南岛,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或许,正是生活的

16、磨难将他的诗句锤炼得炉火纯青,如果他终日置身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又怎能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名句;如果他终日置身于达官显贵、府第官场之中,又怎能超然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呢?饱经风霜方能凝练出首首好诗,历经磨难而壮心不已,方造就了苏轼这样一位才华盖世、后人景仰的伟大诗人。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苏轼:忍小忿而就大谋“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留侯论里的这句话凝结了青年苏轼对世事人生波折的经验,有意无意之中为以后的奋斗撰写了座右铭。苏轼当年,屡遭贬谪,正是以忍为大德,才造就一个词

17、、文、诗、书、画多方面的全才;也正由于此,才为宋代文坛上开创了独具一格的豪放派。因此可以说,作者明写留侯之忍,实际上是以古喻今,告诫自己不能锋芒太露,面对复杂人生只有以忍才能成就大业。【应用角度】“忍耐”“坚毅”“成功”“英雄”“宽怀雅量”“功名”等。2精彩应用坚强是行囊中的必杀绝学。坚强,可以是阿甘奔跑起来的勇气,是保尔柯察金抗击厄运的态度,是海伦凯勒对抗命运的方式,坚强也是我们奋战高考时付出的力量。每个人都应坚强,全力以赴地追逐我们各自的梦想。霍金的坚强是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却发现了黑洞。桑兰的坚强是作为运动员的她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也没有放下自己热爱的运动事业的精神。只有拥有坚强的行囊,旅途中的我们才能所向披靡。(2016山东高考优秀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